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演義》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至鐵木迭兒奪官籍爵,其子鎖南亦免職,兩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史演義》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

元史演義

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

且說御史大夫鐵失,本是鐵木迭兒的走狗,嘗拜鐵木迭兒為義父,自稱乾兒。

至鐵木迭兒奪官籍爵,其子鎖南亦免職,兩人很是怨憤,恨不得將英宗拜住兩人,立刻捽去。

無如君臣相得,如漆投膠,拜住說一事,英宗依一事,拜住說兩事,英宗依兩事,鐵失、鎖南只恐拜住再行奏劾,重必授首,輕必加譴,因此日夜籌謀,時思下手。

還有知樞密院事也先鐵木兒,大司農失禿兒,前平章政事赤斤鐵木兒,前雲南平章政事完者,典瑞院使脫火赤,樞密院副使阿散,僉書樞密院事章台,衛士禿滿,及諸王按梯不花,孛羅月魯不花,曲呂不花,兀魯思不花,及鐵失弟索諾木等,統聯結一氣,伺機待發。

巧值英宗幸上都,拜住隨去,一奸一黨一或從或不從,內外煽謀,勢愈急迫。

一夕,英宗在行宮,忽覺心驚肉跳,坐立欠安,上一床一就寢,彷彿似有神鬼在側,倏寐倏醒。

為被弒預兆。

自思夜睡不寧,莫非有魔障不成,遂於次日起一床一,飭左右傳旨,命作佛事。

拜住聞命,即入奏道:「國用未足,佛事無益,請陛下收回成命。」

英宗遲疑半晌,方道:「不作佛事,也屬無妨。」

拜住退後,不到半日,又有西僧進奏,略言陛下驚悸,國當有厄,非大作佛事,及普救罪囚,恐難禳災徼福。

英宗道:「右相說佛事無益,所以罷休,你去與右相說知,再作計較。」

西僧奉旨,即往與拜住商議。

拜住瞋目道:「你等專借佛事為名,謀得金帛,這還可以曲恕;惟一作佛事,便赦罪犯,你想朝廷憲典,所以正治萬民,豈容你僧徒弄壞?縱庇一囚,貽害數十百人,以此類推,釀惡不少,你等借此斂財,佛如有靈,先當誅殛!我輔政一日,你等一日休想,快與我退去,不必在此曉舌!」

