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覺迷錄》一、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的謠言: 編者按:曾靜供出謠傳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一事(參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義覺迷錄》一、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的謠言

大義覺迷錄

一、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的謠言

編者按:曾靜供出謠傳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一事(參見《大義覺迷錄》卷三),使雍正大為惱火,下令廣西巡撫追查出此造謠人為誰,廣西巡撫這份奏章,便是接到諭旨後的表態,而使曾靜案牽連進一步擴大。

【原文】

廣西巡撫臣金謹奏,為奏聞事。

竊本年六月十八日辰刻,奉怡親王暨大學士等,寄到雍正五年五六月以前發往廣西煙瘴人犯密單。

據逆賊曾靜供吐,五年充發人犯五六月間路經衡州,造作逆語,令臣查此犯所到充發去處,散播悖亂之詞。

臣看得此等充發煙瘴之犯,皆罪大惡極之人,蒙皇上天恩,寬其死罪,故每於該犯發到之時,該地方官俱派撥人役看守,不許擅自行走,原惟恐其害地方。

今此中竟有如此大逆之犯,造為逆語,搖惑人聽,臣益仰見皇上聖諭所照,如日麗中天,無微不悉。

臣接到密字,當即密諭該管官,令其細心設法查訪,務得實情。

不但五年六月以前充發人犯,並來單所不及者,亦令其一體訪察。

俟查得其人,即星速押解赴部,斷不使稔奸積惡得幸脫於恢恢之天網也。

再本年七月初二日,准刑部咨,據福督高其倬奏,送馬廷錫妄傳訛言一案。

行拿原任山東巡察御史蔣洽秀家人俞成一犯。

當即飛檄該全州知州,密拿的犯俞成,五月到案。

隨於本月十二日給咨,委全州山角司巡檢劉朝佐,押解赴部矣。

理合一併奏聞。

謹奏。

雍正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朱批:覽。

【譯文】

廣西巡撫臣金謹奏,為奏報給皇上知道事。

臣於本年六月十八日上午辰時,收到怡親王和大學士等聯名寄來《雍正五年五六月以前發往廣西煙瘴地區人犯密單》。

根據逆賊曾靜供詞稱,雍正五年充軍流放的犯人,在五六月間路過衡一陽一,曾造謠講了一些悖逆的言論。

命令臣調查這犯人到充發流放地後,都散佈了什麼悖亂的話。

臣以為這種流放到煙瘴地方充軍的犯人,都是罪大惡極的人蒙皇上恩德寬大才免去死罪。

所以這些犯人一到流放地後,該地方主管官員,都派有專門人員看守,不許他們自一由 行動,本來意圖是怕他們危害地方的安定。

現在這些犯人中竟然出現了這樣大逆不道,造謠誹謗,動搖人心的人。

因而臣更感到皇上聖諭所見,真如太一陽一高懸於青天,沒有一點地方照見不到的。

臣接到寄來機密文書後,便立刻秘密分付直接管理這些犯人的官員,讓他們細心設法訪查,務必查到他們的真實情況。

不但是要查五六年以前發配來的犯人情況,即使是名單上未開列的,也讓他們一併加以調查。

等到訪查確實以後,就派人飛速押送到京師刑部去,決不使老奸巨滑的犯人僥倖得脫恢恢天網。

再者,本年七月初二日,收到刑部咨文,根據福建總督高其倬奏報馬延錫妄傳謠言一案,要求捉拿原任山東巡察御史蔣洽秀的僕人俞成這個犯人。

當下便火速發出檄文,通知全州知州,秘密逮捕犯人俞成。

五日捉拿到案,遂於本月十二日發給咨文,委派全州山角司巡檢劉朝佐負責押送往京師刑部去了。

理當一併奏報皇上知道。

謹奏。

雍正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雍正硃筆批示:覽。

二、廣西欽犯的確是不少人有悖逆言論

編者按:金根據京中發來的名單,進行密查,發現不少人有悖逆言論,並又查出名單中漏開的二名飲犯也有悖逆言論。

不久,又接到將這批欽犯解送京師的通知。

