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演義》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塔察兒奉旨遵行,佯集關中兵,請阿思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史演義》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

元史演義

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

卻說陝西平章塔察兒,馳奏到京,當由仁宗頒發密敕,令他暗中備御。

塔察兒奉旨遵行,佯集關中兵,請阿思罕、教化兩人帶領,先發河中,去迎周王和世,自與脫歡引兵後隨,陸續到河中府。

待與周王相遇,托詞運糧犒雲南軍,求周王自行檢查,周王偏委著阿思罕、教化兩人,代為察收。

不防車中統藏著兵械,一聲暗號,軍士齊起,都在車中取出凶器,奔殺阿思罕等。

阿思罕、教化手下,只有隨騎數十名,哪裡抵敵得住,一陣亂殺,將阿思罕、教化兩人,已剁作數十段。

塔察兒遂麾軍入周王營,誰知周王命不該絕,已得逃卒稟報,從間道馳去。

後來入都嗣位,雖僅半年,然究系一代主子,所以得免於難。

塔察兒搜尋無著,還道他奔回雲南,飭軍士向南追趕,偏周王往北急奔,待至追軍回來,再擬轉北,那時周王已早遠颺了。

塔察兒一面奏聞,一面再發兵北追,馳至長城以北,忽遇著一支大軍,把他截住,以逸待勞,竟將塔察兒軍,殺死了一大半,剩得幾個敗殘兵卒,逃回陝西。

看官!你道這支軍從何而來?原來是察合台汗也先不花,遣來迎接周王的大軍。

也先不花系篤哇子。

篤哇在日,曾勸海都子察八兒共降成宗,事見前文。

應二十七回。

嗣後察八兒復蓄異謀,由篤哇上書陳變,請元廷遣師,夾擊察八兒。

時成宗已殂,武宗嗣立,遣和林右丞相月赤察兒發兵應篤哇,至也兒的石河濱,攻破察八兒,察八兒北走,又被篤哇截殺一陣,弄到窮蹙無歸,只好入降武宗。

窩闊台汗國土地,至是為篤哇所並。

篤哇死後,子也先不花襲位,又反抗元廷。

初意欲進襲和林,不料弄巧成拙,反被和林留守,將他東邊地奪去。

他失了東隅,轉思西略,方侵入呼羅珊,適周王和世,奔至金山,馳書乞援。

於是返旆東馳,來迎和世。

既與和世相會,遂駐兵界上,專待追軍,果然塔察兒發兵馳至,遂大殺一陣,掃盡追兵,得勝而回。

和世隨他入國,與定約束,彼此頗是親暱,安居了好幾年。

元廷也不再攻討,總算內外靜謐。

無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王和世,已經北遁,魏王阿木哥,卻又東來。

這阿木哥是仁宗庶兄。

順宗少時,隨裕宗即故太子真金。

入侍宮禁,時世祖尚在,鍾一愛一曾孫,特賜宮女郭氏,侍奉順宗。

郭氏生子阿木哥,順宗以郭氏出身微賤,雖已生子,究不便立為正室,乃另娶弘吉剌氏為妃,便是武宗仁宗生母,頤養興聖宮中,恣情娛樂的皇太后。

屢下貶辭,懲一婬一也。

仁宗被徙懷州時,阿木哥亦出居高麗,至武宗時,遙封魏王。

到了延祐四年,忽有術者趙子玉,好談讖緯,與王府司馬脫不台往來,私下通信,說是阿木哥名應圖讖,將來應為皇帝。

脫不台信為真言,潛蓄糧餉,兼備兵器,一面約子玉為內應,遂偕阿木哥率兵,自高麗航海,通道關東,直至利津縣。

途次遇著探報,子玉等在京事洩,已經伏法,於是脫不台等慌忙東逃,仍至高麗去了。

仁宗因兩次變亂,都從骨肉啟釁,不禁憶起鐵木迭兒的密陳,還道他能先幾料事,思患預防,幸已先立皇子,方得臣民傾響,平定內訌,事後論功,應推鐵木迭兒居首,因此起用的意思,又復發生。

