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演義》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速不台遣使告捷,且以攻汴日久,士卒多傷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史演義》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

元史演義

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

卻說金叛臣崔立,既劫后妃等送蒙古軍,遂迎速不台入汴城。

速不台遣使告捷,且以攻汴日久,士卒多傷,請屠城以雪憤。

窩闊台汗欲從其請,虧得耶律楚材多方勸阻,乃令除完顏氏一族外,余皆赦免。

是時汴城民居,尚有百四十萬戶,幸得保全。

速不台檢查完畢,出城北去。

崔立送出城外,及還家,想與妻妾歡聚,誰知寂無一人,忙視金銀玉帛,亦已不翼而飛!方知為蒙古兵所劫,頓時大哭不已。

妻妾金銀,是身外之物,失去尚不足憂,恐怕你的頭顱也要失去,奈何!轉思汴京尚在我手,既失可以復償,遂也罷了。

慢著!

且說金主守緒,既到歸德,總帥什嘉紐勒緷與富察固納不合。

固納謂不如北渡,好圖恢復。

紐勒緷從旁力阻,被固納麾兵殺死,又將金主幽禁起來。

金主憤甚,密與內侍局令宋珪,奉御紐祜祿溫綽、烏克遜一愛一錫等,謀討固納。

適東北路招討使烏庫哩,運米四百斛至歸德,勸金主南徙蔡州。

金主與固納商議,固納力陳不可,且號令軍民道:「有敢言南遷者斬!」於是金主與宋珪定計,令溫綽、一愛一錫埋伏左右,佯邀固納入內議事。

固納不知是計,大踏步進來,甫入門,溫綽、一愛一錫兩邊殺出,立將固納刺死。

固納系忠孝軍統領,聞固納被誅,擐甲謀變。

嗣由金主撫一慰,總算暫時安靜。

金主遂由歸德赴蔡州。

途次遇雨,泥濘沒胚,扈從諸臣,足幾盡腫。

至亳州,父老拜謁道左,金主傳諭道:「國家涵養汝輩,百有餘年,我實不德,令汝塗炭,汝等不念我,應念我祖功宗德,毋或忘懷!」父老皆涕泣呼萬歲。

君臣上下,統是巾幗婦人,濟甚麼事?

留駐一日,又復啟行,天氣尚是未霽,但覺得風雨沾衣,蒿艾滿目。

兩語已寫盡淒涼狀況。

金主不禁太息道:「生靈盡了!」為之一慟。

及入蔡,儀衛蕭條,人馬困乏。

休息數旬,乃令完顏仲德為尚書右丞,統領省院事務。

烏庫哩鎬為御史大夫,富珠哩洛索為簽書樞密院事。

仲德有文武材,事無鉅細,必須躬親,嘗選士括馬,繕甲治兵,欲奉金主西幸,依險立國。

奈近侍以避危就安,多半娶妻成家,不願再徙;商販亦逐漸趨集;金主又得過且過,也命揀選室女,備作嬪嬙,且修建山亭,借供遊覽。

本是臥薪嘗膽之時,乃作宮室妻妾之計,誰謂守緒非亡國主耶!仲德屢次切諫,雖奉諭褒答,究竟良臣苦口,敵不過孱王肉一欲,所以形式上雖停土木,禁選女,暗中且仍然照行。

仲德無可如何,只得勉力招募,盡人事以聽天命。

烏庫哩鎬也懷著忠誠,極思保全殘局。

無如忠臣行一事,往往招忌,媚子諧臣,不免在金主面前播弄是非,以致金主將信將疑,日益疏遠。

鎬憂憤成疾,輒不視事。

千古同慨。

蒙古將塔察爾布展陷入洛一陽一,執中京留守強伸。

伸不屈被殺。

會窩闊台汗遣王楫至京湖,議與南宋協力攻金,許以河南地為報。

宋京湖制置使史嵩之以聞。

是時宋理宗昀嗣立,以金為世仇,正可乘此報復,遂飭史嵩之允議,發兵會攻。

王楫返報窩闊台汗,即命塔察爾布展,順道至襄一陽一,約擊蔡州。

金主守緒,反遣完顏阿爾岱至宋乞糧。

臨行時語阿爾岱道:「我不負宋,宋實負我!我自即位以來,常戒邊將無犯南界,今乘我疲敝與我失好。

須知蒙古滅國四十,遂及西夏。

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齒寒,理所必然;若與我連和,貸糧濟急,我固不亡,宋亦得安。

你可將我言傳達,令宋主酌奪!」言雖近理,然不憶你的先人也曾約宋滅遼麼?