在解送前寫了這奏折先行報告。

【原文】

廣西巡撫臣金謹奏

為奏聞事。

竊本年六月十八日辰刻,怡親王暨大學士等,寄到雍正五年五、六月以前發往廣西煙瘴人犯密單,令臣察訪該犯所到去處散播悖亂之詞;其來單所不及開者,並令臣留心細察。

臣查來單,開列過衡人犯共五案,馬守柱、蔡登科、耿桑格、六格、吳守義、霍成、達哈璉並子成德,共八名。

除蔡登科、耿桑格二名已經病故,報明在案外,其現存在配人犯六名。

有永康州知州高潢在省,臣見其人明白一精一細,即密令該員訪查前去,今據查明密稟。

惟原茶葉庫大使達哈璉甚為安靜守法,其子成德,年僅六歲,並據該管官上思州知州崔傑稟稱,亦與高潢稟稱無異。

又太監吳守義,亦未聞其有何言語。

查得太監霍成、馬守柱二名,或為悖逆之語,或為怨望之語,俱一一具稟前來。

又據河池州知州陳舜明查得六格一犯,實有悖逆之語。

其來單所未及開者,再據高潢查訪,得雍正四年十二月間准咨太監一名劉應試,又五年十月間准咨太監一名米兒,或為悖逆之語,或為怨望之語。

臣正將各犯姓名語言繕具清單,並一面飛檄各地方官速行解省,以便請旨。

茲於閏七月二十八日,又接得怡親王、大學士等於七月二十六日,並閏七月初二日兩字,宣傳上諭,令臣將五年內充發廣西人犯達色、蔡登科、馬守柱、耿桑格、六格、吳守義、霍成共七名,遴選的當人員,押解赴京。

臣查字內所開人犯,除已病故之蔡登科、耿桑格二名,現在五名。

其達色一名,據該地方官稱,該犯亦有逆語,但未得其確實,正在密查。

吳守義一名,未聞有何言語,余犯六格、霍成、馬守柱三名,俱已察出實情,臣接得來字,當又飛檄各地方官星速解剩一經解到,臣即遵奉諭旨,將字中所開存人犯五名,並未開之劉應試、米兒二名,陸續選員押解,不令一處行走,不令各犯相見,並令細察其動靜言語,務使完全解部。

再來字宣傳上諭,令將從前押解各犯之人員查出,確加詢問,令將所聞各犯悖逆之語,據實說出。

臣伏繹諭旨,惟務在察出各犯實情,今各犯語言,除達色正在密查外,其餘各犯俱已分別訪實。

從前原經押解人員,似可無庸詢問。

理合奏明。

所有前後奏到諭旨查訪得充發煙瘴人犯,容臣陸續起解。

緣由合併先行奏聞。

謹奏。

雍正七年八月初一日。

朱批:覽。

【譯文】

廣西巡撫臣金謹奏,為奏報給皇上知道的事。

臣於本年六月十八日上午辰時,收到怡親王和內閣大學士聯名寄來的「雍正五年五六月以前,發往廣西煙瘴地區充軍的欽犯秘密名單」。

讓臣訪察這些犯人在到過的地方散佈了什麼悖逆煽動的話。

對於寄來名單中來不及開列的,一併讓臣留心仔細調查。

臣根據寄來名單,所開列的曾路過衡一陽一的欽犯共計五個案子,犯人馬守柱、蔡登科、耿桑格、耿六格、吳守義、霍成、達哈璉和他的兒子成德,共計八名。

除蔡登科、耿桑格二名犯人已經病故,並已稟明備案外,現存在發配所的犯人實有六名。

這時,正好有永康州知州高潢在省裡,臣見此人頭腦清楚明白,辦事一精一細,便密令他去對以上犯人的言行進行調查。

今根據他查明後的密報,只有原任茶葉庫大使達哈璉很是安靜守法,他的兒子成德年齡才六歲。

並且根據直接管理該犯人的上思州知州崔傑的報告,也和高潢的報告相同;另外太監吳守義,也沒有聽到他有什麼言論。

確實查得太監霍成、馬守柱二名,或者說一些悖逆的話,或者說一些怨望的話,都一一稟報上來了。

又根據河池州知州陳舜明稟報,查明耿六格(康熙時三藩之一的耿一精一忠之孫)一犯,確實有悖逆的言論。

所寄來秘密名單中沒有來得及開列的,根據高潢調查,雍正四年十二月間,批准流放來的太監一名劉應試,雍正五年十月間批准流放來的太監一名米兒,或者有悖逆言論,或者有怨望語言。

臣現在正在把各犯姓名和他們的言論繕寫清單,並一面發出火急檄文,命令各地方官把這些犯人迅速押送到省裡來,以便請皇上下旨處理。

今於閏七月二十八日,又接得怡親王、大學士等聯名,於七月二十六日和閏七月初二日兩次來公文,傳達皇上諭旨,讓臣把雍正五年流放到廣西的犯人達色、蔡登科、馬守柱、耿桑格、耿六格、吳守義、霍成共七名,選派妥當人員押解到京師。

臣檢查來文中所開的犯人名單,除已病故的蔡登科、耿桑格二名,現在共實有五名;其中達色一名,據該地方主管官員稟報稱,該犯也有悖逆言論,但還沒有得到他確實都說過些什麼,正在進一步密查。

