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7.應帝王:守本份:然後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7.應帝王:守本份

莊子南華

07.應帝王:守本份

守本份

然後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

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無與親。

雕琢復樸,塊然獨以其形立。

紛而封哉,一以是終。

無為名一屍一,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

體盡無窮,而游無朕。

上面的故事講,列子見了有神通的神巫以後,同吃了迷一幻一藥一樣,心裡就迷住了。

本來列子對老師壺子懷疑了,認為三個頭白磕了,紅包也白拿了,很想另外投師去了。

結果壺子表示了三個境界,這也等於禪宗的三關,列子感覺到糟了,跟了老師那麼多年,根本連一點東西也沒有學到,所以很難過。

這不是灰心,也不算慚愧,覺得自己窩囊透了。

於是乾脆不玩聰明了,就回家去閉關三年,「為其妻爨,」在家裡給太太當下男,做家務,什麼都聽太太的。

所以世界上怕老婆的人是第一等人,就是從列子開始作的榜樣。

其實是代表老老實規規矩矩做一個人,人應該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這就是道。

譬如說,我不會做飯,我不會做衣服,那就要想辦法學會。

人活著,到了某個時候,就是需要這些的。

所以列子老老實實回家給太太做飯三年。

「食豕如食人。」

三年覺得什麼?這個嘴巴吃葷吃素,沒有味道的分別了。

就是說列子吃豬肉覺得同吃人肉一樣難過,所以也不吃肉,專門吃素了。

如果覺得吃豬肉跟吃人肉一樣,再過一年,他要去吃人了。

否則學了三年,比以前更糟糕了。

這裡要注意,第一,學道最難是男一女飲食,列子對於飲食沒有分分別了,當然對男一女也沒有分別了;第二,列子給太太做下男也無所謂了,他覺得一切平等。

不然覺得自己是大丈夫,專門要太太給他倒便壺做飯吃,那個威風他沒有。

講到這裡,《應帝王》最重要的在這個地方,入世就在這地方,這裡就是《應帝王》。

莊子在前面講得道的境界,從《逍遙游》開始,把道形容得天都裝不下了,虛空都裝不下了。

莊子吹牛吹得之大,水牛黃牛的皮都包不住的;莊子講小的時侯,小得連影子都找不到。

莊子形而上的道也講,怎麼修養也講,講得天花亂墜。

最後道成功了,才是「大宗師」。

當大師大法師要救世救人呀,成了佛也要度眾生呀,度眾生就要入世,入世怎麼入呀?我們讀完了,結論在哪裡嘛?莊子沒有給我們下結論,就是在這裡下了結論——規規矩矩做一個人。

下面都是告訴我們入世的道理了。

「於事無與親,」這是《應帝王》第一個入世的秘訣。

有道之士到這個世界上做任何事都是「無與親」,就是佛學講的不執著。

所以,人生應該做的事都該做,做完了不執著,不抓得很牢,如行雲流水,遊戲人間。

譬如第一個,不要對自己生命抓得很牢,年紀大了總有一天要再見,再見就再見,也沒有什麼關係,一切都很自然。

萬事不執著,才能入世。

孔子也告訴我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就是不要做怪;「毋必」就是並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樣的結果;「毋固」就是不固執自己的成見;「毋我」,專替一人著想,專為事著想。

這四點是孔子的四大法門,是孔門全部學問的中堅。

等於佛在《金剛經》上說的:「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他們兩位說法都是一樣的。

以我看來,如果把孔老夫子頭髮剃光了,坐在釋迦牟尼佛的位子上,不是一樣嗎?

「雕琢復樸,」我們的人生都在「雕琢」這兩個字上,人本來生下來都很樸素,很自然的,由於後天的教育,環境的影響,種種原因,都把圓滿的自然的人一性一雕琢了,自己刻上了許多的花紋,加上了許多的花樣。

人這個生命本來很長,乃至肉一體的生命都很長的,為什麼又很短命呢?就是因為是自己把它雕琢壞了。

後天的知識,以形而上道的立場來看,一概都是沒有用的。

學問啦知識啦,一切都是花樣,都在雕琢,都不對。

今天我們講《莊子》聽《莊子》,就是我們的花樣,很吃虧的。

所以去掉了這個雕琢,人生就恢復到那個嬰兒的狀態。

老莊只講到人剛剛生下來以後,那個嬰兒的狀態這裡,不像佛法不像禪宗,提到「父母未生以前」,當然父母沒有生以前,你又沒有看見,你怎麼去找?非找瘋不可,那會把你找死了的。

老莊不願意再拿那把刀,把你雕琢到父母未生以前了,他就講父母既生以後,剛剛生下來那個嬰兒的狀態——「冥然無知」,你說嬰兒完全無知?他是全知、全能,那個才是樸實的境界。

所以把雕琢去掉,恢復到樸實的境界,「塊然獨以其形立,」「塊然」就是固然,是一個形容,人這個身一體,就是一塊骨頭架子上,掛了很多的肉,中間又掛了很多的花樣,叫做心肝脾肺腎,臉上也雕琢起來,刻了眼睛刻了耳朵,這些都是上帝給我們刻的,不曉得是上帝是菩薩,隨便哪個刻的都是一樣,沒有關係,反正是雕琢了。

