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徐霞客身世概述: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和探險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徐霞客遊記》徐霞客身世概述

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身世概述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陳眉公為他取的號,一江一 陰(今一江一 蘇)人,出身書香的官僚地主家庭。

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和探險家。

據《梧塍徐氏宗譜》所載,徐霞客世系從北宋末年開封府尹徐錮開始。

在金兵南侵之際,梧塍裡徐氏一世祖徐錮攜帶大批中原文獻隨宋王室南遷杭州,其子孫散居荊溪(今宜興)、雲間(今松一江一 )、琴川(今常熟)等地。

四世祖徐守誠在南宋寧宗慶元年間以吳縣縣尉遷居蘇州。

五世祖千十一於元初遷居偏僻的一江一 陰梧塍裡,子孫俱誓不仕元,潛伏數十年。

千十一是一江一 陰梧塍徐氏始祖。

九世祖徐麒(字本中)在明初白衣應招,奉命出使西蜀,招撫羌人,功成身退,以一品朝服榮歸故里,「藏雄跡於一江一 村,寓大雅於詩酒」(一胡一 廣《心遠先生喻蜀圖序》),「朝士高之,賦詩送別,為國初盛事」,「及其歿也,當世名公,若魏文靖、王文端、一胡一 忠安、葉文莊背,皆哀挽銘誄,語無虛美,大書深刻,傳播海內」(董其昌《明故徐豫庵隱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誌銘》)。

徐麒在家鄉一方面大規模墾荒開田,一方面廣收文集,使徐家成為「辟田若干頃,藏書數萬卷」的一江一 南望族。

徐麒以景南、景州作為兩個兒子的字,以示不忘「南州高士」之祖風。

景南、景州又分別以梅雪、竹雪為號,以明志向。

兄弟倆築「梧塍十景」以過隱居生活,「恪守庭訓,務農重谷,讀書好禮,敦行孝悌;資累鉅萬,而修身慎行,德量過人,取與辭受,必以其義」(《民譜》卷53《舊傳輯略》)。

徐景南築梅雪軒,軒中有經傳子史和茶灶筆床 ,軒外栽數株梅樹,觀書之餘,「臨窗覓句想林逋,洗鼎烹茶效陶谷」(樓宏題詩),與賓友觴詠為樂。

在災荒和邊患之際,徐景南兄弟出谷賑災,出鞍馬助邊,為世人稱道並被朝廷旌為義民,賜給冠服,並旌其父之墓。

徐景南有心報效皇恩,將兒子徐頤送進京師,謀取職務。

此後徐家連續五代積極人世,博取功名。

十一世徐頤憑借豐厚的家產和一精一湛的書法,以楷法入中書科,後來被提拔為中書舍人。

因病告歸之後,親自督促子孫學業,李東陽《明故中書舍人徐君墓誌銘》說他「教子甚嚴,不侈服,不重肉,館於後圃,左右圖籍,不令與闌市相接,而日躬課核,至夜分乃罷」。

徐頤還不惜重金為子孫聘請名師,華亭狀元錢鶴灘罷官家居時,徐氏以五百金延請至家塾;吳中才子文徵明祖父也曾為徐家塾師,文徵明《內翰徐公像贊》云:「內翰一江一 陰徐公歿三十年矣,璧生晚,未及瞻承。

然先大父寺丞,曾館予公;先君一溫一 州守,辱一交一 尤厚」;此外,翰林檢討張亨父閒居時亦曾為徐頤長子徐元獻師。

李東陽曾為徐頤撰六十壽序,後來又為他撰墓誌銘。

此墓誌後來散失,徐霞客和從兄仲昭百計搜求,才以三畝田購得。

徐經遺像上有文徵明、祝允明、顧鼎臣等人題贊。

徐霞客太祖徐元獻,字尚賢,號梓庭,天資穎異,10歲能詩賦,長大後一習一 舉業,並博覽古經史傳、秦漢文詞。

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參加鄉試,得到主考官羅明仲、李賓之的賞識,取為第三名,並刻寫傳播其經文。

