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覺迷錄》六、「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的道理講得通嗎?:問曾靜:旨意問你所著逆書《知新錄》內云:「如何以人類中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義覺迷錄》六、「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的道理講得通嗎?

大義覺迷錄

六、「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的道理講得通嗎?

【原文】

問曾靜:旨意問你所著逆書《知新錄》內云:「如何以人類中君臣之義,移向人與夷狄大分上用。

管仲忘君仇,孔子何故恕之?而反許以仁。

蓋以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華之與夷乃人與物之分界,為域中第一義。

所以聖人許管仲之功。」

又云「人與夷狄無君臣之分」等語。

君臣為五倫之首,斷無有身缺一倫,而可以為人之理。

曾靜當日以人與夷狄無君臣之分,不知從前以何人為君,且到今還是甘心俯首以君臣之義,移於夷狄分用乎?抑是始終以與夷狄無君臣之分乎?據實供來。

曾靜供:凡這悖逆狂妄之說,皆是雍正五年冬與雍正六年春寫載的。

實因見得呂留良論孔子稱管仲之仁處,有華夷之分,大過於君臣之倫之說。

以致推論到此。

其實,彌天重犯平昔並無此說。

豈知華夷之分,聖人原不在地上論,若以地論,則舜生於諸馮,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西夷之人也。

都不通了。

將謂大舜與文王不是人可乎?且更不是聖人可乎?況由舜、文以下,不知更有幾多行為師表,道高百世,如周子、張子、陳良者,俱生於四裔之地,猶歷歷可數指者乎?彌天重犯當年中呂留良之毒深,所以不察其非,而狂悖發論至此。

到今日親被皇上德化之盛,且曉得本朝之得統,全是仁義,天與人歸,渾乎天理。

且我皇上道隆德盛,亙古所未見,即僻處在東海北海之隅,凡聲名所到,猶尊之親之,而無心不服。

矧彌天重犯生居中土,身受撫綏之恩,而現為赤子者乎。

故彌天重犯今日之甘心俯首,如七十子之服孔子者,一為本朝得統之正,從古所少;二為皇上道德之大,生民未有其心悅誠服,乃是當身之至情,天地之大義。

彌天重犯即是草木無知,到此亦當欣然向榮了,況有血氣者,敢不尊親乎?

【譯文】

問曾靜:皇上旨意問你,你寫作的叛逆書籍《知新錄》裡說:「怎麼能拿人類中的君臣禮義關係移到華夏漢族與夷狄少數民族的綱紀等分上去用呢?管仲忘記公子糾被殺之恨而去做仇人的臣下。

孔子為什麼會寬恕他,並且反過來稱讚他有仁義之心呢?是由於華夏民族和夷狄少數民族的區分大於君王關係的倫理綱常。

華夏和夷狄民族的區別就像人與物體之間的區別一樣,是天下的第一道理。

所以孔子讚許管仲的功績。」

還有「華夏漢族人與夷狄少數民族是沒有君臣等分關係的」等言語。

君臣之禮在五倫中居於首位,決然沒有自身缺少一倫,卻可以做人的道理。

曾靜當時認為漢族與邊遠少數民族沒有君臣等分關係,不知道你從前是以什麼人為君王的,並且到現在你還是心甘情願低頭俯首地把君臣禮義關係移用於夷狄少數民族等分上呢?或者是始終認為你與夷狄少數民族沒有君臣等分關係呢?你要據實一一招供出來。

曾靜供:所有這些狂悖忤逆的言語,都是在雍正五年的冬天和雍正六年的春天時記載下的。

我的確是因為看見呂留良在評論孔子稱讚管仲仁義之舉的文章中,寫有「華夏漢族和夷狄少數民族的區分,大於君臣關係的倫理綱常」的說詞。

所以推論出以上的荒謬說法。

其實,我這個彌天重罪的犯人往昔並沒有過這種看法,怎知道華夏和夷狄的區分,聖賢原來不是在地域上來論說的。

如果以地域來區分,那麼虞舜生在山東,是東邊的少數民族,周文王生在陝西,是西域的少數民族,都講不通了。

能說虞舜和周文王不是人類可以嗎?並且更不是聖賢君王,可以嗎?何況自虞舜、周文王以下,不知道還有多少行為端正、為人師表、道德高尚留傳百世的人,如:周敦頤、張載、陳良,都是生在四方邊遠少數民族地區。

