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演義》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但女色一物,最足盅人。尋常一夫一婦,尚宜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史演義》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

元史演義

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

卻說燕帖木兒納後為妃,又得了必罕姊妹,並有從前宗女等人,總計後房佳麗,已有二三十人,左一擁一右一抱,夜以繼日,正是快活得很。

但女色一物,最足盅人。

尋常一夫一婦,尚宜節欲養一精一,不能旦旦而伐。

況一個男子,陪著幾十個婦人,若非自知節養,就使有牛馬一精一神,也恐不能持久呢。

至理名言。

燕帖木兒日漸清羸,筋力已耗去大半,偏偏好色心腸,愈加熾張,得隴望蜀,厭故喜新,他若聞有美人兒,定要攛取到手。

無論皇親國戚,閨女孀姝,但教太平王一言,只可親送上門,由他戲一弄。

自從至順元年以及三年,這三年間,除所賜公主宗女,及娶納泰定后妃外,復佔奪了數十人,或有交禮三日,即便遣歸。

大眾忍氣吞聲,背地裡都祈他速死。

他尚恃勢橫行,毫不知改,甚至後房充斥,不能盡識。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殘喘雖尚苟延,死期已不遠了。

話分兩頭。

且說文宗登位以後,第一個一寵一臣是燕帖木兒,第二個就是伯顏。

至順元年,改任伯顏知樞密院事。

應四十三回。

文宗以未足酬庸,覆命尚世祖子闊出女孫,名叫伯顏的斤,作為伯顏妻室。

並賜虎士三百名,隸左右宿衛。

嗣復給黃金雙龍符,鐫文曰:「廣宣忠義正節振武佐運功臣。」

組以寶帶,世為證券。

又命凡宴飲視宗王禮。

至順二年,晉封浚寧王,加授侍正府侍正,追封其先三世為王,尋又加封昭功宣毅萬戶,忠翊侍衛都指揮使。

三年拜太傅,加徽政使。

是時燕帖木兒,深居簡出,每日與妻妾尋一歡,不暇問及國事。

因此朝政一切,多由伯顏主持;伯顏的權力,也不亞燕帖木兒。

一個未死,一個又起。

於是一班趨勢的官兒,前日迎一合太平王,此日迎一合浚寧王,朝秦暮楚,昏夜乞憐,但蒙浚寧王允許,平白地亦可陞官。

就使遇著親喪,不過休假數日,即可衰絰供職,且給以美名,稱為奪情起復。

監察御史陳思謙,目擊時艱,痛心銓法,因上言內外各官,若非文武全才,關係天下安危,盡可令他終喪,不許無端起復。

文宗雖優詔允從,奈暗中有伯顏把持,總教賄賂到手,無人不可設法,陳思謙又抗詞上奏道:

臣觀近日銓衡之弊,約有四端:入仕之門太多,黜陟之法太簡,州郡之任太淹,朝省之除太速。

欲救四弊,計有三策:一曰,至元三十年以後,增設衙門,冗濫不急者,從實減並,其外有選法者,併入中書。

二曰,宜參酌古制,設辟舉之科,令三品以下,各舉所知,得材則受賞,失責則受罰。

三曰,古者刺史入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蓋使外職識朝廷治體,內官知民間利玻今後歷縣尹有能聲善政者,授郎官御史,歷郡守有奇才異績者,任憲使尚書。

其餘各驗資品通遷,在內者不得三考連任京官,在外者須歷兩任,乃遷內職。

績非出類,守不敗官者,則循以年勞,處以常調。

凡朝缺官員,須二十月之上,方可遷除,庶仕路澄清,賢者益勸,而不肖者無從干進矣。

臣為整頓銓法計,故冒昧上陳,伏乞采擇!

其時河北道廉訪副使僧家奴,亦遙上一疏,乞御史台臣代奏。

略云:

自古求忠臣必於孝子之口,今官於朝者十年,不省覲者有之;非無思親之心,實由朝廷無給假省親之制,而有擅離官次之禁。

古律諸職官父母在三百里外,三年聽一給定省,假二十日;無父母者,五年聽一給拜墓,假十日,以此推之,父母在三百里以至萬里,宜計道裡遠近,定立假期。

其應省覲,匿而不省覲者,坐以罪;若詐冒假期,規避以掩其罪,與詐奔喪者同科,則天下無背親之人,亦即無背君之人!移孝作忠,端在此舉,伏乞宸鑒!