第二年參加吏部考試,落第而歸,不久病逝,年僅29歲,幾個月之後其父徐頤亦去世。

徐元獻是梧塍徐氏第一個才華出眾的科場追逐者,有《達意稿》若干卷行世,是徐家第一部抒懷言志的著作。

徐霞客高祖徐經,字直夫,自號西塢。

《民譜》卷53《舊傳輯略·春元西塢公傳》云:「少孤力學,淡於世昧,酷嗜學問,雖大廈千間,金珠委地,未嘗一著意焉。

唯四方賢士大夫至。

則坐論競日,而忘疲焉。」

徐經為了繼承父祖之志金榜題名,將一切家計都一交一 給母親和妻子,自己藏身於「萬卷樓」苦讀。

錢鶴灘《萬卷樓記》云:「茲樓也,儲川岳之一精一,瀉鬼神之秘,究古今之奧,煥鬥牛之纏,知不可以金谷、平泉視也。」

徐經於弘治乙卯(1495)中鄉試舉人,與吳門唐寅等人以才名相為引重,再加上他「富而不施」,遭人嫉忌。

弘治己未(1949)徐經與唐寅同船赴京會試,到京城後,「六如(唐寅)文譽籍甚,公卿造請者闐堙於巷,徐有優童數人,從六如日馳於都市中,都人矚目者已眾矣」,(《唐伯虎全集·軼事》卷二掉三場會師之後,竟滿城飛語,傳言:「一江一 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

後經朝廷查處,鬻卷之說純屬烏有,但為了平息輿論,兩人仍被削除仕籍,發回縣衙作小吏使用。

唐寅歸家後恥不就吏,夫妻反目,頹唐消極,築「桃花庵」自娛。

徐經歸梧塍裡,閉門謝客讀書。

明孝宗死後,徐經盼望朝廷赦令,於丙寅(1506)北上京師探聽消息:臥病京邸,於正德丁卯(1507)客死異鄉,重演其父繼志以歿的悲劇。

有《賁感集》傳世,評者論其詩「類陸龜蒙」(《春元西塢公傳》),「不下崔灝」(元壽《<賁感集>後序》)。

徐經家財宏富,在一江一 陰的梧塍、南碭歧沙山等處有地近四萬畝。

三子治、徐洽、沾,唯次子洽繼承父志攻舉子業。

徐洽字悅中,號雲歧,自立門戶後居南嚦歧,為徐霞客曾祖,也是南嚦歧徐氏始祖。

徐洽穎敏有文:由博士子弟補國子監生,「每試輒最」,可是七次參加會試都榜上無名。

最倒霉的一次是嘉靖辛卯(531)會試,本來已經被錄取,卻因為參考的監生人數太多超過規定的比例而落榜。

後來捐資進入鴻臚序班,官至鴻臚主簿。

《民譜》卷53《舊傳輯略·鴻臚佐雲歧公傳》說:「其詩文宏雅古博,多自得趣」,有《雲歧小稿》傳世。

徐洽有五子,長子衍芳,字原潤,又字汝聲,號柴石,為徐霞客祖父。

徐衍芳「博綜典故,出入風雅,以古文詞為通人所賞識」(《民譜》卷53《舊傳輯略·光祿佐柴石公傳》)。

其父科場失意,寄厚望於衍芳,特築書屋令他誦讀其中。

兄弟分家時,徐衍芳雖為長子,卻主動放棄祖屋而出居湖莊書屋,研一精一靜慮以求科智,結果卻像父親一樣「累試數奇」。

有《柴石小草》傳世。

徐衍芳有六子,第三子徐有勉就是徐霞客的父親。

綜觀徐霞客的家世淵源,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有隱士高風,二是以詩書傳家,二者相輔相成。

