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時氣病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如春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

三十、時氣病候

時氣病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如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一溫一。

其氣傷人,為病亦頭痛、壯熱,大體與傷寒相似,無問長幼,其病形證略同。

言此時通行此氣,故名時氣。

世亦呼為天行。

三十一、天行病發黃候

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謂之天行。

大體似傷寒,亦頭痛壯熱。

其熱入於脾胃,停滯則發黃也。

脾與胃合,俱像土,其色黃,而候於肌肉。

熱氣蘊積,其色蒸發於外,故發

三十二、時氣腹滿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也。

而腹滿者,是熱入腹,與髒氣相搏,氣痞澀在內,故令腹滿。

若毒而滿者,毒氣乘心,煩懊者死。

三十三、時氣病結熱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

熱入腹內,與腑臟之氣相結,謂之結熱。

熱則大小腸痞澀,大小一便難而苦煩熱是也。

三十四、敗時氣病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

若施治早晚失時,投藥不與病相會,致令病連滯不已,乍瘥乍劇,或寒或熱,敗壞之證,無常是也。

三十五、時氣病兼瘧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

而又兼瘧者,是日數未滿,本常壯熱,而邪不退,或乘於一陰一,或乘於一陽一。

其乘於一陽一,一陽一爭則熱;其乘於一陰一,一陰一爭則寒。

一陰一陽一之氣為邪所並,互相乘加,故發寒熱成瘧也。

三十六、時氣病得吐下後猶熱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似傷寒,亦頭痛壯熱。

而得吐下之後,壯熱猶不歇者,是腸胃宿虛,而又吐利,則為重虛,其熱乘虛而入裡,則表裡俱熱,停滯不歇,故雖吐下而猶熱也。

三十七、時氣病後不嗜食麵青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客於肌膚,與血氣相搏,故頭痛壯熱。

熱歇之後,不嗜食而面青者,是胃內餘熱未盡,氣滿,故不嗜食也。

諸一陽一之氣,俱上榮於面,一陽一虛未復,本帶風邪,風邪挾冷,冷搏於血氣,故令面青也。

三十八、時氣病發復候

時氣之病發復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客於肌膚,搏於血氣,蘊積則變壯熱頭痛。

熱退之後,氣血未和,腑臟熱勢未盡,或起早勞動,或飲食不節,故其病重發,謂之復也。

然發復多重於初病者,血氣已虛,重傷故也。

三十九、一溫一病候

一溫一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一溫一病。

又冬時應寒而反暖,其氣傷人即發,亦使人頭痛壯熱,謂之冬一溫一病。

凡邪之傷人,皆由觸冒,所以感之。

小兒雖不能觸冒,其一乳一母抱持解脫,不避風邪冷熱之氣,所以感病也。

四十、一溫一病下利候

一溫一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成病,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一溫一病。

又冬時應寒而反一溫一,其氣傷人,即發成病,使人頭痛壯熱,謂之冬一溫一病也。

其下利者,是腸胃宿虛,而感於一溫一熱之病,熱氣入於腸胃,與水谷相搏,腸虛則洩,故下利也。

四十一、一溫一病鼻衄候

一溫一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一溫一病。

又冬時應寒而反一溫一,其氣傷人,即發成病,謂之冬一溫一病,並皆頭痛壯熱。

其鼻衄者,熱乘於氣,而入血也。

肺候身之皮一毛一,主於氣,開竅於鼻。

一溫一病則邪先客皮膚,而搏於氣,結聚成熱,熱乘於血,血得熱則流散,發從鼻出者,為衄也。

凡候熱病鼻欲衄,其數發汗,汗不出,或初染病已來都不汗,而鼻燥喘一息,鼻氣有聲,如此者,必衄也。

小兒衄,止至一升數合,熱因得歇;若至一斗數升,則死矣。

四十二、一溫一病結胸候

一溫一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一溫一病。

又冬時應寒而反一溫一,其氣傷人,即發成病,謂之冬一溫一病,並皆頭痛壯熱。

凡一溫一熱之病,四五日之後,熱入裡,內熱腹滿者,宜下之。

若熱未入裡,而下之早者,裡虛氣逆,熱結胸上,則胸痞滿短氣,謂之結胸也。

四十三、患斑毒病候

斑毒之病,是熱氣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熱挾毒,蘊積於胃,毒氣熏發於肌肉。

狀如蚊蚤所嚙,赤斑起,周匝遍體。

此病或者傷寒,或時氣,或一溫一病,皆由熱不時歇,故熱入胃,變成毒,乃發斑也。

凡發赤斑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

四十四、黃病候

黃病者,是熱入脾胃,熱氣蘊積,與谷氣相搏,蒸發於外,故皮膚悉黃,眼亦黃。

脾與胃合,俱像土,候肌肉,其色黃,故脾胃內熱積蒸發,令肌膚黃。

此或者傷寒,或時行,或一溫一病,皆由熱不時解,所以入胃也。

凡發黃而下利、心腹滿者,死。

診其脈沉細者,死。

又有百日半歲小兒,非關傷寒、一溫一病,而身微黃者,亦是胃熱,慎不可灸也。

灸之則熱甚。

此是將息過度所為,微薄其衣,數與除熱粉散,粉之自歇,不得妄與湯藥及灸也。

四十五、黃膽病候

黃膽之病,由脾胃氣實,而外有一溫一氣乘之,變生熱。

脾與胃合,候肌肉,俱像土,其色黃。

胃為水穀之海,熱搏水谷氣,蘊積成黃。

蒸發於外,身疼膊背強,大小一便澀,皮膚、面目、齒爪皆黃,小一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是也。

