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意而子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

莊子南華

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

是非仁義是刑罰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

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

汝將何以游夫遙蕩恣睢轉徙之塗乎?」

意而子曰:「雖然,吾願游於其藩。」

許由曰:「不然。

夫盲者無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無以與乎青黃黼黻之觀。」

意而子曰:「夫無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爐捶之間耳。

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許由曰:「噫!未可知也。

我為汝言其大略:吾師乎!吾師乎!繼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

此所游已!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

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意而子」是人名,「許由」是唐堯時代的人,他們都是上古時的高士隱士。

意而子見到許由,許由就問意而子,堯究竟拿什麼話來給你講呢?「資」就是補充你的意思,或送給你的意思,意而子說,堯告訴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中國文化儒家非常注重這個,尤其是唐宋以後的儒家,「躬」就是親自實踐,一定要實行仁義之道,「明言是非」,一個人對是非,一定要搞清楚。

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

汝將何以游夫遙蕩恣睢轉徙之塗乎?」

許由說:這糟糕了,他怎麼弄一個軌道、一個陷阱給你走啊?人天一性一的本質是乾乾淨淨的,堯教你是非善惡仁義,就已經給你受刑了。

「黥」也是古代的一種刑罰,犯了罪割鼻子,人們一看就知道是一個犯罪的人。

一個人生下來,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天一性一是很乾淨純潔的,什麼仁義是非,什麼哲學、宗教、藝術等,都是白紙上塗上的顏色,一受了後天的染污,就拘束了,不自一由自在了,就不得解脫逍遙了,就不能得道了。

人有了仁義善惡是非的觀念以後,換句話講,就是現在講的價值問題來了。

這裡有一個問題,老一輩年紀大的在一起,常常講,現在越看越看不慣,現在的年輕人不講道德,看年輕人這不對,那不對,.這個社會多壞!其實都在說夢話。

所以我經常說,道德的觀念,不管古代人、現代人、將來人、中國人、外國人都有,說法不同而已。

中國古代人的道德都是宗教一性一的,不道德怕背因果,「哎呀!不得了了,死了會到閻王那裡問案了」或者,「菩薩會處罰你下地獄或上天堂」等。

這一套現在年輕人不信了。

年輕人沒有道德嗎?有道德,就是價值觀念,也就是利害觀念。

一件事情有沒有價值,有價值才幹。

這也是道德觀念一個標準而已,不能說沒有標準的,凡是一個人,都有一個標準的,就是動物,也有它的標準的,形態不同,思想語言觀念的不同,不要管變成什麼樣子,再變來變去,人總是曉得餓了兩張嘴要吃飯,冷了曉得穿衣服,這兩樣是不會變的,除非把這兩樣都變了,所以,只是文化意識形態不同而已。

意而子曰:「雖然,吾願游於其藩。」

許由曰:「不然。

夫盲者無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無以與乎青黃黼黻之觀。」

許由批評後,意而子的觀念不同,他說這個道理我也懂,但是我雖然不想進去,至少要買個門票在門口看一看,「藩」就是門口,許由聽了很感歎了:「不然」,如果你一定要這樣,我替你可惜了,瞎子是永遠看不見一個人的相貌長得好與不好的。

「盲者」與「瞽者」不是一樣嗎?不一樣,盲者是沒有眼睛,完全看不見,「瞽者」是有眼睛,但眼睛壞了,迷迷糊糊有一點光亮,分不清東西。

許由說瞎子嘛看不清東西,我已經告訴你惡劣,你卻頭腦不清。

換句話講,許由會講話,他罵人罵完了不帶一個髒字。

我們要學講話,就學這樣。

意而子曰:「夫無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爐捶之間耳。

「無莊」是古代的一個美人,後來年紀大了,沒有那麼漂亮了,「據梁」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後來到了相當的年齡,體能到了極限,拳王的寶座垮掉了,沒有勇力了。

「黃帝」是我們大家的老祖宗,智能最高,年紀大了,智能也沒有了。

漂亮、力量、智能,這三樣都是人生最重要的。

漂亮可以打天下,漂亮能把人給騙死的;有力量則可以控制人,使人害怕。

漂亮使人一愛一,力量使人怕,智能使人迷惑,這三樣,都是為英雄者創業不可少的東西。

但是,一個人以這樣專長的東西,最後喪失了,多可憐,為什麼喪失了呢?「皆在爐捶之間耳。」

像一塊鐵在爐子裡鍛煉久了一樣。

古人把鐵放在爐子裡燒,燒紅後夾出來用鐵錘打,所以叫做「爐錘」。

這個「爐錘」代表什麼?這是代表人生的磨練多了,經歷多了,把天一性一的純潔破壞了,一切原來的長處,天真,智能等,自然就喪失了,所得的是後台的渣滓,所以年紀越大,那個心地越糟糕,離開道越來越遠了;學問越好,知識越多,學道越來越困難,越不能得道了,因為心地不乾淨了。

