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經云:一陰一搏一陽一別,謂之有子。此是氣血和調,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

一、妊一娠候

經云:一陰一搏一陽一別,謂之有子。

此是氣血和調,一陽一施一陰一化也。

診其手少一陰一脈動甚者,任子也。

少一陰一,心脈也,心主血脈。

又,腎名胞門、子戶。

尺中,腎脈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絕者,妊一娠脈也。

三部脈沉浮正等,按之無斷絕者,有娠也。

又,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俱沉實,生二男;左右俱浮大,生二女。

又,尺脈左偏大為男,右偏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

又,左右手尺脈俱浮,為產二男,不爾,女作男生;俱沉,為產二女,不爾,男作女生。

又,左手尺中脈浮大者男,右手尺脈沉細者女。

又,得太一陰一脈為男,得太一陽一脈為女;太一陰一脈沉,太一陽一脈浮。

欲知男一女,遣面南行,還復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

又,看上圊時,夫從後急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

婦人妊一娠,其夫左邊一乳一房有核是男,右邊一乳一房有核是女。

懷娠一月,名曰始形,飲食一精一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麥,無食腥辛之物,是謂才貞,足厥一陰一養之。

足厥一陰一者,肝之脈也。

肝主血,一月之時,血流澀,如不出,故足厥一陰一養之。

足厥一陰一穴一,在足大指歧間白肉際是。

妊一娠二月,名曰始膏。

無食腥辛之物,居必靜處,男子勿勞,百節皆痛,是謂始藏也,足少一陽一養之。

足呼一陽一者,膽之脈也,主於一精一。

二月之時,兒一精一成於胞裡,故足少一陽一養之。

足少一陽一穴一,在足小指間本節後附骨上一寸陷中者是。

妊一娠三月,名始胎。

當此之時,血不流,形像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

欲令見貴盛公主,好人端正莊嚴,不欲令見傴僂侏儒,醜惡形人,及猿猴之類。

無食姜兔,無懷刀繩。

欲得男者,一操一弓矢,射雄雞,乘肥馬於田野,觀虎豹及走犬。

其欲得女者,則著簪珂環珮,弄珠璣。

欲令子美好端正者,數視白璧美玉,看孔雀,食鯉魚。

欲令兒多智有力,則啖牛心,食大麥。

欲令子賢良盛德,則端心正坐,清虛和一,坐無邪席,立無偏倚,行無邪徑,目無邪視,耳無邪聽,口無邪言,心無邪念,無妄喜怒,無得思慮,食無邪臠,無邪臥,無橫足,思欲果瓜,啖味酸菹,好芬芳,惡見穢臭,是謂外象而變者也,手心主養之。

手心主者,脈中一精一神,內屬於心,能混神,故手心主養之。

手心主一穴一,在掌後橫文是。

診其妊一娠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

妊一娠四月,始受水一精一,以成血脈。

其食宜稻 ,其羹宜魚雁,是謂盛榮,以通耳目,而行經絡。

洗浴遠避寒暑,是手少一陽一養之。

手少一陽一者,三焦之脈也,內屬於腑。

四月之時,兒六腑順成,故手少一陽一養之。

手少一陽一穴一,在手小指間本節後二寸是也。

診其妊一娠四月,欲知男一女,左脈疾為男,右脈疾為女,左右俱疾,為生二子。

當此之時,慎勿瀉之,必致產後之殃。

何謂也?是手少一陽一三焦之脈,風屬於三焦,靜形體,和心志,妊一娠五月,始受火一精一,以成其氣,臥必晏起,洗浣衣服,深其屋室,濃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