吳守義一名,沒有聽說他有什麼言論。

其餘犯人耿六格、霍成、馬守柱三名,都已經查出了確實情況。

臣接到發來的公文後,便立即又發火急檄文,命令各地方官把各犯人迅速押送到省,一旦送到,臣即按諭旨,把來文中所開現存犯人五名,並沒有開列的劉應試、米兒二名,陸續選派押送人員起解。

不讓他們一處行走,不讓各犯互相見面,並注意細察各犯人在路上的動靜、言行,務必完全妥善解送到北京查收。

再者,寄來公文傳達皇上諭旨,命令把以前押送這些犯人到流放地的人員查出來,準確加以詢問,讓他們把聽到以上各犯人的悖逆言論據實講出來。

臣認真體會皇上諭旨的意思,是要求務必查出各犯實情。

現今各犯人除達色正在密查外,其餘各犯人的言論都已經訪查確實,因此對以前押解過犯人的辦事人員,似乎可以不必再加詢問了。

這意見理應奏明皇上。

所有前後奉到皇上諭旨,查訪到流放到煙瘴地方的所有犯人,臣當陸續押送出發,處理經過理應先行奏報皇上知道。

謹奏。

雍正七年八月初一日。

雍正硃筆批示:覽。

三、廣西官犯已經出發押送京城

編者按:這篇奏章中,金奏報了押送各犯赴京日期,並講了些誘犯人口供的實況,受到雍正在批語中嘉獎,同時對金原是允屬下也點了一下,這是恩威並用的手段。

【原文】

廣西巡撫臣金謹奏

為奏聞事。

竊本年閏七月二十八日,接到怡親王、大學士等寄字,宣傳上諭,令臣將雍正五年充發廣西人犯達色、蔡登科、馬守柱、耿桑格、六格、吳守義、霍成共七名,遴選的當人員,押解赴京。

臣當查明所開人犯,除蔡登科、耿桑格二名已經病故,又查出單內未及開出之劉應試、米兒二名,合共七名。

業將訪出各犯實情於八月初一日繕折具奏,並開列清單,恭呈御覽。

臣以監臨鄉試入闈,預將咨牌給發按察司衙門,隨後各屬押解劉應試、霍成、馬守柱、米兒、達色、六格等六名先後到剩經該司於八月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四、二十二等日,陸續委員押解去後,其達色一名前來,得其確定逆語。

茲據天河縣知縣吳正一具稟,現已備細察出。

再六格一名,前據河池州知州陳舜明訪聞,已將逆語繕奏。

今又據該州稟稱,密喚六格至署,予以酒食,設詞探誘。

而該犯逆語愈多,乃既以妄言之後,隨復自吐其舌云:「我錯了,老爺是個官,我如何向老爺說出這些話來1

此誠罪惡貫盈,天奪其魄,故不覺呈露如此。

伏思我皇上至德光昭薄海,臣民無不共仰高厚,該犯等捏造謗侮,曾何傷於日月。

而逆賊曾靜之敢於見之筆墨,肆行狂吠,其為此輩之所煽惑確然無疑。

謹將續查達色、六格二犯逆語,於出闈後再行詳繕清單上呈。

伏乞睿鑒。

謹奏。

雍正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朱批:料理可嘉之至。

犯口供單留中。

地方中既被此輩流言,已蠱惑數年矣。

但鄉愚無知者,信疑之間不可言無常。

竭力留心開示,凡有發往人犯處,皆不可疏忽。

務將阿其那等不忠不孝不法不臣處,一一詳細委曲宣諭,務人人知悉方是,不可草率疏忽從事。

況汝先在允屬下,雖任外吏,朕弟兄輩從來情形,汝不可言全不知也。

勉為之。

【譯文】

廣西巡撫臣金謹奏,為奏報給皇上知道的事。

本年閏七月二十八日,接到怡親王、大學士等寄來公函,傳達皇上諭旨,命令臣把雍正五年充軍流放到廣西的犯人達色、蔡登科、馬守柱、耿桑格、耿六格、吳守義、霍成等,共七名犯人,挑選妥當人員,押送往京師。

