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夫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腎,旦起體涼,日晚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

四十、虛勞骨蒸候

夫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腎,旦起體涼,日晚即熱,煩躁,寢不能安,食無味,小一便赤黃,忽忽煩亂,細喘無力,腰疼,兩足逆冷,手心常熱。

蒸盛過,傷內則變為疳,食人五臟。

二曰脈蒸,其根在心,日增煩悶,擲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睡即一浪一言;或驚恐不定,脈數。

若蒸盛之時,或變為疳,臍下悶;或暴利不止。

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無水,舌上白,小一便赤如血。

蒸盛之時,胸滿,或自稱得注熱,兩脅下脹,大嗽,口內唾血。

四曰肉蒸,其根在脾,體熱如火,煩躁無汗,心腹鼓一脹,食即欲嘔,小一便如血,大便秘澀。

蒸盛之時,身腫目赤,寢臥不安。

五曰內蒸,亦名血蒸。

所以名內蒸者,必外寒而內熱,把手附骨而內熱甚,其根在五臟六腑。

其人必因患後得之,骨肉自消,飯食無味,或皮燥而無光澤。

蒸盛之時,四肢漸細,足趺腫起。

又有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一便黃赤;二玉一房蒸,男則遺瀝漏一精一,女則月候不調;三腦蒸,頭眩悶熱;四髓蒸,髓沸熱;五骨蒸,齒黑;六筋蒸,甲焦;七血蒸,發焦;八脈蒸,脈不調;九肝蒸,眼黑;十心蒸,舌干;十一脾蒸,唇焦;十二肺蒸,鼻干;十三腎蒸,兩耳焦;十四膀一胱蒸,右耳偏焦;十五膽蒸,眼白失色;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七小腸蒸,下唇焦;十八大腸蒸,鼻右孔干痛;十九三焦蒸,亦雜病乍寒乍熱;二十肉蒸;二十一膚蒸;二十二皮蒸;二十三氣蒸,遍身熱。

