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檮杌閒評》第五十回 明懷宗旌忠誅眾惡 碧霞君說劫解沉冤:昏昏塵世皆蕉鹿,蟻附蠅營,何事常征逐。劉項功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檮杌閒評》第五十回 明懷宗旌忠誅眾惡 碧霞君說劫解沉冤

檮杌閒評

第五十回 明懷宗旌忠誅眾惡 碧霞君說劫解沉冤

詩曰:

昏昏塵世皆蕉鹿,蟻附蠅營,何事常征逐。

劉項功名如轉軸,亂蟬聲後秋容促。

誰能享盡人間福,乃至完成,卻又添蛇足。

棲穩一枝飲滿腹,回頭一笑寒山綠。

話說法司既報斬了侯、魏等人,因其時歲闌年盡,把一切案件都到燈節後纔會議定了,將魏忠賢、客氏、崔呈秀三人的罪狀上聞道:

人臣無將,將則必誅,況刀鋸之餘孽乎。

魏忠賢要先帝之壞靈,箝制中外,結一交一 客氏,睥睨宮闈。

其大者如嗔怒張國紀,則立枷而殺數命。

且連縱鷹犬,意必動搖乎中宮;私撼成、裕二妃,則矯詔而革封銜。

至摧抑難堪,竟甘心於非命,是不知上有君父矣!其餘臣僚何有?於是言官死杖,大臣死獄,守臣死於市。

緹騎一出,道路魂驚;密告一聞,都民重足。

生祠遍海內,半割素王之宮;諛誦滿公一交一 車,宛如新莽之世。

至尊在上,而自命上公。

開國何勳,而數封茅土。

尚嗾無一恥之穢侯,欲駢九錫;迭出心腹之內一黨一 ,遍據雄邊。

至於出入內門,陳兵自衛;戰馬死士,充滿私家。

此則路人知司馬之心蓄異謀,非指鹿之下者也。

天討宜首加寸磔為快。

客氏妖嫫食月,翼虎生風。

輦上聲息必聞,禁中搖手相戒。

使國母常懷懮憤,致二妃久抱沉冤。

且當先帝彌畜之日,詐傳蔭子尚以五等,為私盜內藏在冊之贓,絕代奇珍皆據尚方之積。

通天為罪,盜國難容。

呈秀則人類鴟梟,衣冠狗彘。

誰無母了,而金緋蟒玉,忍不奔喪;自有親父,而婢膝一奴一顏,作閹干子。

握中樞而推弟總鎮,兵權盡出其家;位司馬而仍總蘭台,威勢欲箝乎言路。

睚之仇必報,威福之焰日熏。

總憲夙仇,迫為池中之鬼;銓郎乍唬,驚懸樑上之環。

凡逆托之屠戮縉紳,皆本犯之預謀。

帷幄選娼狎妓,歌舞達於朝昏;鬻爵賣官,價直高乎北斗。

假山冰泮,游釜魂消。

雖已幽快於鬼誅,猶當明示乎國法。

其魏雲鵬、魏良棟、魏鵬翼、魏志德、崔鏜、崔鑰等,或赤身狙獪,或黃口嬰孩,濟惡而玷賢書,無功而攖世爵。

俱應投之荒服,以大快乎輿情。

臣等會議得:首犯魏忠賢,應著該撫行文河間府,開棺凌遲。

崔呈秀於薊州開棺梟首。

客氏著臣部司官開棺凌遲。

其魏志德等,應請發往邊遠煙瘴之地充軍。

各犯誥券,概行追奪奏繳。

恭候聖明裁奪,飭下臣部施行。

謹題。

二十六日旨下:「覽奏。

魏忠賢掃除廝役,憑借壞靈,睥睨宮闈,荼毒忠良。

非開國而妄分茅土,逼至尊而僭號上公。

盜帑弄兵,一陰一謀不軌。

一交一 通客氏,傳遞消息,把持內外。

崔呈秀委身奸閹,無君無親,擅攘威福之權,大開縉紳之禍。

無將之誅,國有明典。

既會勘明白,眾犯誥券概行追繳,魏良棟、崔鏜等既系孩稚無知,著加恩免戍,以彰法外之仁。

余依議。」

刑部得旨,即刻行文各處巡撫,行文地方官,將魏忠賢開棺凌遲。

崔呈秀開棺梟首。

其時俱在寒天,一屍一尚未壞,都正了法。

不獨見者撫掌稱快,即天下聞之,莫不慶奸雄之伏誅。

正是:

共食侯景肉,爭燃董卓臍。

人心皆暢快,王法定無私。

只有客氏一屍一首,遍尋不見,逃了數十刀之罪。

法司又於二月間,將勘問五虎五彪的招款,擬定罪具奏道:國家立法,百司所以律身。

故奉法惟謹,不敢趨權開賄賂之門;守法不阿,何至殺人為媚奸之具。

乃有身居縉紳之列,名為彪虎之凶,若李夔龍、田爾耕者。

欽奉明旨,再將糾參之疏拐究,其參五虎,有謂典銓不公,李夔龍立地為常,皆知挾賣官之資,以至吳純夫不數月便躋卿貳,雖蔡邕一歲九遷,速不過是。

又與崔呈秀受孫織錦銀六千兩,有謂河南道報升,呈秀欲推倪文煥,必俟其差滿時始具題坐補。

又與呈秀植一黨一 騙財,贓至巨萬。

有謂田吉已被激變良民之參,瓦全已幸。

乃三載曹郎,驟至尚書極一品,滿載而歸。

總之如聖明云:「附權驟擢,機鋒勢焰,赫奕逼人。」

足以蔽其罪矣。

按《律例》云:「職官受贓至滿貫者,罪應絞,減等發邊遠充軍。」

如吳純夫以六千計,倪文煥以萬計,皆明明私受,列於參疏,可以追繳。

至於李夔龍、田吉,雖疏中贓數未開,乃一稱挾賣官之貲,一稱累陶朱之富,非納賄何以至此。

既經參劾,難以輕宥。

二犯應各追贓二萬。

眾犯事同一體,俱應遣戍,以警官邪。

乞敕行該撫追比,以助邊需。

贓完日發遣可也。

至於五彪--有謂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崔應元、楊寰等,狐假鴟張,戕害多命,皆出於二人之手。

許顯純鞭撲縉紳,淋漓血肉,一屍一傷蟲鑽,絕不一瞬。

許顯純署鎮撫司,田爾耕掌錦衣衛,忠賢草菅人命,皆二人為門下之劊子手。

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等,網羅鍛煉,株連無軻,慘於炮烙,冤魂攝於公庭。

受害如楊漣、左光斗、周順昌等十餘人,皆斃於鎮撫之獄。

總如明旨云:「受指怙威,殺人草菅,幽囚縉紳,沉冤莫白。」

足以蔽其軸矣。

按《律》:「以官刑勘人因而致死者,罪應斬。

同僚知情共助者同罪。

不致死者減等。

杖一百,流三千里。

武職官發邊遠充軍。」

許顯純、田爾耕系掌印參勘之官,應照《律》議斬。

崔應元等共在勘問之列,應照末減例,盡投之邊裔,以御魑魅可也。

謹奏。

旨下:「奸逆盜權,一陰一謀叵測,凡厥一黨一 羽,盡當嚴懲。

五虎五彪,既會勘明確,著行文與該撫照數追贓,繳完日,即於該處概行處決。

追繳各犯誥敕,以為附權蠹奸之戒。」

命下,行文各省遵行。

正是:

