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
魏書·張樂於張徐傳
張遼字文遠。
雁門馬邑人也。
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
少為郡吏。
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
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
還,進敗,以兵屬董卓。
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
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
太祖破呂佈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數有戰功,遷裨將軍。
袁紹破,別遣遼定魯國諸縣。
與夏侯淵圍昌豨於東海,數月糧盡,儀引軍還,遼謂淵曰:「數日已來,每行諸圍,豨輒屬目視遼。
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計猶豫,故不力戰。
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
乃使謂豨曰:「公有命,使遼傳之。」
豨果下與遼語,遼為說「太祖神武,方以德懷四方,先附者受大賞」。
豨乃許降。
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
豨歡喜,隨詣太祖。
太祖遣豨還,責遼曰:「此非大將法也。」
遼謝曰:「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遼奉聖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從討袁譚、袁尚於黎一陽一,有功,行中堅將軍。
從攻尚於鄴,尚堅守不下。
太祖還許,使遼與樂進拔一陰一安,徙其民河南。
復從攻鄴,鄴破,遼別徇趙國、常山,招降緣山諸賊及黑山孫輕等。
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
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
復別擊荊州,定一江一夏諸縣,還屯臨穎,封都亭侯。
從征袁尚於柳城,率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
遂擊,大破之,斬單干蹋頓。
時荊州未定,復遣遼屯長社。
臨發,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
遼謂左右曰:「勿動。
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
乃令軍中,其不反者安坐。
遼將親兵數十人,中陣而立。
有頃定,即得首謀者殺之。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太祖遣於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一合、牛蓋等討蘭。
成偽降禁,禁還。
成遂將其眾就蘭,轉入灊山。
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里,道險狹,步徑裁通,蘭等壁其上。
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
遼曰:「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
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
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
增邑,假節。
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
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
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匆得與戰。」
諸將皆疑。
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
平旦,遼被甲持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
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塚,以長戟自守。
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
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一出餘眾。
權人馬皆披一靡一,無敢當者。
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
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歎息者良久。
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
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
遼與太祖會摩陂。
遼軍至,太祖乘輦出勞之,還屯陳郡。
文帝即王位,轉前將軍。
分封兄汛及一子列侯。
孫權復叛,遣遼還屯台肥,進遼爵都鄉侯。
給遼母輿車,及兵馬送遼家詣屯,敕遼母至,導從出迎。
所督諸軍將吏皆羅拜道側,觀者榮之。
文帝踐阼,封晉一陽一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十六百戶。
黃初二年,遼朝洛一陽一宮,文帝引遼會建始殿,親問破吳意狀。
帝歎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
為起第捨,又特為遼母作殿,以遼所從破吳軍應募步卒,皆為虎賁。
孫權復稱藩。
遼還屯雍丘,得疾。
帝遣侍中劉曄將太醫視疾。
虎賁問消息,道路相屬。
疾未瘳,帝迎遼就行在所,車駕親臨,執其手,賜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
疾小差,還屯。
孫權復叛,帝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一江一。
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范。
遼病篤,遂薨於一江一都。
帝為流涕,謚曰剛侯。
子虎嗣。
六年,帝追念遼、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
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虎為偏將軍,薨。
子統嗣。
樂進字文謙,一陽一平衛國人也。
容貌短小,以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
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
從擊呂佈於濮一陽一,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
從征張繡於安眾,圍呂佈於下邳,破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沛,皆破之,拜討寇校尉。
渡河攻獲嘉,還,從擊袁紹於官渡,力戰,斬紹將淳於瓊。
從擊譚、尚於黎一陽一,斬其大將嚴敬,行遊擊將軍。
別擊黃巾,破之,定樂安郡。
從圍鄴,鄴定,從擊袁譚於南皮,先登,入譚東門。
譚敗,別攻雍一奴一,破之。
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於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一性一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
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一靡一有遺失。
論功紀用,宜各顯一寵一。」
於是禁為虎威;進,折衝;遼,湯寇將軍。
進別征高幹,從北道入上一黨一,回出其後。
乾等還守壺關,連戰斬首。
干堅守未下,會太祖自征之,乃拔。
太祖征管承,軍淳於,遣進與李典擊之。
承破走,逃入海島,海濱平。
荊州未服,遣屯一陽一翟。
後從平荊州,留屯襄一陽一,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縣山谷蠻夷詣進降。
