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演義》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入覲雌後通謀:小子不忍割一愛一,節錄如下:臣聞八百媳婦,乃荒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史演義》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入覲雌後通謀

元史演義

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入覲雌後通謀

卻說御史陳天祥,因劉深未曾加譴,抗疏嚴劾,說得洋洋灑灑,為《元史》中僅見文字。

小子不忍割一愛一,節錄如下:

臣聞八百媳婦,乃荒裔小夷,取之不足以為利,不取不足以為害。

而劉深欺上罔下,遠勞大眾,經過八番,縱橫自恣,中途變生,所在皆叛,不能制亂,反為亂眾所制,食盡計窮!倉皇退走,喪師十八九,棄地千餘里,朝廷再發四省之兵,以圖收復。

比聞從征者言經過之地,皆重山復嶺,陡澗深林,其窄隘處僅容一人一騎,賊若乘險邀擊,我軍雖眾難施。

或諸蠻遠阻險隘,以老我師!進不能前,退無所掠,將不戰自困矣!且自征伐諸夷以來,近三十年,未嘗有尺土一民之益,計其所費,可勝言哉!去歲西征,及今此舉,何以異之?乞早正深罪,乃下明詔招諭,彼必自相歸順,不須遠勞王師,與小丑奪一朝之勝負也。

苟謂業已如此,欲罷不能,亦當詳審成敗,算定後行。

彼諸蠻皆烏合之眾,必無久能同心捍我之理。

但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疑,以計使之互相仇怨,待彼有隙可乘,徐命諸軍數道俱進,服從者懷之以仁,抗敵者威之以武,恩威兼濟,功乃可成。

若復捨恩任威,深蹈覆轍,恐他日之患,有甚於今日者也!謹奏。

奏入不報。

只緬國嗣王,許者蘇奉回為主,把征緬事擱置不提。

於是天祥托病辭去,成宗也不慰留。

忽西南緊報,雜沓而來,如烏撤、烏蒙、東川芒部及武定、威楚、普安諸蠻,統托辭供億煩勞,不堪虐苦,這邊發難,那邊響應,攻掠州縣,焚燒堡砦,幾乎鬧得一一團一糟。

成宗乃急命陝西行省平章政事伊遜岱爾,統師往討,並令會同劉國傑,以資策應。

國傑方討宋隆濟等,不及來會。

成宗命他兼顧,原是無謂。

伊遜岱爾督軍前進,分道驅殺,那蠻民本系烏合,趁著一時憤激,遽爾倡亂,一聞官軍驟至,既無統領,又無機謀,倉猝對敵,被官軍殺得大敗。

頓時逃的逃,降的降,不到一月,已奏報肅清了。

只蠻酋宋隆濟,已猖獗年餘,集一黨一數萬人,肆行無忌,他竟自稱為王,每日驅眾四掠,自己恰與蛇節宣一婬一。

蛇節妖媚得很,一心一意的從著隆濟,要他封為王妃。

水一性一楊花。

隆濟因她有夫,倒也礙著面目,不好發表。

偏蛇節設心狡毒,竟唆隆濟殺死土官,實足副名。

那時隆濟受她盅惑,只說水西土官違命,將他斬首。

家家一床一頭有蛇節,幸勿輕意。

越宿,遂命蛇節正式為妃。

這一宿間興味何如?