看官,你想這時的宋朝,方遣將興師,志吞中原,難道憑金使數語,就肯改了念頭麼?阿爾岱奉命而去,自然空手而回。

金主無奈,只好誓守孤城,聽天由命。

蒙古將布展,先到蔡州,前哨薄城下,被金兵出城奮擊,紛紛退去。

後隊再行攻城,又被金兵殺退。

布展不敢進一逼一,只分築長壘,為圍城計。

嗣由宋將孟珙等,率兵二萬,運米三十萬石,來赴蒙古約。

布展大喜,與孟珙議定南北分攻,兩軍各不相犯。

於是蒙古兵攻打北面,南宋軍攻打南面。

城內雖尚有完顏仲德、富珠哩、洛索等人,仗著一股血誠,誓師分御,怎奈北面稍寬,南面又緊,南面稍寬,北面又緊,防了矢石,難防水火,防了水火,難防鉤梯;況且外乏救兵,內乏糧草,單要靠這兵民氣力,斷沒有永久不敝的情理。

兩軍分攻不下,復合兵猛攻西城,前仆後繼,竟被陷入,幸裡面還有內城,由完顏仲德糾集一精一銳,日夜戰御。

金主見圍城益棘,鎮日裡以淚洗面,且語侍臣道:「我為人主十年,自思無大過惡,死亦何恨!只恨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古時荒一婬一暴亂的君主,等為亡國,未免痛心!但古時亡國的主子,往往被人囚縶,或殺或奴,我必不至此,死亦可稍對祖宗,免多出醜。」

語語嗚咽,然自謂無甚罪惡,實難共信。

侍臣俱相向痛哭。

金主復以御一用器皿賞戰士,既而又殺廄馬犒軍,無如勢已孤危,無可圖存。

勉強支持了兩月,已是殘年。

越宿為金主守緒著末的一年,就是蒙古窩闊台汗嗣位之第六年。

百忙中又點醒歲序,是年為宋理宗端平元年。

蔡城上面,黑氣沈壓,旭日無光。

守城的兵民統已面目枯瘠,飢餓不堪,俯視敵軍,會飲歡呼,越覺得淒惶萬狀。

金主晨起,巡城一周,咨嗟了好一回,到了晚間,召東西元帥承麟入見,擬即禪位與他。

承麟泣拜不敢受,金主道:「我把主座讓汝,實是不得已的計策!我看此城旦夕難保,自思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只好以身殉城。