西僧撞了一鼻子灰,便出去通知一奸一黨一。

原來西僧進言,實是一奸一黨一主使,意欲借此赦罪,免得譴戮。

偏偏拜住鐵面無私,疾詞呵斥。

那時一奸一黨一憤不可遏,齊聲呼道:「不殺拜住,誓不干體!」鐵失時亦在場,便道:「你等亦不要瞎鬧,須計出萬全,方可成功。

今日的事情,只殺一個拜住,也恐不能成事,看來須要和根發掘呢!」惡人除善,唯恐不盡,故小則廢主,大則弒君。

大眾連聲道:「甚好!這等主子,要他何用?不如並殺了他。」

鐵失道:「去了一個主子,後來當立何人?」

這一語卻問住眾口。

鐵失笑道:「我早已安排定當了!晉王現鎮北邊,何妨迎立?」

大眾都齊聲贊成。

鐵失道:「晉王府史倒剌沙,與我往來甚密,他子哈散,曾宿衛宮中,我前已令哈散回告乃父,繼復使宣徽使探忒密語晉王,諸已接洽,總教大事一成,便可往迎。」

大眾道:「嗣皇已有著落,大事如何行得?」

鐵失道:「聞昏君將回燕京,途次便可行一事。

好在我領著阿克蘇衛兵,教他圍住行幄,不怕兩人不入我手,就使插翅也難飛去!」言畢,呵呵大笑。

大眾道:「好極!好極!但也須遣人密報,免得臨事倉皇。」

鐵失道:「這個自然,我便著人去報便了。」

當下派遣斡羅思北行。

斡羅思即日趲程,一行數日,方到晉王府中。

聞晉王出獵禿剌,只探忒留著,兩下接談。

探忒道:「我與倒剌沙已議過數次,倒剌沙很是贊成。

只王意尚是未定。」

斡羅思道:「倒剌沙內史,想伴王同去。」

探忒道:「是的!」斡羅思道:「事在速行,我與你同去見王,何如?」

探忒應著,便跑至禿剌地方,入見晉王。

晉王問有何事?斡羅思道:「鐵御史令我前來,致詞王一爺,現已與也先鐵木兒、失禿兒、哈散等,謀定大事。

若能成功,當推立王一爺為嗣皇帝!」這語說出,總道晉王笑臉相迎,不意晉王顏色驟變,大聲叱道:「你敢教我謀死皇侄麼?這等一奸一臣,留他何用,快推出斬訖!」斡羅思被他一嚇,身一子似殺雞般抖將起來,但見旁邊走過一人,跪稟晉王道:「王一爺如誅斡羅思,轉使皇帝疑為擅殺,不如囚解上都,使證逆謀,較為妥當。」

晉王視之,乃是府史別烈迷失,便道:「你說得很是!便命你押解去罷。」

於是命左右抬過檻車,把斡羅思加上鐐銬,推入車內,由別烈迷失,帶了衛卒百名,解送上都。

看官欲知晉王為誰?待小子補敘詳明。

晉王名也孫鐵木兒。

一作伊遜特穆爾。

系裕宗真金長孫,晉王甘麻剌嫡子。

甘麻剌曾封鎮漠北,管轄太祖發祥的基址,領四大鄂爾多地,蒙語稱為四大斡耳朵。

世祖殂時,甘麻剌聞訃奔喪,至上都,擁立成宗。

大德二年,甘麻剌歿,子也孫鐵木兒襲位,仍鎮北邊。

武宗、仁宗先後嗣立,也孫鐵木兒統共翊戴,立有盟書。

至是不願附逆,因囚遣斡羅思赴上都。

偏值英宗南還,禍機已發,好好一位英明皇帝,及一個忠良右相,竟被鐵失兄弟等害死南坡。

一聲河滿子。

原來南坡距上都,約百餘里,英宗自上都啟蹕,必至南坡暫駐。

這日夜間,鐵失已密命阿克蘇衛兵,守住行幄,他即率領一奸一黨一,持刀而入。

拜住正要就寢,驀聽外面有喧嚷聲,即持燭出來,只見鐵失弟索諾木,執著明晃晃的刀,首先奔至。

拜住厲聲喝道:「你等意欲何為?」

言未已,索諾木已搶前一步,手起刀落,將拜住持燭的右臂,剁落地上,拜住大叫一聲,隨僕於地,逆一黨一乘勢亂砍,眼見得不能活了。

拜住已死,鐵失復帶著逆一黨一,闖入帝寢。

英宗時已就臥,聞聲方起,正在披衣下一床一,逆一黨一已劈門而入。

英宗忙叫宿衛護駕,誰知衛士統不知去向,那罪大惡極的鐵失,居然走至榻前,親自動手,把刀一揮,將英宗殺死。

英宗在位三年,年僅二十一,天姿明睿,史稱他刑戮太嚴,一奸一黨一畏誅,因構大變。

小子以為鐵失、鎖南早罹罪案,若英宗先已加誅,便是斬草除根,難道還能圖變麼?這是史官論斷太偏,不足憑信。

小說中有此評筆,方合歷史演義本旨。

這且休表,且說鐵失等已殺了拜住,弒了英宗,便推按梯不花、也先鐵木兒為首,奉著璽綬,北迎晉王也孫鐵木兒。

也孫鐵木兒聞著此變,一時不好究治逆一黨一,就在龍居河即克魯倫河。

旁,設起黃幄,受了御寶,先即皇帝位,佈告天下。

這詔敕卻用蒙文,很足發噱,抄錄如下道:

薛禪皇帝!蒙語尊稱,世祖為薛禪皇帝,薛禪雲者,聰明天縱之謂。

可憐見嫡孫裕宗皇帝長子,我仁慈甘麻剌爺爺,根底封授晉王,統領成吉思皇帝四個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達達即韃子。

國土都付來,依著薛禪皇帝聖旨,小心謹慎。

但凡軍馬人民的,不揀甚麼勾留裡,遵守正道行來的。

上頭數年之間,百姓得安業,在後完澤篤皇帝,蒙語稱成宗為完澤篤皇帝,完澤篤者,有壽之謂。

教我繼承位次,大斡耳朵裡委付了來,已委付了的大營盤看守著。

扶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蒙語稱武宗為曲律皇帝,曲律者,傑出之謂。

普顏篤皇帝,蒙語稱仁宗為普顏篤皇帝,普顏篤者有福之謂。

侄碩德八剌皇帝。

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謀異心,不圖位次,依次本分,與國家出氣力行來。

諸王兄弟每,眾百姓每,也都理會的也者。

今我侄的皇帝,升天了也麼,道迤南諸王大臣軍士的,諸王駙馬臣僚達之百姓每,眾人商量著大位次不宜久虛,惟我是薛禪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長孫,大位次裡合坐體例有,其餘爭立的哥哥兄弟也無有。

這般晏駕,其間比及整治以來,人心難測,宜安一撫百姓,使天下人心得寧,早就這裡即位。

提說上頭,從著眾人的心,九月初四日,於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裡大位次裡坐了也,交眾百姓每心安的,上頭赦書行有。

此詔錄諸《元史》,系是蒙文,原底未曾就譯,故有數語在可解不可解之間,中國近日欲通行白話,恐其弊亦必至此,遷喬入谷,令人不解!

是日,即命也先鐵木兒為中書右丞相,倒剌沙為中書平章政事,鐵失知樞密院事,余如失禿兒、赤斤鐵木兒、完者禿滿等,俱授官有差。

晉王初囚斡羅思,遣別烈迷失首告逆謀,可謂守正不虧,及聞英宗遇弒,不思入朝討賊,即受璽踐位加封逆一黨一,是毋亦利令智昏耶!當下遣使赴上都,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一面令右相也先鐵木兒準備法駕,調集侍從,擇日啟程,向京師進發。

也先鐵木兒自恃功高,又得大位,心中欣慰異常,便致書鐵失,教他前來迎駕。

鐵失以京師重地,不便輕離,彼非有意留守,實是固位希一寵一。

只遣完者、鎖南、禿滿等,馳奉賀表,且表歡迎。

完者等到了行在,謁見嗣皇,奉諭優獎,喜得心花怒開,歡躍得很!慢著!至與也先鐵木兒相見,彼此道賀,大家都說鐵失妙策,讚揚不荊也先鐵木兒掀著短鬚道:「老鐵的功勞,原是不可沒的;但非我幫助老鐵,恐怕老鐵也不能成事的。

況現在的嗣皇帝,前已囚解斡羅思,擬告逆謀,後來我奉著璽綬,馳到此處,他還出言詰責,虧我把三寸妙舌,說得面面俱到,方得他應允即位,各給封賞,列位試想,我的功績,比老鐵何如?」