張牙舞爪佐奸權,多少忠良喪九泉。

機阱一朝還自陷,問君入甕有誰憐。

不惟驅除了幾個大奸,又剪除了一班羽翼,朝廷肅清,一時整理。

還有那說楊、熊諸一黨一 的人不該起用,這還是「門戶」二字未化。

但那班忠臣,身死之慘,追比之苦,皇上久已洞鑒。

一日,就戶部郎中劉應選本上批出道:「逮死諸臣,所追贓銀其已經奏報者,著該撫按冊給還;其未完者,概行蠲免,家屬等著俱釋放。

追贓一事,拖累堪憐,如熊廷弼之奔,楊漣之母,俱著寬釋。

其梅之煥、程注著該撫即與柑豁具奏。」

翰林院編修倪元璐又上疏道:「門戶二字宜破,不可以講學錮人,如已故趙南星、鄒元標,俱當於清介中議。」

這本一上,便是大翻從前積案。

他條奏極明,議論極正,其中備說:「楊漣之死,為劾忠賢;繆昌期為代楊漣刪潤本稿;萬燝為論忠賢;李應升為申救萬燝並阻忠賢陵土敘功;魏大中為不肯與閹姦通譜為侄;周順昌為魏大中寄子;左光斗、袁化中、周朝瑞皆為觸奸;高攀龍為劾崔呈秀貪贓;夏之令為奸細傅孟春之事,與呈秀相忤;周起元、黃尊素俱是太監李實誣害。

此數人者俱系為國鋤奸,無軸受害,並無贓證,何為朋一黨一 ?況魏良卿招詞內說是因挾私枉害,極是明白。」

皇上見了,不覺惻然道:「移宮一事,也是人臣懮國防微之苦心。

楊漣劾他二十四款,款款皆真,他上本明說與奸托勢不兩立,竟被他慘刑所害,以至家破人亡,八旬老母追比幾死!至如高攀龍死以執法,其餘皆因觸忤奸權。

今逆托已誅,諸臣若不隆加贈謚,則無以鼓勸後人。」

遂傳諭各衙門道:「朕承祖宗基業,嗣統大寶,夙夜思維,銳一精一圖治。

稔知臣惡魏忠賢等,竊先帝之壞靈,擅朝廷之威福,密結群奸,矯誣善類。

稍有忤觸,即行慘殺,年來戕害剎奪不知凡幾。

幽囚蔽日,沉冤彌天,屈郁不伸,上干元象,以致星殞地裂,歲祲兵連,不可謂非逆輩所致。

今元惡典刑已極,臣民之怨稍舒。

而在獄遊魂,猶鬱沉冤未雪,豈足以照朕維新之治意!著各該衙門即將以前殺害諸臣從公酌議,采擇官評,有非法禁死情理可憫應褒贈者,即予褒贈;應蔭恤者,即予恤蔭;其冠奪牽連應復官者復之;應起用者用之;有身故捏贓難結,及家屬被累猶羈者,應請開釋。

勿致久淹獄底,負朕好生之意。

嗚呼;天網恢恢,無奸不燭;王道蕩蕩,有側宜平。

朕茲寬恩解郁,鹹與昭蘇,偕之正直。

以後諸臣鹹以國事為重,毋尋元黃之角,體朕平明之治。

欽此。」

各衙門奉旨會議,擬將高攀龍加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憲,追封四代。

楊漣加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烈,追封四代。

周起元贈兵部左侍郎。

蘇繼歐贈太常寺卿。

周順昌、魏大中俱贈太常寺卿。

萬燝贈太常寺少卿。

袁化中、周朝瑞、周宗建俱贈太僕寺少卿。

繆昌期贈詹事府詹事。

左光斗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劉鐸、顧大章、呆裕中、李應升、黃尊素、夏之令俱贈太僕寺少卿。

丁朝學贈侍讀學士。

張汶贈刑部員外。

各追封三代,俱蔭一子入監。

旨下,依議著將楊漣已追在官贓銀八百兩,給還其母養贍。

可憐一班忠臣,當時雖葉葬荒邱,今日也得重叨諭葬,列石墳前。

那些禁錮的子孫纔脫去囚衫,換了衣冠,到墳前改葬,焚黃設祭展拜,宣示皇仁。

豈不可榮可羨!那個過往的不嘖嘖稱歎道:「這是忠臣之墓。」

正是:

死忠原是完臣節,豈為褒封紙一張。

卻喜大奸新伏法,殊恩榮賜九泉光。

回想當日楊漣劾忠賢的祖墓牌坊上鏤龍鳳僭似宸居,萬燝劾他制模陵寢,今在何處?此時也是荒煙蔓草,與人牧牛放馬而已。

吏部又將應起用的袁崇煥、文震孟、王永光、霍維華、李思誠等二十餘人,又將應起用待缺會推者七十一人具題。

批下道:「自古帝王御極,首眷親親,嘉與賢賢。

財賦系百姓之脂膏,刑法關民生之命脈。

鷹鸇搏擊,蘭蕙誅鋤。

若不除根,難免再發。

張國紀系先帝懿親,王仲良乃皇祖妣之嫡侄,逆托敢行無忌。

張國紀著即名還供職;王祚盛著襲祖職。

太監王安系先帝勤勞舊臣,遭謅冤死,著追復原職;蔭一侄為錦衣衛千戶,所籍家產著給還。

許志吉以參革穢吏,投身逆托,魚肉鄉里,幾至激變。

呆天榮以一奴一誣主,冤殺一家,深可痛恨。

俱著拿問,嚴審定罪。

黃山著給還吳養春幼子,坐贓免追。

許其進逢托圖祿,荼毒揚民,亦著拿問治罪,欽贓免追。

太監李實逢奸害正,情罪難逭,即著扭解來京。

蘇杭織造著派外官管理。

各差太監俱著撤回,皆派外官更換。

各問刑衙門,著刑部拐看刑具,非祖制者概行毀去,不得再用。」

刑部奉旨,行文各省,將眾犯解到三法司嚴審,眾犯也無可辨。

會議將許志吉、李永貞、劉若愚、崔文升等照律擬絞。

吳天榮害主全家,照叛逆例擬凌遲。

許其進擬絞。

本上奏,旨依議。

刑部即於九月間將眾犯行刑西市。

正是:

狼貪虎噬氣何豪,惡滿今朝赴市曹。

最是千年遺臭在,書生筆底穢名標。

是時群奸盡戮,朝野一清。

吏部又奉上諭道:「大惡既誅,小魁宜宥。

所有擁戴依附建祠稱頌讚導者,按律推情,再三定擬,首正奸惡之案,麗於五刑稍寬,協從之謀,宏開一面,其情罪輕減者,另疏處分。

此外原心宥過,縱有漏網,亦置不究。

只陸萬齡等,妄分太學,建生祠為媚奸之具,毀軒先聖,著國子監各杖一百發戍,余俱免究。

著該部定為逆案,頒示中外知之。」

此時天下人民歡欣鼓舞,快睹新政初更,於是四方傳誦,恩遍草野。

誰知驚動了一個人。

你道此人是誰?乃魏忠賢的奔子傅如玉。

自從孟婆救了傅應星回來,又怕忠賢差人來莊上柑訪,遂假進香為名,帶了兒媳到雲夢山焚修,把家產一交一 與族人管理,他便去一精一心修煉。

此時功夫已有八九分了,傅應星隨著空空兒學導引擊刺之法。

一日如玉聽得人傳說朝中新君即位,魏一黨一 皆誅,不覺動了慈憫之心,遂合掌向孟婆師說道:「弟子一向蒙吾師教誨,已脫塵緣;今聞朝廷新誅大惡,因憫孽夫積惡深重,雖受一陽一誅,難逃一陰一譴,冤仇山積,何時得解?弟子欲發宏誓至願,盡棄家產,修建無礙道場,超度幽魂永離苦海。」