汝平日趫捷,且有將略,萬一得免,保全宗祚,我死也安心了!」亡國慘語,我不忍聞。

承麟尚欲固辭,金主復召集百官,自述己意,大眾頗也贊成,於是承麟不得不允,起受玉璽。

翌日,承麟即位,百官亦列班稱賀。

禮未畢,忽報南城火起,宋軍已入城了,完顏仲德忙出去巷戰,奈蒙古軍亦相繼殺到,四面夾攻,聲震天地。

仲德料不可敵,復返顧金主守緒,但見已懸著樑上,舌出身僵。

他即拜了數拜,出語將士道:「我主已崩,我將何去?不如赴水而死,隨我君於地下!諸君其善為計!」言訖,躍入水中,隨流而逝。

將士齊聲道:「相公能死,難道我輩不能麼?」

由是參政富珠哩、洛索以下,共五百餘人,統望水中投入,與河伯結伴去了。

承麟退保子城,聞金主自盡,偕群臣入哭,因語眾道:「先君在位十年,勤儉寬仁,圖復舊業,有志未就,終以身殉,難道不是可哀麼?宜謚曰哀!」史家因稱為金哀宗。

哭奠甫畢,子城又陷。

遂舉火焚金主一屍一。

霎時間刀兵四至,殺人如麻,可憐受禪一日的金元帥承麟,亦死於亂軍中,連一屍一骸都無著落!金自阿骨打建國,傳六世,易九君,凡百二十年而亡。

蒙古將布展,與宋將孟珙,撲滅余火,檢出金主守緒餘骨,析為兩份,一份給蒙古;一份給宋,此外如寶玉法物,一律均分;遂議定以陳、蔡西北地為界,蒙古治北,宋治南,兩軍分道而回。

約過半年,忽南宋會兵攻汴,窩闊台汗怒道:「汴城分為我屬,宋兵何故犯我,自敗前盟?」

遂欲下令伐宋。

王族扎拉呼請行,遂發兵數萬,使他統率南下。

時宋將趙范、趙葵,擬收復三京,因請調兵趨汴。

宋臣多言非計,不見從,竟命趙葵統淮西兵五萬人,會同廬州全子才,會攻汴城。

蒙古方盛,非孱宋敵,是謂之不量力,貪利忘義,敗盟挑釁,是謂之不度德。

汴京都尉李伯淵,素為崔立所侮,密圖報怨。

聞宋兵將至,通使約降,佯邀崔立商議守備,崔立至,伯淵即一陰一出匕首,刺入立胸,立猛叫而死。

從騎為伏兵所殲。

伯淵把立一屍一繫著馬尾,出徇軍前道:「立殺害劫奪,烝一婬一暴虐,大逆不道,古今無有,是否當殺?」

大眾齊聲道:「把他寸磔,還未蔽辜!」乃梟斬立首。

先祭哀宗,嗣把一屍一首陳列市上,一任軍民臠割,須臾而荊敘崔立伏辜事,所以正賊子之罪。

宋兵既入汴,師次半月,趙葵促子才進取洛一陽一。

子才以糧餉未集,尚擬緩行,葵督促益急,乃檄淮西制置司徐敏子,統兵萬人趨洛一陽一。

登程時僅給五日糧,別命楊誼統廬州兵萬五千,作為後應。

徐敏子至洛,城中毫無兵備,一擁而入。

既入城,只有窮民三百餘戶,毫無長物。

宋兵一無所得,自顧糧食又盡,不得已采蒿和面,作為軍食。

楊誼軍至洛一陽一東,方散坐為炊,突聞鼓角喧天,喊聲動地,蒙古大帥扎拉呼,竟領軍殺到!楊誼倉猝無備,哪裡還敢抵敵,只好上馬逃走,軍遂潰散。

扎拉呼進薄城下,徐敏子卻出城迎戰,廝殺一番,倒也沒有勝負。

無如糧食已罄,士卒呼饑,沒奈何班師東歸。

趙葵、全子才在汴,所復州郡,統是空城,無食可因,屢催史嵩之運糧濟軍,日久不至。

蒙古兵又來攻汴,決河灌水,宋軍多被淹溺,遂皆引師南還。

於是一番計議,都成畫餅。

蒙古使王楫至宋,嚴責負約,河淮一帶,從此無寧日了!咎由自取,於敵何尤。

窩闊台汗七年,命皇子庫騰及塔海等侵四川,特穆德克及張柔等侵漢一陽一,琨布哈及察罕等侵江淮,分道南下。

師方進發,忽接東方探報,高麗國王殺死使臣,遂又派撤裡塔為大將,統兵東征。

原來高麗國在蒙古東,本為宋屬,遼興,屢寇高麗,高麗不能御,轉服於遼。

及遼亡,復屬於金。

至蒙古攻金的時候,故遼遺族,乘隙據遼東,入侵高麗,高麗北方盡陷。

會蒙古部將哈真東來,掃平遼人,把高麗故土,仍然給還,高麗因臣服蒙古。

窩闊台汗遣使征貢,時值高麗王暾嗣位,夜郎自大,竟思拒絕蒙古。

使臣與他爭辯,他卻惱羞變怒,殺死來使,因此搆怨開釁。

迨至蒙古兵到,居然招集軍馬,與他開仗。

看官,你想一個海東小窺,向來為人役使,至此忽思發憤,欲與銳氣方張的蒙古軍爭一勝負,豈不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麼?後來屢戰屢挫,終弄得兵敗地削,斗大的高麗城,也被撤裡塔攻入。