小一便宣利者,易治;若心腹滿,小一便澀者,多難治也。

不渴者易治,渴者難治。

脈沉細而腹滿者,死也。

四十六、胎疸候

小兒在胎,其母髒氣有熱,熏蒸於胎,到生下小兒體皆黃,謂之胎疸也。

四十七、瘧病候

瘧病者,由夏傷於暑,客於皮膚,至秋因勞動血氣,腠理虛而邪乘之,動前暑熱,正邪相擊,一陰一陽一交一爭,一陽一盛則熱,一陰一盛則寒。

一陰一陽一更盛更虛,故發寒熱;一陰一陽一相離,則寒熱俱歇。

若邪動氣至,一交一爭復發,故瘧休作有時。

其發時節漸晏者,此由邪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日晏。

其發早者,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內,上注於伏沖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內,其氣既上,故其病發更早。

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間日蓄積乃發也。

小兒未能觸冒於暑,而亦病瘧者,是一乳一母抱持解脫,不避風者也。

四十八、瘧後餘熱候

夫風邪所傷,是客於皮膚,而痰飲漬於臟腑,致令血氣不和,一陰一陽一交一爭。

若真氣勝,則邪氣退。

邪氣未盡,故發瘧也。

邪氣雖退,氣血上虛,邪氣干於真氣,臟腑壅痞,熱氣未散,故餘熱往來也。

四十九、患瘧後脅內結硬候

瘧是夏傷於暑,熱客於皮膚,至秋復為風邪所折,一陰一陽一交一爭,故發寒熱。

其病正發,寒熱一交一爭之時,熱氣乘髒,髒則燥而渴,渴而引飲,飲停成癖,結於脅下,故瘥後脅內結硬也

五十、瘧後內熱渴引飲候

瘧病者,是夏傷於暑,熱客於皮膚,至秋復為風邪所折,一陰一陽一交一爭,故發寒熱成瘧。

凡瘧發欲解則汗,汗則津一液減耗。

又熱乘於髒,髒虛燥。

其瘧瘥之後,腑臟未和,津一液未復,故內猶熱渴而引飲也。

若引飲不止,小一便澀者,則變成癖也。

五十一、寒熱往來候

風邪外客於皮膚,內而痰飲漬於腑臟,致令血氣不和,一陰一陽一更相乘克,一陽一勝則熱,一陰一勝則寒。

一陰一陽一之氣,為邪所乘,邪與正相干,一陰一陽一交一爭,時發時止,則寒熱往來也。

五十二、寒熱往來五臟煩滿候

風邪外客於皮膚,內而痰飲漬於腑臟,致令血氣不和,一陰一陽一交一爭,故寒熱往來。

而熱乘五臟,氣積不一洩,故寒熱往來而五臟煩滿。

五十三、寒熱往來腹痛候

風邪外客於皮膚,內而痰飲漬於腑臟,血氣不和,則一陰一陽一交一爭,故寒熱往來。

而髒虛本挾宿寒,邪入於髒,與寒相搏,而擊於髒氣,故寒熱往來而腹痛也。

五十四、寒熱結實候

外為風邪客於皮膚,內而痰飲漬於腑臟,使血氣不和,一陰一陽一交一爭,則發寒熱。

而髒氣本實,復為寒熱所乘,則積氣在內,使人胸脅心腹煩熱而滿,大便苦難,小一便亦澀,是為寒熱結實。

五十五、寒熱往來食不消候

風邪外客於皮膚,內有痰飲漬於腑臟,使血氣不和,一陰一陽一交一爭,則寒熱往來。

其脾胃之氣,宿挾虛冷,表雖寒熱,而內冷發動。

故食不消也。

五十六、寒熱往來能食不生肌肉候

風邪外客於皮膚,內而痰飲漬於腑臟,使血氣不和,一陰一陽一交一爭,故發寒熱往來。

胃氣挾熱,熱則消谷,谷消則引食,一陰一陽一交一爭,為血氣不和;血氣不和,則不能充養身一體。

故寒熱往來,雖能食而不生肌肉也。

五十七、胃中有熱候

小兒血氣俱盛者,則腑皆實,故胃中生熱。

其狀:大便則黃,四肢壯,翕然體熱者

五十八、熱煩候

小兒臟腑實,血氣盛者,表裡俱熱,則苦煩躁不安,皮膚壯熱也。

五十九、熱渴候

小兒血氣盛者,則腑臟生熱,熱則髒燥,故令渴。

六十、中客忤候

小兒中客忤者,是小兒神氣軟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經識見之人觸之,與鬼神氣相忤而發病,謂之客忤也,亦名中客,又名中人。

