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廬叢話》二十四:與宋荔裳、施愚山、嚴灝亭輩稱燕台七子。其讀書處,曰攬雲樓。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眉廬叢話》二十四

眉廬叢話

二十四

文人短視者伙矣,林璐撰《丁藥園外傳》云:「藥園先生名澎,杭之仁和人,以詩名。

與宋荔裳、施愚山、嚴灝亭輩稱燕台七子。

其讀書處,曰攬雲樓。

客乍登樓,樂園伏案上,疑晝寢,迫而視之,方觀書,目去紙不及寸;驟昂首,又不辨誰某。

客嘲之,藥園戲持杖逐客,客匿屏後,誤逐其僕,藥園婦聞之大笑。

一夕娶小婦,藥園逼視光麗,心喜甚,出與客賦定情詩,夜半披幃,薌澤襲人,小婦卒無語,詰旦視之,爨下婢也。

知為婦所紿,則又大笑。

藥園世奉天方教,及官法曹,猶守教唯謹,同官故以豬肝一片置匕箸,藥園弗察。

吏人以告,獲免。

嘗晨入東省,侍郎李公奭棠從東出,藥園從中入,瞠目相視,侍郎遣騶卒問訊,藥園趨謝。

侍郎笑曰:「是公耶,吾知公短視,奚謝為。」

《外傳》又云:「藥園謫居塞上,茆屋數椽,日晡,山鬼夜啼,饑鼯聲咽。

忽聞叩門客,翩然有喜。

從隙中窺之,則一虎,方以尾擊戶。」

藥園短視若彼,門隙聽見,殆未必明確以為虎,容或非虎也。

余聞某名士,觀書軋黔其准;又二人皆短視,相見為禮,各俯其首,額相觸,則藥園之流亞矣。

相傳乾隆朝,某省知府某,入都展覲,召對畢,頓首言:「臣猶有下忱。」

上曰:「何也?」

曰:「臣有老母,臣來京,別母。

母命臣,必仰瞻聖顏,歸以告母。」

上曰:「而目朕可。」

曰:「臣短視。」

曰:「攜眼鏡未?」

曰:「有之。」

曰:「帶鏡目朕可。」

某頓首遵旨。

有頃,上曰:「審未?」

曰:「審矣。」

頓首謝恩出,上嘉其質直。

未幾,竟大用,亦短視之佳話也。

干、嘉以還,金石專門之學,偃師武虛谷與錢塘黃小松齊名。

虛谷博洽工考據,尤好金石,同縣農家掘井,得晉劉韜墓誌,虛谷急往買之,自負以歸,石重數十斤,行二十餘里,到家憊頓幾絕。

性迂僻善哭,嘗游京師,主大興朱文正家。

除夕,文正饋彘肩、蒙古酒,虛谷食已大哭。

主宅驚怪,疑其久客思家,亟慰問之。

則曰:「無他,遠念古人,近傷洪稚存、黃仲則不偶耳。」

乾隆五十七年,當和├政,兼步軍統領,遣提督番役至山東,有所詗察。

其役攜徒眾,持兵刃於民間凌虐為暴,歷數縣莫敢呵問。

至青州博山縣,方飲博恣肆,知縣武君聞即捕之。

至庭不跪,以牌示知縣曰:「吾提督差也。」

君詰曰:「牌令汝合地方官捕盜,汝來三日何不見吾?且牌止差二人,而率多徒何也?」

即擒而杖之,民皆為快,而大吏大駭,即以杖提督差役參奏,副奏投和├。

而番役例不當出京城,和├還其奏,使易。

於是以妄杖平民劾革武君職。

博山民老弱,謁大府留君者千數,卒不獲。

然和├遂亦不使番役再出。

虛谷之風趣如彼,而其風骨如此。

相傳虛谷得《劉韜志》於桃園莊,珍秘特甚。

亟仿造一贗石,應索觀及索拓本者,真者則什襲而◇藏於匱。

虛谷歿後,其猶子某,疑其重寶器也,夜盜之出,竭畢生力,幾弗克負荷,及啟視,石也。

則怒而委之河。

此事殊殺風景,然亦未嘗不有風味,因牽連記之。

張文襄開府兩湖,值六十壽辰。

仁和譚仲修時主經心書院講席,撰壽文逾二千言,竟體不用「之」字,避文襄名上一字。

文襄亟稱賞之。

滇南大觀樓長聯,膾炙人口久已。

庚子五月,北京義和拳匪設立神壇於清涼庵,無名氏仿其體作楹聯云:

五百石糧儲,助來壇裡,登名造冊,亂紛紛香火無邊。

看師尊孫臏,祖托洪鈞;神上太公,單傳大士。

伸拳閉目,總言靈爽憑依。

趁古剎平台,安排些蘆棚稿薦,便書符唸咒,遮蔽那鉛一彈 鋼鋒。

莫辜負腰纏黃布,首裹紅巾,背繞赤繩,手持白刃。

萬千人性命,付與一團一 頭。

濃夢酣眠,明晃晃刀槍何用。

想焚燬教堂,圍攻使館,摧殘民舍,蹂一躪 官衙,張膽喪心。

那得天良發現,矧殺人越貨,直自同制犬貪狼。

縱作怪興妖,今已化沙蟲腐鼠。

只贏得台偃龍旗,門隳魚鑰;宮屯虎旅,道走翠華。

滿人多任務於應對,而苛其中之所有。

無名氏詠四品宗室詩,句云:「胸中烏黑口明白,腰際鵝黃頂暗蘭。」

又某君贈某國人詩,有云:「窺人鷺眼蘭花碧,映日蜷毛茜草黃。」

並工麗絕倫。

某縣童試,詩題「多竹夏生寒」。

某卷句云:「客來加暖帽,人至戴皮冠。」

學使某亟稱賞之,謂吐屬華貴,非尋常寒◇能道。

又「潤物細無聲」題,句云:「開門知地濕,閉戶鬧天晴。」

某名士亦亟賞之,謂「無聲」二字,熨帖入妙。

同治初年,洪秀全虎踞金陵,號稱延攬英傑。

一江一 南處士熊倔,字屈人,嘗挾策干秀全。

秀全奇其才,而不能用,偽翼王石達開與語,悅之,乘間屢言於秀全,卒弗聽,而熊感石氏知己甚深。

會洪、楊構釁,楊被收,熊聞耗獨先,亟貽書報石,趣宵遁。

石得書,即日微服過熊,欲約與俱,至則已先行矣。

石之去洪也,匆匆弗克辦裝,然盡篋所攜,多金玉寶器,所值殊巨。

昏夜單騎,走豐碭間,竟為流寇所困,掠其裝資,並致石於其主帥,石亦不自道誰何。

帥遙見石,跣而逆,握手若平生歡。

石諦視,則熊也,愕眙出意外。

熊曰:「公來何暮?僕為公營菟裘久矣。

太平非王霸之器,性又多疑忌,不受善,以逆取不能以順守,『一片降幡出石頭』,指顧間事耳。

我公誠有意,僕不才,竊願從三軍之後,效一得之愚。

如其不然,或遁跡煙霞,放情山水,亦願陪尊俎,奉笑言。

僕生平落落難合,所如輒阻,淒愴一江一 潭,生意盡矣。

不惜須臾忍死,圖有以報公,冀公不我遐棄耳。」

當是時,石固指別有在,無留志,詰旦辭去,熊揮涕送之。

未幾,披剃皈釋氏,行腳不知所終。

夫石達開,而亦被掠於流寇,絕奇。

因被掠而遇熊,頗涉世俗小說窠臼,然而皆事實也。

宇內不乏熊生,或並一石達開而弗克相遇,悲夫。

上海新閘橋迤東,有繆筱山醫寓,揭櫫其門者再,與一江一 一陰一繆筱珊先生姓字巧合,余嘗作詩賦其事。

越翼月,先生至自都門,見而賞之。

因再佔一詞,《調寄點絳唇》云:

男女分科,霜紅龕主原耆宿,藕香盈菊,何用參苓斸。

八代文衰,和緩功誰屬。

醫吾俗,牙籤玉軸,乞借閒中讀。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眉廬叢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