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小說
第 七 回 退遼兵御駕親征
八王千歲趙德芳為救楊家將,要打西宮一娘一娘一潘素蓉。
潘美人一看不好,往金殿就跑。
到金殿上,小嘴一撇,哭了,狀告楊家和八賢王。
這時,趙德芳到了,舉著金鑭高呼:「萬歲,到底赦不赦楊家將?」
太宗也憋上勁了:王苞保本,被我推出去要殺,你又來了,拿著金鑭嚇唬我,又把我的一愛一妃嚇得直跑。
這樣,我還怎麼當這個皇上?他剛想說定斬不容,殿頭官起奏:「萬歲,汝南王鄭印,鐵鞭王呼延贊,東平王高懷德,平東王高懷亮,開國王曹斌到。」
話音未落,只見汝南王鄭印,懷抱打王鋼鞭,氣呼一呼走上殿來。
鄭王是趙匡胤磕頭三弟、鄭恩鄭子明之後,年齡不大,十七、八歲。
趙匡胤怕鄭子明也會學他,奪了大宋江山,借桃花宮醉酒,殺了三王千歲鄭子明。
鄭子明夫人陶三春罵宮,趙匡胤為收買人心,封陶三春為養老宮陶太君,封其子鄭印為汝南王,有打王鞭。
不多時,老駙馬高懷德,開國王曹斌等,都走上殿來。
太宗忙問:「各位一愛一卿,到金殿有何本奏?」
「萬歲,我們來保楊家將。」
鄭印高喊:「萬歲,你是放,還是不放?」
誰給送的信,怎麼正巧都來了?這是佘太君的主意。
她見救不了令公,忙派幾個兒子到各府送信。
這些個開國功臣,一聽殺楊家將,都急了,忙到金殿奏本。
呼延贊衝著潘素蓉直瞪眼,這位御美人不敢哭了。
太宗為難了,有心放楊家,剛才弓拉得太滿;不放吧,這幾個人拿的打王鞭、王命鑭,興許給我用上。
他左右為難,低頭不語。
潘仁美一看:楊家殺不了啦,打掉腦袋八王也不干呀!我何不做個人情,把楊家趕出朝!想到這說:「萬歲,臣有本奏。」
「老卿家有何事?」
「老臣思兒過度,一時糊塗,才在金殿奏本,要殺楊家父子。
剛才聽八千歲之言,頓開茅塞。
楊家是功臣,如被殺,豈不冷了群臣之心?再說我兒潘豹人已死了,殺七郎我兒也不能活,何必兩敗俱傷?故此,臣也給楊家求情,放了他們吧!」西宮一娘一娘一不樂意了:「爹呀,我兄弟的仇不報了?兄弟呀!」她又哭上了。
潘仁美看他女兒一眼,意思是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忙什麼?太宗聽了潘仁美的一番話,很高興。
還是老太師通人情,深明大義。
潘仁美又說:「萬歲,應以國事為重,可將楊家父子從輕處置。」
「太師你看怎麼處置?」
「把楊家父子貶出京城,永不聽用。
還有,綁楊繼業之時,佘太君領幾個兒子到法場了,他們是想搶法場,因見老夫看守甚嚴,才沒敢動手。
如楊繼業出京,他的幾個兒子鬧起來,這還了得,不如一起貶出朝外。
佘太君嘛,偌大年紀,可寬恕她。」
「孤准本。
貶到哪兒合適?」
潘仁美說:「可到雄州去,離京城越遠越好。」
「好,就依太師之見。」
潘仁美這個樂呀。
把楊家男子全部趕出京城,就剩下一些女將了,去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
