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廬經略》部分:即如弈者之起手下著,必須先得其勢,以成勝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草廬經略》部分

草廬經略

部分

大將之諸將,欲得其勢。

即如弈者之起手下著,必須先得其勢,以成勝局,然而最忌太遠。

從數路進兵者,兵家常事,所以分敵勢,令其救此則失彼之意。

但此必我強敵弱,我可憑陵而後用之。

如或敵人既強且智,知我數路進兵,偏師厄險,綴我諸兵,令不得進;復併力一路,出奇設伏,反令我一路之兵,應時而潰散矣!蓋兵力弱,聲息不通,懸隔難援,而客主之勢自然不敵,此定理也。

晉武平吳,數路而克;曹彬伐薊,數路而危。

故武侯不聽魏延子午谷之計,良有以也。

蓋非可輕之敵,須從一路依法進兵,犄角為援,臂指相使.即不大勝,亦不大敗。

入人之境,前軍分數道,以防擁並難行。

且使應敵,號令進止,金鼓相聞;發縱指示,氣脈相應。

仍令數軍於後,以備敵之後襲,日為首之一聲援。

前鋒在前軍之前,游騎在前鋒之前,亦僅四五里許,專為探視敵人之動靜,奪險守伏,見可而進,恐太遠則救應不及,將令不聞也。

兵多地廣,似此為宜。

倘遇險阻,必須權變,必訪求別徑奇道,可以暗襲,可以邀擊,可以設伏,可以劫糧,可以爭利,可以據城奪塞者。

別令死士乘間疾出,此奇兵也,恆與正兵相為表裡。

大都伐人之國,師期宜速、宜密,使敵不備。

故《尉繚子》有云:「患在百里之外,不起一日之師;患在千里之內,不起一月之師;患在四海之內,不起一歲之師。」

恐其淹久,敵聞而從容成備,非我利也。

韓安國諫伐匈一奴一,上言曰:「臣聞用兵者,以飽待餓,正治以待其亂,定捨以待其勞。

故接兵覆眾,伐國墮城,常坐而役敵國,此聖人之兵。

今將卷甲輕舉,深入長驅,從行則迫脅,衡行則中絕,疾行則乏糧,徐行則後利。

不至千里,人馬乏食。

兵法曰:「遺人獲也」。

故曰弗擊便。」

此言深人宜慎也。

司馬仲達拒諸葛武侯,張郃勸懿分兵駐雍、郿為後陣。

懿曰:「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之言是也。

若不能當,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擒也。」

懿之言,謂軍宜有後,不可分駐太遠也。

凡軍無後援,謂之孤軍輕進,鮮有不敗也。

李陵受困,無後固者也。

隋煬帝時,契丹寇營州,詔通事謁者韋雲起護突厥兵往討之。

啟民可汗發兵二萬受其處分。

雲起分為二十營、四道,俱引營相去一里,不得一交一雜。

聞鼓聲而起,聞角聲而止。

自非公使,勿得走馬。

三令五申,擊鼓而發。

有紇干犯約,斬以殉。

於是突厥將帥入謁,皆膝行股慄,莫敢仰視。

是之明也。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草廬經略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