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南華》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南華》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

莊子南華

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

自欺欺人 被人欺

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

我們出來做事,假如做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是「為人使」,聽人家指揮,聽命辦事,「易以偽」,還容易做假,還容易有辦法推得掉,還可以用手段。

明朝末年有一個讀書人,叫什麼名字我忘記了,他講人生的境界,那真是說絕了:「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活了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被別人欺。」

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這三件事,逃出了這三件事就跳出了三界外。

你說我在山上隱居打坐,只要有青菜蘿蔔有吃的,什麼都不求,你以為對了?正在那裡自欺;或者像我們一樣坐在台上,又講《莊子》又講佛法,算不定就在欺人;再不然啦,上面兩樣都不幹,自己規規矩矩拿薪水吃飯,是被別人欺。

換句話說,「為人使易以偽」就是自欺,欺人,被別人欺。

「為天使難以偽。」

可是為天為道啊,沒有辦法做假。

修道的人,自己對自己負責,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更不可以被人欺,即使是聖賢教主的話,也不能輕易附言,沒有求證到的,還要求證一番,究竟他是說對了還是沒有說對?就像宋儒說的話:「六經皆我巨注」,就是四書五經都是我的註解。

一個真正學佛的人,三藏十二部,什麼顯宗密宗,不過是給我做註解而已。

必須要自己求證到是真的,不然的話,你還是被人欺。

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

孔子做個比喻:「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你應該聽到過,有翅膀的東西會飛,你總從來沒有聽到過,不要翅膀而能飛吧。

不要翅膀而能飛,這個就是密宗了。

我們沒有翅膀,大家都知道,你不要稀奇噢。

我們有一個不要翅膀的,在心裡頭經常飛。

剛才引用袁克文的詩:「雲起魔崖夢欲騰」,我們有時候心裡的妄念想登天,飛得好厲害啊,這個就是沒有翅膀會飛的。

所以夢中的富貴,夢中的空花,一愛一怎麼想就怎麼想,這是很可怕的。

到了最高處的境界,「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

孔子說:你聽到過能夠透過知識學問而知道道理,你總從來沒有聽到過,到達了一切無知才是大智能的成就吧。

所以我們要注意啊,以無知而知,才是大知。

孔子在這裡,完全是講內在修養的功夫。

《莊子》這一段,影響中國文化產生了兩個東西。

第一是影響了道家的隱士思想。

我經常說,中國文化裡頭,真正發生作用的是道家的隱士人物。

三代以來,一直到秦漢唐宋元明清,沒有哪一個時代沒有這種人物。

時代到了撥亂反正的時候,他們出來了,但是做完了就走了,隱姓埋名,歷史上也看不見。

這一類道家的隱士人物,就是受「絕跡易,無行地難」的影響,真正做到了「無行地」。

第二是影響了許多近於隱士之間的名士。

歷代有許多的名士,譬如像宋代陸放翁這些人,還出來做了事,而真正的名士派,有學問有修養,始終不出來。

官也不要做,一輩子玩玩,清淨一生,這一類人受道家老莊的影響最大。

這是中國文化另一面,因為有這一面,才產生了中國民族文化自然超脫的一種特一性一。

我們經常發現社會上很多人,乃至沒有職業,沒有階級,像顯明法師講經的時候,有幾位老先生來,我非常注意那些人,幾十年我始終看到他只穿那麼一件衣服,滿頭白髮,怪裡怪氣,你們覺得怪裡怪氣,他的眼睛好像沒有光彩,就是誰都沒有看到,誰也不在他眼裡的那個味道。

所以我拚命給這些人拍馬屁,因為怕他看不起我。

(一笑)。

中國文化的這一面,這一類的人非常多,這是民族的特一性一,所以研究我們中華民族很難。

中國古代社會有很壞的一面,也有很高的一面,有很多人「絕跡易,無行地難」,都做到了。

虛室生白

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孔子這個老師教顏回啊,已經把全部都傳完了。

這是大密宗,也是大禪宗。

「瞻彼闋者,」看到那個圓滿清淨的地方。

「瞻」,就像我們看東西一樣,遠遠地看到了,「闋」,就是那個圓圈,這是形容云「虛室生白,」「虛室」不一定是講房間,指內心裡頭,「生白」,閉上眼睛身一體裡面一片亮光,都在光明中,所謂自一性一的光明發現。

往往有許多人夜裡在房間打坐,電燈也沒有開,什麼亮光都沒有,突然,張開眼睛發光了,房間裡什麼東西都看得清楚,這一類也是「虛室生白」,但是還不究竟,要內在到了自一性一發光,身一體內部五臟六腑每一部份,自己都看得很清楚,等於白骨觀修到了家的人。