臣當即查明所開列犯人名單,除蔡登科、耿桑格二名已經死亡外,又查出了單內沒來得及開出的劉應試、米兒二名,合計共七名。

已經將查訪出各犯的悖逆實情,於八月初一日寫了奏折奏報,並開列了清單,恭呈皇上閱覽。

臣因為要監督本省鄉試,要進貢院內不能外出,便預先把押解犯人的公文一交一 按察司衙門。

隨後,本省所屬各地官員,押解劉應試、霍成、馬守柱、米兒、達色、六格等六名犯人,先後到達省城。

經該司於八月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四、二十二日,陸續派人押解前往京師。

最後,達色一名也押到省來,得到了他確鑿的悖逆言論,今根據天河縣知縣吳正一的稟報文書,已經詳細審查出來。

再者,犯人六格一名,過去根據河池州知州陳舜明的調查,已將他的悖逆言論繕寫清楚奏報了。

現又根據該州稟報說,曾經秘密召六格到衙門裡,給他酒菜招待,用話套誘他,結果該犯說了很多悖逆的話。

在他一胡一 言亂語之後,又自己吐出舌頭說:「我說錯了,老爺是個官,我怎能向老爺說出這些話1

這犯人確實是罪惡貫盈,所以上天才奪去他的靈魂,所以才不覺徹底暴露心裡話,達到這種程度。

因而想起我皇上的崇高德行,光輝照遍海內外,全國臣民,無不共同景仰皇上仁德高厚。

該犯等捏造謠言,誹謗侮辱,又怎能傷害到太一陽一月亮的光輝呢?而逆賊曾靜,所以敢用筆墨寫出來悖逆言論,肆意狂吠,正是受這類犯人煽動,這是確實無疑的。

現在謹將續查出達色、六格二犯的悖逆言論,待臣監考結束出場後,再詳細繕寫清單上報,恭請皇上御覽。

謹奏。

雍正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雍正硃筆批示:辦理得不錯,值得誇獎得很。

犯人口供,留在宮內備查。

地方上既然受這些人的流言誹語,已蠱惑好幾年了。

但是鄉村的愚昧百姓十分無知,對謠言將信將疑,是很難預料的。

應當竭力注意教育開導百姓。

凡是有發往廣西的犯人住處,都不可以疏忽。

務必把阿其那等人的不忠、不孝、不法、不臣的罪行,一一詳細委婉地宣傳給百姓聽,一定要讓人人都知道才行,不可馬虎草率辦事。

何況你以前曾在允屬下任職,雖然後來到地方上做官,朕兄弟輩來往的情況,你不能說是一點也不知道的。

努力去做吧!湖南巡撫王國棟奏折一、風水先生陳帝西興風作浪,傳播謠言

編者按:曾靜供出所聽謠言來源,實際上分為二條線索,一是發往廣西充軍的官犯;一是出於看風水的先生陳帝西。

這份奏折,即為審理陳帝西一案的情況,從中可看出,牽扯到的人互相推委,無個結果,所以王國棟受到雍正嚴厲批評。

【原文】

臣王國棟謹奏

為奏聞事。

雍正七年六月初十日,准兵部火票遞到和碩怡親王等寄字。

內開據逆賊曾靜供稱,記出有兩個偶爾傳言的人,一是安仁縣生員,姓何名忠立。

曾說他聽聞有個茶陵州人,姓陳字帝錫,傳說朝中有人上議皇上多條;又水興縣十八都有個醫生,姓陳字象侯,也說他在一處人家行醫,聽得人說茶陵州有個堪輿,姓陳字帝錫,口傳有個本章諫議皇上如此不好,那上本的臣子姓岳名鍾琪等語。

巡撫可密將安仁縣生員何忠立、永興縣醫生陳象侯、茶陵堪輿陳帝錫行提到省,細訊何忠立、陳象侯伊等向曾靜如何說,並問陳帝錫所傳之語,本於何處?伊若承認直供,則將伊供出之人,一面奏聞,一面提問;如伊等不肯承認,巡撫可委曲開導,曉以曾靜乃首逆巨惡,面我皇上好生之德,尚以其聽信流言,不忍即加誅戮。

