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手太一陽一、少一陰一之經,主下為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

三十一、產後月水不利候

手太一陽一、少一陰一之經,主下為月水。

太一陽一小腸之經,少一陰一心之經也,心主血脈。

因產傷動血氣,其後虛損未復,而為風冷客於經絡,冷搏於血,則血凝澀,故令月水不利也。

三十二、產後月水不調候

夫產傷動血氣,虛損未復,而風邪冷熱之氣客於經絡,乍冷乍熱,冷則血結,熱則血消,故令血或多或少,乍在月前,乍在月後,故為不調也。

三十三、產後月水不通候

夫產傷動血氣,其後虛損未平復,為風冷所傷。

血之為一性一,得冷則凝結。

故風冷傷經,血結於胞絡之間,故令月水不通也。

凡血結月水不通,則變成血瘕,水血相並,後遇脾胃衰弱,肌肉虛者,變水腫也。

三十四、產後帶下候

帶下之病,由任脈虛損。

任脈為經絡之海。

產後血氣勞損未平復,為風冷所乘,傷於任脈,冷熱相一交一,冷多則白多,熱多則赤多也,相兼為帶下也。

又云: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一門。

產後屬胞門,謂因產傷損胞絡故也。

三十五、產後崩中惡一露不盡候

產傷於經一血,其後虛損未平復,或勞役損動,而血暴崩下,遂因淋瀝不斷時來,故為崩中惡一露不盡。

風崩中,若小腹急滿,為內有瘀血,不可斷之;斷之終不斷,而加小腹脹滿,為難矣。

若無瘀血,則可斷,易治也。

三十六、產後痢候

產後虛損未平復而起早,傷於風冷,風冷乘虛入於大腸,腸虛則洩,故令痢也。

產後痢若變為血痢,則難治,世謂之產子痢也。

三十七、產後痢腫候

因產勞傷榮衛,脾胃虛弱,風冷乘之,水谷不結,大腸虛則洩成利也。

痢而腫者,脾主土,候肌肉,土一性一本克水,今脾氣衰微,不能克消於水,水氣流一溢,散在皮膚,故令腫也。

三十八、產後虛冷洞痢候

產勞傷而血氣虛極,風冷乘之,入於腸胃。

腸胃虛而暴得冷,腸虛則洩,遇冷極虛,故變洞痢也。

三十九、產後滯痢候

產後虛損,冷熱之氣客於腸間,熱乘血,血滲於腸則赤;冷搏腸間,津一液則變白。

其冷熱相一交一,故赤白相雜,連滯不止,故謂滯利也。

四十、產後冷熱利候

產後髒虛,而冷熱之氣入於腸胃,腸虛則洩,故成冷熱痢。

凡利色青與白為冷,黃與赤為熱。

不止,熱甚則變生血,冷極則生白膿。

膿血相雜,冷熱不調,則變滯痢也。

四十一、產後客熱痢候

產後髒虛,而熱氣乘之,熱入於腸,腸虛則洩,故為客熱痢,色黃是也。

熱甚,則黃赤而有血也。

四十二、產後赤痢候

赤痢,血痢也。

因產後血虛,為熱氣所乘,熱搏血滲入腸,腸虛而洩,為血痢。

凡血痢,皆是多熱,熱血不止,蘊瘀成膿血痢也。

四十三、產後一陰一下脫候

產而一陰一脫者,由宿有虛冷,因產用力過度,其氣下衝,則一陰一下脫也。

四十四、產後一陰一道痛腫候

髒氣宿虛,因產風邪乘於一陰一,邪與血氣相搏,在其腠理,故令痛;血氣為邪所壅痞,故腫也。

四十五、產後一陰一道開候

子髒宿虛,因產冷氣乘之,血氣得冷不能相榮,故令開也。

四十六、產後遺尿候

因產用氣,傷於膀一胱,而冷氣入胞囊,胞囊缺漏,不禁小一便,故遺尿。

多因產難所致。

四十七、產後淋候

因產虛損,而熱氣客胞內,虛則起數,熱則洩少,故成淋也。

四十八、產後渴利候

渴利者,渴而引飲,隨飲隨小一便,而謂之渴利也。

膀一胱與腎為表裡,膀一胱為津一液之府。

婦人以腎系胞,產則血水俱下,傷損腎與膀一胱之氣,津一液竭燥,故令渴也。

而腎氣下通於一陰一,腎虛則不能制水,故小一便數,是為渴利也。

四十九、產後小一便數候

胞內宿有冷,因產氣虛,而冷發動,冷氣入胞,虛弱不能制其小一便,故令數。

五十、產後尿血候

夫產傷損血氣,血氣則虛,而挾於熱,搏於血,血得熱流散,滲於胞,故血隨尿出,是

五十一、產後大小一便血候

夫產傷動血氣,腑臟勞損,血傷未復,而挾於熱,血得熱則妄行。

大腸及胞囊虛者,則血滲入之,故因大小一便而血出也。

五十二、產後大小一便不通候

大小腸宿有熱,因產則血水俱下,津一液暴竭,本挾於熱,大小腸未調和,故令大小一便澀結不通也。

五十三、產後大便不通候

腸胃本挾於熱,因產又水血俱下,津一液竭燥,腸胃痞澀,熱結腸胃,故大便不通也。

五十四、產後小一便不通候

因產動氣,氣沖於胞,胞轉屈辟,不得小一便故也。

亦有小腸本挾於熱,因產水血俱下,津一液竭燥,胞內熱結,則小一便不通也。

然胞轉則小腹脹滿,氣急絞痛;若虛熱津一液竭燥者,則不甚脹急,但不通。

