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廬叢話
四十八
康熙六十年辛丑,台灣民朱一貴作亂。
先是,一貴於康熙五十二年之台灣,居母頂草地,飼鴨為生。
其鴨旦暮編隊出入,愚民異焉。
相傳一貴能以兵法部勒其鴨,此視蝦蟆教書、蠅虎舞涼州,尤為奇絕。
咸豐辛酉十月,賊陷諸暨。
有包立身者,縣之包村人,倡集義一團一 ,遠近附之。
賊屢以大隊擊之輒敗。
同治壬戌三月,偽侍王約湖州賊偽梯王,由富一陽一進攻包村,環數十里為營。
立身善以少擊眾,相持數月,先後殺賊十餘萬人。
是夏大旱水涸,汲道為賊所遏。
村中人眾,食不繼,賊又絕其糧道,勢危甚。
然主客萬餘人無一降者。
七月朔,賊由隧道攻之,村陷,立身與妹美英率親軍潰圍出。
賊追及之,立身中炮死。
美英手刃數賊,知不免,自刎死。
中興以來,世多知有包立身之名,乃諸暨人所傳,則其事甚怪。
立身本農家子,形體甚長,高於常人者幾二尺許,有膂力,且善走。
年二十許時,往往兀立田間,若有所思,見者鹹以為癡。
咸豐庚申六月,夜宿場圃,聞有呼其名者,視之,一老翁也。
翁問:「識我乎?」
曰:「不識。」
翁曰:「某年月日,汝甫七齡,為牆所壓不死,我救汝也,頗憶之乎?汝他日當為大將,我汝師也。
某日遲明,我待汝於紹興昌安門外石橋上,毋爽約。」
言已別去,行數武,忽不見。
明日,詢之父母,則幼時牆壓不死固有之。
屆期,立身欲赴約,父母不可,是夜轉展不成寐。
同榻者聞之,曰:「欲至紹興訪友,苦無舟資耳。」
其人探枕底錢予之。
雞初鳴,攜錢去,至山一陰一劉龔溪,適有小舟,遂乘之往。
至昌安門,天未明也。
自包村至紹興郡城,地近百里,亦不知何以迅速如此。
而老翁已待於橋上,曰:「俟子久矣。」
拉之行,至一山中,有廬,導之入,有二少年在焉。
老翁出酒餚共食,酒色赤,餚則皆白。
食畢,延入後堂,見西階下有大刀。
翁曰:「試舉之。」
力弗勝也。
翁命一少年舉刀舞,光閃閃如電繞室,寒風肅然。
翁曰:「余初授彼刀,彼亦如汝匡怯。
天下事苟不畏難,自能勝之,汝曷再試一舉乎?」
立身如其教,果輕如一句金矣。
翁乃授以刀法及咒語曰:「此先天一目斗咒也。」
立身辭歸,則父母已遣其兄往尋之,至劉龔溪,問舟子,鹹曰:「今晨無放棹者。」
兄乃返,而立身已在家中矣。
具道其事,共怪之。
越日,又失立身,次日而返。
詢之,謂翁引至諸暨南鄉斗子巖,樓閣院宇,迥非人世。
有數儒士讀書堂上,數武士角力堂下,皆翁之徒也。
翁以香與之,曰:「焚此可降上界真仙。」
又曰:「吾白鱟仙人也。
明初助戰有功,受封金井。
上帝使我掌霧於此,又使至巖巔望氣,見諸暨一邑,四面皆黑氣,惟東面稍淡。
曰,此殺氣也。
淡處當小減耳。
汝歸,宜勸世人勉為善事。」
自是邑人皆呼為包神仙,遂緣此起義兵,臨陣白衣冠而出,賊輒披靡。
戰前一夕,必焚紙錢,曰一陰一兵也。
又或賊至不出戰。
曰:「天香未發,非戰時也。」
俄而曰:「可矣。」
各鄉兵亦如聞異香,勇氣百倍。
故戰無不勝,賊中訛傳包神仙能飛竹刀斷敵人頭雲。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