凡諸蒸患,多因熱病患愈後,食牛羊肉及肥膩,或酒或房,觸犯而成此疾。

久蒸不除,多變成疳,必須先防下部,不得輕妄治也。

四十一、虛勞舌腫候

心候舌,養於血,勞傷血虛,為熱氣所乘。

又,脾之大絡,出於舌下。

若心脾有熱,故令舌腫。

四十二、虛勞手足皮剝候

此由五臟之氣虛少故也。

血行通榮五臟,五臟之氣,潤養肌膚,虛勞內傷,血氣衰弱,不能外榮於皮,故皮剝也。

四十三、虛勞浮腫候

腎主水,脾主土。

若脾虛則不能克制於水,腎虛則水氣流一溢,散於皮膚,故令身一體浮腫。

若氣血俱澀,則多變為水病也。

四十四、虛勞煩悶候

此由一陰一陽一俱虛,一陰一氣偏少,一陽一氣暴勝,則熱乘於心,故煩悶也。

四十五、虛勞凝唾候

虛勞則津一液減少,腎氣不足故也。

腎液為唾,上焦生熱,熱沖咽喉,故唾凝結也。

四十六、虛勞嘔逆唾血候

夫虛勞多傷於腎。

腎主唾,肝藏血,胃為水穀之海。

胃氣逆則嘔,腎肝損傷,故因嘔逆唾血也。

四十七、虛勞嘔血候

此內傷損於髒也。

肝藏血,肺主氣。

勞傷於血氣,氣逆則嘔,肝傷則血隨嘔出也。

損輕則唾血,傷重則吐血。

四十八、虛勞鼻衄候

肺主氣而開竅於鼻,肝藏血。

血之與氣,相隨而行,俱榮於臟腑。

今勞傷之人,血虛氣逆,故衄。

衄者,鼻出一血也。

四十九、虛勞吐下血候

勞傷於臟腑,內崩之病也。

血與氣相隨而行,外養肌肉,內榮臟腑。

臟腑傷損,血則妄行。

若胸膈氣逆,則吐血也。

流於腸胃,腸虛則下血也。

若腸虛而氣復逆者,則吐血下血。

表虛者則汗血。

皆由傷損極虛所致也。

五十、虛勞吐利候

夫大腸虛則洩利,胃氣逆則嘔吐。

虛勞又腸虛胃逆者,故吐利。

五十一、虛勞兼痢候

臟腑虛損,傷於風冷故也。

胃為水穀之海,胃冷腸虛則痢也。

五十二、虛勞秘澀候

此由腸胃間有風熱故也。

凡腸胃虛,傷風冷則洩利;若實,有風熱,則秘澀也。

五十三、虛勞小一便利候

此由下焦虛冷故也。

腎主水,與膀一胱為表裡;膀一胱主藏津一液。

腎氣衰弱,不能制於津一液,胞內虛冷,水下不禁,故小一便利也。

五十四、虛勞小一便難候

膀一胱,津一液之腑,腎主水,二經共為表裡。

水行於小腸,入於胞而為溲便,今胞內有客熱,熱則水液澀,故小一便難。

五十五、虛勞小一便餘瀝候

腎主水。

勞傷之人,腎氣虛弱,不能藏水,胞內虛冷,故小一便後水液不止,而有餘瀝。

及脈微細者,小一便餘瀝也。

五十六、虛勞小一便白一濁候

勞傷於腎,腎氣虛冷故也。

腎主水而開竅在一陰一,一陰一為溲便之道。

胞冷腎損,故小一便白而

五十七、虛勞少一精一候

腎主骨髓,而藏於一精一。

虛勞腎氣虛弱,故一精一液少也。

診其脈,左手尺中一陰一絕者,無腎脈也。

苦足下熱,兩髀裡急,主一精一氣竭少,為勞傷所致

五十八、虛勞尿一精一候

腎氣衰弱故也。

腎藏一精一,其氣通於一陰一。

勞傷腎虛,不能藏於一精一,故因小一便而一精一液出也。

五十九、虛勞溢一精一、見聞一精一出候

腎氣虛弱,故一精一溢也。

見聞感觸,則動腎氣,腎藏一精一,今虛弱不能制於一精一,故因見聞而一精一溢出也。

六十、虛勞失一精一候

腎氣虛損,不能藏一精一,故一精一漏失。

其病小腹弦急,一陰一頭寒,目眶痛,發落。

診其脈數而散者,失一精一脈也。

凡脈芤動微緊,男子失一精一也。

六十一、虛勞夢洩一精一候

腎虛為邪所乘,邪客於一陰一,則夢一交一接。

腎藏一精一,今腎虛不能制一精一,因夢感動而洩也。

六十二、虛勞喜夢候

夫虛勞之人,血氣衰損,臟腑虛弱,易傷於邪。

邪從外集內,未有定捨,反一婬一於髒,不得定處,與榮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不得安,喜夢。

氣一婬一於腑,則有餘於外,不足於內;氣一婬一於髒,則有餘於內,不足於外。

若一陰一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一陽一氣盛,則夢大火燔 ;一陰一陽一俱盛,則夢相殺。

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墜。

甚飽則夢行,甚饑則夢臥。

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喜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樂,體重身不一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

凡此十二盛者,至而瀉之立已。

厥氣客於心,則夢見山嶽火;客於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器奇物;客於肝,則夢見山林樹木;客於脾,則夢見丘陵大澤,壞屋風雨;客於腎,則夢見臨深,沒於水中;客於膀一胱,則夢遊行;客於胃,則夢飲食;客於大腸,則夢田野;客於小腸,則夢遊聚邑街衢;客於膽,則夢斗訟自割;客於一陰一,則夢接內;客於項,則夢多斬首;客於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又居深地中;客於股肱,則夢袂節拜起;客於胞 ,則夢溲便。

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已。

尋其茲夢,以設法治,則病無所逃矣。

六十三、虛勞尿血候

勞傷而生客熱,血滲於胞故也。

血得一溫一而妄行,故因熱流散,滲於胞而尿血也。

六十四、虛勞一精一血出候

此勞傷腎氣故也。

腎藏一精一,一精一者血之所成也。

虛勞則生七傷六極,氣血俱損,腎家偏虛,不能藏一精一,故一精一血俱出也。

六十五、虛勞膝冷候

腎弱髓虛,為風冷所搏故也。

腎居下焦,主腰腳,其氣榮潤骨髓。

今腎虛受風寒,故令膝冷也。

久不已,則腳酸疼屈弱。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兩手反向拓席,一足跪,坐上,一足屈如,仰面,看氣道眾處散適,極勢振四七。

左右亦然。

始兩足向前雙踏,極勢二七。

去胸腹病,膝冷臍悶。

又云:與跪,調和心氣向下至足,意想氣索索然,流布得所,始漸漸平身,舒手傍肋,如似手掌納氣出氣不止,面覺急悶,即起背至地,來去二七,微減去膝頭冷,膀一胱宿病,腰脊強,臍下冷悶。