津一液生,氣和,則小一便也。

五十五、產後小一便難候

產則津一液空竭,血氣皆虛,有熱客於胞者,熱停積,故小一便痞澀而難出。

五十六、產後嘔候

胃為水穀之海,水谷之一精一以為血氣,血氣榮潤腑臟。

因產則腑臟傷動,有血虛而氣獨盛者,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不下食也。

五十七、產後咳嗽候

肺感微寒,則成咳嗽。

而肺主氣,因產氣虛,風冷傷於肺,故令咳嗽也。

五十八、產後時氣熱病候

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而為病者,謂之時氣。

產後體虛,而非節之熱氣傷之,故為產後時氣熱病也。

診其脈弦小者,足一溫一則生,足寒則死。

凡熱病,脈應浮滑而懸急,以為不順,手足應一溫一而反冷,為四逆,必死也。

五十九、產後傷寒候

觸冒寒氣而為病,謂之傷寒。

產婦血氣俱虛,日月未滿,而起早勞動,為寒所傷,則嗇嗇惡寒,吸吸微熱,數日乃歇。

重者,頭及骨節皆痛,七八日乃瘥也。

六十、產後寒熱候

因產勞傷血氣,使一陰一陽一不和,互相乘克,一陽一勝則熱,一陰一勝則寒,一陰一陽一相加,故發寒熱。

凡產余血在內,亦令寒熱,其腹時刺痛者是也。

六十一、產後瘧候

夫瘧者,由夏傷於暑,客在皮膚,至秋因勞動血氣,腠理虛而風邪乘之,動前暑熱,正邪相擊,一陰一陽一交一爭,一陽一盛則熱,一陰一盛則寒。

一陰一陽一更虛更盛,故發寒熱;一陰一陽一相離,則寒熱俱歇。

若邪動氣至,一交一爭復發,故瘧休作有時。

其發時節漸晏者,此由邪客於風府,邪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日晏。

其發早者,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內,上注於伏沖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內,其氣既上,故其病發更早。

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間產後血氣損傷,而宿經傷暑熱,今因產虛,復遇風邪相折,一陰一陽一交一爭,邪正相干,故發作成瘧也。

六十二、產後積聚候

積者一陰一氣,五臟所生;聚者一陽一氣,六腑所成。

皆由飲食失節,冷熱不調,致五臟之氣積,六腑之氣聚。

積者,痛不離其部;聚者,其痛無有常處。

所以然者,積為一陰一氣,一陰一性一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為一陽一氣,一陽一性一浮動,故痛無常處。

產婦血氣傷損,腑臟虛弱,為風冷所乘,搏於臟腑,與氣血相結,故成積聚也。

六十三、產後症候

症病之候,腹內塊,按之牢強,推之不移動是也。

產後而有症者,由髒虛,余血不盡,為風冷所乘,血則凝結,而成症也。

六十四、產後癖候

癖病之狀,脅下弦急刺痛是也。

皆由飲食冷熱不調,停積不消所成。

產後髒虛,為風冷搏於停飲,結聚故成癖也。

六十五、產後內極七病候

產後血氣傷竭,為內極七病,則舊方所云七害也。

一者害食,二者害氣,三者害冷,四者害勞,五者害房,六者害任,七者害睡。

皆產時傷動血氣,其後虛極未平復,犯此七條,而生諸病。

凡產後氣血內極,其人羸疲萎黃,冷則心腹絞痛,熱則肢一體煩疼,經一血痞澀,變為積聚 瘕也。

六十六、產後目瞑候

目不痛不腫,但視物不明,謂之目瞑。

肝藏血,候應於目,產則血虛,肝氣不足,故目

六十七、產後耳聾候

腎氣通耳,而婦人以腎系胞。

因產血氣傷損,則腎氣虛,其經為風邪所乘,故令耳聾也

六十八、產後虛熱口生瘡候

產後口生瘡者,心臟虛熱。

心開竅於口,而主血脈;產則血虛,髒有客熱,氣上衝胸膈

六十九、產後身生瘡候

產則血氣傷損,腠理虛,為風所乘,風邪與血氣相搏,臟腑生熱,重發肌膚,故生瘡也

七十、產後一乳一無汁候

婦人手太一陽一、少一陰一之脈,下為月水,上為一乳一汁。

妊一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養胎,既產則水血俱下,津一液暴竭,經一血不足者,故無一乳一汁也。

七十一、產後一乳一汁溢候

婦人手太一陽一、少一陰一之脈,上為一乳一汁,其產雖血水俱下,其經一血盛者,則津一液有餘,故一乳一汁多而溢出也。

故令渴也。

渴引飲水止,飲入腸胃,則變為下利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