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廬經略》一眾:眾心不一,則彼此互諉,進退疑二;敵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草廬經略》一眾

草廬經略

一眾

兵法曰:千人同心,則有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眾心不一,則彼此互諉,進退疑二;敵人薄之,前陣數顧,後陣欲走。

雖百萬之眾,竟亦何益!故之說,兵家所同。

《三略》曰:「士眾欲一」。

《司馬法》曰:「氣閒,心一」。

孫武子曰:「齊勇若一」。

《六韜》以一為「獨往獨來」之兵,《尉繚》以一為「獨出獨人」之兵。

所謂獨者,謂能使三軍之眾一心同力,齊至死戰。

一之之法:附循欲厚,激勸欲勤,號令欲嚴,賞罰欲信。

俾士卒戴我而樂於一,畏我而不敢不一。

又頓兵死地,示之以必死,令不得不致其死而一。

所以萬人一心,奮勇直前,人莫能御,如《吳子》所稱「父子之兵」者是也。

嘗考紂有臣億萬,維億萬心;周有臣三千,維一心,是以一舉而牧野成功。

此以仁義者也。

吳起說武侯,以三行餉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次功坐中行,餚席差減;無功坐後行,餚席無重器。

又頒賜有功者父母妻子於廟門外,亦以功為差。

行之三年,秦人興師,士不待吏令,介冑而擊之。

起乃率無功者五萬人,破秦五十萬眾。

此以恥心也。

項羽救趙,既渡河,破釜沉舟,持三日糧,示士卒必死。

大噪而進,楚兵呼聲動天地,英布、蒲將軍等冒死先登,所向無敵。

於是九戰,虜王離。

諸侯從壁上觀,莫不震恐失色!此頓兵死地,而以致死者也。

至於善拊循以,以忠義,是又不可勝數。

雖然,眾宜一矣,尤宜一精一。

倘器械、士眾素非一精一練,驅怯弱無用之人,置人必死之地,是猶以肉投餒虎也。

惟器械一精一造,士卒一精一選,多則數萬,少則數千,鼓激之餘,拊循之下,馭以道術,乃可橫行。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草廬經略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