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施一陽一長梁大,皆大破之。
後從征孫權,假進節。
太祖還,留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並前凡千二百戶。
以進數有功,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右將軍。
建安二十三年薨,謚曰威侯。
子綝嗣。
綝果毅有父風,官至揚州刺史。
諸葛誕反,掩襲殺綝,詔悼惜之,追贈衛尉,謚曰愍侯。
子肇嗣。
於禁字文則,泰山巨平人也。
黃巾起,鮑信招合徒眾,禁附從焉。
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一黨一俱詣為都伯,屬將軍王朗。
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
太祖召見與語,拜軍司馬,使將兵詣徐州,攻廣戚,拔之,拜陷陳都尉。
從討呂佈於濮一陽一,別破布二營於城南,又別將破高雅於須昌。
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
從征黃巾劉辟、黃邵等,屯版粱,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辟)邵等,盡降其眾。
遷平虜校尉。
從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
從至宛,降張繡。
繡復叛,太祖與戰不利,軍敗,還舞一陰一。
是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
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
未至太祖所,道見十餘人被創一裸一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
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
故敢因緣為略。
禁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數之以罪。
青州兵遽走詣太祖自訴。
禁既至,先立營壘,不時謁太祖。
或謂禁:「青州兵已訴君矣,宜促詣公辨之。」
禁曰:「今賊在後,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待敵?且公聰明,譖訴何緣!」
徐鑿塹安營訖,乃入謁,具陳其狀。
太祖悅,謂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
復從攻張繡於穰,禽呂佈於下邳,別與史渙、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斬之。
太祖初征袁紹,紹兵盛,禁願為先登。
太祖壯之,乃選步騎二千人,使禁將,守延津以拒紹,太祖引軍還官渡。
劉備以徐州叛,太沮東征之。
紹攻禁,禁堅守,紹不能拔。
復與樂進等將步騎五千,擊紹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
太祖復使禁別將屯原武,擊紹別營於杜氏津,破之。
遷裨將軍,後從還官渡。
太祖與紹連營,起土山相對。
紹射營中,士卒多死傷,軍中懼。
禁督守土山,力戰,氣益奮。
紹破,遷偏將軍。
冀州平。
昌豨復叛,遣禁征之。
禁急近攻豨;豨與禁有舊,詣禁降。
諸將皆以為豨已降,當送詣太祖,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
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
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
是時太祖軍淳於,聞而歎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益重禁。
東海平,拜禁虎威將軍。
後與臧霸等攻梅成,張遼、張一合等討陳蘭。
禁到,成舉眾三千餘人降。
既降復叛,其眾奔蘭。
遼等與蘭相持,軍食少,禁運糧前後相屬,遼遂斬蘭、成。
增邑二百戶,並前千二百戶。
是時,禁與張遼、樂進、張一合、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征伐,鹹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
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眾心。
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
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繼令書,逕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乃以靈為禁部下督,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
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
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
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太祖聞之,哀歎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會孫權禽羽,獲其眾,禁復在吳。
文帝踐阼,權稱潘,遣禁還。
帝引見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頓首。
帝慰諭以荀林父、孟明視故事,拜為安遠將軍。
欲遣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
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
禁見,慚恚發病薨。
子圭嗣封益壽亭侯。
謚禁曰厲侯。
張一合字俊乂,河間鄚人也。
漢末應募討黃巾,為軍司馬,屬韓馥。
馥敗,以兵歸袁紹。
紹以合為校尉,使拒公孫瓚。
瓚破,合功多,遼寧國中郎將。
太祖與袁相距於官渡,紹遣將淳於瓊等督運屯鳥巢,太祖自將急擊之。
合說紹曰:「曹公兵一精一,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郭圖曰:「合計非也。
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
合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
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
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
圖慚,又更譖合曰:「合快軍敗,出言不遜。」
合懼,乃歸太祖。
太祖得合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拜合偏將軍,封都亭侯。
授以眾,從攻鄴,拔之。
又從擊袁譚於渤海,別將軍圍雍一奴一,大破之。
從討柳城,與張遼俱為軍鋒,以功遷平狄將軍。
別征東萊,討管承,又與張遼討陳蘭、梅成等,破之。
從破馬超、韓遂於渭南。
圍安定,降楊秋。
與夏侯淵討鄜賊梁興及武都氐。
又破馬超,平寧建。
太祖征張魯,先遣合督諸軍討興和氐王竇茂。
太祖從散關入漢中,又先遣合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
至一陽一平,魯降,太祖還,留合與夏侯淵等守漢中,拒劉備。
合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
近軍容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
拜湯寇將軍。
劉備屯一陽一平,合屯廣石。
備以一精一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合.合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
其後備於走馬谷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一交一戰,短兵接刃。
淵遂沒,合還一陽一平。
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為備所乘,三軍皆失色。