「瞻彼闋者,虛室生白」,自一性一的光明發生,空靈到了極點,這個時候得了四個字:「吉祥止止。」

造就是大止觀,大定。

為什麼用兩個止呢?上面一個「止」是動詞,修止修定修到這裡,已經得止了。

第二個「止」是名詞,真正得定了。

「止止」才是定,還沒有談觀。

所以修摩訶止觀的,學密、學禪、學道的注意,不到達這個境界妄念停止不了。

「吉祥」就是大吉大利,而我們後來變成是「皇上吉祥」了。

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

我們大家打坐,內心沒有到達「止止」的境界,是坐在那裡開運動會,心裡頭在跑:「唉喲!這個念頭糟糕,我怎麼又想鈔票。」

「某人欠我十塊錢,哎呀,想起來啦。」

我們打坐坐禪,叫莊子來一看:嘿,你們坐在那裡,是心裡頭在開運動會啊,「是之為坐弛」。

「坐弛」這個名詞是莊子提出來的。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南華
序言01.逍遙游01.逍遙游:鯤魚化為大鵬鳥01.逍遙游:生命之息01.逍遙游:境界大小的差別01.逍遙游:南北兩極相通01.逍遙游:四等人材01.逍遙游:出格的高人01.逍遙游:真俗不二01.逍遙游:堯讓天下01.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01.逍遙游:不龜手之藥01.逍遙游:無何有之鄉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人籟地籟天籟02.齊物論:鹹其自取02.齊物論:世上無如人欲險02.齊物論:生滅變化無常02.齊物論:真宰是誰02.齊物論:活著在等死02.齊物論:師心自用02.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02.齊物論:方生之說02.齊物論:引喻失義02.齊物論:唯達者知通為一02.齊物論:朝三暮四02.齊物論:生命的來源02.齊物論:成虧之間02.齊物論: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02.齊物論:道可道非常道02.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02.齊物論:窮到源頭窮亦空02.齊物論:春秋經世02.齊物論:五不方能稱其大02.齊物論:絕頂聰明絕頂癡02.齊物論:聖人也有煩惱02.齊物論:辯來辯去辯不完02.齊物論:孟浪之言02.齊物論:姑妄言之姑聽之02.齊物論:生者寄也死者歸也02.齊物論:大夢誰先覺02.齊物論:天地蜩雙翼03.養生主:袁才子和鄭板橋03.養生主:緣督以為經03.養生主:殺生的藝術03.養生主:技進乎道03.養生主: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03.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03.養生主:隨緣世事無掛礙04.人間世:從謚法說起04.人間世:顏回想作王者師04.人間世:道不欲雜04.人間世:德蕩乎名知出乎爭04.人間世:皇帝也為難04.人間世:活不長的忠臣04.人間世:內直外曲成而上比04.人間世:江水東流去不回04.人間世:心齋04.人間世:波飛太液心無住04.人間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04.人間世:中國文化內聖的道統04.人間世:大使難當04.人間世:千古名將郭子儀04.人間世:天下二大戒04.人間世:外交的哲學04.人間世:言者風波也04.人間世:太子傅難當04.人間世:曲則全枉則直04.人間世:養虎的學問04.人間世:無用之材04.人間世:神木托夢04.人間世:異材04.人間世:支離疏的故事04.人間世:無用之用05.德充符:無腿的王駘05.德充符:止的人生05.德充符:申徒嘉給子產難堪05.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05.德充符:兀者叔山無趾05.德充符:惡人哀駘它05.德充符:仙才李泌05.德充符:顛倒眾生05.德充符:無情之人06.大宗師:知天之所為06.大宗師:以所知養所不知06.大宗師:人為什麼短命06.大宗師:古之真人06.大宗師:道家好談兵06.大宗師:進退存亡之道06.大宗師:隱士與歷史文化06.大宗師:高士嚴子陵06.大宗師:真人的境界06.大宗師: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06.大宗師:拈提漢史06.大宗師:丙吉問牛06.大宗師:相忘於江湖06.大宗師:莊子的寓言06.大宗師:有物先天地06.大宗師: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06.大宗師:安時而處順06.大宗師:善吾生 善吾死06.大宗師:心心相印06.大宗師:方之外與方之內06.大宗師:忘乎道術06.大宗師:生死問題06.大宗師:是非仁義是刑罰06.大宗師:坐忘06.大宗師:命也夫07.應帝王:四問而四不知07.應帝王:為政治國的哲學07.應帝王:游心與合氣07.應帝王:立於不測之地07.應帝王:神巫季鹹07.應帝王:地文之定屍居07.應帝王:太沖莫勝07.應帝王:守本份07.應帝王: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