言畢,呵呵大笑。

完者等本是拍馬長技,至此見也先鐵木兒位居首輔,權勢烜赫,樂得見風使舵,曲意奉承,且齊聲說的是「全仗栽培」四字。

那時也先鐵木兒笑容可掬道:「諸君是我知己,我在位一日,總界諸君安樂一日,富貴與共,子女玉帛亦與共,諸君以為好否?」

你的相位,不過數日可保,奈何?完者等復連聲稱謝。

也先鐵木兒便命擺酒接風,大家吃得酩酊大醉,方才散去。

越數日,車駕扈從等,都已備齊,就稟聞嗣皇帝,啟蹕登程。

沿途侍衛人員,統歸也先鐵木兒節制,跋山涉水,不在話下。

只也先鐵木兒行轅,比嗣皇帝的行幄,幾不相上下。

所有命令,反較嗣皇帝為尊嚴。

看官試想:這時的也先鐵木兒,你道他榮不榮呢,樂不樂呢?層層翻跌,亦文中蓄勢之法。

既到上都,留守官吏,都出城迎接,謁過嗣皇帝,復謁右丞相,也先鐵木兒只在馬上點首。

寫盡驕態。

入城後,免不得有一番筵宴。

嗣擬留駐數日,再行啟鑾。

上都舊有行宮,及中書行省訣署,彼此都按著職掌,分班列居。

是時正當秋暮,氣候本尚未嚴寒,偏是年格外凜冽,朔風獵獵,雨雪霏霏,官吏擁著重裘,尚覺冷入肌殼。

大寧、蒙古等地方,尤為奇冷,牛羊駝畜等,大半凍斃。

疑是小人道長之兆。

嗣皇帝念切民依,令發京米賑饑。

朔方正在施賑,南方又報水災,漳州、南康諸路,霪雨連旬,洪波氾濫,廬舍漂沒,不計其數。

當由中書省循例請賑,即奉旨照準,帝澤雖是如春,百姓終難全活。

獨也先鐵木兒意氣自豪,毫不把民生國計,繫在心上,鎮日裡圍爐御冷,飲酒陶情。

一日天氣少暖,與完者、鎖南等,並僕役數人,出門閒逛。

只見盈山皆白,淡日微紅,一片蕭颯景象,無甚悅目。

約行里許,愈覺寒風侵袂,景色蒼涼。

也先鐵木兒便道:「天寒得很,不如回去罷!」完者等自然遵諭,便循原路回來。

將到門首,忽有兩輿迎面而至,當先的輿內,坐著一位半老佳人,紅顏綠鬢,姿色未衰,也先鐵木兒映入眼波,已是暗暗喝采。

隨後的輿中,恰是一個娉婷妙女,艷如桃李,嫩若芙蕖,望將過去,差不多是破一瓜年紀,初月丰神。

便失聲道:「好一個女郎!不知是誰家掌珠?」

鎖南道:「何不問他一聲!」完者即命僕役,詢問輿夫,輿夫答是朱太醫家眷。

也先鐵木兒聞著,也只好站住一旁,讓他過去。

一面低語完者道:「想她們總是母女,若得這般佳人,作為眷屬,也不枉虛過一生了!」完者道:「相爺的權力,何事不可行?」

也先鐵木兒道:「難道去搶劫不成?」

完者道:「這亦何妨!」也先鐵木兒道:「她是宦家妻女,比不得一個平民,如何可以搶劫?」

難道平民的妻女,便可搶劫麼?鎖南道:「朱太醫是一個微員,相爺若取他女為妾,還是把他賞收哩!」完者道:「我卻去問他允否?再作計較。」

也先鐵木兒道:「也好!」

完者即領著僕役,搶前數步,喝輿夫停輿。

輿夫尚不肯從,偏如虎如狼的僕役,將輿撳住,口稱相爺有命,教你回輿,你敢不從麼?輿夫無奈,把輿抬轉至中書省門前,勒令停住,叫婦女二人下輿,嚇得朱家母女,呆坐無言,只簌簌的亂抖。

