《檮杌閒評》第一回 朱工部築堤焚蛇穴 碧霞君顯聖降靈簽:極目洪荒動浩歌,英雄淘盡淚痕多。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檮杌閒評》第一回 朱工部築堤焚蛇穴 碧霞君顯聖降靈簽

檮杌閒評

第一回 朱工部築堤焚蛇穴 碧霞君顯聖降靈簽

詩曰:

極目洪荒動浩歌,英雄淘盡淚痕多。

狂瀾一柱應難挽,聖澤千秋永不磨。

望裡帆檣時蕩漾,空中樓閣自嵯峨。

臨流無限澄清志,驅卻邪螭淨海波。

且說堯有九年之水,氾濫中國,人畜並居。

堯使大禹治之,禹疏九河歸於四瀆。

哪四瀆?乃是一江一 瀆、淮瀆、河瀆、漢瀆。

那淮瀆之中,有一水怪,名曰支祁連,生得龍首猿身,渾身有四萬八千毛竅,皆放出水來,為民生大害。

禹命六丁神將收之,鎮於龜山潭底,千萬年不許出世。

至唐德宗時,五位失政,六氣成災,這怪物因乘氣,復放出水來,淹沒民居。

觀音大士憫念生民,化形下凡收之,大小四十九戰,皆被他走脫。

菩薩乃化為飯店老嫗,那怪屢敗腹饑,也化作窮人,向菩薩乞食。

菩薩運起神通,將鐵索化為切面與他吃。

那怪食之將盡,那鐵索遂鎖住了肝腸。

菩薩現了原身,牽住索頭,仍鎖在龜山潭底。

鐵索繞山百道,又於泗州立寶塔鎮之,今大聖寺寶塔是也。

又與怪約道:「待龜山石上生蓮花,許汝出世。」

歷今八百餘年,正值明朝嘉靖年間。

七月三十日,乃地藏王聖誕,寺中起建大齋,施食放燈,蓮燈遍滿山頭。

此怪誤認石上生蓮花,遂鼓舞凶勇,逞其頑性,放出水來。

一江一 淮南北,洪水滔天,城郭傾頹;民居淹沒。

一江一 北撫按官員,水災文書雪片似的奏入京師。

正值世宗皇帝早朝,但見:

祥雲籠鳳闕,瑞氣靄龍樓。

數聲角吹落殘星,三通鼓報傳玉漏。

和風一習一 一習一 ,參差御柳拂旌旗;玉露,爛漫宮花迎劍佩。

玉簪珠履集丹墀,紫綬金章扶御座。

麒麟不動,香煙欲傍袞龍浮;孔雀分開,扇影中間丹鳳出。

八方玉帛進明皇,萬國衣冠朝聖主。

是日,天子坐奉天殿,眾官禮畢,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只見左班中閃出兩員大臣,當階俯伏。