還可以一一數出許多這樣的人來。

我這個彌天重罪的犯人過去中了呂留良的毒害極深,所以不能明察他的謬誤,卻發出了這些狂悖忤逆的言論。

直到今日親身被皇上用盛大的宏恩來點化我,並且曉得了本朝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都是實行仁義的結果,是天意和人心所歸向,順應合乎天理的。

而且我朝皇上道義仁德隆盛,是從古至今所未曾見過的,即使偏處於東海到北海的每一角落,凡是皇上聲威名望所傳到的地方,人們都尊崇和親近他,沒有一個人不是心悅誠服的。

況且我這個彌天重罪的犯人居住生活在中原,親身感受到了皇上的安撫之恩德,而現在又是皇上的赤子百姓。

所以我這個彌天重罪的犯人今天甘心情願低頭臣服,就像孔子的七十弟子誠服孔子一樣。

一是為了本朝統一天下的正義之舉,從古到今很少見到。

二是為了皇上仁備的隆盛廣大,生民百姓都不能具備。

我心悅誠服,就是因為自己親身體驗到了這種最高的誠信之情和像天地一樣寬大的義理。

我這個彌天重罪的犯人即使是一個像草木一樣無知的人,到了這個時候也應當欣然向榮了,何況我是個有血有氣的人,又怎敢不尊崇和親近於皇上呢?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義覺迷錄
雍正向天下頒布《大義覺迷錄》的始末一、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否符合正統之道?豈...二、朕到底是不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心之所歸,乃道義之當...二、華夷之間、人獸之間的本質區別到底是什麼呢?三、清朝統治八十年後,造成地塌天荒,神哭鬼號嗎...四、社會出現貧富差別的原因是否可以歸咎於君王呢...五、整個大清國的人民到處都在呼號怨恨嗎?六、像岳鍾琪一樣臣事清朝的人就是低頭屈節、效忠...七、明朝亡於李自成之後,清兵的確是明臣請來除寇...八、對於孔子的《春秋》大義,豈可以亂臣賊子之心...九、對於一個臣民來說,到底什麼是榮辱生死的大義...十、那些狂肆譭謗皇帝的謠言傳語到底從何而來?十一、這「山崩川竭」的傳言到底是何等之事?十二、「五星聚,黃河清」的瑞祥徵兆到底是什麼因...十三、被曾靜奉以為師的呂留良到底是何許人也?一、曾靜等人各處行走,糾合叛逆之人的緣由如何?二、大清國裡考生增多,如何說是文人趨下,無恥奔...三、著述《格物集》的劉先生,其人其書是什麼情形...四、如果皇帝只應孔、孟、程來做,那麼漢、唐、宋...五、你曾靜真的是可以擔當「天聰明,乾之九五」的...六、「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的道理講得通嗎?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盜竊天位的強盜呢,還是驅逐...八、到底是中華之外,四面皆是夷狄」呢,還是天下...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沒有國君嗎?臣民也禽獸不如...十、科舉制度僅僅是講名講利、卑污苟賤而不知恥的...十一、你曾靜為何尊敬悅服一個行走於市井江湖的呂...十二、春秋戰國時期的封土建邦、割據而治真的適合...十三、邊地民族全是無恥無狀的小人,難道沒有像堯...十四、對於夷狄入主中原,難道一定要誅戮討伐,而...十五、大逆不道的呂留良真的能和孔子相提並論嗎?十六、你曾靜自命為濟世英才,你真的有「宰相之量...十七、程顥提出的選拔人才方法在宋代已經證明行不...十八、雍正錢發行不久,不能普遍流通,你便造謠「...十九、為什麼山西百姓爭先恐後為國效力,忠誠愛戴...二十、有人誣蔑你的父親有盜竊的劣跡,母親有淫亂...