其食宜稻麥,其羹宜牛羊,和以茱萸,調以五味,是謂養氣,以定五臟者也。

一本云:宜食魚鱉。

足太一陰一養之。

足太一陰一脾之脈,主四季。

五月之時,兒四肢皆成,故足太一陰一養之。

足太一陰一穴一,在足內踝上三寸是也。

診其妊一娠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

又,其脈數者,必向壞;脈緊者,必胞阻;脈遲者,必腹滿湍;脈浮者,必水壞為腫。

妊一娠六月,始受金一精一,以成其筋。

身欲微勞,無得靜處,出遊於野,數觀走犬,及視走馬,宜食鷙鳥猛獸之肉,是謂變腠膂筋,以養其爪,以牢其背膂,足一陽一明養之。

足一陽一明者,胃之脈,主期其口目。

六月之時,兒口目皆成,故足一陽一明養之。

足一陽一明一穴一,在太衝上二寸是也。

妊一娠七月,始受木一精一,以成其骨。

勞躬搖支,無使定止,動作屈伸,以運血氣,居處必燥,飲食避寒,常宜食稻 ,以密腠理,是謂養骨牢齒者也。

手太一陰一養之。

手太一陰一者,肺脈,主皮手。

七月之時,兒皮手已成,故手太一陰一養之。

手太一陰一穴一,在手大指本節後,白診其妊一娠七月脈,實大牢強者生,沉細者死。

懷軀七月,而不可知,時時衄而轉筋者,此為軀衄;時嚏而動者,非軀也。

懷軀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倚而墮,此非時孤漿預下妊一娠八月,始受土一精一,以成膚革。

和心靜息,無使氣極,是謂密腠理而光澤顏色。

手一陽一明養之。

手一陽一明者,大腸脈,大腸主九竅。

八月之時,兒九竅皆成,故手一陽一明養之。

手一陽一明一穴一,在大指本節後宛宛中是。

診其妊一娠八月脈,實大牢強弦緊者生,沉細者死。

妊一娠九月,始受石一精一,以成皮手,六腑百節,莫不畢備。

飲醴食甘,緩帶自持而待之,是謂養一毛一發,多才力。

足少一陰一養之。

足少一陰一者,腎之脈,腎主續縷。

九月之時,兒脈續縷皆成,故足少一陰一養之。

足少一陰一穴一,在足內踝後微近下前動脈是也。

妊一娠十月,五臟俱備,六腑齊通,納天地氣於丹田,故使關節人神鹹備,然可預修滑胎

二、妊一娠惡阻候

惡阻病者,心中憒悶,頭眩,四肢煩疼,懈惰不欲執作,惡聞食氣,欲啖鹹酸果實,多睡少起,世雲惡食,又雲惡字是也。

乃至三四月日以上,大劇者,不能自勝舉也。

此由婦人元本虛羸,血氣不足,腎氣又弱,兼當風飲冷太過,心下有痰水挾之,而有娠也。

經一血既閉,水漬於髒,髒氣不宣通,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也;血脈不通,經絡痞澀,則四肢沉重;挾風則頭目眩。

故欲有胎,而病惡阻。

所謂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來,而顏色皮膚如常,但苦沉重憒悶,不欲食飲,又不知其患所在,脈理順時平和,即是欲有胎也。

如此經二月日後,便覺不通,則結胎也。

三、妊一娠轉女為男候

一陰一陽一和調,二氣相感,一陽一施一陰一化,是以有娠。

而三一陰一所會,則多生女。

但妊一娠二月,名曰始藏,一精一氣成於胞裡。

至於三月,名曰始胎,血脈不流,象形而變,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是時男一女未分,故未滿三月者,可服藥方術轉之,令生男也。

四、妊一娠養胎候

妊一娠之人,有宿挾 疹,因而有娠,或有娠之時,節適乖理,致生疾病,並令腑臟衰損,氣力虛羸,令胎不長。

故須服藥去其疾病,益其氣血,以扶養胎也。

五、妊一娠禁忌候

妊一娠男一女未分之時,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故須端正莊嚴,清靜和一,無傾視,無邪聽。

