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演義》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耶律楚材屢諫不從,至持酒槽鐵口以獻,且進言道:「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史演義》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

元史演義

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

卻說窩闊台汗晚年,溺情酒色,每飲必徹夜不休。

耶律楚材屢諫不從,至持酒槽鐵口以獻,且進言道:「這鐵為酒所蝕,尚且如此,況人身五臟,遠不如鐵,寧有不損傷的道理?」

忠言逆耳利於行。

窩闊台汗雖亦覺悟,然事過情遷,總不免故態復萌。

即位至十三年二月,因遊獵歸來,多飲數觥,遂致疾篤。

召太醫診治,報稱脈絕,六皇后不知所為,急召楚材入議。

楚材推「太乙數」,謂主子命數未終,只因任使非人,賣官鬻爵,囚系無辜,因干天譴,宜頒詔大赦,以迓天庥。

六皇后亟欲頒敕,楚材道:「非主命不可!」少頃,窩闊台汗復甦,後以為言,乃允下赦旨。

既而疾愈,楚材奏言此後不宜田獵,窩闊台汗倒也靜守數旬。

轉瞬隆冬,草萎木枯,又欲乘時出獵,只恐舊疾復作,未免躊躇。

左右道:「不騎射何以為樂?況冬狩本系舊制,何妨循例一行!」窩闊台汗遂出獵五日,還至諤特古呼蘭山,在行帳中縱一情豪飲,極夜乃罷。

次日遲明,尚未起一床一,由左右進視,已不能言。

亟舁還宮中,已是嗚呼哀哉!

窩闊台汗初政時,頗能勵一精一圖治,勉承先業,及夏、金滅亡,漸成荒擔七年時曾大興土木,築和林城,並建萬安宮;九年時築璅林城,並建格根察罕殿;十年時築托斯和城,並建迎駕殿。

於是廣采美一女,貯入金屋,後宮妃嬪,不下數百,稱皇后者六人。

第六後乃馬真氏,貌既絕倫,才尤邁眾,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用徐敬業檄中語,頗合身份。

因此窩闊台汗很是一寵一信,宮中一切,都由乃馬真氏主持,別人不得過問。

她生下一子,名叫貴由,就是隨軍西征,尚未歸國。

乃馬真後便與耶律楚材商議立後事宜,楚材道:「這事非外姓臣子,所敢與聞!」乃馬真後道:「先帝在日,曾令皇孫失烈門《元史》作錫哩瑪勒。

為嗣,但失烈門年幼,嗣子貴由,在軍未歸,一時卻難定議。」

楚材道:「先帝既有遺命,應即遵行。」

言未已,忽閃出一人道:「嗣子未歸,皇孫尚幼,何不請母后稱制!」楚材視之,乃是窩闊台汗生前嬖臣,名叫奧都剌合蠻。

一作諤多拉哈瑪爾。

楚材道:「這事還須審慎!」乃馬真後笑道:「暫時稱制,諒亦無妨!」楚材尚欲再諫,只見奧都剌合蠻怒目而視,便也默然。

看官!欲知奧都剌合蠻的來歷,待小子補敘明白。

原來奧都剌合蠻是回回國商人,從前窩闊台汗西征擄獲回來,因他心一性一敏慧,善於推算,特命為監稅官。

嗣復擢掌諸路稅課,置諸左右,他便曲承意旨,日夕逢迎,嘗侍窩闊台汗作長夜飲,窩闊台汗固非他不歡,就是六皇后乃馬真氏,也一愛一他便佞,異常信任。

曾否與為長夜歡?至是創議母后稱制,耶律楚材不敢與辯,只好辦理國喪,再作計較。

窩闊台汗在位十三年,享壽五十六,廟號太宗。

喪葬事畢,乃馬真後遂臨朝聽政,擢奧都剌合蠻為相國,無論大小政務,悉聽裁決。

還有一個西域回婦,名叫法特瑪,亦由窩闊台汗西征所得,選入後宮,作為役使,乃馬真後也很一寵一愛一。

奧都剌合蠻與她勾通,遇有反對的官僚,輒令法特瑪從旁進讒,內外蒙蔽,斥賢崇一奸一,以此朝右舊臣,黜去大半。

也好喚作回回國。

耶律楚材很是鬱悶,有時入朝諫爭,聽者一二,不聽者八九。

一日,聞乃馬真後以御寶空紙付奧都剌合蠻,令他遇事自書,遂勃然進諫道:「天下是先帝的天下,朝廷詔敕,自有憲章,奈何得以御寶空紙,竟畀相臣!臣不敢奉詔!」乃馬真後雖命收還,心中很是不樂。

