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人處三才之間,稟五行之氣,一陽一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

一、產法

人處三才之間,稟五行之氣,一陽一施一陰一化,故令有子。

然五行雖復相生,而則柔刑殺,互相害克。

至於將產,則有日游、反支禁忌,若犯觸之,或橫致諸病。

故產時坐臥產處,須順四時五行之氣,故謂之產法也。

二、產防運法

防運者,諸臨產若觸犯日游、反支諸所禁忌,則令血氣不調理,而致運也。

其運之狀,心煩悶,氣欲絕是也,故須預以法術防之。

三、胞衣不出候

有產兒下,苦胞衣不落者,世謂之息胞。

由產婦初時用力,比產兒出而體已疲頓,不能更用氣產胸,經停之間,外冷乘之,則血道痞澀,故胞久不出。

彌須急以方藥救治,不爾,害於兒。

所以爾者,胞系連兒臍,胞不出,則不得以時斷臍浴洗,冷氣傷兒,則成病也。

舊方胞衣久不出,恐損兒者,根據法截臍,而以物系其帶一頭。

亦有產而看產人不用意慎護,而挽牽甚,胞系斷者,其胞上掩心,則斃人也。

縱令不死,久則成病也。

一、產難候

產難者,或先因漏胎,去血髒燥,或子髒宿挾疹病,或觸禁忌,或始覺腹痛,產時未到,便即驚動,穢露早下,致子道乾澀,產發力疲,皆令難也。

候其產婦,舌青者,兒死母活;唇青口青,口兩邊沫出者,子母俱死;面青舌赤,沫出者,母死子活。

故將產坐臥產處,須順四時方面,並避五行禁忌,若有犯觸,多令產難。

產婦腹痛而腰不痛者,未產也;若腹痛連腰甚者,即產。

所以然者,腎候於腰,胞繫於腎故也。

診其尺脈,轉急如切繩轉珠者,即產也。

二、橫產候

橫產由初覺腹痛,產時未至,驚動傷早,兒轉未竟,便用力產之,故令橫也。

或觸犯禁忌所為。

將產坐臥產處,須順四時方面,並避五行禁忌,若觸犯,多致災禍也。

三、逆產候

逆產者,初覺腹痛,產時未至,驚動傷早,兒轉未竟,便用力產之,則令逆逆也。

或觸犯禁忌所為。

故產處及坐臥,須順四時方面,並避五行禁忌,若觸犯,多致災禍。

《養生方》云:妊一娠,大小一便勿至非常之去處,必逆產殺人也。

四、產子上一逼一心候

妊一娠將養得所,則氣血調和,故兒在胎則安,當產亦易。

若節適失宜,則血氣乖理,兒在胎則亟動,至產育亦難。

產而子上迫於心者,由產難用力,胎動氣逆,胎上衝迫於心也。

凡胎上迫心,則暴悶絕,胎下乃蘇,甚者至死。

凡產處及坐臥,須順四時方面,並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致災禍也。

五、產子但後孔候

產子但暗後孔者,由坐臥未安,匆遽強KT ,氣暴衝擊,故兒失其道。

婦人產有坐有臥,若坐產者,須正坐,旁人扶抱肋腰持捉之,勿使傾斜,故兒得順其理。

臥產者,亦待臥定,背平著度,體不傴曲,則兒不失其道。

若坐臥未安,身一體斜曲,兒正轉動,匆遽強HT,氣暴衝擊,則令兒趨後孔,或橫或逆,皆由產時匆遽,或觸犯禁忌,坐臥不安。

審所為,故產坐臥須平正,順四時方面,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致災禍也。

六、產已死而子不出候

產婦已死,而子不出,或觸犯禁忌,或產時未到,驚動傷早,或傍看產人抱腰持捉失理,皆令產難,而致胎上掩心,悶絕故死也。

候其婦將困乏際,面青舌赤,口渤海出者,則母死兒活也。

故產處坐臥,須順四時方面,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招災禍也。

七、產難子死腹中候

產難子死腹中者,多因驚動過早,或觸犯禁忌,致令產難。

產難則穢沃下,產時未到,穢露已盡,而胎枯燥,故子死腹中。

候其產婦舌青黑,及胎上冷者,子已死也。

故產處坐臥,須順四時方面,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招災禍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