孟婆道:「善哉!善哉!正是: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

你既有此善念,天必佑之。

但他們罪惡如山,非尋常懺悔可解。

你可先去備辦錢糧,我代你到岱岳東峰歷代封禪壇傍,起建道場,列佛道兩家功德,釋家懺悔,道家煉度。

我再代你出入三界,訪求一位真一人來作證盟。」

說罷,乘雲而去。

如玉母子、兒媳即日下山,回到莊上,至族家,將歷年租粒盡賣出千金,帶至泰山進香。

擇於正月初九日啟建,至十五日上元,圓滿七晝夜道常壇上列著僧、道兩家法事,請了高僧道侶各二十四眾。

那道場卻也十分齊整。

但見:

旛旛飛舞,音樂和鳴。

巍峨列九品之蓮台,清淨建三層之寶座。

金身璀璨,西方釋老真容;玉貌端嚴,東極慈尊聖像。

滿堂功德,排著十地九幽;四壁莊嚴,高掛四生六道。

三官四聖度雍容,羅漢金剛威猛烈。

瓶插仙花,錦樹輝輝漫寶剎;爐焚沉降,香煙靄靄透青霄。

朱盤內供養新鮮,彩桌上齋筵豐盛。

高僧說偈,振錫杖敲開鐵鎖重關;羽士飛符,執玉簡驚破羅酆黑獄。

鹹翼冤愆齊解釋,俗教孤獨盡超升。

傅如玉至心朝禮,終日在壇上跪拜懺誦。

四外來看的人如山積,也有施錢糧的。

壇上掛著濟孤榜文道:

伏以金身入夢,檀那闡二百字之真詮;紫氣迎真,太上洩五千言之秘典。

靈通三界,洞徹九幽。

統攝一陰一陽一,上歸無始。

今據大明國山東兗州府東阿縣信女傅如玉,同男傅應星、媳王氏,共秉丹誠,拜於洪造。

伏為亡夫魏忠賢積惡如山,沉冤似海。

罄南山之竹,書孽無窮;竭東海之波,流惡何極。

謹發宏深至願,仰祈神佛力神功,大開方便門庭,廣運慈惑舟楫,普濟群生,免耽六道。

西方佛老,指雲路以遐升;南極真一人,放祥光而接引。

邀賞清都絳闕,脫離地獄樊籠。

早登極樂任逍遙,永注天堂真自在。

謹疏。

崇禎三年正月十三日給示。

一連數日。

到十四日午齋後,眾僧道放參去了,如玉執香向各神前舒身下拜,忽見一個老僧走上壇來,四邊看了一回,歎息道:「可惜費了許多錢糧一精一力,付之流水。」

如玉聽見,忙持香來向老僧叩首道:「師父,敢是弟子心不虔,齋筵不整齊麼?」

老僧道:「心也虔,齋也好,只是終歸無用。」

如玉道:「佛道二聖,設立齋醮,救度亡魂,老師怎說沒用?」

老僧道:「二教雖以救苦為心,憫念地獄泳犁,設為齋醮,此不過是皮毛外像,其中一精一微奧妙,豈在這幾卷經典上?況如今主壇的又非出世名流,只憑著這幾個庸夫俗子,誦幾卷贅句殘篇,就望超升滯魄,解脫沉冤,豈不是水中撈月?」

如玉道:「老師見教極是。

但如今怎得名師?」

老僧道:「你若是真心求禮,自然有得。」

應星夫婦也跪下道:「懇求老師,慈惑救度。」

三人再三哀求,請他到方丈中獻茶。

老僧道:「既是你母子心虔,今日且為大眾說法。」

茶畢上壇。

鼓樂法器一齊響動,老僧先禮拜了四方神聖,先說些外象比喻,後談些五蘊三乘,說一回法,談一會禪,果然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下壇時已將晚,如玉等又拜求普度,明彰報應。

