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廬叢話》十:能善葆其清氣,涵養其性靈,可以通於神明,彰往察來,而知變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眉廬叢話》十

眉廬叢話

大凡中人以上之姿,大都具有慧根焉。

能善葆其清氣,涵養其性靈,可以通於神明,彰往察來,而知變化之道。

吳縣潘功甫舍人,文恭塚子,值文恭當國,深自韜匿,就所居鳳池園,構一椽曰船庵,鍵關謝人事,終日焚香讀書,澆花洗竹,一家如在深山中。

一童子應門,客至受柬門隙,無貴賤一不報。

中間省視京邸者再,往返數千里,亦不見一客。

俗所用署名小紅箋,擯不具者二餘年。

中歲以後,長齋禮佛,究心內典。

生平不為術數之學,而自言夢輒驗,仿東坡《夢齋》,作正續《三六夢龕圖》。

弟曾瑩舉京兆,從子祖蔭捷南宮,鹹預知次第不爽。

壬子春,趣工治義井,鑿新渫舊,凡四五區,人莫測也。

無何,秋八月不雨,至冬有一月,城中擔水值百錢,遠近賴以得飲,始大異之。

殆佛家所謂一習一 虛靜而成通照耶?抑吾儒所謂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耶?見馮桂芬撰墓誌。

又石埭楊仁山生平耽悅內典,寓一江一 寧碑亭巷有年,專以刻經為事。

辛亥八月八日,置酒集親朋鬯飲。

談次,屢示話別之意,皆以為暮年人常態也。

翌日,竟無疾而逝。

其屬纊之時,即革命起事之時,亦云異矣。

閻文介性喜樸質。

管戶部日,吾邑謝春谷官主事,雲南司主稿,兼北檔房。

一日,文介謂謝曰:「取名何必用華字,謝固別有奧援者。」

從容對曰:「中堂以華字為嫌,然則取名當用夷字耶?中堂異日若奉命轉文華殿,抑亦拜命焉?否耶?」

文介默然,未嘗以為牾也。

某司員工於揣摩,故用舊憲書,夾名片置袖中,於堂見時,誤墜於地。

文介問攜此何為,則對曰:「買一護書,需京錢數千,為節費計,以此代之。」

文介獎藉有加,自後屢予烏布。

相傳其撫晉時,屬吏中有以衣冠華整及帶時辰表名列彈章者,官無大小,皆著布袍褂。

有知縣某,獨綢袍緞褂,文介大不謂然,亟以崇儉去奢誡之,詞色俱厲。

某鞠躬對曰:「卑職非敢不儉也,近來布袍褂,未易購求。

有之,價亦絕巨,以購者眾也。

卑職貧寒弗克辦,綢緞者,屬舊有,故用之。」

文介亦無以難也。

嗟乎,其在於今,華服帶表之風,亦已古矣。

采采西人之衣服,熒熒寶石之約指,不知文介見之,又將何如。

慧由靜生,一切不學而能。

釋敬安,字寄禪,楚人,農家子。

幼誓出家,然指求法,一精一進甚苦。

初識字無多,未幾,忽通曉經論,尤工吟詠,以《白梅》詩得名,詩首,錄其六云:

一覺繁華夢,惟留澹泊身。

意中微有雪,花外欲無春。

冷入孤禪境,清於遺世人。

卻從煙水際,獨自養其真。

而我賞真趣,孤芳只自持。

澹然於冷處,卓爾見高枝。

能使諸塵淨,都緣一白奇。

含情笑松柏,但保後凋姿。

寒雪一以霽,浮塵了不生。

偶從溪上過,忽見竹邊明。

花冷方能潔,香多不損清。

誰堪宣淨理,應感道人情。

了與人境絕,寒山也自榮。

孤煙澹將夕,微月照還明。

空際若無影,香中如有情。

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絕壑無尋處,高寒是我家。

苦吟終見骨,冷抱尚嫌花。

白業宜熏一習一 ,清芬底用誇。

卻憐林處士,只解詠橫斜。

人間春似海,寂寞愛山家。

孤嶼淡相倚,高枝寒更花。

本來無色相,何處著橫斜。

不識東風意,尋春路轉差。

詩境清空沖穆,非不食人間煙火不辦。

有《八指頭陀詩集》二冊刻行,其它作亦稱是。

王湘綺為之序,以賈島、姚合比之,非溢美也。

惜乎行間字裡,間有某中丞、某尚書、某布政、某考功,為明鏡之塵埃耳。

沈文肅夫人,林文忠之女也。

咸豐丙辰,文肅守廣信,時發逆楊輔青連陷貴溪等縣,郡城危在旦夕。

文肅適赴河口勸捐,歸恐無及,夫人刺臂血作書,乞援於饒總兵廷選。

饒得書,星夜馳赴,甫抵郡而文肅亦歸,城賴以全。

向來閨媛工詩詞者伙矣,能文者不數遘。

夫人此書,尤為義正詞嚴,不能有二之作,亟錄之。

「將軍漳一江一 戰績,嘖嘖人口,裡曲婦孺,莫不知海內有饒公矣。

此將軍以援師得名於天下者也。

此間太守,聞吉安失守之信,預備城守,偕廉侍郎往河口拜餉招募。

但為勢已迫,招募恐無及;縱倉卒得募而返,驅市人而戰之,尤為難也。

頃來探報,知昨日貴溪失守,人心皇皇,吏民鋪戶,遷徙一空,署中童僕,紛紛告去。

死守之義不足以責此輩,只得聽之,氏則倚劍與井為命而已。

太守明早歸郡,夫婦二人荷國厚恩,不得藉手以報,徒死負咎,將軍聞之,能無心惻乎?將軍以浙軍駐玉山,固浙防也。

廣信為玉山屏一蔽 ,賊得廣信,乘勝以抵玉山,孫吳不能為謀,賁育不能為守,衢嚴一帶,恐不可問。

全廣信即以保玉山,不待智者辨之,浙省大吏不能以越境咎將軍也。

先宮保文忠公奉詔出師,中道繼志,至今以為心痛。

今得死此,為厲殺賊,在天之靈,實式憑之。

鄉間士民,不喻其心,以輿來迎,赴封禁山避賊,指劍與井示之,皆泣而去。

太守明晨得餉歸後,當再專牘奉迓。

得拔隊確音,當執爨以犒前部,敢對使幾拜,為七邑生靈請命。

昔睢一陽一嬰城,許遠亦以不朽。

太守忠肝鐵石,固將軍所不吝與同傳者也。

否則賀蘭之師,千秋同恨,惟將軍擇利而行之。

刺血陳書,願聞明命。」

云云。

光緒甲申,一江一 西撫臣潘霨奏請以夫人附祀廣信府文肅專祠,報功也。

同治、光緒間,寶文靖當國,有內閣中書蘇州人吳鋆,因與文靖同名,改名均金。

適其婿某捷禮闈,得內閣中書,無名氏撰聯云:「女婿頭銜新內翰,丈人腰斬老中堂。」

相傳以為笑。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眉廬叢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