左首是玉帶金魚,乃工部尚書,奏道:「臣連日接得鳳一陽一等處水災文書,道淮河水溢,牽連淮、濟,勢甚洶湧,陵寢淹沒,城郭傾頹,淮南一帶,盡為魚鱉。

臣不敢不奏,請旨定奪。」

右首紅袍象簡,乃是通政司,手捧著幾封文書奏道:「臣連日收得鳳一陽一等處奏疏數封,敬呈御覽。」

兩邊引奏官接了奏章,一面進上御前拆封。

讀本官跪下宣讀,皆是水災告急。

天子聽了,即傳旨道:「鳳一陽一陵寢重地,淮揚漕道通衢,爾等會推幹員,速往經理。」

眾臣叩頭領旨。

天子駕起,諸臣退班,即於松蓬下會集閣部九卿台諫部寺各官,會議推得材干大員朱衡。

這朱衡乃一江一 西吉安府萬安縣人,由進士出身,現任河南左布政。

曾任中河,因治河有功,故眾人會推他,遂奏聞。

旨下,升他為工部侍郎,兼僉都御史,總理河務。

頒了敕書,差官繼送,星夜到河南開封府來。

朱公接了旨與敕印,即刻起身,走馬到鳳一陽一來上任。

府州縣迎接過了上院,次日謁陵行香,回院。

徐、穎、揚三道進見,朱公道:「本院櫟材初任,不如虛實,諸公久任大才,必有碩見賜教。」

揚州道拱手道:「大人鴻材碩德,朝野瞻仰,晚生輩何敢仰贊一詞。」

朱公道:「均為王事,但請教諸位謀略,共成大功,何必太謙。」

鳳一陽一府推官上前打一躬道:「明日請大人登盱貽山,一觀水勢再議。」

次日,各官齊集院前,具鼓吹儀從伺候,辰時放炮開門,朱公八人一大轎,眾官或轎或騎相隨,一行儀從,早來到盱貽山上下轎。

朱公同眾官縱目一觀,但見: 汪洋浸日,浩漫連天。

數千里浪腳拍長空,一望裡潮頭奔萬馬。

連山倒峽,噴雪轟雷。

悠然樹頂戲魚龍,慘矣城頭游蟹鱉。

民居蕩漾,蕭蕭四野盡無煙;蜃氣重迷,隱隱八方渾沒地。

子胥威勢未能消,大禹神功難下手。

朱工部同眾官觀看良久,嚇得目瞪口呆,道:「本院只道是淮水泛溢,與黃河堤壞相同,似此洶湧,何策能治?」

眾官你我相視,嘿然無言。

又見東北上濤浪捲起,互相衝擊,有數十丈高。

朱公道:「這是何處?」

泗州知州上前稟道:「這是淮、黃合流之所,兩邊渾水中間一線分開,原不相雜。

如今淮水勢大,衝動黃河濁水,故衝起浪來相擊。」

朱公道:「似此如之奈何1眾官道:「大人且請回衙門再議。」

朱公同各官下山,時日已過午,見山腳下金光焰焰,瑞氣層層。

朱公問道:「那放光的是甚麼?」

巡捕官稟道:「是大聖寺寶塔上金頂映日之光。」

朱公道:「大聖寺是何神?」

巡捕道:「是觀音化身,當年曾收伏水母的。」

朱公道:「既然有此神靈,何不到寺一謁。」

隨行儀從竟到寺中。

本寺僧人聞知,便撞鐘擂鼓前來迎接。

眾官俱下轎馬,同入寺內。

果然好座古寺。

有詩為證:

古寺碑題多歷年,澄湖如練倚窗前。

寒雲自覆金光殿,蔓草猶侵玉乳泉。

竹隱梵聲松徑小,門迎嵐色石橋聯。

龜山一派橫如案,永鎮淮流蔭大千。

朱公走到二門內,見兩行松翠,一陰一陰一無數,花香馥馥。

正中一座寶塔,礙日凌霄,十分雄壯。

但見:

七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通。

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

聲傳梵鐸風初起,光射清流燈自紅。

水怪潛藏民物泰,萬年佛力鎮淮東。

朱公上殿焚香,同各官下拜,禮畢,寺僧獻茶。

廊下來看碑記,上載著:「唐時水母為災,觀音化身下凡,往黃善人家投胎。

後來收伏水母。」

朱公忽自猛省道:「本院當日在河工時,曾有個宿遷縣縣丞姓黃,亦是敝府人。

彼時河決,劉伶台百計難塞,多虧此人奇計築完,如今不知可在了?若訪得此人來應用,或可成功。」

揚州道道:「現在只有高郵州州同,姓黃名達,是吉安人,管河甚是幹練,不知是否?」

朱公道:「正是黃達,那人生得修長美髯。」

揚州道道:「正是長鬚。」

朱公道:「待本院行牌,吊來聽用。」

遂上轎回院,各官皆散。

朱公隨即發牌調高郵州州同赴轅聽用。

且說那黃州同,乃一江一 西吉水人,母夢白獺入懷而生,生來善沒水,水性之善惡,一見便知。

他由吏員出身,自主簿升至州同,治高寶河堤有功,一任六年。

士民保留,故未升去。

一聞河院來傳,隨帶了從人竟往泗州來。

一路無詞,到了泗州,便在大聖寺住下。

次日上院叩見,朱公見是他,便十分歡喜道:「一別數年,丰姿如舊,揚屬各上司個個稱讚,可賀可羨。」

立著待了一杯茶。

部院體統,即府佐也不待茶,這也是十分重他。

朱公遂將冶水之事,一一對他說了。

黃達稟道:「如今淮水洶湧,與黃水合流,汪洋千里,且牽動九道山河之水,勢甚猖獗,急切難治。

需求地理圖一觀,或原有故道可尋,或因地勢高下,再行區處。」

朱公邀至後堂,命他坐了。

門子捧過文卷,乃是黃河圖、淮河圖、盱貽等志,一一看過。

上面大青大綠,畫著河道並村莊店鎮,皆開載明白。

查得淮、黃分處,原有大堤,名為高家堰,由淮安揚家廟起,直接泗州,其有五百七十里,乃宋、元故道,久不修理,遂至淹沒。

朱公道:「即有舊堤,必須修復。」

黃達道:「恐陵谷變遷,水勢洶湧,難尋故道。」

朱公道:「堤雖淹沒,必有故址可尋。

築堤之事,再無疑議,專托貴廳助理。」

命擺飯留食畢,黃達叩謝。

辭出回寓,嘿坐無言,想道:「這官兒好沒分曉,他把這樣天大的事看為兒戲,都推在我身上。」

正自躊躇未決,忽報泗州太爺來拜,傳進帖來,上寫著眷生的稱呼。

原來這知州也是吉水人,平日相善,相見坐下,知州道:「河台特取老丈來,以大事相托,想定有妙算。」

黃達道:「河台意欲於湖心建堤,隔斷淮、黃之水,豈非挑雪填井,以蟻負山?何得成功?著晚生奔走巡捕則可,河台竟將此事放在晚生身上,如何承應得起?」

知州道:「老丈高才,固為不難,但此公迂闊,乃有此想,可笑之至。」

黃達道:「事出無奈,敢求划船十隻,久練水手二十名,容晚生親去探視水性再處。」

知州道:「即送過來。」

相別去了一會,州里撥到划船十隻,二十名水手,又送下程、小菜。

黃達即將下程賞了眾水手,小菜賞了船家。

收拾下船,一齊開向湖心裡來。

已是申牌時候,行有三十里,只見東方月上。

是夜微風徐動,月色光明,照得水天一色,到也可愛。

船到了一個渦口,黃達覺得水淺,叫水手下去探試。

兩個水手脫了衣服下去,約有頓飯時,不見上來。

眾人等得心焦,黃達又叫兩個下去。

眾人見先下去的不上來,便你我相推,亂了一會;揀了兩個積年會水的下去,又不見上來。

等至三更,月色沉西,也不見上來。

黃達又叫人下去,眾人道:「才兩人是積年會水的,水裡能走幾十里的,也不見上來……」各人害怕,皆延挨不肯下去。

黃達怒道:「你們見我不是你本官,故不聽我調度。

我是奉院差來,明日回過,一定重處。」

眾人見他發怒,只得又下去了兩個。

那些人皆唧唧噥噥的報怨。

少頃,又命兩個下去。

正脫一衣 時,只見一陣大風,只刮得:

星斗無光昏漠漠,西南忽自生羊角。

中溜千層黑浪高,當頭一片炮雲灼。

兩岸飛沙月色迷,四邊樹倒威聲惡。

翻一江一 攪海魚龍驚,播土揚塵花木落。

呼呼響若春雷吼,陣陣凶如餓虎躍。

山寺亭台也動搖,漁家舟楫難停泊。

天上撼動鬥牛宮,地下掀翻瓦官閣。

連天濤浪與山齊,千里清淮變渾濁。

這一陣狂風,把一湖清水變作烏黑。

十隻船吹得七零八落,你我各不相顧,眼見得都下水去了。

那黃州同也落在水裡,抱住一塊大船板,雖是會水,當不得風高浪大,做不及手腳,只得緊抱著板,任他飄蕩。

半浮半沉,昏昏暗暗,不知淌有多少路。

忽覺腳下有崖,睜眼看時,已打在蘆洲上。

把兩腳登住,一浪來又打開去了。

心中著忙,用手去扯那蘆葦,沒有扯得緊,又滑下去。

順著水淌,又掙到灘邊,盡力將身一縱,坐在岸上,那浪花猶自漫頂而過。

又爬到高處坐了一會,風也漸漸息了,現出月光。

獨自一人,怕有狼虎水怪,只得站起來。

四面一望,但見天水相連,不見邊岸,身上衣服又濕,寒冷難禁,更兼腹中飢餓。

正在倉皇,忽聽得遠遠有搖櫓之一聲 ,走到高處看時,見一人搖著一隻小漁船而來。

看看傍岸,忽又轉入別港裡去,黃達高聲叫道:「救人。」

那人那裡理他,竟向前搖,漸漸去遠。

也是合當有救。

那人正搖時,忽的櫓扣斷了,挽住船整理,離岸約有里許。

黃達顧不得,又下水到他船邊,爬上船去。

那人道:「你好大膽!獨自一人在此何為?」

黃達道:「我是被風落水的,你不見我衣服尚濕。」

那人整了櫓扣,搖著船穿蘆葦而走。

黃達偷眼細看,那人生得甚是醜惡,只見他:

鐵柱樣兩條黑腿,龍鱗般遍體粗皮。

蓬鬆四鬢赤虯鬚,凜凜威風可畏。

叱吒聲如雷響,兜腮臉若鍾馗。

眉稜直豎眼光輝,一似行瘟太歲。

那人搖著船問道:「客人何處上岸?」

黃達道:「泗州。」

那人道:「泗州離此四百里,不得到了,且到我小莊宿一夜 ,明早去罷。

如今淮水滔天,聞得朝廷差了個甚麼工部來治水,不知可曾治得?」

黃達道:「如今朱河院現在泗州駐紮,要識水勢深淺闊狹,然後有處。」

那人冷笑一聲道:「有處,有處,只會吃飯屙屎,目今淮水牽連河水,勢甚汪洋,若不築大堤隔斷,其勢終難平伏。

只是苦了高、寶、興、泰的百姓遭殃。」

黃州同聽了,想道:「此人生得異樣,且言語有理,莫不他也知道地理法則?」

因說道:「在下是高郵州的州同黃達,奉河院差委來探水勢,遭風落水。

如今河院要尋高堰舊堤,故跡俱已淹沒,欲向湖心築堤,豈不是難事?」

那人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驅山填海,煉石補天,俱是人為,何難之有?高堰雖淹,自有故址可尋,也盡依不得當時舊跡。」