其狀:吐下青黃白色,水谷解離,腹痛反倒夭矯,面變易五色。

其狀似癇,但眼不上搖耳,其脈弦急數者是也。

若失時不治,久則難治。

若一乳一母飲酒過度,醉及房勞喘後一乳一者,最劇,能殺兒也。

六十一、為鬼所持候

小兒神氣軟弱,一精一爽微羸,而神魂被鬼所持錄。

其狀:不覺有餘疾,直爾萎黃,多大啼喚,口氣常臭是也。

六十二、卒死候

小兒卒死者,是三虛而遇賊風,故無病倉卒而死也。

三虛者,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時之和三也。

有人因此三虛,復為賊風所傷,使一陰一氣偏竭於內,一陽一氣阻隔於外,而壅閉,一陰一陽一不通,故暴絕而死也。

若腑臟未竭,良久乃蘇;亦有兼挾鬼神氣者,皆有頃邪退乃生也。

凡中客忤及中惡卒死,而邪氣不盡,停滯心腹,久乃發動,多發成注也。

六十三、中惡候

小兒中惡者,是鬼邪之氣卒中於人也。

無問大小,若一陰一陽一順理,榮衛平和,神守則強,邪不干正。

若一精一氣衰弱,則鬼毒惡氣中之。

其狀:先無他病,卒然心腹刺痛,悶亂欲死是也凡中惡腹大而滿,脈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生。

餘勢不盡,停滯臟腑之間,更發後,變為注也。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一-風病諸侯上(凡二十九論)卷之二-風病諸侯下(凡三十論)卷之三-虛勞病諸侯上(凡三十九論)卷之四-虛勞病諸侯下(凡三十六論)卷之五-腰背病諸侯(凡十論)卷之五-消渴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六-解散病諸侯(凡二十六論)卷之七-傷寒病諸侯上(凡三十三論)卷之八-傷寒病諸侯下(凡四十四論)卷之九-時氣病諸侯(凡四十三論)卷之九-熱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溫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十-疫癘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一-瘧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十二-黃病諸侯(凡二十八論)卷之十二-冷熱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三-氣病諸侯(凡二十五論)卷之十三-腳氣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咳嗽病諸侯(凡十五論)卷之十四-淋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小便病諸侯(凡八論)卷之十四-大便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五-五臟六腑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十六-心痛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六-腹痛病諸侯(凡四論)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諸侯(凡七論)卷之十七-痢病諸侯(凡四十論)卷之十八-濕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十八-九蟲病諸侯(凡五論)卷之十九-積聚病諸侯(凡六論)卷之十九-瘕病諸侯(凡十八論)卷之二十-疝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痰飲病諸侯(凡十六論)卷之二十-癖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痞噎病諸侯(凡八論)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一-嘔噦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二十一-水腫病諸侯(凡二十二論)卷之二十二-霍亂病諸侯(凡二十四論)卷之二十三-中惡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二十三-屍病諸侯(凡十二論)卷之二十四-注病諸侯(凡三十四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侯(上凡九論)卷之二十六-蠱毒病諸侯(下凡二十七論)卷之二十七-血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七-毛髮病諸侯(凡十三論)卷之二十七-面體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二十八-目病諸侯(凡三十八論)卷之二十九-鼻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二十九-耳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二十九-牙齒病諸侯(凡二十一論)卷之三十-唇口病諸侯(凡十七論)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諸侯(凡十一論)卷之三十-四肢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一-癭瘤等病諸侯(凡一十五論)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一-腫病諸侯(凡一十七論)卷之三十一-疔瘡病諸侯(凡一十三論)卷之三十二-癰疽病諸侯上(凡一十六論)卷之三十三-癰疽病諸侯下(凡二十九論)卷之三十四-病諸侯(凡三十五論)卷之三十四-痔病諸侯(凡六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侯(凡六十五論)卷之三十五-傷瘡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獸毒病諸侯(凡四論)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諸侯(凡五論)卷之三十六-雜毒病諸侯(凡十四論)卷之三十六-金瘡病諸侯(凡二十三論)卷之三十六-腕傷病諸侯(凡九論)卷之三十七-婦人雜病諸侯一(凡三十二論)卷之三十八-婦人雜病諸侯二(凡一十九論)卷之三十九-婦人雜病諸侯三(凡四十論)卷之四十-婦人雜病諸侯四(凡五十論)卷之四十一-婦人妊娠病諸侯上(凡二十論)卷之四十二-婦人妊娠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三-婦人將產病諸侯(凡三論)卷之四十三-婦人產後病諸侯上(凡三十論)卷之四十四-婦人產後病諸侯下(凡四十一論)卷之四十五-小兒雜病諸侯一(凡二十九論)卷之四十六-小兒雜病諸侯二(凡三十四論)卷之四十七-小兒雜病諸侯三(凡四十五論)卷之四十八-小兒雜病諸侯四(凡四十六論)卷之四十九-小兒雜病諸侯五(凡五十論)卷之五十-小兒雜病諸侯六(凡五十一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