御史台臣,恰也不好隱匿,便將原奏呈入,文宗與陳思謙奏折,一併發落,飭中書盛禮部、刑部,及翰林、集賢兩院,詳議以聞。

各官明知所奏無私,因礙於伯顏情面,免不得模稜兩可,參酌了一篇圓滑的奏章,復呈上去。

文宗亦有詔下來,大旨須用人宜慎,臨喪宜哀,說得理明詞達,其實也是一紙具文,無補實際。

下欺上,上欺下,此是中國積弊,不特元代為然。

還有司徒香山,有意逢君,進陳符讖,援行陶弘景《胡笳曲》,有「負扆飛天歷,終是甲辰君」二語,與皇上生年紀號,適相符合,足為受命的瑞征,乞錄付史館,頒告中外。

有詔令翰林、集賢兩院及禮部會議。

此時文宗早改元至順,如香山讕言,不值一辯,乃猶令群臣集議,真是好諛。

嗣經翰林諸臣,以謂唐開元間,太子賓客薛讓,進武後鼎銘云:「上玄降鑒,方建隆基。」

隱為玄宗受命的慶兆。

姚崇表賀,請宣示史官,頒告中外。

至宋儒司馬光,斥他強詞牽合,以為符瑞,小臣貢諛,宰相證成,實是侮弄君上。

今弘景遺曲,雖於生年紀號,似相符合,但陛下應天順人,紹隆正統,於今四年,薄海內外,無不歸心,何待旁引曲說,作為符命;若從香山言,恐啟讖緯曲談,反足以亂民志,淆政體,請毋庸議等語。

文宗乃把此事擱起。

未幾江浙大水,壞民田十八萬八千七百三十八頃。

越年,江西饑,湖廣又饑,雲南又大饑;既而熒惑犯東井,白虹並日出,長竟天。

京師及隴西地震,天鼓鳴於東北,文宗一面遣賑,一面飭修佛事。

始終佞佛,至死不悟。

迨至梧桐葉落,天下皆秋,文宗帝運已終,竟染了一種奇症,整日昏昏,譫言囈語。

皇后卜答失裡,就榻侍疾,但聽文宗所說,無非舊日一陰一謀,有時大聲呼痛,竟似有人捶擊一般。

經醫官朝夕診視,也辨不出是甚麼病症,所開藥方,全是不痛不癢,無效可言。

一夕,卜答失裡侍側,忽被文宗牽住兩手,大呼哥哥恕我!嫂嫂恕我!嚇得卜答失裡一毛一發皆豎。

急時抱佛腳,又只得在旁哀求,嗣見文宗神志稍清,才敢問明痛苦。

文宗不禁歎息道:「朕病將不起了,自思此生造了大孽,得罪兄嫂,目今悔不可追!惟朕歿後,這帝統須傳與鄜王,千萬勿可爽約!」卜答失裡嗚咽道:「皇侄登基,皇子奈何?」

文宗道:「你還要顧全皇子麼?恐你也保不住這一性一命!」卜答失裡道:「且召太平王商議何如?」

文宗道:「太平太平害死朕了!他也死在目前,召他何為?」

卜答失裡唯唯聽命。

嗣令太監密召燕帖木兒,果然抱病在一床一,溺血不起,乃改召伯顏入議。

伯顏到了御寢,聞文宗喃喃譫語,倒也未免心驚。

及見過卜答失裡,敘談片時,卜答失裡提及文宗身後,擬立鄜王事,伯顏道:「皇子年齡,也與鄜王相仿,何必另立皇侄?」

卜答失裡以手指一床一,似乎表明文宗的意思。

伯顏不待明說,已經覺著,又悄語卜答失裡道:「聖上不豫,或致心煩意亂,始有此說。

且待聖躬康泰,再行定議未遲。」

言尚未已,忽聞文宗噫聲道:「你是太傅伯顏麼?朕雖有疾,並不是時時昏亂,須知先皇即位,不過數月,我已御宇數年,倘有不諱,應把帝位傳與鄜王,朕尚可見先皇於地下!你不要再生異議!」伯顏尚欲申說,文宗又向卜答失裡道:「朕已決定意見,此後倘有改議,無論先帝后不依,我也死難瞑目呢!」這卻是臨終懺悔。