他用眼角餘光掃了下西宮一娘一娘一潘素蓉,那意思是說:我給你兄弟報仇了吧?潘素蓉暗喜,把嘴一撇,洋洋得意地走了。
皇上准本,放回楊繼業三人。
令公磕頭:「謝萬歲不斬之恩。」
「非是朕不殺你,乃是潘太師和各位王一爺與你求情。
死罪饒過,活罪不免,免去令公之職,貶到雄州,任知州。
沒有旨意詔宣,永不許回京。
可帶你七郎八虎,明日後離京。」
「萬歲,我和六郎、七郎有罪,為何連累那幾個人?」
「余太君領兒子要搶法場,你以為朕不知道嗎?」
「他們是祭奠法場。」
潘仁美一陣一奸一笑:「你不要巧言遮辯,祭奠法場,為什麼頂盔、掛甲、帶兵刃呢?」
一句話問住了老令公。
心裡話:楊洪呀,都怪你傳錯一句話,把那幾個兒子全搭上了啊!又一想:狼要吃人還找不著借口呀!今天能免去死罪就行。
楊令公謝過不殺之恩,又衝文武官員一躬到地.什麼話沒說,轉身下殿。
八王千歲差點掉淚,令公貶成知州,攆出京城了,我有心再動本也不行了。
不管怎說,七郎有人命案,向情向不了理。
先保住他們的一性一命,等過三過五,皇叔高興了,我再動本把楊家保回來。
八王沒說話,那幾個王一爺也沒敢吱聲。
潘仁美:「萬歲,潘豹已死,何人掛先鋒呢?」
他還沒忘奪兵權呢。
「你看誰最合適?」
潘仁美剛要動本,殿頭官報:「萬歲,邊關來了二十四道加急折報,因我們沒派兵,大遼國元帥韓昌韓延壽帶三十萬兵馬正往前推,已進中原,過了雁門關。
日搶三關,夜奪八寨,大兵過處,邊民百姓慘遭塗炭,萬歲速速發兵。」
皇上一聽:壞了!這也太快了,一個月前打的戰表,現在關口丟下了不少。
「潘一愛一卿,你看何日起兵?」
潘仁美一聽也害怕了,北國韓昌來得這麼猛,我去能行不?他要打退堂鼓:「萬歲,臣子潘豹要在世, 到前敵戰韓昌,那是不費吹灰之力,臣子已死,缺少一名大將,到前敵輸贏可不敢說呀!臣保舉朝中老王一爺為先鋒,不知龍意如何?」
皇上心想:不管誰當先鋒,能出征打仗就行。
忙說:「孤准奏。」
王一爺們一聽,暗罵老賊播洪:你損吧!臨死還得抓個墊背的。
皇上已經准奏,又不好不去。
八王千歲趙德芳在一旁眼珠直轉:王一爺們都跟著出征?老駙馬高懷德那麼大歲數也去?皇叔呀,你也去吧,免得在宮中閒得沒事,今天殺這個,明天殺那個。
眼下,王一爺們出戰,老的老,小的小,叫你也嘗嘗征殺的滋味。
忙說:「皇叔,您是馬上皇帝,有道明君,何不御駕親征,也叫北國看看,中原馬上皇帝英勇善戰,不是好惹的。
一來可鼓舞軍卒士氣,二來可嚇住韓昌。」
皇上本來不願到前敵,怕有危險。
八王拿話一刺他,他沒話了:「皇侄,你可保著孤同去?」
趙德芳說:「行,行。」
皇上也想了:你把我鼓搗走了,你也別在南清宮,咱們同去。
皇上說:「好!調二十萬兵馬,擇吉日良辰起兵。」
帶著皇上打仗,真麻煩了,得派人保護他。
前邊是四大王一爺開道先鋒:鐵鞭王呼延贊、開國王曹斌、東平玉高懷|德、平東王高懷亮。
元帥潘仁美由潘龍、潘虎保著,把五城兵馬司黃龍調到軍中,給潘洪又當戰將,又當謀士。
後邊有八王等人保著,還有高懷德之子小將高瓊。
二十萬人出征,震動太大了,皇上御駕親征,老王一爺們為戰將,太師為元帥,軍兵士氣很高。
一路上搶關奪寨不費力,北國兵聞風喪膽。