況爾等不過傳說之人,但將傳自何處,得自何人說出,爾等則皆系無罪之人,何苦為人隱諱,以身試法。

如此勸諭,伊等猶不實供,則用刑訊,刑訊若仍不能得實,著將何忠立等解京與曾靜對質。

又:曾靜供所傳收密親王妃嬪等語,是雍正五年五、六月內,往來路上人傳說衡州路上押解一個犯官過,他如此說等語。

巡撫可密行查訪,五年五、六月間何犯過衡,查明一併具奏。

且將五、六月間過衡人犯姓名密行知會廣西巡撫等因到臣。

隨分差標員,密檄各州縣,逐一查提。

先據永興縣知縣戴文謨獲解醫生陳象侯到。

臣訊據該犯供稱:「五、六年前,因曾靜的妻子患病,他來接小的醫治,所以認得他。

那陳帝錫小的並不認得,前年在安仁行醫,曾聽得武生何獻圖說起,京中有一個臣子上了諫本,皇上說他是個忠臣,要加封他的官。

後來會著曾靜,講閒話時,也曾說及過的。」

臣即密拘何獻圖。

【譯文】

臣王國棟謹奏,為奏報皇上知道事。

雍正七年六月初十日,收到用兵部火票飛速遞到的和碩怡親王等寄給臣的公函。

內容說:據逆賊曾靜供稱,記起了有兩個偶然傳佈謠言的人,一個是安仁縣的秀才,姓何名忠立,曾經說他聽說有個茶陵州的人,姓陳,字帝錫,傳說朝廷中有人上諫書批評皇上很多條;又有永興縣十八都地方,有個醫生姓陳,字象侯,也說他在一處人家看病時,聽別人說,茶陵州有個看風水的先生,姓陳字帝錫,口頭傳說有個本章諫議皇上,說皇上如何不好等。

那上本章的臣子姓岳,名叫鍾琪等話。

巡撫可秘密把安仁縣秀才何忠立、永興縣醫生陳象侯,茶陵州風水先生陳帝錫逮捕到省,詳細訊問,問何忠立、陳象侯等是向曾靜怎樣說的,並問陳帝錫傳言的話,是從哪裡聽來的。

他們如果承認,直供出來,則應把他們供出來的人一面奏報皇上知道,一面去拿捉審問。

如果他們不肯承認,巡撫可委婉開導他們,告訴他們曾靜乃是本案的首犯的罪魁,而我皇上還有好生之德,以為他只是聽信流言,不忍對他立即誅殺。

你們不過是傳話的人,只要把在什麼地方聽什麼人說的供出了,你們便是無罪的人,何苦為別人隱瞞,以身試法呢?