伯顏又啟奏道:「聖上春秋正富,稍稍違和,自能漸瘥,何必耽憂!」文宗搖首道:「朕已不濟了!少年種種,自悔已遲,今日天祿告終,無可挽回。

太平亦應遭劫,將來國事,仗卿作主。

卿須遷善改過,竭忠盡誠,莫效那貪一婬一狡詐哩!」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惜伯顏不遵。

伯顏聞了此言,也覺為之悚然。

既而告退出宮。

是夕,文宗病勢驟劇,竟痰喘交作,一命嗚呼。

臨終時,猶諄囑皇后,毋忘遺囑。

統計文宗在位五年,壽只二十九歲。

燕帖木兒聞了這耗,也只得勉強起一床一,踉蹌入宮。

是時皇子燕帖古思,早召歸宮內,倚榻送終。

他本是一乳一臭小兒,曉得甚麼悲慼!看看燕帖木兒到來,便跳躍而出,笑顏相迎。

燕帖木兒便稱他為小皇帝,拉住了手,入謁皇后。

只見后妃以下,相率慟哭,不得已站住一旁,陪了數點眼淚。

約一小時,后妃等哀尚未止,不禁煩躁起來,即大聲道:「皇上大行,應由皇子嗣位!此時請皇后即頒遺詔,傳位皇子為要!」皇后卜答失裡也不回答,越加號咷不止。

燕帖木兒很是驚訝,又只好婉言勸慰,至皇后哀聲少輟,復將傳位的問題,重行提起。

皇后卜答失裡道:「大行皇帝,已有遺囑,命鄜王繼承大統。」

燕帖木兒頓足道:「傳位鄜王麼?臣不敢與聞!」卜答失裡道:「這事不便改議。

太傅伯顏,曾與先皇面洽,太平王可去問明,自然洞悉底蘊了。」

燕帖木兒不好再說,就出宮而去。

當下安排喪葬,自有一番手續,不必細表。

只是帝位雖定,鄜王年才七歲,不能親聽國政,當由太平王燕帖木兒召集諸王會京師,凡中書百司庶務,統須稟命中宮,方得決行。

轉瞬間已是十月,諸王畢會,由太師燕帖木兒及太傅伯顏奉鄜王即位於大明殿,大赦天下,循例下詔道:

洪維太祖皇帝,啟辟疆宇;世祖皇帝,統一萬方,列聖相承,法度明著,我曲律皇帝,即武宗。

入纂大統,修舉庶政,動合成法,授大寶位於普顏篤皇帝,即仁宗。

以及格堅皇帝,即英宗,詳注俱見上。

歷數之間,實當在我忽都篤皇帝,忽都篤三字,蒙古語,有祿之謂,即明宗尊號。

扎牙篤皇帝,扎牙篤三字蒙古語,謂有天命,即文宗尊號。

而各播越遼遠。

時則有若燕帖木兒建議效忠,戢平內難,以定邦國,協恭推戴札牙篤皇帝。

登極之始,即以讓兄之詔,明告天下,隨奉璽紱,遠迓忽都篤皇帝。

朔方言還,奄棄臣庶,扎牙篤皇帝,薦正宸極,仁義之至,視民如傷,恩澤旁被,無間遠邇,顧育眇躬,尤篤慈一愛一。

賓天之日,皇后傳顧命於太師太平王右丞相答剌罕燕帖木兒,太傅浚寧王知樞密院事伯顏等,謂聖體彌留,益推固讓之初志,以宗社之重,屬諸大兄忽都篤皇帝之世嫡,乃遣使召諸王宗親,以十月一日來會於大都,與宗王大臣同奉遺詔,揆諸成憲,宜御神器。