老僧道:「要明彰報應卻也不難,只要你母子一精一虔,捨身救苦,不顧皮肉疼,痛方可。」

如玉道:「但憑分付,雖粉身碎骨亦所不辭,只要眼見為真。」

老僧道:「你心既虔,今夜你們可燃指為香,夜靜時叫你們見些光景。」

三人果將中指剖開,用清水洗淨,將麻緊裹,加上清油,三更時點起,隨老僧上壇,見一天星斗,滿地月光。

那老僧繞壇唸咒,三人忍著疼遍地禮拜。

只見他將手中拂子一揮,向西唸咒數句,忽的一陣冷風,風過處,現出十八重地獄。

見那些罪囚皆帶著鐵鎖沉枷,號泣之一聲 不忍聞。

又見牛頭馬面、惡鬼夜叉往來不絕,有無限刀山劍樹、磨捱油煎之苦。

如玉等見了,心膽皆裂。

老僧把袖一拂,早隨風而滅,領他們下壇來。

如玉又跪下道:「已見地獄之苦,仍求吾師超度沉魂。」

老僧笑道:「且去安歇,明夜與你證盟。」

言畢,趺坐入定去了。

次日,孟婆已回,眾僧道:「仍各行法事。」

是日已是十五日,上元佳節,善事將終,晚夕施食,至三更後方畢。

壇上收拾乾淨,靜悄悄的,月光如晝。

三更時,如玉等又燃指,隨著老僧一步一拜,拜上壇來。

老僧手持錫杖,繞壇唸咒,將杖向東南上連掉三下,喝了一聲,只見一道白虹漸漸起至中天。

忽西北上又起了一道金光,光盡處又是一條彩虹,和風一習一 一習一 ,香氣氤氳。

虹下又現出一道霞光。

老僧道:「天門開了。」

只見霞光中現出瓊樓玉宇,貝闕珠宮,往來皆乘鸞跨鶴之輩。

天門內又飛出一簇雲霞來,老僧厲聲高叫道:「吾乃達觀是也,蒙孟婆師相邀來作證盟,今有一位神聖來也,大眾看者。」

又將錫杖一掉,早不見了霞光白虹,只見祥雲內鸞鳳齊鳴,笙歌迭奏,龍車上坐著一位女真一人。

但見他:

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

九霄華漢裡,現出正元神。

那神聖頭戴垂珠纓絡,身穿素色羅袍。

綠發盤雲黑,香環結寶明。

盈盈玉面天生喜,點點櫻桃一粒紅。

萬尋萬應,千聖千靈。

惟拔八難,度三災,大徨憫世;故鎮泰山,居南海,救苦尋聲。

這是圓通普惠天仙女,永護漕河福德神。

那真君龍車離壇數尺停住,傅如玉母子三人伏地叩頭,不敢仰視。

真君道:「吾乃碧霞元君是也。

善哉!吾因汝等一精一心佛果,發願解冤三界,共欽神天點佑。

吾今法駕親臨,為汝證盟功德。」

遂將手向正南上一指,只見一朵白雲中,兩個黃巾力士,擁著一班峨冠博帶之人,來至壇前禮拜元君。

又向西北上一指,一朵烏雲中兩個鬼使押著一班披枷帶鈕的囚徒,也來壇前跪下。

元君道:「汝等夙世冤仇,今已八十餘年,當年因淮河水決,漕運不通,城郭淹沒,皇家命朱衡治水。

有赤蛇名赭已,現身設法效勞,暗示黃達以築堤之法。

他也是為自己身家性命。

豈知黃達違了前言,竟築到他巢穴。

其時仍該依他指示別築,何致一火焚之,燒死他二百餘命!吾神彼時適奉玉旨,押伏水猿總理黃淮,彼眾將沉冤上訴。

中界主者會勘,命他轉生宮禁,以報前冤。

魏忠賢、客氏,乃雌雄二蛇轉世,其餘一黨一 羽,皆二百餘蛇族所化。

楊漣乃朱衡後世,左光斗即黃達再生。

萬燝是揚州通判,即定意下火者。

故爾三人受害尤慘,死於溽暑中,皮肉俱爛,以報他焦頭爛額之災。

其餘被害諸人,皆是當年河工人員。

汝等冤仇相報,何時得了?賴今有傅如玉宏發誓願,吾神運起法力,為汝等解脫沉冤,各歸覺路。

魏忠賢,你雖是冤報當然,只是你既錦衣玉食,富貴等於王侯,也足以酬你前世之苦,卻不該凌尊逼上,非分無等,發汝五世為牛。

客氏導上宣一婬一,逞妖無一恥,亦發作豬五世。

其餘諸人雖受一陽一誅,難逃一陰一譴,俱發為邊方各畜,也受那彪虎吞噬,以彰一黨一 惡害善之報。

呆天榮害主一家,逼死主妾,發入阿鼻受罪。

完日再十世變馬,與吳氏子孫騎坐。

呆養春你身生膏筠,不知稼穡,暴殄天物,自奉過分,故受此慘報;雖許你仍生富貴之家,切宜樽節天物。

楊漣、左光斗等,著早生貴道,仍作良臣,輔佐明主。

郁燕玉、蕭靈犀,一知守節不軔,一知慷慨殺身,俱著生於富貴之家為子。

熊廷弼理當開釋,姑俟後案定日,超生樂土。

傅應星不戀榮華,剛正嫉邪,知機勇退。

其奄奉姑盡孝,志行可嘉。

陳元朗少多慈憫,長得元修,俱送梯仙國修正。

孟婆母子雖一精一劍術,未入真流;然輔正驅邪,積功累行,令賜金符必皂,再修煉一甲子,方入仙班。

侯秋鴻勸主收一屍一,義氣可嘉,著他壽登百歲,二子貴顯。

傅如玉,你本是黃浦潭中白龍,因懶於行雨,被吾以至大法力收伏,令爾今世生於人間,力除懶癖。

汝能諫夫教子,不戀繁華,一精一心佛果,又發願解冤,功德無量,須急歸西,早證金身。」

元君一一說過法旨,又說偈道:

不無中無,不有中有,不空中空,無無非空,色色非有,無色非空,無空非色。

問汝眾生,冤冤何塞。

元君說罷,手指兩道彩虹,將眾魂一齊駕起到半空中,結成一朵蓮花,一齊迸開,化作數十道金光而去。

元君纔冉冉升空,忽然不見。

傅應星夫婦同孟婆母子俱乘風飛昇而去,止畜下如玉一人,在壇上頂禮望空搖拜畢,跏趺而坐。

次早,眾僧道來作別,只見他在壇上瞑目端坐而逝。

齊宣出去,四外人山人海,俱來焚香禮拜,用沉香合成龕子,請出個有道的高僧與他作偈,舉火焚化。

眾人見火光中一股清氣上衝半天,傅如玉合掌端坐,冉冉騰空而去。

正是:

善惡到頭終有報,勸君勿作等閒看。

這一部書,只因一小小閹一奴一,造下彌天大罪,以致冤仇深重,沉鬱難解,後之為宦官者,不可不知所警也。

第一回 朱工部築堤焚蛇穴 碧霞君顯聖降靈簽 第二回 魏丑驢迎春逞百技 侯一娘永夜引情郎 第三回 陳老店小魏偷情∩蓋園妖蛇托孕 第四回 賴風月牛三使勢∠吉凶跛老灼龜 第五回 魏丑驢露財招禍 侯一娘盜馬逃生 第六回 客印月初會明珠 石林莊三孽聚義 第七回 侯一娘入京訪舊 王夫人念故周貧 第八回 程中書湖廣清礦稅‰參政漢水溺群奸 第九回 魏雲卿金牌認叔侄 倪文煥稅監拜門生 第一十回 洪濟閘顯聖斥奸 嶧山村射妖獲偶 第十一回 魏進忠旅次成親 田爾耕窩賭受辱 第十二回 傅如玉義激勸夫 魏進忠他鄉遇妹