這鐵木迭兒雖去相位,仍居京邸,與興聖宮中嬖倖,時通消息。

大凡諧臣媚子,專能窺伺上意,仁宗退息宮中,未免提起鐵木迭兒的大名。

那班鐵木迭兒的舊一黨一,自然乘機湊合,攛掇仁宗,復用這位鐵太師。

仁宗尚有些顧忌,偏偏這興聖宮中的皇太后,又出來幫忙,可謂有情有義。

傳旨仁宗,令起用鐵木迭兒再為右相。

仁宗含糊答應,暗思復相鐵木迭兒,台臣必又來攻訐,不如令為太子太師,省得台臣側目。

主意已定,便即下詔。

越日即有御史中丞趙世延,呈上奏章,內陳鐵不迭兒從前劣跡,凡數十事,仁宗不待覽畢,就將原奏擱起。

又越數日,內外台官,陸續上奏,差不多有數十本,仁宗略一披覽,奏中大意,無非說鐵木迭兒如何一奸一邪,不宜輔導東宮,當下惹起煩惱,索一性一將所有各奏,統付敗紙簏中。

適案上有金字佛經數卷,遂順手取閱,展覽了好幾頁,覺得津津有味,私自歎息道:「人生不外生老病苦四字,所以我佛如來,厭住紅塵,入山修道。

朕名為人主,一日萬幾,弄到食不得安,寢不得眠,就是任用一個大臣,還惹台臣時來絮聒,古人說得天子最貴,朕想來有甚麼趣味!倒不如設一良法,做個逍遙自在的閒人罷。」

說畢,復嘿嘿的想了一番,又自言自語道:「有了,就照這麼辦。」

便掩好佛經,起身入寢宮去了。

故作含蓄。

小子錄述至此,又要敘那金字佛經的源流。

這金字佛經,就是《維摩經》。

仁宗嘗令番僧繕寫,作為御覽,共糜金三千餘兩。

一部《維摩經》,需費如此,元僧之多財可知。

此時已經繕就,呈入大內,所以仁宗奉若秘本,敬置覽奏室內,每於披覽奏牘的餘暇,諷誦數卷,天子念佛,實是多事。

這且不必細表。

且說仁宗有心厭世,遂詔命太子參決朝政。

廷臣見詔,多半滋疑,統說皇上春秋正富,為何授權太子,莫非鐵木迭兒從中播弄不成?當下都密托近侍,微察上旨。

侍臣在仁宗前,嘗伺候顏色,一時恰探不山甚麼動靜。

只仁宗常與語道:「卿等以朕居帝位,為可安樂麼?朕思祖宗創業艱難,常恐不能守成,無以安我萬民,所以宵旰憂勞,幾無暇晷,卿等哪裡知我苦衷呢?」

仁宗之心,不為不善,但受制母后,溺一愛一子嗣,終非治安之道。

侍臣莫名其妙,只好面面相覷,不敢多言。

過了數天,復語左右道:「前代嘗有太上皇的名號,今太子且長,可居大位,朕欲於來歲禪位太子,自為太上皇,與爾等遊觀西山,優遊卒歲,不更好麼?」

想了多日,原來為此。

左右齊聲稱善,只右司郎中月魯帖木兒道:「陛下年力正強,方當希蹤堯舜,為國迎麻,為民造福,若徒慕太上皇的虛名,實屬無謂。

如臣所聞,前代如唐玄宗、宋徽宗皆身罹禍亂,不得已禪位太子,陛下為甚麼設此念頭?」

這一席話,說得仁宗瞠目無詞,才把內禪的意思,打消淨荊嗣是復勤求治道,所有一切佛經,也置諸高閣,不甚寓目。

會皇姊大長公主祥哥剌吉,令作佛事,釋全寧府重囚二十七人,事為仁宗所聞,咈然道:「這是歷年弊政,若長此不除,人民都好為惡了。」

想是迴光返照,所以有此清明。

遂頒發嚴旨,按問全寧守臣阿從不法,仍追所釋囚,還置獄中。

既而中書省臣奏參白雲宗總攝沈明仁,強奪民田二萬頃,誑誘愚俗十萬人,私賂近侍,妄受名爵,應下旨黜免,嚴汰僧徒,追還民田等語。

仁宗一一准奏,並詔沈明仁一奸一惡不法,飭有司逮鞫從嚴,毋得庇縱,違者同罪。

這兩道詔敕,乃是元代未曾見過的事情,不但僧侶為之咋舌,就是元廷臣僚,亦是意料不及。

到了延祐七年元旦,日食幾盡,仁宗齋居損膳,命輟朝賀。

甫及二旬,仁宗不豫,太子碩德八剌,焚香禱天,默祝道:「至尊以仁慈御天下,庶績順成,四海清晏。

今天降大厲,不如罰殛我身,使至尊長為民一主。

天其有靈,幸蒙昭鑒!」敘及此語,不沒孝思。

祝畢,又拜跪了好幾次。

次夕,拜祝如故。

無如人生修短,各有定數。

既已祿命告終,無論如何祈禱,總歸沒有效驗,太子禱告益虔,仁宗抱病益劇。

正月二十一日駕崩光天宮,壽三十有六,在位十年。

元世祖殂於正月,成、武、仁三宗亦然,這也是元史中一奇。

史稱仁宗天一性一慈孝,聰明恭儉,通達儒術,妙悟釋典,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貨利,可謂元代守文令主。