過了數日,又降下懿旨,凡奧都剌合蠻所建白,令史若不為書,罪應斷手。

時楚材為中書令,又進諫道:「國家典故,先帝悉委老臣,於令史何與?且事若合理,自當奉行,如不可從,死且不避,何況截手呢!」乃馬真後不禁氣憤,喝令退出。

楚材大聲道:「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餘年,無負國家,後豈能無罪殺臣麼?」

言畢,免冠自去。

奧都剌合蠻在旁,即語乃馬真後道:「躁妄如此,理應加罪。」

乃馬真後道:「他是先朝功臣,我所以格外優容,今日卻再行恕他,日後再說。」

自是楚材常稱疾不朝,乃馬真後也樂得清靜。

忽接東方密報,帖木格大王帶兵來了。

時成吉思汗兄弟皆歿,惟帖木格尚存,先曾封鎮東方,至是聞權一奸一蠹國,因率兵西來。

乃馬真後不禁大駭,忙召奧都剌合蠻商議。

奧都剌合蠻道:「可戰便戰,不可戰便守;不可守,便西遷,怕他甚麼!」開口便想西奔,真是一個好相國!

乃馬真後聞言,暗令左右甲士,預備西遷,心中恰未免徬徨。

猛然記起耶律楚材,遂飭內臣宣召。

楚材既至,便與述及西遷事。

楚材道:「朝廷乃天下根本,根本一搖,天下將亂。

臣觀天道,當無他虞。

若恐帖木格大王入京,何不令他子前往詰問,教他留兵中道,入朝面陳?」

乃馬真後道:「他子曾在都內麼?」

楚材答一是字。

乃馬真後道:「你替一我傳敕,遣他子速往何如?」

楚材即前去照行。

帖木格在途中,聞皇子貴由帶領西北凱旋軍將到和林,又經自己的兒子,奉敕詰問,樂得順水推船,便道:「我來視喪,沒有他意!」飭子歸報,自率兵東歸。

貴由既至,乃馬真後欲立他為汗。

獨奧都剌合蠻及法特瑪兩人,以新君嗣立,定失權勢,便在乃馬真後前,說要俟拔都回國,方可定議,免有後言。

乃馬真後聽信了他,趣召拔都還朝,偏偏拔都心懷不平,只是托故推病,屢愆行期。

奧都剌合蠻權勢益盛,招搖納賄,無所不至,耶律楚材竟以憂卒。

他既知太乙數,為何不謝職歸隱?乃馬真後以舊勳謝世,例加賻贈。

奧都剌合蠻以為未然,並說楚材歷事兩朝,全國貢賦,半入伊家,還要甚麼撫恤?乃馬真後將信將疑,命近臣麻裡札往視,只有琴玩十餘,及古今書畫金石遺文數千卷,乃據實還報,才給賻贈如例。

後到至順元年,方追封廣寧王,贈太師,予謚文正。

意在尚賢,所以備錄。

這且按下不提。

且說乃馬真後臨朝,倏忽間將及四年,西征軍早已盡塊,獨拔都不至。

會後罹重疾,幾致不起,乃亟召集諸王大臣,開庫裡爾泰會,立貴由為大汗。

即位之日,邊遠屬國,多來朝賀,所得賞賜,備極優渥。

貴由汗在位一月,已查悉海內煬蔽,夤緣為一奸一,只因母后尚在,不便驟發。

過了數月,乃馬真後竟病逝了,奧都剌合蠻,方才倒運,被貴由汗執置諸獄,加以大辟;嗣又查得回婦法特瑪,行巫盅術,害皇弟庫騰,遂把她裹入氈內,投諸河中。

隨從婦女多處死,惟拖雷妃唆魯禾帖尼,向在宮中靜居,不作私弊,貴由汗遂敬禮有加。

所有內外事宜,亦時與商議,拖雷妃遂漸漸干政。

貴由汗在位二年,除整飭宮禁外,無甚大政,且因手足有拘攣病,嘗不視事。

秋間西巡,至葉密爾河,沿路犒賞無算。

居西數月,自謂西域水土與身一體相宜,頗有戀戀不捨的意思。

拖雷妃唆魯禾帖尼還道貴由汗與拔都有隙,久停西域,必有他圖,遂遣心腹密告拔都,令他善自為備。

誰知貴由汗並無意見,不過在外養痾。

一過殘年,病竟大漸,遽爾去世。

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曾隨駕西幸,至此秘不發喪,先遣人赴告拖雷妃及拔都處,自請攝國以待立君。

