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周祝解第六十七:通篇為政治說教,突出一個「道」字。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逸周書》周祝解第六十七

逸周書

周祝解第六十七

題解:周祝,為周人發的祝願,含警誡之意。

通篇為政治說教,突出一個「道」字。

開篇之後,多用歌韻體。

曰:維哉其時,告汝□□道,恐為深災,歡哉,民乎,朕則生汝,朕則刑汝。

朕則經汝,朕則亡汝,朕則壽汝,朕則名汝。

故曰:文之美而以身剝,自謂智也者,故不足。

角之美,殺其牛,榮華之言,後有茅。

凡彼濟者,必不怠。

觀彼聖人,必趣時。

石有玉傷其山,萬民之患在□言及。

時之行也,勤以徙,辟召道者,福為禍。

時之從也,勤以行,不知道者以福亡。

故曰:費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地出物而聖人是時,雞鳴而人為時,觀彼萬物,且何為求?故他有時,人以為正;地出利,而民是爭。

人出謀,聖人是經,陳五刑,民乃敬。

教之以禮,民不爭,被之以刑,民始聽。

因其能,民乃靜。

故狐有牙而不敢以噬,豲有蚤而不敢以撅。

勢居小者,不能為大。

特欲正中,不貪其害。

凡勢道者,不可以不大。

故木之伐也,而木為斧賊,難之起,自近者。

二人同術,誰昭誰暝;二虎同穴,誰死誰生。

故虎之猛也,而陷於獲;人之智也,而陷於詐。

曰之美也,解其柯;柯之美也,離其枝;枝之美也,拔其本。

儼矢將至,不可以無盾。

故澤有獸而焚其草木,大威將至,不可為巧。

焚其草木則無種,大威將至,不可以為勇。

故天之生也,固有度;國家之患,離之以故。

地之生也,國有植,國家之患,離之以謀。

故時之還也,無私貌;日之出也,無私照。

時之行也,順至無逆。

為天下者,用大略。

火之燀也,固定上。

為天下者,用牧。

水之流也,固走下。

不善,故有桴。

故福之起也,惡別之;禍之起也,惡別之。

故平國若之何?須國覆國事國孤國屠,皆若之何?故日之中也,仄月之望也。

食威之失也,一陰一食一陽一。

善為國者,使之有行。

是彼萬物,必有常。

國君而無道,以微亡。

故天為蓋,地為軫。

善用道者,終無盡。

地為軫,天為蓋,善用道者,終無害。

天地之間,有滄熱,善用道者,終不竭。

陳彼五行,必有勝,天之所覆,盡可稱。

故萬物之所生也,性於從;萬物之所反也,性於同。

故惡姑幽,惡姑明,惡姑一陰一陽一,惡姑短長,惡姑剛柔。

故海之大也,而魚何為可得?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人智之邃也,奚何為可測?跂動噦息,而奚為可牧?玉石之堅也,奚可刻?一陰一陽一之號也,孰使之?牝牡之合也,孰一交一 之?君子不察,福不來。

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詐。

欲伐而不得,深斧柯;欲鳥而不得,生網羅;欲彼天下,是生為。

維彼幽心,是生包;維彼大心,是生雄;維彼忌心,是生勝。

故天為高,地為下,察汝躬,奚為喜怒。

天為古,地為久,察彼萬物,名於始。

左名左,右名右。

視彼萬物,數為紀。

紀之行也,利而無方,行而無止,以觀人情。

利有等維,彼大道成而弗改,用彼大道知其極,加諸事,則萬物服。

用其則必有群,加諸物則為之君,舉其修則有理,加諸物則為天子。

譯文:

說道:想一想啊!把這個意思告訴你們:不明道理,恐怕要災難及身。

百姓們,歡呼吧!我能使你們生,我能使你們受刑,我能治理你們,我能使你們財富多,我能叫你們死,我能使你們長壽,我能使你們成名。

所以說:毛皮漂亮,就會從身上剝下來;認為自己聰明的本來就很欠缺。

牛角漂亮,就會殺那頭牛,花言巧語最後會招致污穢。

凡是那些渡河的,一定不敢懈怠;看那些聖人,一定是善於抓住時機。

岩石中有玉,就會損傷山體;眾人的禍患,本來就在一胡一 言亂語。

時間的運行,在於不停地移動;不懂道理的人,福也會變為禍。

時間一時接一時,在於不停地運作;不懂道理的人,會因福而死亡。

所以說:肥豬一定遭烹煮,甘泉一定被喝乾,端直的的樹木一定遭砍伐。

土地生萬物,人人追求它,雄鳴按時叫,人們用它報時。

看那些萬物,生出來於什麼呢?因此,天有時辰,人們用來作紀時的標準;土地產生財物,百姓就爭奪它。

人出智謀,聖人就治理它。

設置五種刑法,百姓才會順從。

用禮義教化,百姓就不會爭奪;加之以刑法,百姓才會聽命。

利用他們的才幹,百姓才會服從。

所以,狐狸有牙齒卻不敢用來咬人;豪豬有爪子卻不敢用來抓人:處於力小不能辦大事。

處事中正,不會受害。

凡是有德的人,不能認為不高大。

所以,樹木遭砍伐,用的是木頭做的斧柄;殺身之禍是從自己身邊引來的。

兩個人技巧相同,誰將顯達誰將埋沒?兩隻老虎同穴;哪只死哪只活?所以,老虎雖然兇猛卻陷入機關,人雖然聰明卻陷於詐騙。

葉子漂亮,會分解主幹;主幹漂亮,會使枝節分離;枝節漂亮,會拔出它的根。

飛箭將要射來,不能沒有盾牌。

所以,沼澤裡有野獸就會焚燒草木;巨大威脅將要到來,就不能施用小巧。

燒掉草木,草木就沒有種一子。

巨大威脅將要到來,不可能施展勇力。

所以,自然的生息本來就有法度,國家的禍患、蒙難都有緣故;土地的生長本來就與種植有關,國家的禍患、蒙難是因為智謀。

所以,時間的周轉對人都一樣,太一陽一出來一陽一光普照;時間的運行,只向前不向後,治理天下的講究簡要。

火的燃燒本來就火勢向上,治理天下的用放牧之法;水的流動原本是往下,不好的人所以就用罰。

所以,福的產生從何處辨別?禍的產生又從何處辨別?承平安定的國家該如何辦?傾危之國、覆滅之國、多事之國、孤立之國、受宰割之國,都該怎麼辦呢?

所以,太一陽一到中天就偏斜,月亮圓了就虧缺,威嚴一失大臣凌駕君之上。

善於治國的,要使百姓有生路。

看那些萬物一定有常規,國君無道會逐漸敗亡。

所以,天如車蓋,地如車軫,善於用道的始終不窮盡。

地當車軫,天當車蓋,善於用道的始終無禍害。

天地之間有寒有熱,善於用道的始終不枯竭。

推出那五行一定相生相勝,天下的萬物都盡稱其名。

所以,萬物相生其性相從,萬物相反其性相同。

所以,哪裡幽暗,哪裡明亮?哪裡一陰一、哪裡一陽一?哪裡短、哪里長?哪裡柔、哪裡剛?所以,海很大,而魚為什麼還能得到?山林很深,虎豹貔貅為什麼還能捕獲?人的智慧那樣深邃,為什麼還能揣測?用蹄子行走、用嘴呼吸的鳥獸為什麼還可牧養?玉石那樣堅硬,為什麼還可雕刻?一陰一陽一的名號是誰命名的?雌雄的結合是誰讓他們一交一 配的。

所有這些,君子不加審察,福分就不會到來。

所以,嫉妒而不能得,就產生事端;貪心而不如願,就產生欺詐。

想砍樹又砍不了,就生出斧子;想那個鳥又得不到,就出現網羅;欲得那個天下,就生出了取天下的辦法。

只有那幽暗的心才生出一陰一謀,只有男黔偉大的心才產生雄傑之人,只有那嫉妒之心才生出勝於人的想法。

所以,天在高處,地在下面,審視你自己為何喜、為何怒?天算是古遠,地算是久長,審視那萬物的名稱一開始就有。

在左叫左,在右叫右,看那萬物都有定數作為綱紀。

綱紀的變化,既自然又無定准,而且變化不停。

用以觀察人情,自然而有等次。

只有那天地之道,形成而不可改變。

利用那天地之道,掌握它的根本要害,用來處事就會萬事順心。

利用它的準則,就一定會一團一 聚人群,用來處理人事就能成為人君。

舉用它的條例,就會有條理;用來處理人事,就能成為天子。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逸周書
度訓解第一命訓解第二常訓解第三文酌解第四糴匡解第五武稱解第六允文解第七大武解第八大明武解第九小明武解第十大匡解第十一程典解第十二程寤解第十三(內容缺失)秦陰解第十四(內容缺失)九政解第十五(內容缺失)九開解第十六(內容缺失)劉法解第十七(內容缺失)文開解第十八(內容缺失)保開解第十九(內容缺失)八繁解第二十(內容缺失)酆保解第二十一大開解第二十二小開解第二十三文儆解第二十四文傳解第二十五柔武解第二十六大開武解第二十七小開武解第二十八寶典解第二十九酆謀解第三十寤儆解第三十一武順解第三十二武穆解第三十三和寤解第三十四武寤解第三十五克殷解第三十六世俘解第三十七大匡解第三十八文政解第三十九大聚解第四十箕子解第四十一(內容缺失)耆德解第四十二(內容缺失)商誓解第四十三度邑解第四十四武儆解第四十五五權解第四十六成開解第四十七作雒解第四十八皇門解第四十九大戒解第五十周月解第五十一時訓解第五十二月令第五十三(內容缺失)謚法解第五十四明堂解第五十五嘗麥解第五十六本典解第五十七官人解第五十八王會解第五十九祭公解第六十史記解第六十一職方解第六十二芮良夫解第六十三太子晉解第六十四王佩解第六十五殷祝解第六十六周祝解第六十七武紀解第六十八銓法解第六十九器服解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