所以後人經常用到「爐錘」的這個道理,你們將來看古文看到「爐錘」這兩個字,就知道出自《莊子》。

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所以天地很公平,本來生我們一個生命,給我們一個純潔乾淨的頭腦和心地,又造了許多生命以外的環境,給我們磨練,等於一塊凡鐵一樣,有很多的鍛煉經歷,結果給了我們刑罰了,如同臉上刺了字,鼻子也割了,自己覺得很悲哀。

這個道理講什麼?所以我們看人生,人的經歷,在年輕的時候,年輕的同學在這裡,無論如何沒有辦法懂,因為我有這個資格,同你們一樣年輕過的。

我十七八歲時,人家問我多少歲?我說二十九,我二十一歲已經出來做事了,人家問我年齡,我說四十五了。

而且還把鬍子留起來,越年輕的時候越想裝老,現在恨不得一天到晚把鬍子刮七八次才好呢!

我有很多朋友都會看相算命,那時我自己也覺得前途無量後途無窮的,就問她們:你看看我怎麼樣?有些朋友說,將來要藥當晏嬰。

晏嬰要到三十幾才成功,我還要等那麼久阿?我有時煩了,有朋友說我將來中年到鼻運時如何,八字如何,我說這樣好了,我鼻子的鼻運不要了,當給你,少當一點,你拿點錢給我就行了。

相命是靠不住的,大丈夫能造命,不要聽這一套。

我不但是看相算命,看風水的朋友多,而且自己也學,學完了誰也不看。

你們年輕人很多搞這一套,我一輩子玩這些,都不相信的,所謂「人不可貌相」,尤其是女孩子找先生,千萬不要相信這一套,相信這一套不曉得多少人上當。

所以我們年輕時覺得,前途無量後途無窮,到了中年,心就慢慢灰起來了,到了老年越想越難過。

其實沒有看通,就是莊子這個話,上帝、上天、菩薩,隨便哪一個了,反正讓你年紀大了經歷夠了,由漂亮年輕到衰老難看,難看正好休息,別人眼睛也可以多休息嘛!我自己也可以多睡覺,對不對?老了人家看我不起,我還在懶得同你兩人應酬呢!像我,這個來拜訪你,那個來拜訪你,拜訪個什麼嘛?討厭死了,我什麼都不懂的。

今天有外國人來恭維一大堆,什麼名滿天下,我說我的天下就那麼大一點,都不要聽。

上天讓你老,是讓你休息啊,眼睛看不見了,最好老花眼鏡也不戴,帶著吧鼻子壓住,氣也出不來,累死了,正好躺著睡覺,書也不看,你只要那麼一想,就合了道了嘛!上天給你一度漂亮,漂亮已經漂亮過了,你已經出過名了,也要把漂亮讓給別人漂亮漂亮嘛!永遠給你漂亮了,別人怎麼辦啊?這樣一想,你就得道了,就通了。

橫豎三際遍彌十方

許由曰:「噫!未可知也。

我為汝言其大略:吾師乎!吾師乎!繼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

此所游已!

許由說:唉!你真不懂,我現在給講一點道的道理,「吾師乎,」我的老師,這個「師」是師法於道,也可以代表人。

用人來做代表,佛家叫如來,道家叫太上或廣成子。

廣成子有沒有這個人不知道,不過《神仙傳》上記載有,是黃帝的老師。

《封神榜》上還說,廣成子手裡有一顆翻天印,一打出來,天翻地覆,天地宇宙都沒有了,變了,這個道理就是心櫻我們看看廣成子的名字就懂了,得道的最後,是不要學問不要知識的,因為有了知識就有了染污,可是在沒有得道以前,什麼都要會,要廣成以後變成一無所知,就得道了。

那麼許由說的這個「師」,用人來作代表,是廣成子還是太上,就暫且不管了,反正這個老師就是道。

這個老師這個道,「繼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

「繼」就是把一切一揉一攏來。

萬物都是它造出來的,它造了就造了,也沒有覺得是了不起的仁義,自己是義所當為,應該做的。

萬物千秋萬代都靠它才成其為生命,它並不覺得仁, 什麼仁不仁,慈悲不慈悲,那都是你們認為的。

天地還沒有開闢以前,這個道就存在了,它也不老也不少,永遠是這樣。

萬物都是它造得,草是那麼綠的,樹是那麼青的,造了各種各樣的人,每人都有鼻子眼睛,都沒有一個相同的,你看這個本事多大,它並沒有覺得自己技術高明,或覺得自己是一個藝術家,哪一天開一個展覽會,請你們來看一看,它不需要,它自己覺得並不巧。

「此所游已。」

你想要懂得道啊,就要懂得這個道理,就要超越這個境界。

所以到了南北朝,有一個禪宗大師,中國人叫傅大士,他把老子莊子關於道德意義歸納起來,作了一首詩:「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道在天地還沒有開闢以前就存在,它無形無象,本來空空洞一洞的,能夠做萬物的主宰,它不跟著氣候四時的變化而有生死存亡。

那麼,這個道講的那麼大,該怎麼修得到的呢?孔子與顏回的對話又來了: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