嗣是朝歡暮樂,兩口兒非常愉快。

忽聞元將劉國傑,帶領數省大兵,前來征剿,不免憂慮起來。

蛇節道:「無妨,只教給我五千人,便殺他片甲不回。」

恃有前勝。

隆濟大喜,便整備兵械,著於次日起程。

是夜把蛇節竭力奉承,不消細說。

翌晨,便撥眾萬名,令蛇節帶著,先行起馬,自率萬人為後應。

蛇節聞官軍自廣西進兵,遂向東進發,行至播州,方遇著官軍,她即抖擻一精一神,來與官軍接戰。

劉國傑前軍接著,望見敵隊中的大旗,隨風飄蕩,露著數個大字,什麼南蠻王妃字樣。

各軍早聞蛇節美名,都睜著眼望那蛇節,但見蛇節跨著繡鞍,裹一著鐵甲,面上不塗脂粉,自然白中帶紅,兼且眉似初月,唇若朝霞,妖艷中露出三分殺氣,越覺宜笑宜嗔,蠻婦中有此艷婦,真是尤物。

頓時齊聲喝采,不由的目眙神呆。

孰意蛇節竟揮著鸞刀,驅殺過來,官軍無心戀戰,竟被衝動陣角,往後倒退。

蠻眾個個奮勇,愈一逼一愈緊,有好幾個晦氣的官軍,早已身首分離。

幸劉國傑督軍繼至,一陣力戰,才把蠻眾驅退。

收軍後,察知前隊情形,即把將士訓斥一番,令他見敵即殺,不得為色所迷。

是夕無話。

越日,兩軍復戰,國傑令兵士不得退後,只向前進。

蛇節不能抵禦,敗退十里。

越日又戰,蛇節覆敗走,官軍追將過去,偏值隆濟殺到,蛇節亦轉身前來,合力奮鬥,殺敗官軍。

國傑忙鳴金收軍,親自斷後,才得徐徐退回。

入營檢查,已傷亡千人。

當下與楊賽因不花共同商議,想了一策:令軍士各在盾上加釘,準備要用。

軍士得令,統摸不著頭腦,只能遵令辦就。

翌日,軍士將盾獻上,國傑傳令道:「今日出戰,前隊攜盾對敵,稍戰即走,將盾棄地,不得取回;後隊整械聽令!」軍士奉命,即如法施行。

將近敵營,隆濟、蛇節,並轡出來,蠻騎爭先馳突,官軍棄盾即走。

隆濟見部眾得勝,忙令他前追,誰知地上都是棄盾,盾上有釘,馬足蹀躞不穩,多半顛躓,騎馬的人,自然隨僕。

原來如此,的是奇想。

國傑麾軍齊上,如削瓜砍菜一般。

隆濟、蛇節,慌忙走脫,部眾已死了一半。

國傑得勝回營,只令堅壁弗動,過了數日,隆濟、蛇節,又邀合蠻眾,復來攻擊。

國傑仍令固守,不准出陣。

隆濟、蛇節無可奈何,收眾回去。

接連數日,不發一兵。

隆濟、蛇節更迭挑戰,只是不應。

國傑又要作怪。

軍士也不知何故,惟有嚴裝待命。

一夕見偵騎入營密報,即由國傑發令,教楊賽因不花率軍五千,夤夜去訖。

越日仍無動靜,直到天晚,方下令夜薄敵營。

時至三更,淡月迷濛,國傑令軍士出營,親自押隊,銜枚疾走。

行近隆濟寨前,突發火炮,麾軍直入。

那時隆濟正抱著蛇節,酣寢帳中,驀聞炮聲震天,方才驚醒,還道營內失火。

揭帳一望,只聞一片喊殺聲,嚇得心驚膽落,連忙扯起蛇節,連外衣都不及穿著,飛步逃至寨後,覓得戰馬兩匹,與蛇節跨鞍逃走。

營內的蠻眾,都從夢中驚醒,伸了足即被斫去,展了手又被戳斷,大家是親一親一暱暱,同赴鬼門關。

