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明堂解第五十五:主要講天子、三公、侯、伯、子、男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逸周書》明堂解第五十五

逸周書

明堂解第五十五

題解:明堂,天子布政朝諸侯的地方。

主要講天子、三公、侯、伯、子、男以及九夷、八蠻、六戎、五狄、四塞在明堂中的位置安排。

大維商紂暴虐,脯鬼侯以享諸侯,天下患之,四海兆民欣戴文武,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紂,夷定天下,既克紂六年,而武王崩,成王嗣,幼弱,未能踐天子之位。

周公攝政君天下,弭亂六年,而天下大治,乃會方國諸侯於宗周,大朝諸侯明堂之位。

天子之位,負斧依,南面立。

率公卿士,侍於左右。

三公之位,中階之前。

北面東上,諸侯之位。

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位。

門內之東,北面東上,諸男之位。

門內之西,北面東上,九夷之國。

東門之外,西面北上,八蠻之國。

南門之外,北面東上,六戎之國。

西門之外,難免南上,五狄之國。

北門之外,難免東上,四塞九采之國。

世告至者,應門之外,北而東上,宗周明堂之位也。

明堂,明諸侯之尊卑也,故周公建焉,而朝諸侯於明堂之位。

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萬國各致其方賄。

七年,致政於成王。

明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階廣六尺三寸。

室居中方百尺,室中方六十尺,戶高八尺,廣四尺。

東應門,南庫門,西皋門,北雉門。

東方曰青一陽一,南方曰明堂,西方曰總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廟。

左為左介,右為右介。

譯文:

主要是因為商紂王暴虐,殺了鬼侯做成肉乾以宴享諸侯,天下諸侯都很憂慮。

四海萬民百姓歡欣擁戴文王、武王,因此周公輔助武王討伐商紂,平定了天下。

已戰勝商紂二年,武王去世,成王繼位。

成王年幼,沒有登天子之位。

周公代理政務而君臨天下,他平息叛亂用了六年才使天下太平,就在宗周朝會方國諸侯。

在大朝諸侯之時,明確明堂的位置。

天子的位置:背靠繪有斧紋的屏風,面朝南站立,眾公卿陪待在左右;三公的位置:在堂上中階之前,面朝北以東為上;眾侯爵諸侯的位置:在堂上東邊台階以東,面朝西以北為上;眾伯爵諸侯的位置:在堂上西階的西邊,面朝東以北為上;眾子爵諸侯的位置:在內門東邊,面朝北以東為上;眾男爵諸侯的位置:在內門西邊,面朝北以東為上。

東方各部族,在東門外邊,面朝西以北為上;南方各部族,在南門外邊,面朝北以東為上;西方各部族,在西門外邊,面朝東以南為上;北方各部族,在北門外邊,面南以東為上;塞外荒遠的方國以及一世來見一次的方國,都在正門外邊,面朝北以東為上。

這就是宗周明堂的位置安排。

這個明堂,是標明諸侯尊卑的地方,所以周公建造了它,並依明堂的位置安排朝會諸侯。

又制定禮儀,創作禮樂,頒布度制量制,從而天下大服,萬國各自獻上他們的土特產。

七年後,把政務一交一 給成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逸周書
度訓解第一命訓解第二常訓解第三文酌解第四糴匡解第五武稱解第六允文解第七大武解第八大明武解第九小明武解第十大匡解第十一程典解第十二程寤解第十三(內容缺失)秦陰解第十四(內容缺失)九政解第十五(內容缺失)九開解第十六(內容缺失)劉法解第十七(內容缺失)文開解第十八(內容缺失)保開解第十九(內容缺失)八繁解第二十(內容缺失)酆保解第二十一大開解第二十二小開解第二十三文儆解第二十四文傳解第二十五柔武解第二十六大開武解第二十七小開武解第二十八寶典解第二十九酆謀解第三十寤儆解第三十一武順解第三十二武穆解第三十三和寤解第三十四武寤解第三十五克殷解第三十六世俘解第三十七大匡解第三十八文政解第三十九大聚解第四十箕子解第四十一(內容缺失)耆德解第四十二(內容缺失)商誓解第四十三度邑解第四十四武儆解第四十五五權解第四十六成開解第四十七作雒解第四十八皇門解第四十九大戒解第五十周月解第五十一時訓解第五十二月令第五十三(內容缺失)謚法解第五十四明堂解第五十五嘗麥解第五十六本典解第五十七官人解第五十八王會解第五十九祭公解第六十史記解第六十一職方解第六十二芮良夫解第六十三太子晉解第六十四王佩解第六十五殷祝解第六十六周祝解第六十七武紀解第六十八銓法解第六十九器服解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