小子以為順母縱一奸一,未免愚孝;立子負兄,未免過慈;其他行跡,原有可取,但總不能無缺點呢!得春秋責備賢者之義。

仁宗已殂,太子哀毀過禮,素服寢地,日歠一粥。

那時太后弘吉剌氏,便乘機宣旨,令太子太師鐵木迭兒為右丞相。

越數日,覆命江浙行省黑驢一作赫嚕。

為中書平章政事。

黑驢平時沒甚功績,且亦未有令望,只因族母亦列失八,在興聖宮侍奉太后,頗得一寵一信,因此黑驢迭蒙超擢,驟列相班。

為下文謀逆張本。

自是鐵木選兒一班爪牙,又復得勢。

參議中書省事乞失監,素諂事鐵木迭兒,至是倚勢鬻官,被台臣劾奏,坐罪當杖,他即密求鐵木迭兒到太后處說情。

太后召太子入見,命赦乞失監杖刑。

太子不可,太后覆命改杖為笞。

太子道:「法律為天下公器,若稍自徇私,改重從輕,如何能正天下!」卒不從太后言,杖責了案。

徽政院使失列門,復以太后命,請遷轉朝官。

太子道:「大喪未畢,如何即易朝官!且先帝舊臣,豈宜輕動,俟即位後,集宗親元老會議,方可任賢黜邪。」

失列門慚沮而退。

於是宮廷內外,頗畏太子英明。

獨鐵木迭兒以太子尚未即真,應乘此報怨復仇,借洩舊恨。

當下追溯仇人,第一個是御史中丞楊朵兒只,第二個是前平章政事蕭拜住,第三個是上都留守賀巴延,第四個是前御史中丞趙世延,第五個是前中書平章政事李孟。

上都距京稍遠,不便將賀巴延立逮,趙世延已出為四川平章政事,李孟亦已謝病炬歸,獨楊朵兒只、蕭拜住兩人,尚在都中供職,遂矯傳太后旨,召二人至徽政院,與徽政使失列門,御史大夫禿禿哈,坐堂鞫問,責他前違太后敕命,應得重罪。

楊朵兒只勃然大憤,指鐵木迭兒道:「朝廷有御史中丞,本為除一奸一而設,你蠹國殃民,罪不勝言,恨不即斬你以謝天下!我若違太后旨,先已除一奸一,你還有今日麼?」

鐵木迭兒聞言,又羞又惱,便顧左右道:「他擅違太后,不法已極,還敢大言無忌,藐視宰輔,這等人應處何刑?」

旁有兩御史道:「應即正法。」

朵兒只唾兩御史道:「你等也備員風憲,乃做此狗彘事麼?」

蕭拜住對朵兒只道:「豺狼當道,安問狐狸?我輩今日,不幸遇此,還是死得爽一快。

只怕他也是一座冰山了!」兩御史不禁俯首。

鐵木迭兒怒形於色,頓起身離座,乘馬入宮。

約二時,即奉敕至徽政院,令將蕭拜注楊朵兒只二人處斬。

左右即將二人反翦起來,牽出國門。

臨刑時,楊朵兒只仰天歎道:「天乎!天乎!我朵兒只赤心報國,不知為何得罪,竟致極刑?」

蕭拜住也呼天不已。

元臣大率信天。

既就戮,忽然狂飆陡起,沙石飛揚,嚇得監刑官魂不附體,飛馬逃回。

都人士相率歎息,暗暗稱冤。

楊朵兒只妻劉氏,頗饒姿容,鐵木迭兒有一家奴,曾與覿面,一陰一加艷羨,至此稟請鐵木迭兒,願納為己婦。

鐵木迭兒即令往齲那家奴大喜過望,趕車徑去,至楊宅,假太師命令,脅劉氏赴相府。

劉氏垂淚道:「丞相已殺我夫,還要我去何用?」

家奴見她淚珠滿面,格外憐惜,便涎著臉道:「正為你夫已死,所以丞相憐你,命我來迓,並且將你賞我為妻,你若從我,將來你要什麼,管教你快活無憂。」

此奴似熟讀嫖經。

劉氏不待言畢,已豎一起柳眉,大聲叱道:「我夫盡忠,我當盡義,何處狗奴,敢來胡言?」

說至此,急轉身向案前,取了一剪,向面上劃裂兩道,頓時血流滿面。

復將髻子剪下,向家奴擲去,頓足大罵道:「你仗著威勢,敢來欺我!須知我已視死如歸,借你的狗口,回報你主,我死了,定要伸訴冥王,來與你主索冤,教老賊預備要緊!」罵得痛快,我亦一暢。