說著,船已搖到一個洲上。

那人挽住船,邀黃達上岸。

過了一座小板橋,只見籬菊鋪金,野梅含玉,數竿修竹,一所茅堂。

那人邀黃州同進去坐下,命童子烹茶。

舉頭看時,滿屋皆取魚器具,卻也幽雅。

童子獻過茶,又取出香州飯、干魚、烹雞相待。

飯罷,黃達謝過,坐著對談,問道:「請教老丈高姓大號?」

那人道:「小人姓赭名巳,這村喚做練塘,小人隱此多年,只以取魚為業。

洪澤湖並高、寶諸湖,無處不到。

近因年老,在此一習一 靜。」

說話時已夜深了,赭巳道:「有客無酒,奈何?請安置罷。」

是夜月色昏暗,又無燈火,赭巳讓床 與黃州同睡,自己在中堂打鋪。

黃達一夜 無眠,翻來覆去,村中又無更鼓,約有三更時候,忽聽得有人言語,往來行走之一聲 。

悄悄起來,摸門不著,只聽得赭巳鼾呼如雷。

悄悄從壁縫中往外看時,只見七八個人坐在地下,將土堆成路徑,卻掃去,又堆,約有一二十遍。

又見幾個人將竹竿在地上量來量去,也有一二十遍。

仔細看時,卻是些小兒,不知是何緣故。

看了約有一個更次,聽見赭巳翻身,他便輕輕上床 睡下。

天明時起來,四下看了,並無一人,止有一短童炊飯,因向赭巳問築堤之法。

赭巳笑道:「且請用早飯。」

飯畢,赭巳道:「小人隱此多年,並不出門。

昨日偶過湖上訪友,得遇足下,亦是前緣。

我授你治水之法。」

遂向袖中取出一張紙,乃是畫成的圖本,指著上面說道:「如今築堤,必由高堰舊跡。

然亦有改移處,不可盡依故跡,此圖上開載明白,依此而行,可建大功。」

黃達道:「老丈指教,必定有成。

但水勢湍激,難以下樁,奈何?」

赭巳道:「事已有定。」

遂攜著黃州同的手,走到屋後,見一園紫竹,對黃達道:「吾種此竹多年,以待今日之用。

必做楠木大樁,以生鐵裹頭,只看有紫竹插處,即可下樁,管你成功。」

黃州同謝道:「隱居行志,何如出世行道?」

敢屈同見河院,共成大績,垂名竹帛。」

赭巳道:「村野之人,不識官府,幸勿道我姓字。」

又同到岸邊,已有童子艤舟相待。

上得船,拱手相別,又囑咐道:「築堤時毋傷水族,慎之,慎之1

二人別後,童子撐開船。

黃達取出圖來細看,少刻睏倦,便隱幾昏昏睡去。

忽聽得童子叫道:「上岸了。」

睜開眼看時,人船俱無,卻坐在大聖寺前石上。

只得回到自己寓所,從人俱各驚駭道:「老爺不見已七日了,在何處的?院中差人四處找尋。」

黃達即忙換了衣服,到院前進見。

一見便問:「從何處來?曾探出舊堤來否?」

黃達隱起前情,捻詞稟道:「卑職已訪出來,計較停妥,望大人作速催趲錢糧應用。

仍求大人令箭,使卑職得便宜行事,各縣工匠人夫都要聽卑職調度。

仍要撥幾員官,分工修築,方可速成。」

朱公一一依允,當即行牌分頭行事。

正是國家有倒山之力,不到半月,各事俱備,擇定十一月甲子日起工於大聖寺前,建壇祭告天地、山川、河瀆等神。

河院親遞了黃州同三杯酒,各管河官員俱飲一杯,一齊上船。

四五十隻大船,裝著樁石一齊開船,鼓樂喧天。

行不上四五里,見水中果有紫竹影。

黃州同就叫住船,將大船鎖住,紮起鷹架,依竹影下樁。

十數人上架豎起樁來,將石?矍打下。

眾官並從人俱各暗笑。

誰知那樁打了一會,果然定住了,便將大石鑿孔套在樁上,一層層壘起,眾皆駭然。

凡遇竹影,即便下樁,一百四十里湖面,用樁三百六十根。

定樁之後,水勢就緩了。

各官分工,加工修築。

不到二月間,五百七十里長堤,俱已完成。

有詩道得好:

誰道仙凡路不通,有緣天遣入鮫官。

狂瀾不借神工助,安得黃君建大功?