國王暾帶領家眷,遁匿江華島,急忙遣使謝罪,願增歲幣。

撤裡塔報捷和林,且請後命。

窩闊台汗以西南用兵,無暇東顧,乃允高麗的請求,命他遣子入質,不得再叛。

高麗王暾,只得應命,才算保全殘喘,倖免滅亡。

話分兩頭,且說蒙古兵東征的時候,西域亦擾亂不靖,倡亂的人,就是前次鳧水西遁的札蘭叮札蘭丁自逃脫後,潰卒亦多渡河,沿途掠衣食以行。

嗣聞八剌渡河追來,復避往克什米爾西北,及八剌軍還,成吉思汗亦退兵,乃回軍而西,復向北渡河,收拾餘眾,佔據義拉克、呼羅珊、馬三德蘭三部。

復北入阿特耳佩占部,逐其酋鄂裡貝克,將他妃子蔑爾克擄了回來,作為己妻。

又北侵阿速、欽察等部,未克而回。

適鄰部凱辣脫人侵入阿特耳佩占屬地,並挾蔑爾克而去。

札蘭丁大憤,遂糾眾圍凱辣脫城。

城主阿釋阿甫因其兄謨阿雜姆在達馬斯克地病歿,往接兄位,留妃子湯姆塔及部眾居守,相持數年,竟被攻陷,部眾多半潰遁。

只湯姆塔不及脫逃,被札蘭丁截住,牽入侍寢。

去了蔑爾克,來了湯姆塔,也算損害賠償。

阿釋阿甫聞故部陷沒,竟邀集埃及國王喀密耳,羅馬國王開庫拔脫,聯兵東來攻擊札蘭叮札蘭丁墾不敵眾,竟致敗走,載湯姆塔回原部。

阿釋阿甫不欲窮追,反遣使報札蘭丁,令其東御蒙古,毋再相擾,此後各罷兵息民。

想是得了蔑爾克,不欲湯姆塔回去,因有此舉。

札蘭丁許諾,甫欲議和,忽報蒙古窩闊台汗,遣將綽馬兒罕,統三萬人到來。

此處敘蒙古遣將,從札蘭丁處納入,免與上文重複。

時適天寒,札蘭丁方在飲酒,想是湯姆塔作陪。

聞了軍報,毫不在意,只道是天氣凜冽,敵軍不能驟進,因此酣飯如故,飲畢鼾睡。

到了次日,蒙古前鋒已到,未及調兵,只好捨城遠遁。

湯姆塔不及隨去,以其城降。

札蘭丁奔至途中,擬西入羅馬,乞師禦敵,不意蒙古兵又復追至,被殺一陣,只剩了一個光身,逃入庫爾忒山中,為土人劫住,送至頭目家,結果是一刀兩段!相傳札蘭丁身材,不逾中人,寡言笑,饒膽略,臨陣決機,雖當眾寡不敵,也能意氣自如。