「塊然獨以其形立,活著就是活著。

所以許多哲學問題,到《莊子》這裡都沒有用了。

譬如人生觀這麼一個哲學問題,我的看法,人生就是人生,沒有什麼叫觀的。

所以有一次,同學們給我出一個問題,人生以什麼為目的?叫我去學校演講。

開始答應去講,等到臨場要講時,我常常做冒昧的事,事先都不準備,因為準備很痛苦,自己要雕琢。

等上了場以後,我說這個題目出錯了。

什麼叫目的?今天大家來,諸位的目的是來捧場,湊鬧熱聽《莊子》,我的目的在吹《莊子》,好聽一點叫講《莊子》,這是一個目的。

如果我們問人生的日的?人從一媽一媽一肚子裡生出來,沒有一個人會在一媽一媽一肚子裡問:我為什麼要生出來?我生出來的目的是什麼?沒有一個人是問明白了才生出來的。

所以人生就以人生為目的,本來如此,這個題目本身就是答案,還有什麼好講的!人生以人生為目的,就是莊子「塊然獨以其形女」的道理。

你說人生應該如何如何,你又來雕琢了嘛!不要雕琢,明明就是以人生為目的,很快活的,其無歡喜也無悲,就好了。

「紛而封哉,」「紛」就是紛紜壇,擾亂自己。

「封」就是自己把自己關到某一個範圍,封閉起來,封固起來。

他說人不懂人生就是人生這個道理,不曉得「塊然獨以其形立」,就是這個形體活在這個世界,人家罵你好蠢哦,蠢跟聰明差不多的嘛,你聰明不過吃飯,我蠢也不過吃飯,而且蠢人比聰明人胃口還好一點,免得生胃病,也不會得神經病,吃得還多一點,划得來嘛!何必找些煩惱紛憂的東西呢?所以自己不要加上煩惱紛憂,不要把自己劃歸在一個範圍,不要把自己封鎖在一個固定的形態。

固定的形態,我們普通的就叫人格。

那麼你說沒有人格,那就亂來,更不能亂來,亂來就更「紛」了,更混亂了。

所謂「善者不可為,惡事更不做」,善惡之間的差別,惡事對自己的煩憂損害,比善事雕琢得還要有害。

懂了這個道理,善不可為,惡更不可為,所以不可「紛而封哉」。

「一以是終。」

人生就是一以貫之,「一」就是沒有理由,生命就是一條的,一貫的,開始就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無始無終。

我們剛才講的,人生以什麼為目的?人生以人生為目的,就是這個意思。

「無為名一屍一,」「一屍一」就是一屍一體,人死了沒有靈魂叫一屍一體。

譬如我們中國文化罵一個人,如果做一個公務員,或公司職員,薪水拿得高,什麼事情都不做,我們形容他「一屍一位素餐」,像死人一樣佔有那個位置,光曉得吃飯,飯桶一個。

如果講難聽一點,我們鄉下人罵人:這個傢伙佔著茅坑不屙屎,討厭!「無為名一屍一,」自己不要為求名騙了自己,做了虛名的奴隸。

我們現在的社會,一個青年出來做事,就想知名度很高。

知名度高了的人最痛苦,就變成一屍一體了,哪裡都請你亮相,天天給那個攝影機照相的,眼睛很容易壞了。

這就是千萬不要被名困住了。

「無為謀府,」「謀」就是謀略。

千萬不要用聰明打主意動腦筋整人家,打主意動腦筋就是雕琢,你就要短命,人生就不會很自然地活下去。

「無為事任,」不要為任何的事情。

當然不是說叫你不要挑責任了,這個「任」,就是應該做的事情做了,不要執著。

如果你說「無為事任」,什麼事情都不要挑責任,那你幹什麼去的?那列子還會跑去給太太做飯呢?做飯也是責任埃

「無為知主。」

「知」通智。

不要認為自己學問高,學問聰明。

「體盡無窮,而游無朕。」

「體盡」,體會這個生命。

任何一個人,不管有無知識,這個生命都非常寶貴,非常偉大。

我們這個生命中有一個真的生命,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每當你來入世《應帝王》。

「而游無朕。」

「朕」是什麼?古代皇帝就自稱朕。

古代的「吾」「予」「朕」都是同樣的意思,所以中國字有人很討厭,一個觀念有很多字。

不要討厭,我們上古文字言語不同,到現在廣東話,山東話等也沒有統一。

各地有一個我做代表,山東叫「俺」,有些地方叫「咱們」。

古代這個「朕」也是我,是中原、西北高原一帶的音。

「而游無朕」,處事無我。

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

上天給我們一個生命多麼寶貴,我們要善於使這個生命很自然地活下去,到應該走的時候,也不客氣,也不佔著不走,光屁一股來,赤一裸一裸一地走,走的時候也是乾乾淨淨,來去無牽掛。

也沒有什麼屬於我的,一切都歸之於自然,天地生養了萬物,生養了我的生命、我的肉一體,最後都還歸於天地,這是自然之一,沒有什麼了不起。

「亦虛而已」,就是很空靈,很自然地在這個世界。

你說這樣一樣,這個生命有什麼意思?大有意思!這樣的人,才真正認清了自己的人生,才尊重自己的生命。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