拔都得拖雷妃密報,正啟程東行,來見貴由汗,剖明心跡。

途次接著耗聞,並皇后攝國的意旨,權詞應允。

於是皇后乃發喪回宮,號貴由汗為定宗,自抱猶子失烈門,臨朝視事。

是年國內大旱,河水盡涸,野草自一焚,牛馬多死亡,民不聊生。

諸王及各部,群言失烈門無福,不宜為汗,因此人人觖望,鹹懷異心。

拔都在阿勒塔克山待著,擬召集諸王,開庫裡爾泰大會。

迨及會期,只術赤、拖雷後裔赴議,他如察合台已死,其子也速、蒙哥未到;窩闊台汗諸子,也都裹足不前,僅由皇后海迷失,遣使巴拉與會。

各人都依次坐定,巴拉起坐道:「從前太宗在日,命以皇孫失烈門為嗣,諒諸王百官,亦曾聞著,今由皇后抱失列門聽政,實是遵著太宗遺囑,諸王百官,應無異議。」

正說著,忽聽有一人高聲道:「太宗既欲立失烈門,應該早立,何故太宗崩後,別立定宗,難道也有太宗遺命麼?」

巴拉視之,乃是拖雷子忽必烈,便道:「太宗崩逝,失烈門甚幼,國家不可無長君,所以改立定宗;今定宗復崩,失列門稍長,自應遵著太宗遺命!」言至此,拖雷第二子末哥,失笑道:「太宗遺命,何人敢違?只六皇后乃馬真氏及汝等大臣,前時立定宗,已違遺囑,今日反教我等遵著,豈不是自相矛盾麼?」

一唱一和,無非為自己兄弟計。

大眾鼓掌如雷,弄得巴拉麵紅一頰赤,無詞可答。

這使本是難為,何故獨來獻醜。

是時速不台亦已歿世,其子兀良合台在會,亦起座道:「據巴拉說,國不可天長君,我意亦是云然;現在年長望重,諸王中莫如拔都,何不推他繼立呢!」又是一派。

拔都道:「我無才德,不願嗣位!」大眾齊聲道:「王既不自立,惟王審擇一人,早決大計!」拔都道:「我國幅員甚廣,若非聰明睿智,似太祖一般人物,不能繼立,我意不如蒙哥!」推重蒙哥,殆隱受拖雷妃之運動耶!大眾道:「就此定議!」蒙哥起座固辭,末哥道:「大眾都要拔都選擇。