只營後守卒數百名,還有逃走工夫,拚命奔去。

國傑掃盡敵營,天已黎明,即下令回軍。

將士因渠魁脫走,稟請追趕。

國傑道:「不必,自有人擒來!」妙極!回營甫一小時,果有軍士入見,已將蠻婦蛇節擒到。

國傑問道:「楊副帥來未?」

軍士答道:「隆濟涉河遁走,楊副帥追覓去了。」

看官,你道這蛇節如何得擒?原來國傑計獲叛蠻,先時曾遣人探路,料知隆濟殺敗,必往墨特川,方可歸巢。

因先命楊賽因不花率軍繞道,截住川濱。

隆濟、蛇節果然中計,奔至川旁,被楊軍截殺,隆濟投入水中,鳧水逃生。

偏蛇節不能泅水,單身孤騎,如何對仗,只好下馬乞降,所以先被拿到。

國傑即命推入,軍士見蛇節只著衵衣,雲鬟半墜,面色微青,睡容中又帶驚容,好一幅美人圖。

喘呼一呼的下跪案前。

國傑拍案道:「你是妖婦蛇節麼?」

蛇節淒聲答道:「是!」國傑復怒道:「你擅拒天討,加害生靈,曾否知罪?」

蛇節復流淚答道:「已經知罪!若蒙赦宥,恩同再造,就是收為奴妾,也所甘心!」國傑厲聲道:「好沒廉恥的蠢婦!左右與我斬訖!」你若不要她作妾,何不送與劉深?將士聞了這令,都想求他釋放,賞做小老婆,怎奈國傑滿面殺氣,不敢率請,眼見得一個美一婦,倏忽間化作兩段了。

又過一天,楊賽因不花回營,已將隆濟獲到,說是由他兄子宋阿重縶送,當問了數語,囚入檻車,一面請旨處置,旋奉詔就地正法。

蠻境敉平,雲、貴總算安靖,連八百媳婦,也不再征。

惟劉深免官,嗣被哈喇哈孫再行奏彈,說他徼名首釁,喪師辱國,非正法不可,乃將劉深伏誅,南征事因此結局。

暫作收束。

完澤也為台官所劾,且有納賂嫌疑,幾乎被譴,成宗格外包荒,釋置不問。

獨冥官不肯饒他,偏叫二豎為災,一病長逝。

嗣職的便是哈喇哈孫。

副相令阿忽台繼任。

阿忽台一作阿呼岱。

兩相為武宗繼統所繫,故特表明。

且復徵召陳天祥,授集賢院大學士。

天祥再起就職,懷著一片忠心,屢欲暢陳時弊,偏成宗燕暱宮闈,常不視朝,後且時患寢疾,內政決於皇后,外政委諸廷臣。

惹起天祥煩惱,忍不住意中郁勃,便極陳一陰陽一反覆,天地易位,是今時大弊。

且因宗廟被火,兩浙大饑,河東地震,太白經天,種種災祲,統陳列在內,說是咎由人致,很為切直。

看官,你想這道奏疏,明明是內譏一牝一後,外斥權臣,難道能邀批准麼?果然奏入留中,付諸冰擱,天祥復謝病去了。

大德九年,成宗以寢疾難痊,立子德壽為太子。

德壽非元後親出,乃是次後弘吉剌氏所生。

元室宮闈,並後匹嫡,成為常例,所以皇后不止一人。

弘吉剌氏一性一安簡默,一切政務,俱由元後伯岳吾氏主持。

太子德壽,立未數月而卒。

或言由伯岳吾後暗中謀害,事無左證,不便直指。

惟成宗從子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一作阿裕爾巴裡巴特喇及其母弘吉剌氏,為伯岳吾後所忌,令他出居懷州。