各管河官紛紛申文報完工,朱公即發牌由陸路至淮安看堤,就從新堤上一路而來。

果然樁石堅固,有二十丈闊。

又令兩邊種柳,使將來柳根盤結,可以固堤。

行了三日,到白盧鎮住下。

因無官舍,只得借民舍居祝朱公睡至半夜,夢中忽聽得一聲喊起,有千軍萬馬之一聲 ,鼎沸不止。

朱公慌忙披衣起來,差人打探。

只見流星馬來報道:「赤練村新堤決了有二百餘丈,水勢沖激。

離此有七里路,不妨事,大人不要驚慌。」

朱公忙叫巡捕官安慰居民,遂駐紮在鎮上。

天明時查是何人所管,即請黃州同來議事。

查得系淮安府通判所管,因未遵黃達規畫,近了十五里,堤做直了,故容易衝倒。

朱公即將本官參革,帶罪督修。

其時黃州同因感冒風寒,不能來見,只得具了個稟帖,說:「赤練村堤勢太直,且當淮水發源之處,故此沖決。

須建閘洞四座,起閉由人,旱則閉之以濟漕運,水則起之以固堤。」

朱公依議,即行牌,仰揚州府通判同造。

兩個通判晝夜催趲人夫,下樁卷埽興工,眾人併力下埽。

到中間時,只見一條小紅蛇,繞樁一箍,那埽便淌去,反卸下十數丈土去。

又帶下一二十夫去,不見蹤跡。

從新又捲起埽來再下,依舊小蛇出來一箍,那埽就崩了。

一連捲了二三十個埽,都被衝去了,又淹死一二百人,二官無奈。

有本村老人說道:「此處一向聞人傳說有老龍在此,莫非是他作怪?」

二官商議著水手下去看看真假,隨即差了四名水手下去,半日不見上來。

又差四個下去,過了好一會,才爬上兩個來。

眾人齊上前拉起,只見二人渾身戰慄,說不出話來。

定了半晌,才說道:「初下水時,去十數丈,並不見動靜,後繞岸尋了一遍,也不見甚麼。

及回到東首傍岸,見有個大穴,我等爬到穴邊,伸頭下去看時,穴口有宣缸大,裡面尚寬大許多,有無數紅蛇在內。

還有幾條大的,頭如斗大,不知多長,見人時便竄出來。

虧我等走得快,想先下去的,不提防滑了腳吊下去了,自然被他吃了。」

二官聽見道:「可見村人之言不謬,既稱為龍,想必自有靈異,且祭他一祭看。」

遂叫人備牲醴到穴邊行禮。

祭畢,將豬羊等照定穴口傾下去。

然後又捲埽下樁,依然淌去,那裡打得住?

二官無奈,只得具稟申院。

朱公來看了,心中大怒道:「本院奉皇上欽命治水,大功已完,何物妖蛇,敢行無狀1遂行牌仰兩府管工官員,縱火焚燒,傾其巢穴。

二官遂備竹纜火把,遍塗魚油,內包硫黃焰硝引火之物,又用竹筒打通節,藏著藥線,再用火炮地雷等物將亂草碎木填塞穴口,令水手將利刃架在洞口,敲石取火,點著藥線。

不上半個時辰,水中火起,十分猛烈。

但見:

乒乒乓乓,轟轟烈烈。

千條火焰徹天紅,一片黑煙隨地滾。

金輪飛上下,華光神倒騎火馬離天關;震炮響東西,霹靂將共策火龍來地藏。

火老鼠隨波亂竄,水鴛鴦逐浪齊飛。

土穴焦枯,石崖崩損。

渾如赤壁夜鏖兵,賽過阿房三月火。

那火足燒了三晝夜,腥穢之氣臭不可聞。

忽聽得一聲響,如天崩地裂一般,從火光中捲起一陣黑氣,衝到半天,化作十數道金光,四散而去。

這火直燒到七日方息。

管工官叫挖開土來看時,只見一穴赤蛇,盡皆燒死。

才下住了樁,加工修築,三十里內造了四座閘,一月間功成。

朱公就由新堤前往淮安,見兩岸波光如練,柳色拖金,綠草依人,紅塵撲馬,心中歡喜。

有滄溟先生詩道得好,詩曰:

河堤使者大司空,兼領中丞節制同。

轉餉千年軍國重,通漕萬里帝圖雄。

春流無恙桃花水,秋色依然瓠子宮。

大績但懷溝洫志,帝臣何減丈人風。

朱公將五百七十里河堤逐一看來,淮安一路官員迎接。

是時黃達已病痊了,跟隨看視,撫院設宴相待。

朱公又往南去巡視高、寶河堤,下船由水路進發。

將近午牌時,忽聞一陣香氣飄過,遂問道:「到何處了?」

巡捕官稟道:「已過涇河。」

離寶應縣只二十餘里,香氣越發近了,便問:「香氣是何處的?」

巡捕官道:「寶應縣城北泰山廟,香煙最盛,四季皆是,挨擠不開。

香氣嘗聞四五十里。」

朱公道:「有何靈異?」

巡捕官道:「去年黃淮決口,有一潭其深莫測,正與決口相聯。

兩水相激,再打不住樁。

正是三月清明日,因水溜,往來船隻俱不敢過。

岸上游春的男女都到潭邊玩耍,見水上有一尾金魚遊戲,有人說是龍變化的,有的說是妖物,亦有丟麵食引他,也有拋土塊打他的。

忽人叢中走出一個少年美貌女子來,道:『這是潭龍,待我下去擒他上來。

』內中便有個少年人,見那女子有姿色,遂調戲了他兩句。

那女子含羞,眾人才轉眼,他便跳下潭去。

眾人慌了,怕干連自己,都一哄而散。

只有那少年兩腳便如釘釘住一般,莫想走得動。

少頃,只見潭內水湧起來,高有數丈。

只見一個女真一人,騎一條白龍乘空而去。

眾人一齊下拜,半日方沒。

那個少年人忽然亂跳亂舞起來,口裡說道:『吾乃泰山頂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奉玉帝敕旨來淮南收伏水怪,保護漕堤,永鎮黃河下流,為民生造福。

可於寶應城北建廟。

因留金箸一雙為信。

』說罷,倒在地下,慢慢甦醒來。

頭髮內果有一雙金箸,上面有字,乃宣德元年欽賜泰山神的。

眾人奔告,知縣申文撫按,題請立廟,至今香火日夜不絕。

祈禱立應,遠近之人絡繹不絕。

黃淮決後即打住,潭中有白龍蛻一副。」

朱公道:「既然靈應,本院去行香。」

巡捕傳寶應縣備辦香燭等伺候。

少刻,船抵皇華亭,官吏等見過,朱公上轎,各官跟隨,一行儀從來到廟中,只見人煙湊集,香氣??,果然好座廟宇。

但見:

凌虛高殿,福地真堂。

凌虛高殿,巍巍壯若鬥牛宮;福地真堂,隱隱清如兜率院。

花深境寂散天香,風澹谷虛繁地籟。

珍樓傑閣,碧梧帶雨嘗遮;寶檻朱欄,翠竹留空擁護。

風雲生寶座,日月近雕樑。

龍章鳳篆,懸掛著御墨輝煌;玉簡金書,鐫勒著神功顯赫。

鐘鼓半天開玉道,香煙萬結擁金光。

萬方朝禮碧霞君,永護漕河福德主。

朱公同眾官至廟前下轎,禮生引導至大殿盥手焚香。

拜畢,見香案上有四個籤筒,遂命道士取魁來。

朱公屏退從人,焚香嘿祝道:「弟子工部侍郎朱衡,奉旨治水修築河堤,上保陵寢,中保漕運,下護生民,皆賴神功默助,僥倖成功。

未知此堤可能日後常保無虞否?乞發一簽明示。」

說罷將籤筒搖了幾搖,一枝簽落在地下。

從人拾起,道士接過籤筒,朱公看時,乃是八十一簽中吉。

道士捧過簽薄,查出簽來,簽上四句詩道:

帝遣儒臣纘禹功,獨憐赭巳喪離官。

若一交一 八一乾開處,散亂洪濤滾地紅。

朱公見了,不解其意。

傳與各官詳解,眾官亦不能解。

只有黃州同看了道:「怪哉!恐哉1眾官只道他詳解出來,一齊來問。

黃達疊著兩個指頭,言無數句,有分教:瓊樓玉宇,藏幾個雌怪雄妖;柏府烏台,害許多忠臣義士。

正是:

傷殘眾命驚天地,報復沉冤泣鬼神。

不知黃州同說出甚麼來?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回 魏丑驢迎春逞百技 侯一娘永夜引情郎 第三回 陳老店小魏偷情∩蓋園妖蛇托孕 第四回 賴風月牛三使勢∠吉凶跛老灼龜 第五回 魏丑驢露財招禍 侯一娘盜馬逃生 第六回 客印月初會明珠 石林莊三孽聚義 第七回 侯一娘入京訪舊 王夫人念故周貧 第八回 程中書湖廣清礦稅‰參政漢水溺群奸 第九回 魏雲卿金牌認叔侄 倪文煥稅監拜門生 第一十回 洪濟閘顯聖斥奸 嶧山村射妖獲偶 第十一回 魏進忠旅次成親 田爾耕窩賭受辱 第十二回 傅如玉義激勸夫 魏進忠他鄉遇妹 第十三回 客印月憐舊分珠 侯秋鴻傳春竊玉