哥哥前無異言;今選了哥哥,奈何不從!」

拔都道:「末哥言是!」

議既定,巴拉返報,皇后海迷失及諸子等,很是不悅。

復遣使告拔都,以會議應在東方,不應在西土;且宗王未集,義不能從。

拔都復稱祖宗大業,未可輕授,今已推立蒙哥為主,請屈意相從;如必須開會東方,亦可照允等語。

遂令蒙哥東行,由拔都弟伯爾克率著大軍擁衛。

拔都仍自駐西方,作為外援。

於是東方又擬開會,由拖雷妃唆魯禾帖尼為主,再召諸王大臣與議。

奈太宗、定宗後裔,仍然未至,拔都著人往勸,亦不見答。

當下拔都大憤,申令各地,決立蒙哥為主,宗親中如或梗議,有國法在,不得相貸。

諸王大臣,懼拔都威勢,再開大會於斡難河,除太宗、定宗子孫,及察合台後王不至外,統推戴蒙哥,擇日即位。

即位之日,親王列右,妃主列左,末哥、忽必烈等列前,武臣以忙哥撤兒為首,文臣以孛魯合為首。

孛魯合一作博勒和。

禮成,追尊拖雷為皇帝,廟號睿宗,命大眾均筵宴七日。

正宴饗時,忽有御者克薛傑告變,說是失騾出覓,途中遇有來車,一乘折轅,露出兵械,恐來車不懷好意,特來預告云云。

忙哥撤兒聞言道:「待我出去查問,便可分曉。」

蒙哥汗允著,便令忙哥撤兒去訖。

過了半日,忙哥撤兒帶著二十人進來,由蒙哥汗問悉,為首的名叫按赤台,系奉失烈門命,特來謁賀。

內有幾名武士,據說是也速蒙哥遣至,也是謁獻貢物的。

蒙哥汗笑著道:「既蒙兄弟們雅誼,所來人士,統應令他與宴。」

忙哥撤兒答道:「來人不止此數,我叫他留著一大半,在途候著。」

蒙哥汗復笑道:「你何不叫他同來!」

暗中已是窺破,看官莫被瞞過。

忙哥撤兒無言。

及至宴罷,蒙哥汗即與忙哥撤兒密談數語。

忙哥撤兒應著,當夜即將二十名拏下,並遣兵將途中衛士,盡行捉到。

次日由蒙哥汗親鞫,按赤台等俱連聲呼冤,再令忙哥撤兒審訊,加以嚴刑。

失烈門的差官,不堪受虐,遂放聲痛罵,自剄以死。

蒙哥因新近踐祚,不欲多行殺戮,大眾多以為未然。

正猶豫間,有西域人牙剌挖赤立在門外,向在蒙哥麾下,服役甚勤,蒙哥汗便問道:「你是個老成一人,閱歷已多,可為我解決疑一團一!」牙剌挖赤道:「我是西域人,只曉得西域故事:從前希臘王阿來三得已滅波斯,欲入印度,將領中多異議,令出不行。

