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世俘解第三十七:此篇記伐殷經過及戰果——俘、馘。世訓大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逸周書》世俘解第三十七

逸周書

世俘解第三十七

題解:原作「第四十」,朱右曾氏「移此,使與《克殷》相次」。

此篇記伐殷經過及戰果——俘、馘。

世訓大,世俘猶大俘。

維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國。

惟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於周,征伐商王紂。

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商。

則鹹劉商王紂,執矢惡臣百人。

太公望命御方來,丁卯至,告以馘俘。

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

時日王立政。

呂他命伐越、戲、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

侯來命伐,靡集於陳。

辛巳,至,告以馘俘。

甲申,百唶以虎賁誓命伐衛,告以亳俘。

庚子,陳本命,伐磨百韋,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

乙巳,陳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百兩,告以馘俘。

百謂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兩,告以馘俘百韋,命伐厲,告以馘俘。

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貓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羆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

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

凡服國六百五十有二。

時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於周,維予沖子綏文。

武王降自車,乃俾史佚繇書於天號。

武王乃廢於紂矢惡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師。

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帥、司徒、司馬,初厥於郊號。

武王乃夾於南門,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

武王在祀,太師負商王紂,縣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於周廟。

若翼日辛亥,祀於位,用籥於天位。

時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於周,維予沖子綏文。

武王降自車,乃俾史佚繇書於天號。

武王乃廢於紂矢惡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師。

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帥、司徒、司馬,初厥於郊號。

武王乃夾於南門,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

武王在祀,太師負商王紂,縣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於周廟。

若翼日辛亥,祀於位,用籥於天位。

辛亥,薦俘殷王鼎。

武王乃翼,矢慓矢憲,告天宗上帝。

王不革服,格於廟,秉語治庶國,籥入九終。

王烈祖自太一王 、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維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黃鉞,正國伯。

壬子,王服袞衣,矢琰格廟,籥人造王,秉黃鉞,正邦君。

癸丑,薦殷俘王士百人。

籥人造王矢琰、秉黃鉞、執戈王奏庸,大享一終,王拜手,稽首。

王定奏庸,大享三終。

甲寅,謁戎殷於牧野,王佩赤白畤,籥人奏,武王入,進萬獻。

明明三終。

乙卯,籥人奏崇禹生開三終,王定。

越五日乙卯,武王乃以庶祀馘於國周廟,翼予沖子,斷牛六,斷羊二。

庶國乃竟,告於周廟,曰:「古朕聞文考修商人典,以斬紂身,告於天於稷。

用小牲羊犬豕於百神水土、於誓社。」

曰:「惟予沖子,綏文考,至於沖子,用牛於天、於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於百神水土社三千七百有一。」

商王紂於南郊。

時甲子夕,商王紂取天智玉琰五,環身,厚以自焚。

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

五日,武王乃俾於千人,親愛之四千庶玉,則銷天智玉五,在火中不銷。

凡天智玉,武王則寶與同。

凡武王俘商寶玉萬四千,佩玉億又八萬。

譯文:

四月初七乙未日,武王成了國君。

奉命征伐的將領從四方歸來,匯報伐殷的戰果。

至此,武王始有天下。

一月十六丙午,第二天丁未,武王帶兵從宗周來,又起兵出發,去征伐商紂王。

到了二月初一,過五天甲子日早上到了商都,殺了商紂王,捉了那些邪惡大臣近百人。

太公望受命阻擊紂一黨一 方來,丁卯初八歸至王所,匯報殺敵及生俘者。

初九戊辰,武王於是燒柴燎祭天,追祀文王。

這一天,武王還任命了帶兵的長官。

呂他受武王命討伐戲方。

十三日壬申,呂他歸至王所,匯報殺敵數及生俘者。

侯來受武王命伐靡及陳。

二十二日辛巳,侯來歸至王所,匯報殺敵數及生俘者。

伯算率勇士誓師,受命伐衛。

二十五日甲申,派人向武王匯報殺敵數及生俘者。

庚子日,陳本受武王命伐磨,伯韋受武王命伐宣方,新荒受武王命伐蜀。

乙已日,陳本、荒新帶蜀、屠二國君主至,告訴武王,擒了霍國、艾國的君長,俘獲了外逃的商朝諸侯臣屬四十六人,還取得車子八百三十輛,匯報了殺敵數及生俘者。

百韋至,告訴武王,擒了宣方君主,取得車子三十輛,匯報了殺敵數及生俘者。

百韋

還受命攻打厲國,也派人匯報了殺敵數及生俘者。

在此期間,武王外出狩獵,總擒獲虎二十二隻,貓二隻,麇五千二百三十五隻,犀十二隻,麓七百二十一隻,熊一百五十一隻,鼴一百一十八隻,野豬三百五十二隻,貉十八隻,麈十六隻,麝五十隻,麇三十隻,鹿三千五百又八隻。

