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柔武解第二十六: 題解:柔武二字取自篇中。柔,柔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逸周書》柔武解第二十六

逸周書

柔武解第二十六

題解:柔武二字取自篇中。

柔,柔和。

武,武事。

此篇記言,武王告周公治國免戎、勝敵成功之法。

維王元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曰:「嗚呼,維在王考之緒功,維周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一婬一。

一曰土觀幸時,政匱不疑;二曰獄讎刑蔽,奸吏濟貸;三曰聲樂□□,飾女滅德;四曰維勢是輔,維禱是怙;五曰盤遊安居,枝葉維落。

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故必以德為本,以義為術,以信為動,以成為新,以決為計,以節為勝。

務在審時,紀綱為序,和均□裡以匡辛苦。

見寇□戚,靡適無□。

勝國若化,不動金鼓,善戰不鬥。

故曰柔武,四方無拂,奄有天下。」

譯文:

武王元年正月十五,武王告訴周公說:「啊呀!考察先父文王的業績,是他普遍禁止了五戎。

五戎不禁止,那些百姓就會變得邪惡。

一是興土木築遊觀,僥倖於閒日,賦稅匱乏也不憂慮;二是讓仇人系獄,用刑於敝弱,贓官受賄;三是縱一情 歌舞以損其心志,貪戀美色以滅身性;四是只依附權勢,只依靠祈禱;五是游手好閒無所事事,臣民解體。

「這五戎不禁絕,自會生出軍旅之禍。

所以必須以仁德為根本,禮義為措施,以守信為行動,以成功為目標,以決斷為謀慮,以度為勝利。

致力於審時度勢,以法紀為次第。

和協均衡鄰里,以助貧窮。

賊寇見此必膽怯,任何敵人可攻下。

戰勝他國如演化般抉,不需動用軍隊。

善戰的不需搏鬥,所以叫柔武。

四方沒有違抗,包有整個天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逸周書
度訓解第一命訓解第二常訓解第三文酌解第四糴匡解第五武稱解第六允文解第七大武解第八大明武解第九小明武解第十大匡解第十一程典解第十二程寤解第十三(內容缺失)秦陰解第十四(內容缺失)九政解第十五(內容缺失)九開解第十六(內容缺失)劉法解第十七(內容缺失)文開解第十八(內容缺失)保開解第十九(內容缺失)八繁解第二十(內容缺失)酆保解第二十一大開解第二十二小開解第二十三文儆解第二十四文傳解第二十五柔武解第二十六大開武解第二十七小開武解第二十八寶典解第二十九酆謀解第三十寤儆解第三十一武順解第三十二武穆解第三十三和寤解第三十四武寤解第三十五克殷解第三十六世俘解第三十七大匡解第三十八文政解第三十九大聚解第四十箕子解第四十一(內容缺失)耆德解第四十二(內容缺失)商誓解第四十三度邑解第四十四武儆解第四十五五權解第四十六成開解第四十七作雒解第四十八皇門解第四十九大戒解第五十周月解第五十一時訓解第五十二月令第五十三(內容缺失)謚法解第五十四明堂解第五十五嘗麥解第五十六本典解第五十七官人解第五十八王會解第五十九祭公解第六十史記解第六十一職方解第六十二芮良夫解第六十三太子晉解第六十四王佩解第六十五殷祝解第六十六周祝解第六十七武紀解第六十八銓法解第六十九器服解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