家奴無可奈何,引車自去,既返相府,適鐵木迭兒在朝辦事,便一口氣跑至朝房,據實稟陳。

鐵木迭兒大怒道:「這般賤人,不中抬舉,你去將她拿來,令她入鬼門關,自去尋夫便了。」

旁有左丞張思明聞著這言,便向鐵木迭兒道:「罪人不孥,古有明訓。

況山陵甫畢,新君未立,丞相恣行殺戮,萬一諸王駙馬等,因而滋疑,托詞謀變,丞相還能諉咎麼?」

鐵木迭兒沈吟半晌,方悟道:「非左丞言,幾誤我事。」

遂叱退家奴,家奴怏怏自回,楊妻劉氏,才得守節終身。

張左丞保全不少。

鐵木迭兒毒心未已,復奏白太后,捏造李孟從前過失,誹謗宮闈,不由太后不信,遂命將前平章政事李孟封爵,盡行奪去,並將李孟先人墓碑,一律撲毀,總算為鐵師相稍稍吐氣。

只趙世延出居四川,一時無隙可尋,他就百計圖維,一陰一令一黨一羽賄誘世延從弟,前來誣告世延。

世延從弟胥益兒哈呼,利令智昏,竟詣刑部自首,只說世延如何貪婪,如何誕妄,其實統是無中生有,滿口荒唐。

刑部早承鐵木迭兒微意,據詞陳請,詔旨不得不下,飭緹騎至四川,逮問世延。

小子有詩刺鐵木迭兒道:

賢一奸一自古不相容,欲吁君門隔九重!

尤恨元朝鐵師相,貪殘已甚且一婬一凶。

未知世延曾否被害,且至下回表明。

----------

仁宗本一守文主,其不能無失德者,類由鐵木迭兒一人,煬蔽而成。

大一奸一似忠,大詐似信,非中智以上之君,末由燭其一奸一詐。

仁宗第一中智者耳!渴一用不已,至於再用;再用不已,猶且今為太子太師。

雖曰太后之主使,要亦仁宗之偏聽不明,有以致之也!兩藩之變,幸而即平,否則喋血宮門,寧俟他日耶!至仁宗崩逝,鐵木迭兒更出為首相,睚眥必報,妄戮忠良,英宗雖明,內迫於太后,外制於師傅,且因居喪盡禮,無暇顧及,是英宗之縱一奸一,情可曲原,而仁宗之貽謀不臧,未能諉咎可知也,讀此回猶慨然於仁宗之失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史演義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顏異兒得妻第二回 擁眾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眾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龍送歸佳耦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姝  復前仇疊逢美婦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裡恃力興兵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入關耀武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征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第二十回 勤南略繼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崖山功成一統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致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連兵構釁  乃顏王敗走遭擒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權奸伏法  慎戰守老將驕兵第二十六回 皇孫北返靈璽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第二十七回 得良將北方靖寇  信貪臣南服喪師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入覲雌後通謀第二十九回 誅奸慝懷寧嗣位  耽酒色嬖倖盈朝第三十回 承兄位誅逐奸邪  重儒臣規行科舉第三十一回 上彈章劾佞無功  信儉言立儲背約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洩逆謀立正典刑第三十四回 滿惡貫奸相伏冥誅 進良言直臣邀主眷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眾惡駢誅  縱奸盜百官抗議第三十七回 眾大臣聯銜入奏  老平章嫉俗辭官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壽征  迎藩王入承大統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稱尊頒敕  太平王殺敵建功第四十回 入長城北軍敗潰  援大都爵帥馳歸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寶出降  泰定後別州安置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時厘降 二使勸進剋日登基第四十三回 中逆謀途次暴崩  得御寶馳回御極第四十四回 懷妒謀毒死故後  立儲君驚遇冤魂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諸將班師  避大內皇兒寄養第四十六回 得新懷舊人面重逢 納後為妃天倫誌異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權相懷疑  遭冥譴太師病逝第四十九回 履尊擇配後族蒙恩 犯闕稱兵豪宗覆祀第五十回 辱諫官特權停科舉 尊太后變例晉徽稱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報國大義滅親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兒  用賢相並征名士第五十三回 寵女侍僭加後服  聞母教才罷彈章第五十四回 治黃河石人開眼  聚紅巾群盜揚鑣第五十五回 失軍心河上棄師  逐盜魁徐州告捷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術天子宣淫 嬖侍擅權丞相受禍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義  董搏霄河北捐軀第五十八回 掃強虜志決身殲  弒故主行兇逞暴第五十九回 阻內禪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誅第六十回 群寇蕩平明祖即位 順帝出走元史告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