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夫被金刃所傷,其瘡多有變動。若按瘡邊干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

一、金瘡初傷候

夫被金刃所傷,其瘡多有變動。

若按瘡邊干急,肌肉不生,青黃汁出,瘡邊寒清,肉消臭敗,前出赤血,後出黑血,如熟爛者,及血出不止,白汁隨出,如是者多凶。

若中絡脈、髀內、一陰一股、天聰、眉角,橫斷腓腸,一乳一上及與鳩尾、攢一毛一、小腹,尿從瘡出,氣如賁豚,及腦出,諸瘡如是者,多凶少愈。

診金瘡,血出太多,其脈虛細者生,數實大者死;小者生,浮大者死。

所傷在一陽一處者,去血四五斗,脈微緩而遲者生,急疾者死。

二、金瘡血不止候

金瘡血出不斷,其脈大而止者,三七日死。

金瘡血出不可止,前赤後黑,或黃或白,肌肉腐臭,寒冷硬急者,其瘡難愈,亦死。

三、金瘡內漏候

凡金瘡通內,血多內漏,若腹脹滿,兩脅脹,不能食者死。

瘀血在內,腹脹,脈牢大者

四、毒箭所傷候

夫被弓弩所傷,若箭鏃有 藥,入人皮脈,令人短氣,須臾命絕。

口噤唇乾,血為斷絕,腹滿不言,其人如醉,未死之間,為不可治。

若榮衛青瘀,血應時出,瘡邊一溫一熱,口毒箭有三種:嶺南夷俚,用焦銅作箭鏃;次,嶺北諸處,以諸蛇蟲毒螫物汁著管中,漬箭鏃。

此二種才傷皮,便洪腫沸爛而死。

唯射豬犬,雖困得活。

以其啖糞故也。

人若中之,便即食糞,或飲糞汁,並塗瘡即愈。

不爾,須臾不可復救。

箭著寬處者,雖困漸治,不必死。

若近胸腹,便宜速治,小緩,毒入內,則不可救。

五、金瘡腸出候

此謂為矛箭所傷,若中於腹,則氣激,氣激則腸隨瘡孔出也。

六、金瘡腸斷候

夫金瘡腸斷者,視病深淺,各有死生。

腸一頭見者,不可連也。

若腹痛短氣,不得飲食者,大腸一日半死,小腸三日死。

腸兩頭見者,可速續之。

先以針縷如法,連續斷腸,便取雞血塗其際,勿令氣洩,即推內之。

腸但出不斷者,當作大麥粥,取其汁,持洗腸,以水漬內之。

當作研米粥飲之。

二十餘日,稍作強糜食之,百日後乃可進飯耳。

飽食者,令人腸痛決漏。

常服錢屑散。

若腸腹HT 從瘡出,有死者,有生者,但視病取之,各有吉凶。

HT 出如手,其下牢核,煩滿短氣,發作有時,不過三日必死。

HT 下不留,安定不煩,喘一息如故,但瘡痛者,當以生絲縷系絕其血脈,當令一宿,乃可截之。

勿閉其口,膏稍導之。

七、金瘡筋急相引痛不得屈伸候

夫金瘡愈以後,肌肉充滿,不得屈伸者,此由傷絕一經筋,榮衛不得循行也。

其瘡雖愈,筋急不得屈伸也。

八、金瘡傷筋斷骨候

夫金瘡始傷之時,半傷其筋,榮衛不通,其瘡雖癒合,後仍令痺不仁也。

若被瘡截斷諸解、身軀、肘中,及腕、膝、髀若踝際,亦可連續,須急及熱,其血氣未寒,即去碎骨便更縫連,其愈後直不屈伸。

若碎骨不去,令人痛煩,膿血不絕。

不絕者,不得安。

諸中傷人神

九、箭鏃金刃入肉及骨不出候

