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亦曰飲沙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

一、癭候

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亦曰飲沙水,沙隨氣入於脈,搏頸下而成之。

初作與癭核相似,而當頸下也,皮寬不急,垂捶捶然是也。

恚氣結成癭者,但垂核捶捶,無脈也;飲沙水成癭者,有核 無根,浮動在皮中。

又雲有三種癭:有血癭,可破之;有 肉癭,可割之;有氣癭,可具針之。

《養生方》云: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動氣增患。

二、瘤候

瘤者,皮肉中忽腫起,初如梅李大,漸長大,不痛不癢,又不結強。

言留結不散,謂之為瘤。

不治,乃至 大,則不復消,不能殺人,亦慎不可輒破。

三、腦濕候

腦濕,謂頭上忽生肉如角,謂之腦濕。

言腦濕氣蘊蒸,衝擊所生也。

四、黑痣候

黑痣者,風邪搏於血氣,變化所生也。

夫人血氣充盛,則皮膚潤悅,不生疵瘕,若虛損,則黑痣變生。

然黑痣者,是風邪變其血氣所生也;若生而有之者,非藥可治。

面及體生黑點為黑痣,亦云黑子。

五、赤疵候

面及身一體皮肉變赤,與肉一色不同,或如手大,或如錢大,亦不癢痛,謂之赤疵。

此亦是風邪搏於皮膚,血氣不和所生也。

六、白癜候

白癜者,面用頸項、身一體皮肉一色變白,與肉一色不同,亦不癢痛,謂之白癜。

亦是風邪搏於皮膚,血氣不和所生也。

七、瘍候

瘍者,人有頸邊、胸前、掖下自然斑剝,點相連,色微白而圓,亦有烏色者,亦無痛癢,謂之 瘍風。

此亦是風邪搏於皮膚,血氣不和所生也。

八、疣目候

疣目者,人手足邊忽生如豆,或如結筋,或五個,或十個,相連肌裡,粗強於肉,謂之疣目。

此亦是風邪搏於肌肉而變生也。

九、鼠一乳一候

鼠一乳一者,身面忽生肉如鼠一乳一之狀,謂之鼠一乳一。

此亦是風邪搏於肌肉而變生也。

十、多忘候

多忘者,心虛也。

心主血脈而藏於神,若風邪乘於血氣,使一陰一陽一不和,時相並隔,乍虛乍實,血氣相亂,致心神虛損而多忘。

《養生方》云:丈夫頭勿北首臥,神魂不安,多愁忘。

十一、嗜眠候

嗜眠者,由人有腸胃大,皮膚澀者,則令分肉不開解,其氣行則於一陰一而遲留,其一陽一氣不一精一神明爽,錯塞,故令嗜眠。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 踞,一交一兩手內屈腳中入,且兩手急引之,愈久寐,一精一氣不明。

一交一腳 踞。

凡故言 踞,以兩手從內屈腳中入,左手從右趺腕上入左足,隨孔下;右手從左足腕上入右足,隨孔下;出抱兩腳,急把兩手極引二通。

愈久寐,一精一神不明。

久行則不睡,長一精一明。

又云:一手拓頦,向上極勢;一手向後長舒急努,四方顯手掌,一時俱極勢四七。

左右換手皆然。

拓頦手兩向共頭,欹側轉身二七。

去臂膊風,眠睡。

尋用,永吉日康。

十二、鼾眠候

鼾眠者,眠裡喉咽間有聲也。

人喉嚨,氣上下也,氣血若調,雖寤寐不妨宣暢;氣有不和,則衝擊喉咽而作聲也。

其有肥人眠作聲者,但肥人氣血沉濃,迫隘喉間,澀而不利,亦

十三、體臭候

人有體氣不和,使一精一液雜穢,故令身一體臭也。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養生方》云:以手掩口鼻,臨日微氣,久許時,手中生液,速以手摩面目。

常行之,

十四、狐臭候

人腋下臭,如蔥豉之氣者,亦言詔狐狸之氣者,故謂之狐臭。

此皆血氣不和,蘊積故氣臭。

十五、漏腋候

腋下常濕,仍臭生瘡,謂之漏腋。

此亦是氣血不和,為風邪所搏,津一液蘊瘀,故令濕臭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