武王向四方征討,計攻滅九十九國,殺敵一十七萬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生俘三十萬又二百三十人,總計征服六百五十二國。

在四月二十二庚戌日,武王到達宗周。

武王下車後,就讓吏佚向上帝獻辭。

武王命人將紂之邪惡臣百人斷手斷足,又殺掉抓獲的軍中小吏及守鼎官,還殺了四十個小氏族首領及他們的守鼎官。

司徒、司馬開始祭上帝於南郊。

武王在南門中。

獻上俘虜,生俘皆加號衣,先於死鬼耳朵入城。

武王主持祭祀。

太師姜尚背著懸掛商王紂首級的『白旗和懸掛紂王兩個妻子首級的紅旗,先於割下的死鬼耳朵進入周廟,並在廟中點起了火堆。

第二天辛亥,在周廟大庭舉行祭祀,並向上天用樂。

辛亥這天,武王獻上所獲殷之九鼎。

武王恭敬地手執玉圭,身披法服,敬告天神上蒼。

武王未改換祭服就來到周廟。

手持黃色大斧,把統治眾諸侯國之事敬告祖廟。

樂師奏樂九節。

武王有功業之祖,從太一王 、太伯、王季、虞公、文王、伯邑考,依次列其神位於廟堂。

武王向先輩神位歷數殷紂之罪。

樂師奏樂,武王手持黃色大斧任命方伯

為各方諸侯之長。

壬子這天,武王穿上天子之服,執琰圭,來到周廟。

樂師奏樂,武王持黃色大斧任命諸侯。

癸丑這天,獻上所俘殷之王士百人。

樂師奏樂,武王執琰圭,持黃色大斧,武王執戈守護。

王入廟,樂師擊金樂《大享》一節。

武王拜手稽首,敬禮畢。

樂師又擊金樂《大享》三節。

甲寅這天,武王以牧野克商事告先王。

武王披上赤畤、白畤,樂師奏《武》樂。

王入廟,樂師進《萬》舞曲,又獻《明明》之曲,演奏三節。

乙卯日,樂師演奏《崇禹生啟》樂三節。

武王的禮儀結束。

過了五天乙卯日,武王就率領眾諸侯君長到周廟祭祀,要眾諸侯佐助他。

殺牛六頭,殺羊兩隻作為祭禮。

諸侯君長助祭已畢。

武王告於廟堂先祖:「我曾聽先父文王講過,要遵循成湯之典。

因此殺了紂王,祭祀我先祖。」

武王又告於天神、谷神,說道:

「我要承繼先父文王的事業,敬望神靈佑助我。」

祭祀天神、谷神用牛五百又四頭,祭祀山川土地眾神用羊、犬、豬二千七百又一隻。

商王紂在商都郊外打了敗仗。

甲子當天晚上,紂王取天智玉五枚佩在身上而縱火自焚。

又有眾人告武王,紂王焚玉四千之事。

五日後,武王命千夫長帶人尋找。

四千庶玉已於火中銷毀,五枚天智玉未銷。

那天智玉,武王視之如寶物。

武王總共得商王寶玉

一萬四千,佩帶玉一十八萬。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逸周書
度訓解第一命訓解第二常訓解第三文酌解第四糴匡解第五武稱解第六允文解第七大武解第八大明武解第九小明武解第十大匡解第十一程典解第十二程寤解第十三(內容缺失)秦陰解第十四(內容缺失)九政解第十五(內容缺失)九開解第十六(內容缺失)劉法解第十七(內容缺失)文開解第十八(內容缺失)保開解第十九(內容缺失)八繁解第二十(內容缺失)酆保解第二十一大開解第二十二小開解第二十三文儆解第二十四文傳解第二十五柔武解第二十六大開武解第二十七小開武解第二十八寶典解第二十九酆謀解第三十寤儆解第三十一武順解第三十二武穆解第三十三和寤解第三十四武寤解第三十五克殷解第三十六世俘解第三十七大匡解第三十八文政解第三十九大聚解第四十箕子解第四十一(內容缺失)耆德解第四十二(內容缺失)商誓解第四十三度邑解第四十四武儆解第四十五五權解第四十六成開解第四十七作雒解第四十八皇門解第四十九大戒解第五十周月解第五十一時訓解第五十二月令第五十三(內容缺失)謚法解第五十四明堂解第五十五嘗麥解第五十六本典解第五十七官人解第五十八王會解第五十九祭公解第六十史記解第六十一職方解第六十二芮良夫解第六十三太子晉解第六十四王佩解第六十五殷祝解第六十六周祝解第六十七武紀解第六十八銓法解第六十九器服解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