如果這樣勸他們,仍然不肯老實供出來,則可以用刑嚴訊,刑訊如果仍不能得到其真實情況,便把何忠立等押送到京師來和曾靜對質。

又曾靜供出皇上收用密親王妃嬪等話,是雍正五年五六月間,往來路上人傳說,說衡州路上押解一個犯官經過,他是這樣說的等等。

巡撫可以密派人員訪查,五年五六月間,有什麼犯人經過衡一陽一,查明後一併奏報。

並且要把五六月間過衡一陽一的犯人姓名密件知會廣西巡撫,這些內容通知到臣處。

臣即分差下屬武官,持檄文分別到各州縣去逐一查詢提捕。

首先,有永興縣知縣戴文謨,解送醫生陳象侯到臣這裡。

經審訊後,據該犯供稱:「五六年以前,因曾靜的妻子生病,他來請我去醫治,所以認識他。

那陳帝錫,我並不認識。

前年在安仁縣行醫時,曾經聽到武秀才何獻圖說起這事,說京中有一個臣子上了諫本,皇上說他是個忠臣,要加封他的官,後來見到曾靜,講閒話時也曾提到過這事的。」

臣遂派人去秘密拘捕何獻圖。

【原文】

去後。

又據安仁縣知縣袁紫垣獲解生員何立忠即何忠立到。

臣審據該犯供稱:「我是文生,叫何立忠,平日與曾靜並無往來,舊年因犯生女婿死了,曾靜到女婿家來弔孝,犯生會著他,說起犯生女婿為人度量偏淺。

犯生隨口回他說,目今只有皇上的度量大,聽見朝中有人不知避諱,上了諫本,皇上置之度外。

這也是因話答話,並不是犯生造的,是族間何獻圖對犯生說,是一個堪輿陳帝西講的。」

續據署茶陵州知州李鳳生獲解陳帝西即陳帝錫到。

臣審據該犯供稱:「小的叫陳帝西,是做堪輿的,平日並不認得陳象侯,也沒有在何獻圖面前講過什麼話。」

隨提何立忠質供:「那上本的話,是何獻圖親口對我講是你說的,並不是我賴你。」

復據陳帝西供:「前年十月裡,小的在何獻圖家看風水,他的妹夫叫張繼堯,曾說有人去四川回來,聞得岳老爺上了一諫本,說些不知忌諱的話,勸皇上修德行仁。

又說四川坍出一個孔明碑,那碑文上有幾句詩,說『孔汝僅留二八幫,花木流落在四方。

秦楚士卒千萬丈,郊外東方荒又荒。

秦晉兵來燕趙地,秋後鴉鳥盡無糧。

四民遍地遭淹沒,天下從此動刀槍。

若問人民太平日,除非山山口口藏。

』這都是張繼堯說的。」

又據安仁縣知縣袁紫垣獲解何獻圖到。

臣訊據該犯供稱:「犯生曾請一個堪輿陳帝西看風水,他曾說過有個臣子上了一諫本,皇上置之度外,還加封他的官職。

犯生道聽途說,原向族間何立忠並在犯生地方行醫的陳象侯講過,並不曾聽見有什麼孔明碑的話。」

隨提陳帝西質訊。

據供:「那上本的話,是你妹夫張繼堯對我講的,就是他講的孔明碑。

我解說不出來,還要你寫出來,你怎麼賴呢?」

據何獻圖又供:「那孔明碑的話,犯生實沒有聽見,若說犯生寫的,有什麼憑據?至上本的話,實在是陳帝西說的,並不是犯生妹夫張繼堯講的。

隨刑訊陳帝西,據供:「若提到張繼堯不認,小的情願與他對夾」等語。

【譯文】

差人走後,又根據安仁縣知縣袁紫垣押解秀才何立忠,也就是何忠立到臣這裡。

經過審訊,根據該犯供稱:「我是個文秀才,名叫何立忠,平日與曾靜並沒有什麼來往。

那年因為犯生的女婿死了,曾靜到女婿家弔孝,犯生會見了他,他說起犯生的女婿為人度量狹校犯生隨口回他說,目今只有皇上的度量大,聽說朝廷中有人不知避諱,上了諫本,皇上對此置之度外,這也是因話答話,並不是犯生造的謠,是同族人的何獻圖對犯生說的,他說有一個看風水的先生,名叫陳帝西給他講的。」

接著,茶陵州知州李鳳生,也押解陳帝西即陳帝錫到臣這裡。

經審訊後,該犯供稱:「小的叫陳帝西,是看風水的,平日並不認識陳象侯,也沒有在何獻圖面前講過什麼話。」

遂提出何立忠來與他對質。

何說:「那上本的話,是何獻圖親口對我講,說是你說的,並不是我賴你。」

又據陳帝西供:「前年十月裡,小的在何獻圖家看風水,他的妹夫叫張繼堯,曾經說有人去四川回來,聽說岳老爺上了一個諫本,說了些不知道忌諱的話,勸皇上修德行仁;又說四川坍出一塊諸葛孔明造的碑文,那碑文上有幾句詩,詩是『孔汝僅留二八幫,花木流落在四方。

秦楚士卒千萬丈,郊外東方荒又荒。

秦晉兵來燕趙地,秋後鴉鳥盡無糧。

四民遍地遭淹沒,天下從此動刀槍。

若問人民太平日,除非山山口口藏。

』這都是張繼堯說的。

又根據安仁縣知縣袁紫垣押解何獻圖到臣這裡,經過審訊,據該犯供稱:「犯生曾請一個看風水的陳帝西看風水,他曾說過有個臣子上了一個諫本,皇上置之度外,還加封了他的官職。

犯生道聽途說,曾經給同族間的何立忠和在犯生地方上行醫的陳象侯講過。

並沒有聽見過有什麼孔明碑的話。」

隨提陳帝西來對質。

據陳帝西供出說:「那上本的話是你(何獻圖)的妹夫張繼堯給我講的,就是他講的諸葛孔明碑的事,我解說不出什麼含義,還要你寫出來,你怎麼賴呢?」

據何獻圖又供說:「那孔明碑的話,犯生確實沒有聽見過,如果說是犯生寫的,又有什麼憑據證明?至於說上本的話,實在是陳帝西說的,並不是犯生的妹夫張繼堯說的。」

遂即用刑審訊陳帝西,據陳帝西供稱:「如果把張繼堯提來審訊,他如不承認,小的情願和他一同上夾棍對質」等話。

【原文】

臣查逆賊曾靜在京所供,陳象侯、何立忠傳聞之言,均出堪輿陳帝西之口,及訊現犯何立忠,及供出之何獻圖,亦稱陳帝西告知。

是陳帝西實系傳言要犯,經臣反覆開導,詰其傳自何處?得自何人?據供實系張繼堯傳說。

臣恐狡飾仇誣,當經刑訊,該犯堅供必俟張繼堯到案對質著落。

除現在密提張繼堯,並追取抄錄孔明碑文到日,質審明確,再行具奏外,所有訊取犯供情,合先繕折奏聞。

至奉查雍正五年五六月內,經過衡州官犯,臣即密查。

是年五月二十二日,兵部遞過人犯一名達色;六月初四日,兵部遞過人犯一名蔡登科。

臣恐五六月前後尚有遺漏,遵又細查,是年四月初七日,兵部遞過人犯一名馬守柱;七月初十日,兵部遞過人犯二名耿桑格、六格,太監一名吳守義;七月二十四日,兵部遞過太監一名霍成。