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就是海山的母弟。

海山時封懷寧王,出鎮青海,聞知此事,頗懷不悅。

奈因道途修阻,鞭長莫及,不得已靜待後命。

是冬,成宗老病敬發,且比從前加甚,伯岳吾後恐有不測,密令心腹去召安西王阿難答,一作阿南達。

及諸王明裡帖木兒。

阿難答系世祖庶孫,與成宗為兄弟行,接著密使,遂於次年正月,偕明裡帖木兒入朝。

伯岳吾後即一陰一令進見,與語道:「皇帝病日加重,恐不日就要賓天,我召你等來京,無非為嗣位問題,須要密商。

現在太子已逝,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從前頗覬覦神器,我所以令他出居懷州。

若召立海山,他必為弟報怨,諸多不利。

你等試為我一決!」明裡帖木兒素與阿難答莫逆,便接著道:「何不就立安西王?」

伯岳吾後以目視阿難答,端詳一會,恰渴作躊躇狀。

明裡帖木兒復道:「皇后莫非慮嫂叔的嫌疑麼?須知嫂溺援手,道貴從權,若安西王得立,想必感恩圖報,皇后盡可臨朝稱制呢!」黜去從子,偏立皇叔,就是愚婦人亦不至出此,此中或有曖一昧,何怪致人借口!伯岳吾後尚在沉吟,阿難答也說道:「這事恐怕未便。」

明裡帖木兒道:「有了,皇后臨朝,皇叔攝政,還有何人可說?」

伯岳吾後道:「此議甚是,你去預告宰輔罷。」

二王便辭別出宮。

越數日,成宗病殂,在位十三年,壽四十二。

伯岳吾後即下敕垂簾,命安西王阿難答輔政。

右丞相阿忽台奉敕,集群臣商議祔廟及攝政事。

太常卿田忠良,博士張昇道:「先帝祔廟,神主上應書嗣皇帝名,今書誰人?」

一語便即駁煞,如何可以有成。

阿忽台道:「他日續書,有何不可?況先帝即位時,非亦三月無君麼?」

虧他尋出故例。

御史中丞何瑋道:「世祖駕崩,中外屬意先帝,祔廟時已書就嗣君,何嘗是沒有呢?」

阿忽台變色道:「法制並非天定,全由人事主張,你等獨不怕死麼?敢阻國家大事!」何瑋道:「不義而死,恰是可怕;若捨生取義,怕他何為!」倒是硬漢。

是時右丞相哈喇哈孫未至,不好率行定議,當即散會。

隨由內旨去召哈喇哈孫,他卻收拾百司符印,封儲府庫,自己守宿掖門,只是稱疾未赴。

阿忽台與明裡帖木兒等密議,想尋隙謀害哈喇哈孫,然後奉皇后正式臨朝。

哈喇哈孫早已防著,適懷寧王遣康裡脫脫在京,急命返報,一面遣使至懷州,迎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入都。

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聞報,懷疑未決,詢其傅李孟。

李孟道:「支子不嗣,系世祖遺典,今宮車晏駕,懷寧王遠居萬里,請殿下急速入宮,借安眾心。」

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乃奉母返燕都。

行至中道,先遣李孟問哈喇哈孫。

正要進去,不防有人兜頭出來,見了李孟,停足不行。

李孟面不動容,反上前問訊,那人說是奉後所遣,來此視疾。

李孟道:「丞相安否?我正為診疾而來。」

妙有急智。

便即趨入,見了哈喇哈孫,長揖不拜,即引哈喇哈孫右手,作診脈狀,哈喇哈孫覷破情形,自然與他談病,不及國政。

至後使去後,乃與密言宮禁事,且令促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入都。

李孟返報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尚欲問卜,經李孟暗語卜人,教他言吉不言凶。

卜人入筮,果得吉爻,李孟道:「筮不違人,是謂大同。」

遂擁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上馬,馳至燕京。

諸臣皆步從,入臨帝喪,哭泣盡哀,復出居舊郟

伯岳吾後聞知,忙與安西王阿難答、左丞相阿忽台密商。

阿忽台道:「聞得三月三日,系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生辰,可托詞慶賀,一逼一他出見,憑老臣一些手力,立可撲殺此獠,並可除他一黨一羽。」