分類:才子佳人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檮杌閒評
第一回 朱工部築堤焚蛇穴 碧霞君顯聖降靈簽第二回 魏丑驢迎春逞百技 侯一娘永夜引情郎第三回 陳老店小魏偷情∩蓋園妖蛇托孕第四回 賴風月牛三使勢∠吉凶跛老灼龜第五回 魏丑驢露財招禍 侯一娘盜馬逃生第六回 客印月初會明珠 石林莊三孽聚義第七回 侯一娘入京訪舊 王夫人念故周貧第八回 程中書湖廣清礦稅‰參政漢水溺群奸第九回 魏雲卿金牌認叔侄 倪文煥稅監拜門生第一十回 洪濟閘顯聖斥奸 嶧山村射妖獲偶第十一回 魏進忠旅次成親 田爾耕窩賭受辱第十二回 傅如玉義激勸夫 魏進忠他鄉遇妹第十三回 客印月憐舊分珠 侯秋鴻傳春竊玉第十四回 魏進忠義釋摩天手 侯七官智賺鐸頭瘟第十五回 侯少野窺破蝶蜂情 周逢春摔死鴛鴦叩第十六回 周公子錢神救命 何道人爐火貽災第十七回 涿州城大奸染癘 泰山廟小道憐貧第十八回 河柳畔遇難成閹 山石邊逢僧脫難第十九回 入靈崖魏進忠採藥 決富貴白太始談星第二十回 達觀師兵解釋厄 魏進忠應選入宮第二十一回 郭侍郎經筵叱陳保 魏監門獨立撼張差第二十二回 御花園嬪妃拾翠 漪蘭殿保姆懷春第二十三回 諫移宮楊漣捧日 誅劉保魏監侵權第二十四回 田爾耕獻金認父 乜淑英赴會遭羅第二十五回 跛頭陀幻術惑愚民 田知縣貪財激大...第二十六回 劉鴻儒劫獄陷三縣 蕭游擊戰敗叩禪...第二十七回 傅應星奉書求救 空空兒破法除妖第二十八回 魏忠賢忍心殺卜喜 李永貞毒計害王...第二十九回 勸御駕龍池講武 僭乘輿泰岳行香第三十回 侯秋鴻忠言勸主 崔呈秀避禍為兒第三十一回 楊副都劾奸解組 萬工部忤惡亡身第三十二回 定天罡盡驅善類 拷文言陷害諸賢第三十三回 許指揮斷獄媚奸‰翰林獻珠拜相第三十四回 倪文煥巧獻投名狀 李織造逼上害賢...第三十五回 擊緹騎五人仗義 代輸贓兩縣懷恩第三十六回 周蓫洲慷慨成仁 熊芝岡從容就義第三十七回 魏忠賢屈殺劉知府 傅應星忿擊張金...第三十八回 孟婆師飛劍褫奸魄 魏忠賢開例玷儒...第三十九回 廣搜括揚民受毒 攘功名賊子分茅第四十回 據災異遠逐直臣 假緝捕枉害良善第四十一回 梟奴賣主列冠裳●宦媚權毒桑梓第四十二回 建生祠眾機戶作俑 配宮牆林祭酒拂...第四十三回 無端造隙驅皇戚 沒影叨封拜上公第四十四回 進諂諛祠內生芝 征祥瑞河南出璽第四十五回 覓佳麗邊帥獻姬 慶生辰乾兒爭壟第四十六回 陳元朗幻化點奸雄 魏忠賢行邊殺獵...第四十七回 封三侯怒逐本兵 謀九錫妄圖居攝第四十八回 轉司馬少華納賂 貶鳳陽巨惡投環第四十九回 舊婢仗義贖屍 孽子褫官伏罪第五十回 明懷宗旌忠誅眾惡 碧霞君說劫解沉冤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