俱系發往廣西之犯。

其原文內止有人犯、太監名色,並無官犯字樣。

臣復密行署衡州府知府楊浚、副將崔起潛查復無異。

當即密行知會廣西撫臣金在案,理合一併奏聞。

伏乞皇上睿鑒。

朱批:你地方上百姓如此風一習一 ,而不能覺知,而不肯奏聞。

他處發覺,特命欽差來究審,而又不能將此等一類匪物究出。

今從京指名一交一 與你數人審究,原為恐奸民聞風遠揚,方著你就近作速設法誘問。

今但將此已經問出口供而令彼此推卸,耽延時日,總不能體察其出之誰口,亦可謂才德兼全,忠誠任事之巡撫矣。

此干人犯自然亦解京審問者,再究問出他犯,自然亦在你地方上,但必將有名人犯一一一交一 出方可。

【譯文】

臣認為逆賊曾靜在京所供出來的陳象侯、何立忠傳聞的話,都是出於風水先生陳帝西的口裡;等到詢問現在押犯何立忠,以及他供出來的何獻圖,亦稱是陳帝西告訴他的,所以陳帝西實是傳播謠言的要犯。

經臣對他反覆開導,盤問他是從何處何人那裡聽來的。

據他供稱,確實是從張繼堯那裡聽來的。

臣恐怕該犯有狡猾掩飾或挾仇誣陷等情,當即用刑再審,該犯堅持供說,必須等張繼堯到案對質後再落實。

因而,現在除了派人秘密提捕張繼堯,並追取抄錄的孔明碑文。

等來到以後對質審問明白,再行具奏報告外,所有已經初步審訊過的犯人口供情況,理當先寫折向皇上奏報。

至於奉旨查詢雍正五年五六月間經過衡一陽一的官犯,臣當即派人密查,那年五月二十二日,兵部遞解犯人一名達色,六月初四日,兵部押解過犯人一名蔡登科。

臣恐五六月前後還有遺漏,又細查當年四月初七日,兵部遞過犯人一名馬守柱,七月初十日兵部遞過人犯二名:耿桑格、六格,太監一名吳守義,七月二十四日,兵部遞過太監一名霍成。