箭鏃、金刃中骨,骨破碎者,須令箭鏃出,仍應除碎骨盡,乃敷藥。

不爾,瘡永不合。

縱合,常疼痛。

若更犯觸損傷,便驚血沸潰,有死者。

十、金瘡中風痙候

夫金瘡痙者,此由血脈虛竭,飲食未復,未盈月日,榮衛傷穿,風氣得入,五臟受寒,則痙。

其狀,口急背直,搖頭馬鳴,腰為反折,須臾十發,氣息如絕,汗出如雨。

不及時救凡金瘡卒無汁者,中風也;邊自出黃汁者,中水也。

並欲作痙,急治之。

又痛不在瘡處

十一、金瘡驚腫候

夫金瘡愈閉後,忽驚腫,動起糜沸跳手,大者如盂,小者如杯,名為盜血。

此由肌未定,裡不滿,因作勞、起早,故令盜血湧一出,在人皮中,不肯自消,亦不成膿,反牢核。

又有加血,加血者,盜血之滿也。

其血凝深,不可妄破。

破之者,盜血前出,不可禁止,加血追之。

出即滿瘡中,便留止,令人短氣,須臾命絕。

十二、金瘡因一交一接血驚出候

夫金瘡,多傷經絡,去血損氣。

其瘡未瘥,則血氣尚虛,若因而房室,致情意感動,一陰一陽一發洩,驚觸於瘡,故血汁重出。

十二、金瘡因一交一接血驚出候

夫金瘡,多傷經絡,去血損氣。

其瘡未瘥,則血氣尚虛,若因而房室,致情意感動,一陰一陽一發洩,驚觸於瘡,故血汁重出。

十二、金瘡因一交一接血驚出候

夫金瘡,多傷經絡,去血損氣。

其瘡未瘥,則血氣尚虛,若因而房室,致情意感動,一陰一陽一發洩,驚觸於瘡,故血汁重出。

十五、金瘡咳候

金瘡傷血損氣。

氣者,肺之所主,風邪中於肺,故咳也。

十六、金瘡渴候

夫金瘡失血,則經絡空竭,津一液不足,腎臟虛燥,故渴也。

十七、金瘡蟲出候

夫金瘡久不瘥,及裹縛不如法,瘡內敗壞,故生蟲也。

十八、金瘡著風候

夫金瘡干無汁,亦不大腫者,中風也。

寒氣得大深者,至髒便發作痙,多凶少愈。

中水者則腫,多一汁或成膿。

十九、金瘡著風腫候

此由瘡著於風,風氣相搏,故腫也。

二十、金瘡成癰腫候

夫金瘡,冬月之時,衣濃絮一溫一,故裹欲薄;夏月之時,衣單日涼,故裹欲濃。

重寒傷榮,重熱傷衛。

筋勞結急,肉勞驚腫,骨勞折沸,難可屈伸;血脈勞者,變化作膿;榮衛不通,留結成癰。

凡始縫其瘡,各有縱橫;雞舌隔角,橫不相當。

縫亦有法,當次一陰一陽一;上下逆順,急緩相望;一陽一者附一陰一,一陰一者附一陽一;腠理皮脈,復令復常。

但亦不曉,略作一行;一陰一陽一閉塞,不必作膿;榮衛不通,留結為癰。

晝夜不臥,語言不同;碎骨不去,其人必凶。

雞舌隔角,房不相當;頭一毛一解脫,志失故常;瘡不再縫,膏不再漿。

二十一、金瘡中風水候

夫金瘡裹縛不密,為風水氣所中,則疼痛不止,而腫痛,內生青黃汁。

二十二、金瘡下血虛竭候

金刃中於經絡者,下血必多,腑臟空虛,津一液竭少,無血氣榮養,故須補之。

二十三、金瘡久不瘥候

夫金瘡有久不瘥,膿汁不絕,肌肉不生者,其瘡內有破骨、斷筋、伏血、腐肉、缺刃、竹刺,久而不出,令瘡不愈,喜出青汁。

當破出之,瘡則愈。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