潘仁美高興:還是我治軍有方,攻無不取,戰無不勝。
其實,老王一爺們都是宋朝開國名將,上陣一報名,能把敵人嚇一溜跟頭。
因此,宋軍很順利的邊收復失地,邊往前推進。
這一天,正往前走,探馬來報:「前邊已是蘆溝橋,離幽州只有三十里,請令定奪。」
潘仁美現在得意忘形了:「兵過蘆溝橋,直搗幽州城下。」
大兵又往前進。
前邊老駙馬高懷德派人送信說:「元帥,應該扎兵,探明敵情再進兵。
因為幽州是北國重要關城,聽說大遼國要在這兒建都,不要貿然前進。」
潘仁美說:「多此一舉!神兵天將,哪個敢攔?攻城,打開幽州,到城裡吃戰飯。」
兵隨將令草隨風,開始攻城。
幽州城派出一支人馬,前來迎戰。
高懷德、高懷亮兩人出馬,沒戰三合,幽州大將帶傷敗進城裡。
開國王曹斌領人隨後追殺,架雲梯攻域,沒費力拿下幽州。
「報元帥,幽州城得下,請令定奪。」
「好,請萬歲進城。」
黃龍還說:「先別進城,等等。」
「有什麼等的,進城。」
宋太宗雖然是馬上皇帝,從當上皇上盡享福了,這幾天鞍馬勞乏,累壞了,早盼打到個地方歇一歇。
大兵進城,帥府大營設在城裡帥府。
帥府不遠有個鐵瓦殿,是北國天慶梁王在這住的地方,現在正好做行宮。
潘仁美升帳點名過卯,處理軍情,貼出告示,出榜安民。
軍民做飯,皇上休息。
到了三更天,忽然聽城外號炮連天,人喊馬嘶。
潘仁美嚇醒了,問探馬:「怎麼回事?」
「城東韓昌兵馬紮下大營!」「再探再報!」「是!」過了一會兒,探馬又報:「啟稟元帥得知,大事不好!韓昌在東城、西城、南城、北城都紮下兵馬,幽州四面被困!」「啊!」潘仁美聽完,傻眼了,拎起靴子往腦袋上扣,扶持他的軍卒幫他穿好帥服、蹬上靴子。
老賊到帥帳點聚將鼓,頃刻間,眾將全奔帥帳而來。
「眾將宮,隨本帥到城頭觀望。」
說完,領眾人到外邊上馬,趕到南城門,下坐騎,順城馬道上城。
到城上扶女兒牆往下觀看,只見護城河對岸,燈籠火把象火海一樣,什麼紗燈、角燈、蜈蚣燈,照如白晝。
北國兵將挖戰壕、栽鹿角、埋丫叉、支帳篷、埋鍋做飯,一陣忙亂。
潘仁美看罷,嚇得心驚肉跳,眾將驚得目瞪口呆。
原來,大遼國天慶梁王耶律尚,這幾年養得兵一精一糧足,再不想向大宋進貢,便派了四路元帥攻打宋朝。
頭一位就是掃南滅宋兵馬大帥、大駙馬韓昌韓延壽,還有左元帥肖天佐,右元帥肖天祐,副元帥蘇天龍,統領一精一兵三十萬,殺奔中原。
他們日搶三關,夜奪八寨,勢如破竹。
韓昌兵馬正往前進,有細作來報:「宋王天子御駕親征。
元帥是潘仁美,除楊繼業外,十大王一爺隨營聽令,二十萬大兵來勢兇猛,速想良策。」
韓昌得報,和天慶梁王耶律尚商議:「宋兵出征,士氣正旺,硬打要吃虧,不如我們先退兵,把城中糧食都搬出來,切斷水源,咱們埋伏一在城外,引宋朝皇帝到幽州。
等大宋兵馬進城,把他們困在城中。
到那時,他裡無糧草,外無救兵,不打自滅。」
天慶梁王點頭,遼兵照計行一事。
潘仁美果然上當。
如今被困城內,四面楚歌。
他站在城頭嚇得魂飛三千里,魄散九雲霄。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