二十一、自稱忠民義士的曾靜,你為什麼要甘願赴蹈...二十二、山西嘉祥兆瑞迭現,湖南連年水災,這些說...二十三、雲貴兩地民風淳厚,服教樂善,以至感召豐...二十四、孔廟失火和慶雲出現是禮樂制度遭受厄運的...一、皇上嗣位以來,是五穀豐登,人民樂業?還是四...二、雍正皇帝是勵精圖治,愛撫百姓,還是謠言所傳...三、皇上調撥糧食是平抑物價,還是倒賣糧食做生意...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還是草菅人命,濫殺無...五、雍正皇帝是霸嫂為妃,還是按照慣例讓她們居在...忠誠報國、公正無私的岳鍾琪與叛逆曾靜有鮮明的對...一、我曾靜這個文弱書生是怎樣成為彌天重犯的?二、我張熙久居僻壤窮鄉,怎麼會誤入歧途,隨師造...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不過是為了...二、雍正皇帝勤政愛民,與天理渾然一體,神功偉德...一、我雍正是將遺詔的「十」改成「於」字而謀取皇...二、朕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以情感...三、朕之「屠弟」,正是為了不負皇考付託之重,顧...呂留良怎麼得罪了聖祖皇帝在天之靈,而落致戮屍梟...一、我是怎樣受呂留良思想毒害,而成為彌天重犯的...二、亂臣賊子呂留良是怎樣把我們引入歧途的?一、本朝子民嚴鴻逵追隨呂留良效顰狂吠,謾罵誹謗...二、曾靜痛心疾首地說:「我這過去的禽獸,如今是...一、秀才造反,實在是自投羅網二、假結同盟,這樣才誘出真情三、追根溯源,呂留良正是罪魁禍首急下詔書,各路兵馬展開大緝捕一、感泣悚惶,披肝瀝膽再上奏折二、謹慎行事,乞請皇上睿鑒三、追查謠言,務必要剷除禍根副都統海蘭等奏折天羅地網,長沙黨羽插翅難逃一、境內出逆匪,以致巡撫受牽連二、檢討失誤,湖南巡撫願立新功刑部侍郎杭奕祿等奏折曾靜等人為什麼要捕風捉影、...湖廣總督邁柱奏折曾靜等人在湖南被捕審的經過一、張熙堂叔張勘被追捕的經過二、繼續搜捕毛儀及其兩子的經過一、應將曾靜案及其主犯押送湖南對質二、曾靜等供詞及押解犯人進京安排雍正上諭沈在寬詩「陸沉不必由洪水」,其中大有深...一、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的謠言二、臣下的確夙夜兢兢,稽察辦案三、風水先生搖唇鼓舌,禍從口出雍正上諭仁君何以要對彌天重犯網開一面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冒名王澍傳播謠言的犯人浙江總督李衛奏折在浙江繼續查訪逆黨情況陝西總督岳鍾琪奏折《大義覺迷錄》一書的確是覺世...浙江總督李衛奏折謊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虛驚鬧劇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湖南人為什麼非要將曾靜沉潭...雍正上諭對呂留良及家屬最後應如何判決安徽巡撫程元章奏張秀公等供詞南方幾省與王朝有關...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要繼續對張應星的會客日記上的...雍正上諭朱軾等編纂的駁呂留良之書應該頒發各地學...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曾靜已到湖南觀風整俗使衙門...一、對呂留良孫輩心有不忍,從寬免死,改判流放二、嚴鴻逵、沈在寬諸人應凌遲處死,戮屍梟首示眾一、將攻擊先王的曾靜、張熙緝拿進京二、將大逆不道的曾靜、張熙凌遲處死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