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廬叢話》四十六:夫曰俗傳,則其由來亦已久矣。是亦謂唐時已有弓鞋,不自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眉廬叢話》四十六

眉廬叢話

四十六

西藏燈具,狀如弓鞋,俗傳為唐公主履,見《衛藏圖識》。

夫曰俗傳,則其由來亦已久矣。

是亦謂唐時已有弓鞋,不自南唐始也。

凡人有專長,則眾長為所掩。

右軍善畫,而唯以書名;李白工書,而僅以詩顯。

至如朱紫一陽一畫,深得吳道子筆法,則尤世所罕知矣。

巫山神女朝雲暮雨之說,向來詞賦家多用之,艷矣,然而褻甚。

按:路史《集仙錄》云:「雲華告禹曰:『太上愍汝之志,將授靈寶之文,陸策虎豹,水制蛟龍,馘邪檢凶,以成汝功。

』因授上清寶文,又得庚辰虞余之助,遂導波決川。

奠五嶽,別九州島,天錫元圭,以為紫庭真一人。」

虞余庚辰,據《楚辭》,乃益稷之字。

雲華者,雲王母一之 女,巫山神女也。

據此,則巫一陽一之靈,上清莊嚴之神,詎可以褻語厚誣之。

曩余作《七夕》詞,用銀河鵲駕等語,端木子疇前輩見而規誡之,評語云:「牛主耕,女主織,建申之月,田功告畢。

織事托始,故兩星一交一 會,明代謝以成歲功。

世俗傳訛,以妃偶離合為言,◇瀆甚矣。」

余佩服斯言,垂三十年未嘗賦《七夕》詞也。

阮吾山《茶餘客話》云:「毛氏汲古閣藏書甚富,模刻亦多。

王駙馬以金錢輦之去,其板多在昆明。

駙馬者,平西婿也。」

按:王名永康,蘇州人,錢梅溪《履園叢話》云:「初,三桂與永康父同為將校,許以女妻永康,尚在襁褓。

未幾父死,家無擔石,寄養鄰家。

比長,飄流無依,年三十餘,猶未娶也。

有親戚老年者知其事,始告永康。

時三桂已封平西王,聲威赫奕。

永康偶檢舊篋,果得三桂締姻帖,遂求乞至雲南,書子婿帖詣府門。

越三宿,乃得傳進。

三桂沈吟良久,曰:『有之。

』命備公館,授為三品官,供一應器具立辦,選日成婚,奩贈甚盛。

一面移檄蘇撫,為買田三千畝,大宅一區,在齊門內拙政園,相傳為張士誠婿偽駙馬潘元紹故宅也。

永康在雲南,不過數月,即攜新婦回吳,終未接三桂一面。

永康既歸,窮奢極欲,與當道往來,居然列公卿間。

後三桂敗,永康先歿,家產入官,真如邯鄲一夢矣。」

按:據錢氏云云,永康在滇僅數月,阮雲書板多在昆明,殆未必然矣。

杭縣徐女士《彤芬室筆記》云:「長沙芙蓉鏡照相館曾為柳某攝照,其已故之妾,亦現影身側,形容宛肖。

十年前,芙蓉鏡尚重攝以出一售,湘人類皆知之。」

茲事絕奇,其信然耶,則古者李少君、楊通幽、稠桑王老、趙十四輩召亡之術,何難能可貴之有。

明高則誠撰《琵琶記》,演蔡中郎贅入牛府,屬假托非事實,前人辨之詳矣。

或謂其罵王四,因琵琶二字有四王字,亦臆說,無確據。

按:唐盧仝《玉泉子》「一鄧一 廠」一則略云:「廠初比隨計,以孤寒不中第。

牛蔚兄弟,僧孺之子,有氣力,且富於財,謂廠曰:『吾有女弟,未出門,子能婚,當為展力,寧一第耶。

』時廠已婿李氏矣,有女二人皆善書,廠之行卷,多二女筆跡。

廠顧己寒賤,私利其言,許之,既登第,就牛氏姻,不日挈牛氏歸。

將及家,紿牛氏曰:『吾久不到家,請先往俟卿。

』洎到家,不敢洩其事。

明日,牛氏一奴一驅其輜橐直入,列庭廡間。

李氏驚曰:『此何為者?』一奴一白夫人將到,令某陳之。

李曰:『吾即妻也,又何夫人?』即拊膺哭頓地。

牛氏至,知其賣己也,請見李氏曰:『吾父為宰相,兄弟皆在郎省,縱不能富貴,豈無一嫁處。

其不幸豈唯夫人乎?夫人縱憾於一鄧一 郎,寧忍不為二女計耶。

』時李氏將列於官,二女共牽挽其袖而止。

後廠以秘書少監分司。

黃巢入洛,避亂於河一陽一,其金帛悉為群盜所得。」

據此,則再婚牛氏,實一鄧一 廠事。

而院本以誣中郎,其故殆不可知。

唐蘇頲聰悟過人,才能言,有京兆尹過父瑰,命頲詠「尹」字。

乃曰:「丑雖有足,甲不全身。

見君地口,知伊少人。」

即燈迷之拆字格也。

一江一 淹夢五色筆事,自昔艷稱。

按:馬總《大唐奇事》:「廉廣者,魯人也。

因採藥於泰和,遇風雨,止大樹下。

