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演義》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洩逆謀立正典刑:京中帝位已虛,太子應承大統,自然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史演義》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洩逆謀立正典刑

元史演義

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洩逆謀立正典刑

卻說趙世延為四川平章政事,雖經逮問,究竟燕蜀遼遠,往返需時,未能刻日到京。

京中帝位已虛,太子應承大統,自然擇日登陛,遂於三月十一日即帝位於大明殿。

循例大赦,當即頒詔道:

洪維太祖皇帝,膺期撫運,肇開帝業;世祖皇帝,神機睿略,統一四海,以聖繼聖;迨我先皇帝至仁厚德,涵濡群生,君臨萬國,十年於茲。

以社稷之遠圖,定天下之大本,協謀宗親,授予冊寶。

方春一宮之與政,遽昭考之賓天,諸王貴戚,元勳碩輔,鹹謂朕宜體先帝付託之重,皇太后擁護之慈,既深繫於人心,詎可虛於神器?合詞勸進,誠意交孚,乃於三月十一日即皇帝位於大明殿,可大赦天下,鹹與維新!此詔。

即位後,追號先帝為仁宗皇帝,尊皇太后弘吉剌氏為太皇太后,皇后鴻吉哩氏為皇太后。

先是皇太后擬專國政,以和世少有英氣,恐不易制,不若太子碩德八剌,較為謙和,因此亦勸仁宗舍侄立子。

仁宗既受權一奸一的慫恿,復承母后的勸告,所以決定主意,立碩德八剌為太子。

至仁宗殂後,太子居喪,所有政務,太后擬專任鐵木迭兒,獨斷獨行,偏太子嘗出來干涉,免不得有些介意,到了即位的日子,太后也算來賀。

太子見了太后,詞色少嚴。

太后回至興聖宮,暗自悔恨道:「我不該命立此兒!」死多活少,亦可少休。

嗣是太后變喜成憂,漸漸的釀成疾病了。

惟太皇太后冊文,元代未有此舉,乃由詞臣珥筆,敬謹撰成。

其文云:

王政之先,無以加孝,人倫之本,莫大尊親,肆予臨御之初,首舉推崇之典。

恭維太皇太后陛下,仁施溥博,明燭幽微,爰自居淵潛之宮,已有母天下之望。

方武宗之北狩,適成廟之賓天,旋克振於乾綱,諒再安於宗祐,雖有在躬之歷數,實司創業之艱難,儀式表於慈闈,動協謀於先帝,莫究補天之妙,猶如扶日之升。

位履至尊,兩翼成於聖子;嗣登大寶,復擁佑於藐躬,矧德邁塗山,功高文母,是宜加於四字,或益衍於徽稱。

謹奉玉冊玉寶,加上尊號,曰: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壽元全德泰寧福慶徽文崇佑太皇太后。

於戲!茲雖涉於虛名,庶庸申於善頌。

九州四海,養未足於孝心;萬歲千秋,願永膺於壽祉。

錄太皇太后冊文,所以愧之也。

又有皇太后冊文一篇,亦寫得玉潤珠圓。

其文云:

坤承乾德,所以著兩儀之稱;母統父尊,所以崇一體之號。

故因親而立一愛一,宜考禮以正名。

恭惟聖母溫慈惠和淑哲端懿,上以奉宗祧之重,下以敘倫紀之常,恢王化於二南,嗣徽音於三母,輔佐先考,憂勤警戒之慮深,擁佑眇躬,撫育提攜之恩至。

迨於今日,紹我不基,規模一出於慈闈,付託益彰於祖訓。

致天下之養以為樂,未足盡於孝心;極域中之大以為尊,庶可尊其懿美。

式遵貴貴之義,用罄親一親之情,謹遣某官某奉冊上尊號曰皇太后。

伏維周宗綿綿,長信穆穆,備洛書之錫福,粲坤極之儀天,啟佑後人,永錫胤祚!元代之立皇太后,莫如仁宗後之正,且亦獲令終,故亦舉冊文並錄之。

太皇太后及皇太后,遞受諸王百官朝賀,說不盡的繁文縟節,小子也不必細敘。

單說太子碩德八剌既已嗣位,因身後廟號英宗,小子此後遂沿稱英宗二字。

英宗大赦後,復封賞群臣,特進鐵木迭兒為上柱國太師,並詔中外毋沮議鐵木迭兒敕令。

鐵木迭兒愈加橫行,降李孟為集賢侍講學士,召他就職。

在鐵木迭兒的意思,逆料李孟必不肯來,就好說他違旨不臣,心懷怨望,大大的加一罪名。

不料李孟聞命,欣然就道。

途次遇著翰林學士劉賡,正來慰問,遂與偕行至京,立赴集賢院中。

宣徽使以聞,並奏請李孟到任,例應賜酒。

英宗愕然道:「李道復乃肯俯就集賢麼?」

適鐵木迭兒子巴爾濟蘇在側,便與語道:「你等說他不肯奉命,今果何如?」

巴爾濟蘇俯首無言。

英宗復召見李孟,慰勞有加,由是讒不得行。

李孟嘗語人道:「老臣待罪中書,無補國事,聖恩高厚,不奪俸祿,今已老了,欲圖報稱,恐亦無及了!」英宗聞言,格外稱善。

未幾卒於官,御史累章辨誣,有旨復職,尋復追贈太保,進封魏國公,謚文忠。

史稱皇慶延祐時,每一亂命,人必謂由鐵木迭兒所為,得一善政,必歸李孟,所以中外知名。

可奈母后擅權,僉人用事,以致懷忠未遂,繼志以終,這也真是可惜呢!究竟流芳百世,不同遺臭萬年,人亦何苦為鐵木迭兒,不為李道復耶。

是年五月,英宗幸上都,鐵木迭兒隨駕同去。

他想中害留守賀巴延,使人往報,故意遲延一日。

巴延計算道裡,須五日方到,不料第四日午後,車駕已抵上都,累得巴延手忙腳亂,不及衣冠,先迎詔使,隨後方穿了朝服,出迎英宗。

俟英宗入居行宮,鐵木迭兒即劾奏巴延便服迎詔,坐大不敬罪,請即嚴懲。

英宗不欲究治,偏鐵木迭兒抗聲道:「如此逆臣,還好姑息麼?此時不嚴行究辦,將來臣工玩法,如何處治?」

說得英宗不能不從。

遂將賀巴延褫職,下五府雜治。

鐵木迭兒密囑府吏,令將巴延置死,可憐秉正不阿的賀留守,為了張弼一案,觸怒權一奸一,竟被他傾陷,冤冤枉枉的慘斃獄中。

府吏報稱巴延病死,由鐵木迭兒作證,就使英宗知他舞弊,也只好模糊過去。

嗣鐵木迭兒聞知趙世延已械系至都,飛飭刑部從嚴審訊。

刑部又暗囑世延從弟,教他堅執前言,不得稍縱,於是世延從弟胥益兒哈呼,與世延對簿,全不管弟兄情誼,一味瞎造,咬定世延罪狀。

貨利之壞人心術,至於如此!世延先與爭辯,嗣見刑部左袒從弟,轉忿為笑道:「我的弟兄,從前還是安分,不敢如此撒謊,今日驟然昧良,必是有人導壞。

我想你等官吏,也須存點公道,明察曲直,不要專附權一奸一,構陷善類。

須知天道昭彰,報應不爽,一時得勢,能保得住將來麼?」

刑部猶大聲呵叱,世延道:「何必如此!鐵太師仇我一人,只教我死便休,必導人為非,嗾吏作一奸一,計亦太拙呢!」胥益兒哈呼聞著兄言,倒也自知理屈,寂然無語,偏刑部鍛煉成獄,奏請置諸極典。

會英宗已返燕都,覽刑部奏牘,批諭世延犯法,已在赦前,現經大赦,毋庸再議等語。

看官!你想這鐵木迭兒,用盡心思,想害世延,如何就肯干休?當下入奏英宗,以世延罪符十惡,不應輕赦。

英宗不從,鐵木迭兒覆命刑部屬吏,威嚇世延,一逼一令自裁。

世延道:「我若負罪,應該明正典刑,借申國法,何必要我自盡!」刑部亦弄得沒法,尋思暗殺世延,偏英宗下詔刑部,飭他慎重羈囚,不得私自用刑,想亦由巴延斃獄之故。

世延乃得安住獄中。

鐵木迭兒復令侍臣伺間奏請,會英宗出獵北涼亭,台官或上書諫阻,英宗不允。

侍臣遂乘間進言道:「獮狩是我朝祖制,例難廢輳台臣無端諫阻,借此邀名,此風殊不可長,即如前御史中丞趙世延,遇事輒言,朝右都稱他敢諫,其實都是沽名釣譽,舞文弄法呢。」