這都是發往廣西的犯人。

其原文內止有人犯太監等類別,並沒有稱官犯等字樣。

臣復秘密發文給代替衡州府知府楊浚、副將崔起潛進行調查。

查詢結果,沒有不同之處,當下就秘密通知廣西巡撫金。

理當一併奏報,伏乞皇上明鑒。

雍正硃筆批示:你的地方上百姓這般樣的風一習一 ,你不能察覺,不肯奏報這些情況,直到別省發覺後,特命欽差來追查審問,而你不能把這樣一類的匪徒追究出來。

如今又從京師指名一交一 給你幾個人,提訊審查,原因是怕奸民聞風遠竄,才讓你就近迅速設法誘問出傳謠的人。

而今天你卻把這已經問出來的口供,讓犯人們互相推諉責任,拖延時日,總是不能追查出最初出於何人之口,你可真算是個才德兼備,忠誡任事的巡撫了!這些人犯,自然也要解送京師來審問的,如果在京再審問出別的人來,自然也在你的地方上,但必須把有名單在案的犯人一一一交一 出來才可以。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義覺迷錄
雍正向天下頒布《大義覺迷錄》的始末一、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否符合正統之道?豈...二、朕到底是不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心之所歸,乃道義之當...二、華夷之間、人獸之間的本質區別到底是什麼呢?三、清朝統治八十年後,造成地塌天荒,神哭鬼號嗎...四、社會出現貧富差別的原因是否可以歸咎於君王呢...五、整個大清國的人民到處都在呼號怨恨嗎?六、像岳鍾琪一樣臣事清朝的人就是低頭屈節、效忠...七、明朝亡於李自成之後,清兵的確是明臣請來除寇...八、對於孔子的《春秋》大義,豈可以亂臣賊子之心...九、對於一個臣民來說,到底什麼是榮辱生死的大義...十、那些狂肆譭謗皇帝的謠言傳語到底從何而來?十一、這「山崩川竭」的傳言到底是何等之事?十二、「五星聚,黃河清」的瑞祥徵兆到底是什麼因...十三、被曾靜奉以為師的呂留良到底是何許人也?一、曾靜等人各處行走,糾合叛逆之人的緣由如何?二、大清國裡考生增多,如何說是文人趨下,無恥奔...三、著述《格物集》的劉先生,其人其書是什麼情形...四、如果皇帝只應孔、孟、程來做,那麼漢、唐、宋...五、你曾靜真的是可以擔當「天聰明,乾之九五」的...六、「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的道理講得通嗎?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盜竊天位的強盜呢,還是驅逐...八、到底是中華之外,四面皆是夷狄」呢,還是天下...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沒有國君嗎?臣民也禽獸不如...十、科舉制度僅僅是講名講利、卑污苟賤而不知恥的...十一、你曾靜為何尊敬悅服一個行走於市井江湖的呂...十二、春秋戰國時期的封土建邦、割據而治真的適合...十三、邊地民族全是無恥無狀的小人,難道沒有像堯...十四、對於夷狄入主中原,難道一定要誅戮討伐,而...十五、大逆不道的呂留良真的能和孔子相提並論嗎?十六、你曾靜自命為濟世英才,你真的有「宰相之量...十七、程顥提出的選拔人才方法在宋代已經證明行不...十八、雍正錢發行不久,不能普遍流通,你便造謠「...十九、為什麼山西百姓爭先恐後為國效力,忠誠愛戴...二十、有人誣蔑你的父親有盜竊的劣跡,母親有淫亂...二十一、自稱忠民義士的曾靜,你為什麼要甘願赴蹈...二十二、山西嘉祥兆瑞迭現,湖南連年水災,這些說...二十三、雲貴兩地民風淳厚,服教樂善,以至感召豐...二十四、孔廟失火和慶雲出現是禮樂制度遭受厄運的...一、皇上嗣位以來,是五穀豐登,人民樂業?還是四...二、雍正皇帝是勵精圖治,愛撫百姓,還是謠言所傳...三、皇上調撥糧食是平抑物價,還是倒賣糧食做生意...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還是草菅人命,濫殺無...五、雍正皇帝是霸嫂為妃,還是按照慣例讓她們居在...忠誠報國、公正無私的岳鍾琪與叛逆曾靜有鮮明的對...一、我曾靜這個文弱書生是怎樣成為彌天重犯的?二、我張熙久居僻壤窮鄉,怎麼會誤入歧途,隨師造...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不過是為了...二、雍正皇帝勤政愛民,與天理渾然一體,神功偉德...一、我雍正是將遺詔的「十」改成「於」字而謀取皇...二、朕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以情感...三、朕之「屠弟」,正是為了不負皇考付託之重,顧...呂留良怎麼得罪了聖祖皇帝在天之靈,而落致戮屍梟...一、我是怎樣受呂留良思想毒害,而成為彌天重犯的...二、亂臣賊子呂留良是怎樣把我們引入歧途的?一、本朝子民嚴鴻逵追隨呂留良效顰狂吠,謾罵誹謗...二、曾靜痛心疾首地說:「我這過去的禽獸,如今是...一、秀才造反,實在是自投羅網二、假結同盟,這樣才誘出真情三、追根溯源,呂留良正是罪魁禍首急下詔書,各路兵馬展開大緝捕一、感泣悚惶,披肝瀝膽再上奏折二、謹慎行事,乞請皇上睿鑒三、追查謠言,務必要剷除禍根副都統海蘭等奏折天羅地網,長沙黨羽插翅難逃一、境內出逆匪,以致巡撫受牽連二、檢討失誤,湖南巡撫願立新功刑部侍郎杭奕祿等奏折曾靜等人為什麼要捕風捉影、...湖廣總督邁柱奏折曾靜等人在湖南被捕審的經過一、張熙堂叔張勘被追捕的經過二、繼續搜捕毛儀及其兩子的經過一、應將曾靜案及其主犯押送湖南對質二、曾靜等供詞及押解犯人進京安排雍正上諭沈在寬詩「陸沉不必由洪水」,其中大有深...一、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的謠言二、臣下的確夙夜兢兢,稽察辦案三、風水先生搖唇鼓舌,禍從口出雍正上諭仁君何以要對彌天重犯網開一面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冒名王澍傳播謠言的犯人浙江總督李衛奏折在浙江繼續查訪逆黨情況陝西總督岳鍾琪奏折《大義覺迷錄》一書的確是覺世...浙江總督李衛奏折謊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虛驚鬧劇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湖南人為什麼非要將曾靜沉潭...雍正上諭對呂留良及家屬最後應如何判決安徽巡撫程元章奏張秀公等供詞南方幾省與王朝有關...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要繼續對張應星的會客日記上的...雍正上諭朱軾等編纂的駁呂留良之書應該頒發各地學...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曾靜已到湖南觀風整俗使衙門...一、對呂留良孫輩心有不忍,從寬免死,改判流放二、嚴鴻逵、沈在寬諸人應凌遲處死,戮屍梟首示眾一、將攻擊先王的曾靜、張熙緝拿進京二、將大逆不道的曾靜、張熙凌遲處死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