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武稱解第六:大國不失其威,小國不失其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逸周書》武稱解第六

逸周書

武稱解第六

題解:武稱,武事的各種名稱。

大國不失其威,小國不失其卑。

敵國不失其權。

岠險伐夷,並小奪亂,□強攻弱而襲不正,武之經也。

伐亂伐疾伐疫,武之順也。

賢者輔之,亂者取之,作者勸之,怠者沮之,恐者懼之,欲者趣之,武之用也。

美男破老,美一女 破舌少。

一婬一圖破□,一婬一巧破時,一婬一樂破正,一婬一言破義,武之毀也。

赦其眾,遂其咎,撫其□,助其囊,武之閒也。

餌敵以分,而照其儲,以伐輔德,追時之權,武之尚也。

春違其農,秋伐其穡,夏取其麥,冬寒其衣服,春秋欲舒,冬夏欲亟,武之時也。

長勝短,輕勝重,直勝曲,眾勝寡,強勝弱,飽勝覬,肅勝怒,先勝後,疾勝遲,武之勝也。

追戎無恪,窮寇不格,力倦氣竭,乃易克,武之追也。

既勝人,舉旗以號令,命吏禁掠,無取侵暴,爵位不謙,田宅不虧,各寧其親,民服如合,武之撫也。

百姓鹹骨,偃兵興德,夷厥險阻,以毀其服,四方畏服,奄有天下,武之定也。

譯文:

面對大國不失我的威嚴,面對小國不失我的謙卑,國力相當的國家不失彼此的平衡。

依據天險,攻伐平地,兼併小國,奪取亂國,以強攻弱,襲擊邪惡,是武事的「經」。

討伐內亂的國家,討伐憎惡的國家,討伐疫病流行的國家,是武事的「順」。

賢明的輔佐他,動亂的奪取他,操勞的勉勵他,怠惰的制止他,惶恐的驚懼他,貪心的除去他,是武事的「用」。

用美少年貶斥老年人,用美一女 貶損其正妻,用邪謀壞他人的正計,用奇巧毀他人的資財,用一婬一亂之一聲 壞他人的雅樂,用邪惡之言詆毀他人合理的話,是武事的「毀」。

赦免被俘的兵眾,諒解他的過錯,撫慰他的百姓,盛滿他的糧袋,是武事的「間」。

用珍寶作釣餌以探知他的儲備,誅伐他的謀臣,權衡追擊的時機,是武事的「尚」。

春季使他們違背農時,秋季一騷一擾他們的收穫,夏季割取他們的麥子,冬季使他們衣著單薄。

春秋兩季要舒緩,冬夏兩季要急速。

這是武事的「時」。

長兵器勝短兵器,輕裝勝重負,理直勝理曲,人多勝人少,強大勝弱小,飽食勝飢餓,肅敬勝憤怒,先發勝後發,疾速勝遲緩,是武事的「勝」 。

追擊敵人要謹慎,走投無路之敵不要攻擊,待他疲勞氣盡就容易制一服 ,是武事的「追」。

戰勝了敵人,舉令旗發號令,要官吏禁止搶劫,不得侵凌強暴民眾;不降低爵位,田土住宅不減損,各自安定親屬,民眾自然歸服。

是武事的「撫」。

普天下歸服以後。

止息戰爭興辦文教,平掉險阻的工事,毀掉打仗的武器,四方敬畏服從,包有天下,是武事的「定」。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逸周書
度訓解第一命訓解第二常訓解第三文酌解第四糴匡解第五武稱解第六允文解第七大武解第八大明武解第九小明武解第十大匡解第十一程典解第十二程寤解第十三(內容缺失)秦陰解第十四(內容缺失)九政解第十五(內容缺失)九開解第十六(內容缺失)劉法解第十七(內容缺失)文開解第十八(內容缺失)保開解第十九(內容缺失)八繁解第二十(內容缺失)酆保解第二十一大開解第二十二小開解第二十三文儆解第二十四文傳解第二十五柔武解第二十六大開武解第二十七小開武解第二十八寶典解第二十九酆謀解第三十寤儆解第三十一武順解第三十二武穆解第三十三和寤解第三十四武寤解第三十五克殷解第三十六世俘解第三十七大匡解第三十八文政解第三十九大聚解第四十箕子解第四十一(內容缺失)耆德解第四十二(內容缺失)商誓解第四十三度邑解第四十四武儆解第四十五五權解第四十六成開解第四十七作雒解第四十八皇門解第四十九大戒解第五十周月解第五十一時訓解第五十二月令第五十三(內容缺失)謚法解第五十四明堂解第五十五嘗麥解第五十六本典解第五十七官人解第五十八王會解第五十九祭公解第六十史記解第六十一職方解第六十二芮良夫解第六十三太子晉解第六十四王佩解第六十五殷祝解第六十六周祝解第六十七武紀解第六十八銓法解第六十九器服解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