又云:舒兩足坐,散氣向湧一泉,可三通,氣徹到,始收右足屈卷,將兩手急捉腳湧一泉,挽。

足踏手,挽,一時取勢。

手足用力,送氣向下,三七,不失氣之行度。

數尋,去腎內冷氣、膝冷腳疼。

又云:跪一足,坐上,兩手髀內卷足,努 向下,身外扒,一時取勢,向心來去二七。

左右亦然。

去痔、五勞、足臂疼悶、膝冷一陰一疼。

又云:臥展兩脛,足十指相柱,伸兩手身旁,鼻納氣七息。

除兩脛冷,腿骨中痛。

又云:偃臥,展兩脛兩手,足外踵,指相向,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轉筋。

又云:兩足指向下柱席,兩湧一泉相拓,坐兩足跟頭,兩膝頭外扒,手身前向下盡勢,七通。

去勞損一陰一疼膝冷、脾瘦腎干。

又云:兩手抱兩膝,極勢,來去搖之七七,仰頭向後。

去膝冷。

又云:偃臥,展兩脛,兩足指左向,直兩手身旁,鼻納氣七息。

除死肌及脛寒。

又云:立,兩手搦腰遍,使身正,放縱,氣下使得所,前後振搖七七,足並頭兩向,振搖二七,頭上下搖之七,縮咽舉兩膊,仰柔脊,冷氣散,令臟腑氣向湧一泉通徹。

又云:互跪,兩手向後,手掌合地,出氣向下。

始,漸漸向下,覺腰脊大悶,還上,來去二七。

身正,左右散氣,轉腰三七,去臍下冷悶、膝頭冷、解溪內病。

六十六、虛勞一陰一冷候

一陰一陽一俱虛弱故也。

腎主一精一髓,開竅於一陰一。

今一陰一虛一陽一弱,血氣不能相榮,故使一陰一冷也。

久不已,則一陰一萎弱。

六十七、虛勞髀樞痛候

勞傷血氣,膚腠虛疏,而受風冷故也。

腎主腰腳,腎虛弱則為風邪所乘,風冷客於髀樞之間,故痛也。

六十八、虛勞偏枯候

夫勞損之人,體虛易傷風邪。

風邪乘虛客於半身,留在肌膚,未即發作,因飲水,水未消散,即勞於腎,風水相搏,乘虛偏發,風邪留止,血氣不行,故半身手足枯細,為偏枯也

六十九、虛勞一陰一萎候

腎開竅於一陰一,若勞傷於腎,腎虛不能榮於一陰一器,故萎弱也。

診其脈,瞥瞥如羹上肥,一陽一氣微;連連如蜘蛛絲,一陰一氣衰。

一陰一陽一衰微,而風邪入於腎經,故一陰一不起,或引小腹痛也。

《養生方》云:水銀不得近一陰一,令玉一莖一消縮。

七十、虛勞一陰一痛候

腎氣虛損,為風邪所侵,邪氣流入於腎經,與一陰一氣相擊,真邪一交一爭,故令一陰一痛。

但冷者唯痛,挾熱則腫。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兩足指向下柱席,兩湧一泉相拓,坐兩足跟頭,兩膝頭外扒,手身前向下盡勢,七通。

去勞損、一陰一痛、膝冷。

七十一、虛勞一陰一腫候

此由風熱客於腎經,腎經流於一陰一器,腎虛不能宣散,故致腫也。

七十二、虛勞一陰一疝腫縮候

疝者,氣痛也。

眾筋會於一陰一器。

邪客於厥一陰一、少一陰一之經,與冷氣相搏,則一陰一痛腫而攣縮

七十三、虛勞一陰一下癢濕候

大虛勞損,腎氣不足,故一陰一冷,汗液自洩,風邪乘之,則瘙癢。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偃臥,令兩手布膝頭,取踵置一尻一下,以口納氣,腹脹自極,以鼻出氣,七息。

除一陰一下濕,少腹裡痛、膝冷不隨。

七十四、虛勞一陰一瘡候

腎榮於一陰一器,腎氣虛,不能制津一液,則汗濕,虛則為風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氣不一洩,邪正相干,在於皮膚,故癢。

搔之則生瘡。

七十五、風虛勞候

風虛者,百 之長。

勞傷之人,血氣虛弱,其膚腠虛疏,風邪易侵。

或游易皮膚,或沉滯臟腑,隨其所感,而眾病生焉。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屈一足,指向地努之,使急,一手倒挽足解溪,向心極勢,腰、足解溪、頭如似骨解、氣散,一手向後拓席,一時盡勢三七。

左右換手亦然。

去手足腰膊風熱急悶。

又云:抑頭卻背,一時極勢,手向下至膝頭,直腰,面身正。

還上,來去三七。

始正身,縱手向下,左右動腰二七,上下挽背脊七。

漸去背脊、臂膊、腰冷不和。

頭向下努,手長舒向背上高舉,手向上,共頭,漸漸五寸,一時極勢,手還收向心前、向背後,去來和諧,氣共力調,不欲氣強於力,不欲力強於氣,二七。

去胸背前後筋脈不和、氣血不調。

又云:伸左脛,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

引肺氣,去風虛,令人目明。

根據經為之,引肺中氣,去風虛病,令人目明,夜中見色,與晝無異。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