隱士高風,對徐氏家族來說,不戀慕功名富貴隱而不仕的高士之風可謂源遠流長,遠祖徐稚一直是他們的驕傲和榜樣。

在千十一、徐麒、徐景南、徐影州兄弟身上,可以直接看到「南州高士之風」的延續。

儘管從徐頤開始,這個高士之家連續幾代角逐科場追求功笤,但「高士之風」仍不絕如縷。

十一世祖徐頤捐資得官之後不久即以病告歸,自稱「違養圖仕,非志也」(李東陽《明故中書舍人徐君墓誌銘》);太祖元獻以泊然寒士自處,「與世之驕侈者遠甚」(《民譜》卷53《舊傳輯略·經元梓庭公傳》);高祖徐經淡於世味酷嗜學問;曾祖徐洽辭官歸田,優遊林泉,不染塵世事;祖父徐衍芳出入風雅,淡泊世味,以詩酒寫性靈。

隱逸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群體生活的大景觀,以至於有人認為中國古代歷史可以一交一 替劃分為「仕文化」和「隱文化」兩種時期。

不過像徐氏這樣高士之風累世傳續的現象並不多見,因此,不僅徐氏族裔引以為榮自覺模範,世人也津津樂道,極力推崇。

在《晴山堂帖》中,人們一再稱揚徐稚的隱士高風。

王達善題詩說:「高士令名垂無窮」;解縉題詩說:「南州信義世皆知」;蘇平題詩說:「南州高士神仙人,繞軒栽得一江一 南春」。

黃嚦《梅雪軒記》說,「嘗慕乃祖南州孺子之名,所以字之以景南者,有以期之也」;張洪《梅雪軒序》說,徐景南「系南州高士之後,故其名然,作求世德,其在茲乎」;李東陽《明故中書舍人徐君墓誌銘》說:徐頤「雖斂處林壑,而世家譽望,著於東南久矣。

君舊譜相傳出漢南州高士之裔」。

詩書傳家,與隱士高風比較,徐氏家族的書香傳統更為引人注目。

一世祖徐錮隨宋室南渡時帶來大量中原文獻,為徐家藏書奠定了基礎;八世祖徐均平與倪瓚為故一交一 ,其子徐麒10歲時已有餐霞御風之異態,倪瓚為他取字為本中,還為他繪《書屋圖》並題詩,楊維楨、高啟等名流皆有題詠。

徐麒奉詔使蜀時,文壇泰斗宋濂以詩送之,《送徐生》之序稱:「生,一江一 上故族也。

學古儲今,以詩文從余」,可見徐麒是宋濂的弟子。

徐麒藏書達數萬卷,與良朋酬酢觴詠其間,「宇內播揚,咸仰之為山斗」(陳敬宗《明故徐微君墓誌銘》);徐景南亦酷好讀書,有「梅雪軒」故事;徐頤親自課子並廣延名師;徐元獻弱冠成舉子,古文歌詩皆有名;徐經藏身於「萬卷樓」苦讀。

徐元獻、徐經、徐洽、徐衍芳,連續四代有文集傳世,先後媲美,論者歎為盛事,湯煥《〈徐氏家集〉序》說:「往予署學一江一 陰,見徐氏列冠裳者先後數十人;居庠校者,彬彬多才子弟,意必有賢父兄,而家法先猷,當有所自」,「昔人有言:植本固而發源深也。

徐氏自開封尹以中原文獻南來,迨乎皇朝,益敦詩禮之教,又再世而賢科出焉,其培植也遠矣」。

徐氏不僅「五世以來,文豪於國,詩震於時」(范梅《<柴石遺稿>序》),如前所說,我們在《晴山堂帖》中,可以看到一大批如雷如霆之偉人的手筆,晴山堂石刻因此而「與唐碑宋碣並重」,「三百年來,拓本流傳,人爭寶貴」(張之純跋)。

徐氏真正可以說是出入有鴻儒的世家望族。

徐霞客與其從兄徐仲昭千方百計搜尋先世遺墨題贈,紹繼的不止是祖業,應該還包括祖宗的德行風範。

何喬遠《張侯名宦匯紀序》說:「徐弘祖一布衣也,愍然若其遠祖達人。」

徐霞客出生在這樣一個故族世家,深受祖德家范的浸染,其放絕世務奇情郁然的個性、其目空萬卷詞意高妙的才情都可謂淵源有自。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徐霞客遊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