英宗道:「你等為鐵木迭兒作說客麼?世延忠誠,先帝尚敬禮有加,只鐵木迭兒與他有嫌,定欲加他死罪,朕豈肯替鐵木迭兒報復私仇?你等亦不必向朕饒舌?」

英宗不愧英明,但既明知世延無罪,何不即為昭雪,立命釋放,想是明哲有餘,剛斷不足,所以後卒遇弒。

侍臣被英宗窺破私情,不禁面頰發赤,忙跪下叩首,齊稱萬歲。

借此遮羞,亦是一法。

嗣後世延從弟,自思言涉虛誣,不敢再質,竟爾逃去。

後來世延尚囚系兩年,至拜住入相,代他伸冤,方得釋放,這且按下。

再說鐵木迭兒欲殺世延,始終不得英宗聽信,心中很是憤悶,隨入見太皇太后,適太皇太后抱病,奄臥在一床一,由鐵木迭兒慰問一番。

太皇太后也無情無緒的答了數語。

鐵木迭兒復與談起朝事,太皇太后長歎數聲。

鐵木迭兒道:「嗣皇帝很是英明,慈躬何故長歎?」

太皇太后道:「我老了,你亦須見機知退,一朝天子一朝臣,休得自罹羅網!」為鐵木迭兒計,恰是周到。

鐵木迭兒聞了這語,恍似冷水澆頭,把身上的熱度,降至冰點以下,頓時瞪目無言。

忽閃出一老婦道:「太皇太后慈體不寧,正為了嗣皇帝!」語未說完,已被太皇太后聽著,便瞋目視老婦道:「你亦不必多說了,我病死後,你等不必入宮,大家若有良心,每歲春秋,肯把老身紀念,奠杯清酒,算不枉伴我半生!」言至此,潸然下淚。

這等情形,都是激動人心,後來謀逆,不得謂非彼釀成。

那老婦亦陪著嗚咽。

鐵木迭兒也不知不覺的淒楚起來。

看官欲知老婦名氏,由小子乘暇補出,此婦非別,就是上文敘過的亦列失八。

亦列失八嗚咽了一會,便對著鐵木迭兒以目示意,鐵木迭兒即起身告別。

亦列失八也隨了出來,邀鐵木迭兒另入別室,彼此坐定。

亦列失八道:「太皇太后的情狀,太師曾瞧透麼?」

鐵木迭兒無語,只用手理須,緩緩兒的拂拭。

繪出一奸一狀。

惹動亦列失八的焦躁,不禁冷笑道:「好一位從容坐鎮的太師!事近燃眉,還要理須何用?」

鐵木迭兒道:「國家並沒有亂事,你為何這般慌張?」

亦列失八道:「太皇太后的病源,實從嗣皇激成。

太皇太后要做的事,嗣皇帝多半不從,太師身秉國鈞,理應為主分憂,奈何袖手旁觀,反不若我婦人小子呢?」

亦列失八也是一長舌婦。

鐵木迭兒道:「據你說來,教我如何處置?」

亦列失八道:「這是太師故作癡呆哩。」

再激一語。

鐵木迭兒道:「我並非癡呆,實是一時沒法。

既蒙指示,還需求教!」亦列失八道:「我一婦人,何知國計!就使有些愚見,太師亦必不見從。」

又下激語。

鐵木迭兒道:「古來智婦,計畫多勝過男子,彼此相知,何必過諱!」亦列失八欲言又默,沈吟了好一歇,鐵木迭兒起坐,密語亦列失八道:「有話不妨直談,無論甚麼大事,我誓不漏風聲!」亦列失八道:「果真麼?」

鐵木迭兒道:「有如天日!」亦列失八正要吐謀,復出至門外,四顧一周,然後轉入室內,與鐵木迭兒附耳密語。

鐵木迭兒先尚點首,繼即搖頭,又繼即發言道:「我卻不能!」亦列失八道:「太師不一洩秘謀,料可行得。」

鐵木迭兒道:「我已宣誓,你休疑心!只我不便幫忙,你等須要諒我!」置身局外,刁狡尤甚。

亦列失八道:「事若得成,太師亦與有力,但未知天意何如?」

鐵木迭兒道:

「我不任咎,何敢任功!」隨即辭出。

亦列失八遂與平章政事黑驢,徽政使失列門,及平章政事哈克繖,御史大夫脫武哈,密議了許多次,專待機會到來,以便發作。

不意英宗運祚未終,偏出了一位開國元勳的後裔,翊佐新君,窺破一奸一謀,令一場弒逆大案,化作霧盡煙消。

這人為誰?名叫拜住,乃是木華黎後嗣安童之孫。

每敘大忠大一奸一,必鄭重出名,此是作者令人注目處。

拜住五歲喪父,賴母教養成一人。

母怯烈氏年二十二,寡居守節,拜住有所動作,必稟承母訓,偶一越禮,母即譙訶不少貸,以此飭躬維謹,煉達成材。

不沒賢母。

初襲為宿衛長,尋進任大司徒,熟諳掌故,饒有聲望。

英宗在東宮時,已聞拜住名,遣使召見。

拜住道:「嫌疑所關,君子宜慎!我掌天子宿衛,私自往來東宮,我固得罪,皇太子亦幹不便,請為我善辭!」來使返報英宗,英宗稱善不置。

既即位,即擢拜住平章政事,且隨時召見,令他密訪一奸一黨一。

拜住日夕留意,既略聞黑驢等事,便入奏英宗。

英宗命內外官吏設法偵查,果得黑驢等謀變詳情。

原來英宗有心報本,擬四時躬享太廟,命禮部與中書翰林等集議典禮。

議畢復奏,無非踵事增華,所有法駕祭服,應格外修備,先祭三日,宜出宿齋宮,表明誠潔等情,英宗自然准奏。

黑驢等既已聞命,便與失列門商議,將乘英宗出宿齋宮,遣盜入刺。

會英宗復擢拜住為左丞相,把哈克繖罷職,命出任嶺北行剩哈克繖悻悻不平,走告失列門,失列門即引為同志,復一陰一報亦列失八,決議提早行一事,改圖廢立,誰知謀變益亟,漏洩愈快。

英宗既知此事,立召拜住入議。

拜住道:「這等好人,擅權已久,早應把他誅黜;今幸上天癉惡,得洩逆謀,及此不除,更待何時!」英宗尚未及答,拜住敬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萬一一奸一黨一生疑,弄兵構禍,恐怕都門以內,必致大亂。」

英宗動容道:「朕志已決,卿為我效力,擒此一奸一邪!」拜住即退,召集衛士千名,四處擒拿,不到一日,已將黑驢、失列門、哈克繖、脫忒哈等,一律拿到,復把亦列失八,亦擒出宮中。

罪人既得,即復奏英宗,請交刑官鞫問。

英宗道:「他若借太皇太后為詞,朕反措詞為難,不如速誅為是!」此言甚是。

拜住領命,即飭將四男一婦,如法捆一綁,推出國門外,斬首伏法。

小子有詩詠此事道:

上蒼覆幬本無私,莫謂天心不一知!

禍福惟憑人自召,及身戮沒悔嫌遲。

五犯伏法以後,未知鐵木迭兒有無獲罪!容至下回敘明。

----------

本回賡續前文,仍是敘述一奸一黨一,肆行不法事。

開首錄太皇太后冊文,所以明禍階之有自。

太皇太后為順宗正妃,母以子貴,築宮頤養,二子一孫,皆為天子,自來后妃之極遇,鮮有逾此者。

乃東朝既正,一婬一恣無忌,內則亦列失八用事,外則鐵木迭兒、失列門、哈克繖等,朋比為一奸一,至於宮廷謀變,幾成大逆,微丞相拜住,不待南坡之弒,而英宗已飲刃矣。

故本回為群一奸一立傳,實不啻為太后立傳,宮闈濁亂之弊,固有若是其甚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史演義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顏異兒得妻第二回 擁眾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眾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龍送歸佳耦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姝  復前仇疊逢美婦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裡恃力興兵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入關耀武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征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第二十回 勤南略繼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崖山功成一統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致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連兵構釁  乃顏王敗走遭擒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權奸伏法  慎戰守老將驕兵第二十六回 皇孫北返靈璽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第二十七回 得良將北方靖寇  信貪臣南服喪師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入覲雌後通謀第二十九回 誅奸慝懷寧嗣位  耽酒色嬖倖盈朝第三十回 承兄位誅逐奸邪  重儒臣規行科舉第三十一回 上彈章劾佞無功  信儉言立儲背約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洩逆謀立正典刑第三十四回 滿惡貫奸相伏冥誅 進良言直臣邀主眷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眾惡駢誅  縱奸盜百官抗議第三十七回 眾大臣聯銜入奏  老平章嫉俗辭官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壽征  迎藩王入承大統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稱尊頒敕  太平王殺敵建功第四十回 入長城北軍敗潰  援大都爵帥馳歸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寶出降  泰定後別州安置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時厘降 二使勸進剋日登基第四十三回 中逆謀途次暴崩  得御寶馳回御極第四十四回 懷妒謀毒死故後  立儲君驚遇冤魂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諸將班師  避大內皇兒寄養第四十六回 得新懷舊人面重逢 納後為妃天倫誌異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權相懷疑  遭冥譴太師病逝第四十九回 履尊擇配後族蒙恩 犯闕稱兵豪宗覆祀第五十回 辱諫官特權停科舉 尊太后變例晉徽稱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報國大義滅親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兒  用賢相並征名士第五十三回 寵女侍僭加後服  聞母教才罷彈章第五十四回 治黃河石人開眼  聚紅巾群盜揚鑣第五十五回 失軍心河上棄師  逐盜魁徐州告捷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術天子宣淫 嬖侍擅權丞相受禍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義  董搏霄河北捐軀第五十八回 掃強虜志決身殲  弒故主行兇逞暴第五十九回 阻內禪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誅第六十回 群寇蕩平明祖即位 順帝出走元史告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