兒在胎,日月未滿,一陰一陽一未備,腑臟骨節,皆未成足,故自初訖於將產,飲食居處,皆有

六、妊一娠胎間水氣子滿體腫候

胎間水氣,子滿體腫者,此由脾胃虛弱,臟腑之間有停水,而挾以妊一娠故也。

妊一娠之人,經一血壅閉,以養於胎。

若挾有水氣,則水血相搏,水漬於胎,兼傷腑臟。

脾胃主身之肌肉,故氣虛弱,肌肉則虛,水氣流一溢於肌,故令體腫;水漬於胞,則令胎壞。

然妊一娠臨將產之月而腳微腫者,其產易。

所以爾者,胞藏水血俱多,故令易產,而水乘於外,故微腫,但須將產之月耳。

若初任而腫者,是水氣過多,兒未成具,故壞胎也。

懷胎脈浮者,必腹滿而喘,懷娠為水腫。

七、妊一娠漏胞候

漏胞者,謂妊一娠數月而經水時下。

此由衝脈、任脈虛,不能約制太一陽一、少一陰一之經一血故也。

沖任之脈,為經脈之海,皆起於胞內。

手太一陽一,小腸脈也;手少一陰一,心脈也,是二經為表裡,上為一乳一汁,下為月水。

有娠之人,經水所以斷者,壅之以養胎,而蓄之為一乳一汁。

沖任氣虛,則胞內洩漏,不能制其經一血,故月水時下,京名胞阻。

漏血盡,則人斃也。

八、妊一娠胎動候

胎動不安者,多因勞役氣力,或觸冒冷熱,或飲食不適,或居處失宜。

輕者止轉動不安,重者便致傷墮。

若其母有疾以動胎,治母則胎安;若其胎有不牢固,致動以病母者,治胎則母瘥。

若傷動甚者,候其母,面赤舌青者,兒死母活;母唇口青,口兩邊沫出者,母子俱死;母面青舌赤,口中沫出,母死子活。

九、妊一娠僵仆胎上搶心下血候

此謂行動倒僕,或從高墮下,傷損胞絡,致血下動胎,而血傷氣逆者,胎隨氣上搶心。

其死生之候,其母舌青者,兒死母活;唇口無沫,兒生;唇青沫出者,母子俱死;唇口青舌赤者,母死兒活。

若下血不住,胞燥胎枯,則令胎死。

十、妊一娠胎死腹中候

此或因驚動倒僕,或染一溫一疫、傷寒,邪毒入於胞髒,致令胎死。

其候當胎處冷,為胎已

十一、妊一娠腹痛候

腹痛皆由風邪入於腑臟,與血氣相擊搏所為。

妊一娠之人,或突破挾冷疹,或新觸風邪,癘結而痛。

其腹痛不已,邪正相干,血氣相亂,致傷損胞絡,則令動胎也。

十二、妊一娠心痛候

夫心痛,多是風邪痰飲,乘心之經絡,邪氣搏於正氣,一交一結而痛也。

若傷心正經而痛者,為真心痛。

心為神,統領諸髒,不可受邪。

邪若傷之,朝發夕死,夕發朝死。

若傷心支別絡而痛者,則乍間乍盛,休作有時。

妊一娠之人,感其病者,痛不已,氣乘胞絡,傷損子髒,則令動胎。

凡胎動,則胎轉移不安,不安而動於血者,則血下也。

十三、妊一娠心腹痛候

妊一娠心腹痛者,或由腹內宿有冷疹,或新觸風寒,皆因髒虛而致發動。

邪正相擊,而並於氣,隨氣上下,上衝於心則心痛,下攻於腹則腹痛,故令心腹痛也。

妊一娠而痛之者,正邪二氣一交一擊於內,若不時瘥者,其痛衝擊胞絡,必致動胎,甚則傷墮。

十四、妊一娠腰痛候

腎主腰腳,因勞損傷動,其經虛,則風冷乘之,故腰痛。

婦人腎以系胞,妊一娠而腰痛甚者,多墮胎也。

十五、妊一娠腰腹痛候

腎主腰腳,其經虛,風冷客之,則腰痛;冷氣乘虛入腹,則腹痛。

故令腰腹相引而痛不止,多動胎。

腰痛甚者,則胎墮也。

十六、妊一娠小腹痛候

妊一娠小腹痛者,由胞絡宿有冷,而妊一娠血不通,冷血相搏,故痛也。

痛甚亦令動胎也。

十七、妊一娠卒下血候

此謂卒有損動,或冷熱不調和,致傷於胎,故卒痛。

下血不止者,墮胎也。

十八、妊一娠吐血候

吐血,皆由腑臟傷所為。

憂思驚怒,皆傷臟腑,氣逆,故吐血。

吐血而心悶胸滿,未欲止,心悶甚者死。

妊一娠病之,多墮胎也。

十九、妊一娠尿血候

尿血,由勞傷經絡而有熱,熱乘於血,血得熱流一溢,滲入於胞,故尿血也。

二十、妊一娠數墮胎候

一陽一施一陰一化,故得有胎,榮衛和調,則經養周足,故胎得安,而能成長。

若血氣虛損者,子髒為風冷所居,則血氣不足,故不能養胎,所以致胎數墮。

候其妊一娠而恆腰痛者,喜墮胎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