阿來三得遣使諮其傅阿里斯托忒爾,阿里斯托忒爾並不回答,只與差人遊園中,遇著荊棘當道,悉令從人芟刈無遺,另種新株。

差人已悟,即返報阿來三得,乃將異議的將領,盡行誅逐,立發兵平定印度。

主子可照此參觀哩!」蒙哥汗點頭稱善;遂命將按赤台等一律梟首,複查出那知情不報的官吏,殺死數人。

於是改更庶政,分命職官,禁諸王徵求貨財,馳使擾民;免耆老丁稅,及釋道等教徒服役,所有蒙古漢地民戶,就令忽必烈領治,乃乘輦赴和林,和林官民,多來迎接。

及入城,複查究定宗一黨一派,或殺或逐。

定宗後海迷失及失烈門生母系太宗侄庫春之妃。

在宮中懷著憤恨,時有怨言。

蒙哥汗就命忙哥撤兒帶兵入宮,將她兩人拖出,盡法鞫治。

忙哥撤兒何苦專作虎倀。

可憐這兩人蓬頭跣足,熬受苦刑,結果是屈打成招,只說是有心厭禳,置定宗後於死罪。

將失烈門生母,裹氈投河,失烈門兄弟等,悉加貶置,移至摩多齊處禁錮,不准居住和林。

連太宗故後乞裡吉帖忽尼,也徙出宮中,令居和林西北;凡太宗后妃家資,盡行抄沒,分賜諸王,並遣貝喇往察合台藩地,嚴究違命諸臣。

自是太宗子孫與拖雷子孫,永成仇敵,一個蒙古大帝國,就不免隱生分裂了。

為後文埋根。

且說忽必烈以佐命大功,得受重任,總理漠南軍事。

開府金蓮川,召用蘇門隱士姚樞,河內學子許衡,及輝和爾部人廉希憲,講求王道,體恤民艱。

京兆的勸農使委任姚樞;宣撫使委任廉希憲,提學使委任許衡。

三人皆一時名宿,感懷知己,各展才能,京兆大治。

一統之基亦兆於此。

忽必烈乃一意略地,命兀良合台統轄諸軍,分三道攻大理。

大理即唐時的南詔,國王段智興偏據一方,與中原不通聞問。

至是遇蒙古兵三路夾攻,嚇得腳忙手亂,不知所為,勉強召集數千兵民,出城抵敵,被蒙古兵一掃而空。

智興愈加惶急,再四躊躇,毫無良策,只落得肉袒牽羊,出城乞降。

蒙古兵分略鄯善、烏爨等部,進入吐蕃。

吐蕃即今西藏地,唐時曾與中國和親,宋以後亦間或入貢,惟俗尚佛法,尊信喇嘛。

喇嘛二字,指高僧言,乃無上的意義。

其祖師名巴特瑪撤巴巴,當唐玄宗時,自北印度入吐蕃,倡行喇嘛教,風一靡一全土,嗣是喇嘛勢力,凌駕國王。

蒙古兵入吐蕃,所向無敵,且隨地頒諭,降者免死,所有舊教,概行仍舊。

喇嘛扮底達,迎謁蒙古軍,兀良合台以禮相待,扮底達遂導入都城,諭酋長唆火脫降。

唆火脫一作蘇固圖。

唆火脫不得已歸命。

是時忽必烈自為後應,亦驅軍入吐蕃,與扮底達相見,優禮有加。

扮底達有從子拔思巴,一作帕思巴。

年甫十五,善誦經咒,忽必烈一愛一他穎慧,命侍左右。

會蒙哥汗有敕召還,乃令兀良合台進軍西南,自挈拔思巴北旋,後來忽必烈即位,拜拔思巴為帝師。

小子有詩詠道:

建牙開府耀雄威,轉戰西南血染衣;

不解梟雄何佞佛?偏教釋子北隨歸。

欲知忽必烈歸後情事,且至下回分解。

----------

「一牝一雞司晨,惟家之索」,古人之所以垂戒者,非他,由婦人心一性一,專圖近利,未識大局,不至亂家敗國不止也。

觀太宗、定宗兩後,相繼臨朝,卒至一奸一邪用事,宗親構釁,乃馬真後尚獲倖免,而定宗後則不得令終,戚本自貽,咎由己取,不得專為他人責也。

惟蒙哥汗自戕宗族,亦屬太過,作法於涼,弊將若之何!厥後同族鬩牆,始終為患,兵爭凡數十年,而國家之元氣敝矣!忽必烈開府漠南,用姚樞、許衡、廉希憲諸賢,似屬究心治道;而信任釋教,挈釋子拔思巴北歸,後且尊為帝師,釀成末世演揲之禍,貽謀不臧,卒致荒亡。

觀此回,可知禍為福伏,福為禍倚之漸,而世之為子孫謀者,應知所審慎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史演義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顏異兒得妻第二回 擁眾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眾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龍送歸佳耦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姝  復前仇疊逢美婦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裡恃力興兵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入關耀武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征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第二十回 勤南略繼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崖山功成一統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致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連兵構釁  乃顏王敗走遭擒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權奸伏法  慎戰守老將驕兵第二十六回 皇孫北返靈璽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第二十七回 得良將北方靖寇  信貪臣南服喪師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入覲雌後通謀第二十九回 誅奸慝懷寧嗣位  耽酒色嬖倖盈朝第三十回 承兄位誅逐奸邪  重儒臣規行科舉第三十一回 上彈章劾佞無功  信儉言立儲背約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洩逆謀立正典刑第三十四回 滿惡貫奸相伏冥誅 進良言直臣邀主眷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眾惡駢誅  縱奸盜百官抗議第三十七回 眾大臣聯銜入奏  老平章嫉俗辭官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壽征  迎藩王入承大統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稱尊頒敕  太平王殺敵建功第四十回 入長城北軍敗潰  援大都爵帥馳歸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寶出降  泰定後別州安置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時厘降 二使勸進剋日登基第四十三回 中逆謀途次暴崩  得御寶馳回御極第四十四回 懷妒謀毒死故後  立儲君驚遇冤魂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諸將班師  避大內皇兒寄養第四十六回 得新懷舊人面重逢 納後為妃天倫誌異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權相懷疑  遭冥譴太師病逝第四十九回 履尊擇配後族蒙恩 犯闕稱兵豪宗覆祀第五十回 辱諫官特權停科舉 尊太后變例晉徽稱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報國大義滅親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兒  用賢相並征名士第五十三回 寵女侍僭加後服  聞母教才罷彈章第五十四回 治黃河石人開眼  聚紅巾群盜揚鑣第五十五回 失軍心河上棄師  逐盜魁徐州告捷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術天子宣淫 嬖侍擅權丞相受禍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義  董搏霄河北捐軀第五十八回 掃強虜志決身殲  弒故主行兇逞暴第五十九回 阻內禪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誅第六十回 群寇蕩平明祖即位 順帝出走元史告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