原來阿忽台素有勇力,人莫敢近,因此自信不疑。

計畫已定,便遣人通知哈喇哈孫,預約屆期同往,慶賀生辰。

哈喇哈孫滿口答應,密遣使報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並函授秘計。

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閱函畢,忙令都萬戶囊加特,去邀諸王禿剌。

一作圖剌。

禿剌系察合台四世孫,力大無窮,見了囊加特,敘談一番,允為臂助。

囊加特歸報。

於是先二日率衛士入內,詐稱懷寧王有使到來,請安西王、左丞相入邸議事。

安西王頗懷疑懼,阿忽台道:「不妨,有我在此!」復邀同明裡帖木兒,並馬偕行。

既至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邸中,甫行交談,那一愛一育黎拔力八達忽拂袖起坐,搶步出外,大呼道:「衛士何在?」

言未已,外面走進如虎如狼的衛卒,來拿安西王等。

阿忽台亦即離座,揚眉大呼道:「來!來!你等莫非來送死麼?」

旁有一人接著道:「你自來送死!還敢妄言!」阿忽台瞧將過去,便失聲叫著,「不好了!安西王快走!」正是:

弄巧不成反就拙,恃強無益適遭殃。

畢竟阿忽台瞧見何人?容俟下回續敘。

----------

隆濟一蠻酋,蛇節一番婦,何敢叛?乃以苛求脅迫故,揭竿而起,猖獗異常,可見怨不可叢,叢怨必生禍;戎不可啟,啟戎必罹殃。

微劉國傑,雲、貴陸沈矣!然因蛇節而隆濟致叛,因隆濟而劉深伏誅,婦人之害,一至於此,可勝慨哉!下半回敘一牝一後稱制事,亦由婦人生事,蔑祖制,蓄異謀,釀成巨釁,故天下不能無婦人,而斷不能授權於婦人。

婦禍之興,人自啟之耳,於婦人乎何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史演義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顏異兒得妻第二回 擁眾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眾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龍送歸佳耦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姝  復前仇疊逢美婦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裡恃力興兵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入關耀武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征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第二十回 勤南略繼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崖山功成一統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致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連兵構釁  乃顏王敗走遭擒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權奸伏法  慎戰守老將驕兵第二十六回 皇孫北返靈璽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第二十七回 得良將北方靖寇  信貪臣南服喪師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入覲雌後通謀第二十九回 誅奸慝懷寧嗣位  耽酒色嬖倖盈朝第三十回 承兄位誅逐奸邪  重儒臣規行科舉第三十一回 上彈章劾佞無功  信儉言立儲背約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洩逆謀立正典刑第三十四回 滿惡貫奸相伏冥誅 進良言直臣邀主眷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眾惡駢誅  縱奸盜百官抗議第三十七回 眾大臣聯銜入奏  老平章嫉俗辭官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壽征  迎藩王入承大統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稱尊頒敕  太平王殺敵建功第四十回 入長城北軍敗潰  援大都爵帥馳歸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寶出降  泰定後別州安置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時厘降 二使勸進剋日登基第四十三回 中逆謀途次暴崩  得御寶馳回御極第四十四回 懷妒謀毒死故後  立儲君驚遇冤魂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諸將班師  避大內皇兒寄養第四十六回 得新懷舊人面重逢 納後為妃天倫誌異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權相懷疑  遭冥譴太師病逝第四十九回 履尊擇配後族蒙恩 犯闕稱兵豪宗覆祀第五十回 辱諫官特權停科舉 尊太后變例晉徽稱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報國大義滅親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兒  用賢相並征名士第五十三回 寵女侍僭加後服  聞母教才罷彈章第五十四回 治黃河石人開眼  聚紅巾群盜揚鑣第五十五回 失軍心河上棄師  逐盜魁徐州告捷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術天子宣淫 嬖侍擅權丞相受禍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義  董搏霄河北捐軀第五十八回 掃強虜志決身殲  弒故主行兇逞暴第五十九回 阻內禪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誅第六十回 群寇蕩平明祖即位 順帝出走元史告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