完者道:「裝什麼婦女腔?相爺要女郎為妾,你等快即下輿!」二人仍是坐著,完者叱僕役道:「快拽她出來!」僕役聞言,就一齊動手,把母女兩人拽出,送入也先鐵木兒寢所。

也先鐵木兒,並未命他強取,由完者等助成之,可見助紂為虐,罪尤甚於桀也。

遂隨也先鐵木兒入門,並拱手作賀道:「相爺今日入溫柔鄉,明日要賞我等一杯喜酒哩!」

也先鐵木兒道:「事已如此,倘她母女不從,奈何?」

完者、鎖南齊聲道:「相爺這麼權力,不能制此婦女,如何可以制人?」

說得也先鐵木兒無詞可答。

二人遂告別欲行,也先鐵木兒道:「且慢,你等且為我勸此母女,何如?」

完者奉命入也先鐵木兒寢室,好一歇,方出來道:「她母女並不發言,想已是默許了!我等且退,何必在此觀戲。」

當下挈鎖南手,與也先鐵木兒告別。

也先鐵木兒送出兩人,竟入寢室,來視朱太醫妻女。

但見她二人相對坐著,玉容慘澹,珠淚雙垂,不由的一婬一興勃一發,竟去抱這少女。

誰知少女未曾入懷,面上已撲的一聲,竟著了一掌。

正是:

弒逆已難逃史筆,一奸一婬一尚不顧刑章。

畢竟掌聲從何而來?且至下回續敘。

----------

英宗之被弒,人以為英宗之過嚴,吾以為英宗之過寬,其評已見上回。

惟晉王即位,不先聲明討賊,且令也先鐵木兒為首相,試思彼能弒英宗,獨不能戕自己乎?且自漠北入上都,一切命令,皆出也先鐵木兒之手,以致威權愈甚,肆意妄行,甚至太醫家眷,亦可強拽入門,恣情一奸一宿,前如阿合馬、盧世榮等,尚不若此凶橫。

國家愈衰,一奸一惡愈滋,讀史者能無廢書三歎乎!雖然,弒君之罪,尚可幸逃,強一姦一之罪,亦奚憚乎?大憝不誅,天下固無寧日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史演義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顏異兒得妻第二回 擁眾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眾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龍送歸佳耦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姝  復前仇疊逢美婦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裡恃力興兵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入關耀武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征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第二十回 勤南略繼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崖山功成一統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致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連兵構釁  乃顏王敗走遭擒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權奸伏法  慎戰守老將驕兵第二十六回 皇孫北返靈璽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第二十七回 得良將北方靖寇  信貪臣南服喪師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入覲雌後通謀第二十九回 誅奸慝懷寧嗣位  耽酒色嬖倖盈朝第三十回 承兄位誅逐奸邪  重儒臣規行科舉第三十一回 上彈章劾佞無功  信儉言立儲背約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洩逆謀立正典刑第三十四回 滿惡貫奸相伏冥誅 進良言直臣邀主眷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眾惡駢誅  縱奸盜百官抗議第三十七回 眾大臣聯銜入奏  老平章嫉俗辭官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壽征  迎藩王入承大統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稱尊頒敕  太平王殺敵建功第四十回 入長城北軍敗潰  援大都爵帥馳歸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寶出降  泰定後別州安置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時厘降 二使勸進剋日登基第四十三回 中逆謀途次暴崩  得御寶馳回御極第四十四回 懷妒謀毒死故後  立儲君驚遇冤魂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諸將班師  避大內皇兒寄養第四十六回 得新懷舊人面重逢 納後為妃天倫誌異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權相懷疑  遭冥譴太師病逝第四十九回 履尊擇配後族蒙恩 犯闕稱兵豪宗覆祀第五十回 辱諫官特權停科舉 尊太后變例晉徽稱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報國大義滅親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兒  用賢相並征名士第五十三回 寵女侍僭加後服  聞母教才罷彈章第五十四回 治黃河石人開眼  聚紅巾群盜揚鑣第五十五回 失軍心河上棄師  逐盜魁徐州告捷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術天子宣淫 嬖侍擅權丞相受禍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義  董搏霄河北捐軀第五十八回 掃強虜志決身殲  弒故主行兇逞暴第五十九回 阻內禪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誅第六十回 群寇蕩平明祖即位 順帝出走元史告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