分類:才子佳人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檮杌閒評
第一回 朱工部築堤焚蛇穴 碧霞君顯聖降靈簽第二回 魏丑驢迎春逞百技 侯一娘永夜引情郎第三回 陳老店小魏偷情∩蓋園妖蛇托孕第四回 賴風月牛三使勢∠吉凶跛老灼龜第五回 魏丑驢露財招禍 侯一娘盜馬逃生第六回 客印月初會明珠 石林莊三孽聚義第七回 侯一娘入京訪舊 王夫人念故周貧第八回 程中書湖廣清礦稅‰參政漢水溺群奸第九回 魏雲卿金牌認叔侄 倪文煥稅監拜門生第一十回 洪濟閘顯聖斥奸 嶧山村射妖獲偶第十一回 魏進忠旅次成親 田爾耕窩賭受辱第十二回 傅如玉義激勸夫 魏進忠他鄉遇妹第十三回 客印月憐舊分珠 侯秋鴻傳春竊玉第十四回 魏進忠義釋摩天手 侯七官智賺鐸頭瘟第十五回 侯少野窺破蝶蜂情 周逢春摔死鴛鴦叩第十六回 周公子錢神救命 何道人爐火貽災第十七回 涿州城大奸染癘 泰山廟小道憐貧第十八回 河柳畔遇難成閹 山石邊逢僧脫難第十九回 入靈崖魏進忠採藥 決富貴白太始談星第二十回 達觀師兵解釋厄 魏進忠應選入宮第二十一回 郭侍郎經筵叱陳保 魏監門獨立撼張差第二十二回 御花園嬪妃拾翠 漪蘭殿保姆懷春第二十三回 諫移宮楊漣捧日 誅劉保魏監侵權第二十四回 田爾耕獻金認父 乜淑英赴會遭羅第二十五回 跛頭陀幻術惑愚民 田知縣貪財激大...第二十六回 劉鴻儒劫獄陷三縣 蕭游擊戰敗叩禪...第二十七回 傅應星奉書求救 空空兒破法除妖第二十八回 魏忠賢忍心殺卜喜 李永貞毒計害王...第二十九回 勸御駕龍池講武 僭乘輿泰岳行香第三十回 侯秋鴻忠言勸主 崔呈秀避禍為兒第三十一回 楊副都劾奸解組 萬工部忤惡亡身第三十二回 定天罡盡驅善類 拷文言陷害諸賢第三十三回 許指揮斷獄媚奸‰翰林獻珠拜相第三十四回 倪文煥巧獻投名狀 李織造逼上害賢...第三十五回 擊緹騎五人仗義 代輸贓兩縣懷恩第三十六回 周蓫洲慷慨成仁 熊芝岡從容就義第三十七回 魏忠賢屈殺劉知府 傅應星忿擊張金...第三十八回 孟婆師飛劍褫奸魄 魏忠賢開例玷儒...第三十九回 廣搜括揚民受毒 攘功名賊子分茅第四十回 據災異遠逐直臣 假緝捕枉害良善第四十一回 梟奴賣主列冠裳●宦媚權毒桑梓第四十二回 建生祠眾機戶作俑 配宮牆林祭酒拂...第四十三回 無端造隙驅皇戚 沒影叨封拜上公第四十四回 進諂諛祠內生芝 征祥瑞河南出璽第四十五回 覓佳麗邊帥獻姬 慶生辰乾兒爭壟第四十六回 陳元朗幻化點奸雄 魏忠賢行邊殺獵...第四十七回 封三侯怒逐本兵 謀九錫妄圖居攝第四十八回 轉司馬少華納賂 貶鳳陽巨惡投環第四十九回 舊婢仗義贖屍 孽子褫官伏罪第五十回 明懷宗旌忠誅眾惡 碧霞君說劫解沉冤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