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太子晉解第六十四:此篇通過晉大夫師曠與太子晉的對話,突出表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逸周書》太子晉解第六十四

逸周書

太子晉解第六十四

題解:太子晉,指周景王(一說靈王)太子,名晉。

此篇通過晉大夫師曠與太子晉的對話,突出表現太子晉的聰慧。

晉平公使叔譽於周,見太子晉而與之言。

五稱而三窮,逡巡而退,其言不遂。

歸告公曰:「太子晉行年十五,而臣弗能與言。

君請歸,聲就復與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將以為誅。」

平公將歸之,師曠不可曰:「請使瞑臣往與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復之。」

師曠見太子,稱曰:「吾聞王子之語,高於泰山,夜寢不寐,晝居不安,不遠長道,而求一言。」

王子應之曰:「吾聞太師將來,甚喜。

熱又懼吾年臣少,見子而慎,盡忘吾其度。」

師曠曰:「吾聞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驕,自晉始如周,行不知勞。」

王子應之曰:「聲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積施關,道路無限,百姓悅之,相將而遠,遠人來歡,視道如咫。」

師曠告善,又稱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則,由舜而下,其孰有廣德?」

王子應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遠人,皆得己仁,此之謂天。

如禹者,聖勞而不居,以利天下,好取不好與,必度其正,是謂之聖。

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無方,服事於商,既有其眾,而返失其身,此之謂仁。

如武王者義,殺一人而以利天下,異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謂儀。」

師曠告善。

又稱曰:「宣辨名命,異姓惡之。

王侯君公,何以為尊,何以為上?」

王子應之曰:「人生而重丈夫,謂之胄子;胄子成一人 能治上官,謂之士;士率眾時作,謂之曰伯;伯能移善於眾,與百姓同,謂之公;公能樹名生物,與天道俱,謂之侯,侯能成群,謂之君。

君有廣德,分任諸侯而敦信,曰予一人;善至於四海,曰天子,達於四荒曰天王。

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為帝。」

師曠罄然。

又稱曰:「一溫一 恭敦敏,方德不改,聞物□□,下學以起,尚登帝臣,乃參天子,自古誰?」

王子應之曰:「穆穆虞舜,明明赫赫,立義治律,萬物皆作,分均天財,萬物熙熙,非舜而誰能?」

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師何舉足驟?」

師曠曰:「天寒足趵,是以數也。」

王子曰:「請入坐。」

遂敷席注瑟。

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乃注瑟於王子,王子歌嶠曰:「何自南極,至於北極,絕境越國,弗愁道遠。」

師曠蹶然起,曰:「瞑臣請歸。」

王子賜之乘車四馬,曰:「太師亦善御之。」

師曠對曰:「御吾未之學也。」

王子曰:「汝不為夫《詩》,《詩》云:『馬之剛矣,轡之柔矣,馬亦不剛,轡亦不柔,志氣鑣鑣,取予不疑。

』以是御之。」

師曠對曰:「瞑臣無見,為人辯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聞而易窮。

王子,汝將為天下宗乎?」

王子曰:「太師何汝戲我乎?自太昊以下,至於堯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夫大當時而不伐,天何可得?吾聞汝知人年之長短,告吾。」

師曠對曰:「汝聲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壽。」

王子曰:「然。

吾後三年,將上賓於帝所,汝慎無言,殃將及汝。」

師曠歸,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譯文:

晉平公派大夫叔向去成周。

叔向見到太子晉並與他一交一 談,講了五件事有三件事無言以對,很慚愧地退了出來。

他們的一交一 談沒有結果。

回到晉國告訴平公說:「太子晉只有十五歲,而我不能與他一交一 談,請您把聲就、復與兩處的、田地還給周。

如果不歸還,等到他繼位有了天下,將因此而懲處我們。」

晉平公想歸還兩邑,大夫師曠不同意,說:「請讓我盲臣去與他一交一 談,若能勝過我,等我回來後再回復他。」

師曠見了太子晉,說道:「我聽說王子講的話比泰山還高,所以晚上睡不著覺,白天坐立不安,不嫌路遠而來求太子一句話。」

太子晉回答說:「我聽說太師要來,非常高興而又畏懼。

我年紀很。

小,見了您心裡害怕,完全忘了我內心的想法。」

師曠說:「我聽說太子您,如同古代的君子,成就很大而不驕傲。

我從晉國到成周來見您,行程也不感到勞累。」

太子晉回答說:「古代的君子,他的行為極其謹慎。

積聚糧食,放鬆關卡:道路上沒有阻礙。

老百姓喜歡他,相互攙扶從遠方而來。

遠方人前來歡聚,視遠道如同咫尺。」

師曠稱讚他講得好,又說道:「古代的君子,他的行為可堪傚法。

自舜以下,還有誰具有廣博的道德呢?」太子晉回答說:「像舜這樣的人,偉大如天。

舜在自己的位子上,有利於全天下人。

養育保護遠方人,讓遠方人都能得到自己的仁愛,這就叫做『天』。

像禹這樣的人,是聖人。

他勞苦而不居功,以利於全天下。

好施與而不好索取,凡事一定考慮是否正大,這就叫做『聖』。

像文王這樣的人,他處事的大原則是愛人,具體辦事講求柔和。

三分天下他佔有兩分,仍然敬重別人,不願抗命,服事商朝。

已經有了天下,他反而離開人世。

這就叫做『仁』。

像武王這樣的人,是『義』。

殺死紂王一人而有利於全天下。

使異姓、同姓都各得其所,這就叫做『義』。」

師曠稱讚他講得好,又說道:「公開區分名號,包括異姓外邦,王、侯、君、公等等,以哪個最為尊,哪個最為上?」太子晉回答說:「人們一生來就看重男孩子,稱之為『胄子』;胄子成一人 以後,能理事做官,稱之為『士』;士率領眾人按時勞作,就稱之為『伯』;伯能向眾人推廣善事,與百姓愛憎相同,稱之為『公』;公能樹立名聲、養育他物,與天道共存,稱之為『侯』;侯能成就群體,稱之為『君』;君有大德,分任諸侯而敦厚守信的,叫『予一人』;善事廣達四海,叫『天子』;達於四荒的,叫『天王』;四方荒遠都來朝見,沒有人怨恨與非議,就升而為帝。」

師曠肅然起敬,又說道:「性情一溫一 柔,厚道敏捷,不改常德,從頭學起,、從下而上升為帝臣,最後才參配天子的,自古以來有誰呢?」太子晉回答說:「堂堂虞舜,光明顯赫,立標準,定律令,百業興旺,均分自然財富,百姓安寧,除了舜又有誰呢?師曠原地踏腳,說道:「好啊!好啊j,,太子晉說:「太師為何抬腳那麼頻繁?」師曠說:「天冷,腿腳容易抽筋,所以頻頻踏腳。」

太子晉說:「請進裡面坐!」於是鋪好座席,把瑟一交一 他。

師曠彈奏《無射》曲,唱道:「國家真正安寧了,遠方的人會來觀光;研修仁義的時間長了,就會喜好音樂而不放縱。」

唱完就把瑟一交一 給太子。

太子晉彈奏《嶠》曲,唱道:「為何從遙遠的南方,來到遙遠的北方?橫穿國境,跨越鄰國,而不怕路遠?」師曠急忙起身說道:「盲臣我請求回去!」

太子晉賜給他一輛車四匹馬,說:「太師還善於駕車嗎?」師曠回答說:「駕車,我沒有學過。」

太子晉說:「你不是研究《詩》嗎?《詩》裡面說:『馬兒剛烈,韁繩就柔軟;馬不剛烈,韁繩就不柔軟。

要志氣勇武,收放果斷。

』就用這方法駕車。」

師曠回答說:「盲臣我看不見,『與人辯論,只憑耳朵,而耳朵又少聽到什麼,就容易辭窮。

太子,你將成為天下的宗主嗎?」太子晉說:「太師,為何你戲耍我呢!從太嗥以來,一直到堯、舜、禹,還沒有一姓人兩度佔有天下的。

那樹木,當伐不伐,怎麼可得到呢?我還聽說你知道人的年壽長短,請告訴我的壽命。」

師曠回答說:「你的聲音清亮而帶汗味,你的臉色當是白中帶紅。

面有紅色,不長壽。」

太子晉日:「是啊。

我過三年就要到上帝那裡作客。

你小心不要說出去。

說出去要殃及到你。」

師曠回到晉國。

不到三年,傳告太子晉死訊的人就到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逸周書
度訓解第一命訓解第二常訓解第三文酌解第四糴匡解第五武稱解第六允文解第七大武解第八大明武解第九小明武解第十大匡解第十一程典解第十二程寤解第十三(內容缺失)秦陰解第十四(內容缺失)九政解第十五(內容缺失)九開解第十六(內容缺失)劉法解第十七(內容缺失)文開解第十八(內容缺失)保開解第十九(內容缺失)八繁解第二十(內容缺失)酆保解第二十一大開解第二十二小開解第二十三文儆解第二十四文傳解第二十五柔武解第二十六大開武解第二十七小開武解第二十八寶典解第二十九酆謀解第三十寤儆解第三十一武順解第三十二武穆解第三十三和寤解第三十四武寤解第三十五克殷解第三十六世俘解第三十七大匡解第三十八文政解第三十九大聚解第四十箕子解第四十一(內容缺失)耆德解第四十二(內容缺失)商誓解第四十三度邑解第四十四武儆解第四十五五權解第四十六成開解第四十七作雒解第四十八皇門解第四十九大戒解第五十周月解第五十一時訓解第五十二月令第五十三(內容缺失)謚法解第五十四明堂解第五十五嘗麥解第五十六本典解第五十七官人解第五十八王會解第五十九祭公解第六十史記解第六十一職方解第六十二芮良夫解第六十三太子晉解第六十四王佩解第六十五殷祝解第六十六周祝解第六十七武紀解第六十八銓法解第六十九器服解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