及夜半雨晴,信步而行,逢一人若隱士,問廣曰:『君何深夜在此?』仍林下共坐。

語移時,忽謂廣曰:『我能畫,可奉君法,與君一筆,但密藏焉。

』即隨意而畫,當通靈,因懷中取一五色筆授之。

廣拜謝訖,此人忽不見。

爾後畫鬼兵能戰,畫龍能致雲雨,畫大鳥能乘之而飛,尋復見神還筆,因不復能畫」云云。

此又一事也,特彼文筆此畫筆耳。

《千字文》「律呂調一陽一」,「呂」當作「召」。

按:唐《南阜羯鼓錄》云:「玄宗洞曉音律,由之天縱,凡是管弦,必造其妙。

若製作調曲,隨意即成,不立章度。

取適短長,應指散聲,皆中點指。

至於清濁變轉,律呂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雖古之夔曠,不能過也。」

律召,即「律呂呼召」意。

道光季年,京師有人制聯云:「著、著、著,祖宗洪福穆鶴舫,是、是、是,皇上天恩卓海帆。」

扁曰:「如何是好」。

蓋二相饒有伴食之風,造膝時絕鮮獻替,唯阿容悅而已。

然穆相嘗汲引曾文正,每於御前稱曾某遇事留心,可大用。

一日,文正忽奉翌日召見之諭,是夕宿穆相邸。

及入內,由內監引至一室,非平時候起處。

逾亭午矣,未獲入對,俄內傳諭,明日再來可也。

文正退至穆宅,穆問奏對若何,文正述後命以對,並及候起處所。

穆稍凝思,問曰:「汝見壁間所懸字幅否?」

文正未及對,穆悵然曰:「機緣可惜。」

因躊躇久之,則召干僕某,諭之曰:「汝亟以銀幣四百兩,往貽某內監,屬其將某處壁間字幅,炳燭代為錄出,此金為酬也。」

因顧謂文正,仍下榻於此,明晨入內可。

洎得覲,則玉音垂詢,皆壁間所懸歷朝聖訓也。

爰是奏對稱旨,並諭穆相曰:「汝言曾某遇事留心,誠然。」

而文正自是◇◇向用矣。

曾文正初入翰林,僦居繩匠一胡一 衕伏魔寺,自顏所居之室曰藏雲洞,蓋寓出山為霖之意,及何桂清喪師失地,一江一 南京僚聯銜請公督師,卒成偉業。

故文正於一江一 南人至為契合雲。

曾文正官翰林時,亦日書小楷,以備考差。

適介弟忠襄讀書京邸。

一日,有友薦僕至,文正不欲留用,而僕固求不已。

文正曰:「此僕殊糾纏,吾竟無術遣之。」

忠襄曰:「但以所書白折示之,彼必恝然捨去也。」

文正怒之以目,所謂善戲謔兮,此固無傷怡怡之雅。

咸豐初年,左文襄以在籍舉人就張石卿中丞之幕。

張公去位,駱文忠繼之,信任文襄尤專。

文忠每公暇適幕府,值文襄與幕僚數人,慷慨論事,援古證今,風發泉湧。

文忠靜聽而已,未嘗置可否。

世傳文忠一日聞轅門鳴炮,顧問何事。

左右對曰:「左師爺發軍報折也。」

文忠頷之,徐曰:「盍取折稿來一閱?」

當繕發之前,未嘗寓目也。

當時楚人或以「左都御史」戲稱文襄,意謂文忠官銜不過右副都御史,而文襄權尚過之也。

文襄練一習一 兵事,智深勇沈,感激文忠國士之知遇,為之集餉練兵,選用賢將,兩敗石達開數十萬之眾。

復分兵援黔、援粵、援鄂、援一江一 西,而即以為屏一蔽 吾◇之至計。

文忠得以雅歌坐嘯,號為全楚福星。

天下不患無才,患知才不能用,用才不能盡,若文忠之有文襄,信乎能盡其才者矣。

咸豐初年,蜀中童謠云:「四川軍務惡,硝磺用不著。

若要川民樂,除非馬生角。」

末幾,朝命蕭啟一江一 、黃熙先後籌辦防剿,迄無成績。

蕭黃、硝磺同音,所謂「硝磺用不著」也。

迨駱文忠開府,內而藍朝鼎、李短衲成擒,外而石達開授首,星周甫易,而全蜀肅清。

駱字從馬從各,蜀音各與角同,所謂「馬生角」也。

華一陽一王息塵廉坊云:「文忠之薨也。

先數日寢疾,息翁之居,距督署只赤。

某夕深坐,俄聞靈風颯然,聲振屋瓦,若龍陣之驟驚也。

頃之,聞節轅鳴炮九,知驂鸞騰天矣。」

生為屏臣,歿為明神,可知傳說騎箕,詎謬悠之說耶。

相傳文忠督川時,蜀民見其摧陷廓清,用兵神速,以為諸葛復生。

其後雙目失明,僚屬來謁者,或手捫其面目,耳聽其聲音,輒辨為某人,與之談論公事,百不失一雲。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眉廬叢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