只自恃勇力過人,好示整暇,往往飲酒作樂,以致誤事,而且馭下太嚴,將士多怨,因此轉戰數年,終致敗沒。

斷制謹嚴。

綽馬兒罕既平札蘭丁,飛章告捷,由窩闊台汗優詞嘉獎,並令他留鎮西域,後來綽馬兒罕蕩平各部,並遣湯姆塔及各部降酋入朝。

窩闊台汗以他知禮,厚撫令歸,且諭綽馬兒罕盡返侵地,每歲除應貢歲幣外,不得額外苛斂。

於是裡海、黑海間,統已平定了,惟欽察以北,尚未歸服。

窩闊台汗欲乘機進討,遂復起兵十五萬,令拔都為統帥,速不台為先鋒,繼以皇子貴由,皇侄蒙哥等,陸續進發。

拔都系術赤次子,與兄鄂爾達相友一愛一,從父駐西北軍中。

術赤既歿,鄂爾達以才不如弟,情願讓位,乃定拔都為嗣。

補前文所未及。

拔都既受命,俟大軍齊到,即遣速不台前行,自率軍繼進。

速不台至不裡阿里城,其城昔已降服,至此復叛,經速不台一到,眾不能御,復繳械乞降,轉攻欽察。

遇別部酋八赤蠻,屢次抗拒,與速不台戰了數仗,殺傷相當。

蒙哥等率軍大進,乃敗走。

追軍分道搜捕,他卻狡猾得很,一日數遷,往避敵蹤。

蒙哥令眾軍兜圍,仍然不能捕獲。

嗣搜得病嫗一名,訊問八赤蠻下落,方知他已逃入海中去了。

當下麾軍亟追,南至寬甸吉思海,擒得八赤蠻妻子,又不見八赤蠻,料他必避匿近島。

正苦海面鏡平,茫無涯岸,忽覺大風颳起,水勢奔流,海中陡淺數尺,連海底的蘊藻,都望得明明白白。

蒙哥令軍士試涉,僅沒半身,不禁大喜道:「這是上天助我,替一我開道呢!」便即麾兵徒涉,去捉八赤蠻。

正是:

河伯效靈應順軌,悍渠奔命且成擒。

畢竟八赤蠻曾受擒否?試看下回便知。

----------

南宋約元滅金,與北宋約金滅遼相類,史家早有定評,無庸絮述,且本書以《元史》為主腦,故於宋事從略;宋人攻汴一段,不過為崔立伏誅,藉以聲罪耳。

看下文蒙古攻宋,都約略敘過,可知本書之或詳或簡,自有深意,非徒事補敘也。

至若征高麗,滅札蘭丁,非一二年間事;第為便利閱者起見,不得不事從類敘。

證諸正史,或年限稍有參差,亦不應指為疵累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史演義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顏異兒得妻第二回 擁眾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眾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龍送歸佳耦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姝  復前仇疊逢美婦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裡恃力興兵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入關耀武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征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第二十回 勤南略繼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崖山功成一統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致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連兵構釁  乃顏王敗走遭擒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權奸伏法  慎戰守老將驕兵第二十六回 皇孫北返靈璽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第二十七回 得良將北方靖寇  信貪臣南服喪師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入覲雌後通謀第二十九回 誅奸慝懷寧嗣位  耽酒色嬖倖盈朝第三十回 承兄位誅逐奸邪  重儒臣規行科舉第三十一回 上彈章劾佞無功  信儉言立儲背約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洩逆謀立正典刑第三十四回 滿惡貫奸相伏冥誅 進良言直臣邀主眷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眾惡駢誅  縱奸盜百官抗議第三十七回 眾大臣聯銜入奏  老平章嫉俗辭官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壽征  迎藩王入承大統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稱尊頒敕  太平王殺敵建功第四十回 入長城北軍敗潰  援大都爵帥馳歸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寶出降  泰定後別州安置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時厘降 二使勸進剋日登基第四十三回 中逆謀途次暴崩  得御寶馳回御極第四十四回 懷妒謀毒死故後  立儲君驚遇冤魂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諸將班師  避大內皇兒寄養第四十六回 得新懷舊人面重逢 納後為妃天倫誌異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權相懷疑  遭冥譴太師病逝第四十九回 履尊擇配後族蒙恩 犯闕稱兵豪宗覆祀第五十回 辱諫官特權停科舉 尊太后變例晉徽稱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報國大義滅親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兒  用賢相並征名士第五十三回 寵女侍僭加後服  聞母教才罷彈章第五十四回 治黃河石人開眼  聚紅巾群盜揚鑣第五十五回 失軍心河上棄師  逐盜魁徐州告捷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術天子宣淫 嬖侍擅權丞相受禍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義  董搏霄河北捐軀第五十八回 掃強虜志決身殲  弒故主行兇逞暴第五十九回 阻內禪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誅第六十回 群寇蕩平明祖即位 順帝出走元史告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