以至順三年十月初四日,即皇帝位於大明殿,可大赦天下。

自至順三年十月初四日昧爽以前,除謀反大逆謀殺祖父母父母,妻妾殺夫,奴婢殺主,謀故殺人,但犯強盜,印造偽鈔,盅毒魘魅犯上者不赦外,其餘一切罪犯,鹹赦除之。

大都、上都、興和三路,差稅免三年,腹裡差發,並其餘諸郡,不納差發去處稅糧,十分為率免二分,江淮以南,夏稅亦免二分。

土木工役,除倉庫必合修理外,毋復創造以紓民力。

民間在前應有逋欠差稅課程,盡行蠲免。

監察御史肅政廉訪司官,並內外三品以上正官,歲舉才堪守令者一人,申達省部,先行錄用。

如果稱職舉官,優加旌擢,一任之內,或犯贓私者,量其輕重,黜罰其不該。

原免重囚淹禁三年以上,疑不能決者,申達省部詳讞釋放。

學校農桑,孝弟貞節,科舉取士,國學貢試,並依舊制。

廣海、雲南梗化之民,詔書到日,限六十日內出官與免本罪,許以自新。

於戲!肆予沖人,托於天下臣民之上,任大守重,若涉淵冰,尚賴宗王大臣百司庶府,交修乃職,思盡厥忠,嘉與億兆之民,共保承平之治。

咨爾多方,體予至意,故茲詔示,想知悉!

斯詔下後,又尊皇后卜答失裡為皇太后,敕造玉冊玉寶。

又皇太后降旨,命作兩宮幄殿車乘供帳,一面告祭南郊,及社稷宗廟。

至太后冊寶告成,復敬奉如儀,太后御興聖殿受朝賀。

宮廷內外,賞賚有差。

還有一樁咄咄怪事,七齡的幼主,居然立起一位皇后。

這皇后名叫也忒迷失,也系弘吉剌氏,與幼主年齡,也不相上下。

小子有詩記此事道:

欲賦桃夭貴及時,成年方始葉婚期,

如何七歲沖人子,也詠周南第一詩?

欲知立後後如何情形,待至下回表明。

----------

有元一代,權一奸一最多。

至燕帖木兒之恃功專一寵一,可謂極矣;然繼起者尚有伯顏。

陳思謙等雖抗直敢言,然豺狼當道,安問狐狸。

所傳諫草,無非徒供後人之覽誦,著書人不忍掩沒,故特志之。

至若鄜王之立,於伯顏無甚關係,而於燕帖木兒,則有所顧忌,捨子立侄之議,無怪其不樂贊成。

而皇后卜答失裡,必導揚末命,不從燕帖木兒之請,彼未能容明宗後,詎轉能一愛一明宗子乎?是必由明宗帝后,從中示儆可知也,證以四十五回,前後聯貫,閱者應益恍然。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史演義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顏異兒得妻第二回 擁眾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眾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龍送歸佳耦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姝  復前仇疊逢美婦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裡恃力興兵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入關耀武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征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第二十回 勤南略繼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崖山功成一統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致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連兵構釁  乃顏王敗走遭擒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權奸伏法  慎戰守老將驕兵第二十六回 皇孫北返靈璽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第二十七回 得良將北方靖寇  信貪臣南服喪師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入覲雌後通謀第二十九回 誅奸慝懷寧嗣位  耽酒色嬖倖盈朝第三十回 承兄位誅逐奸邪  重儒臣規行科舉第三十一回 上彈章劾佞無功  信儉言立儲背約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洩逆謀立正典刑第三十四回 滿惡貫奸相伏冥誅 進良言直臣邀主眷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眾惡駢誅  縱奸盜百官抗議第三十七回 眾大臣聯銜入奏  老平章嫉俗辭官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壽征  迎藩王入承大統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稱尊頒敕  太平王殺敵建功第四十回 入長城北軍敗潰  援大都爵帥馳歸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寶出降  泰定後別州安置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時厘降 二使勸進剋日登基第四十三回 中逆謀途次暴崩  得御寶馳回御極第四十四回 懷妒謀毒死故後  立儲君驚遇冤魂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諸將班師  避大內皇兒寄養第四十六回 得新懷舊人面重逢 納後為妃天倫誌異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權相懷疑  遭冥譴太師病逝第四十九回 履尊擇配後族蒙恩 犯闕稱兵豪宗覆祀第五十回 辱諫官特權停科舉 尊太后變例晉徽稱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報國大義滅親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兒  用賢相並征名士第五十三回 寵女侍僭加後服  聞母教才罷彈章第五十四回 治黃河石人開眼  聚紅巾群盜揚鑣第五十五回 失軍心河上棄師  逐盜魁徐州告捷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術天子宣淫 嬖侍擅權丞相受禍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義  董搏霄河北捐軀第五十八回 掃強虜志決身殲  弒故主行兇逞暴第五十九回 阻內禪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誅第六十回 群寇蕩平明祖即位 順帝出走元史告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