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
遂推合為軍主。
合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合節度,眾心乃定。
太祖在長安,遣使假合節。
太祖遂自至漢中,劉備保高山不敢戰。
太祖乃引出漢中諸軍,合還屯陳倉。
文帝即王位,以合為左將軍,進爵都鄉侯。
及踐阼,進封鄚侯。
詔合部與曹真討安定盧水一胡一及東羌,召合與真井朝許宮,遣南與夏侯尚擊一江一陵。
合別督諸軍渡一江一,取洲上屯塢。
明帝即位,遣南屯荊州,與司馬宣王擊孫權別將劉阿等。
追至祁口,一交一戰,破之。
諸葛亮出祁山。
加合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
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
合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合皆破平之。
詔曰:「賊亮以巴蜀之眾,當(力虎)虎之師。
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朕甚嘉之。
益邑千戶,並前四千三百戶。」
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一江一伐吳,詔合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
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
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合到京都。
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合,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合,因問合曰:「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合知亮縣軍無谷,不能久攻,對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合晨夜進至南鄭,亮退。
詔合部還京都,拜征西車騎將軍。
合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合雖武將而一愛一樂儒士,嘗薦同鄉卑湛經明修行,詔曰:「昔祭遵為將,奏置五經大夫,居軍中,與諸生雅歌投壺。
今軍外勒戎旅,內存國朝。
朕嘉將軍之意,今耀湛為博士。」
諸葛亮復出祁山,詔合督諸將西至略一陽一,亮還保祁山,合追至木門,與亮軍一交一戰,飛矢中合右膝,薨,謚曰壯侯。
子雄嗣。
合前後征伐有功,明帝分合戶,封合四子列侯。
賜小子爵關內侯。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也。
為郡吏,從車騎將軍楊奉討賊有功,拜騎都尉。
李傕、郭汜之亂長安也,晃說奉令與天子還洛一陽一,奉從其計。
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
及到洛一陽一,韓暹、董承日爭鬥,晃說奉令歸太祖;奉欲從之,後悔。
太祖討奉於梁,晃遂歸太祖。
太祖授晃兵,使擊卷、原武賊,破之,拜裨將軍。
從征呂布,別降布將趙庶、李鄒等。
與史渙斬眭固於河內。
從破劉備,又從破顏良,拔白馬,進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將軍。
與曹洪擊(隱)強賊祝臂,破之,又與史渙擊袁紹運車於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
太祖既圍鄴,破邯鄲,易一陽一令韓范偽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飛矢城中,為陳成敗。
范侮,晃輒降之。
既而言於太祖曰:「二袁未破,諸城未下者傾耳而聽,今日滅易一陽一,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無定時也。
願公降易一陽一以示諸誠,則莫不望風。」
太祖善之。
別討一毛一城,設伏兵掩擊,破三屯。
從破袁譚於南皮,討平原叛賊,克之。
從征蹋頓,拜橫野將軍。
從征荊州,別屯樊,討中廬、臨沮、宜城賊。
又與滿一寵一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一江一陵。
十五年,討太原反者,圍大陵,拔之,斬賊帥商曜。
韓遂、馬超等反關右,遣晃屯汾一陰一以撫河東,賜牛酒,令上先人墓。
太祖至潼關,恐不得渡,召問晃。
晃曰:「公盛兵於此,而賊不復別守蒲阪,知其無謀也。
今假臣一精一兵蒲渡阪津,為軍先置,以截其裡,賊可擒也。」
太祖曰:「善。」
使晃以步騎四千人渡津。
作塹柵未成,賊梁興夜將步騎五千餘人攻晃,晃擊走之,太祖軍得渡。
遂破超等,使晃與夏侯淵平隃麋,汧諸氐,與太祖會安定。
太祖還鄴,使晃與夏侯淵平鄜、夏一陽一餘賊,斬梁興,降三干余戶。
從征張魯。
別遣討攻櫝、仇夷諸山氐,皆降之。
遷平寇將軍。
解將軍張順圍。
擊賊陳福等三十餘屯,皆破之。
太祖還鄴,留晃與夏侯淵拒劉備於一陽一平。
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征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
太祖聞,甚喜,假晃節,令曰:「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
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
將軍一舉,克奪賊計,善之善者也。」
太祖遂自至一陽一平,引出漢中諸軍。
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
會漢水暴溢,於禁等沒。
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一陽一。
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一陽一陵陂屯。
太祖復還,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令曰:「須兵馬集至,乃俱前。」
賊屯偃城。
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賊燒屯走。
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三丈所。
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
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塚。
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塚。
羽見四塚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懼入圍,破之,或自投兩水死。
太祖令曰:「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
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
且樊、襄一陽一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
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日:「全樊、襄一陽一,將軍之功也。」
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鹹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
太祖歎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文帝即王位,以晃為右將軍,進封逮鄉侯,及踐阼,進封楊侯,與夏侯尚討劉備於上庸,破之。
以晃鎮一陽一平,徙封一陽一平侯。
明帝即位,拒吳將諸葛瑾於襄一陽一。
增邑二百,並前三千一百戶。
病篤,遺令斂以時服。
一性一儉約畏慎,將軍常遠斥候。
先為不可勝,然後戰,追奔爭利,士不暇食,常歎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終不廣一交一援。
太和元年薨,謚曰壯侯。
子蓋嗣。
蓋薨,子霸嗣。
明帝分晃戶,封晃子孫二人列侯。
初,清河朱靈為袁紹將。
太祖之征陶謙,紹使靈督三營助太祖,戰有功。
紹所遣諸將各罷歸,靈曰:「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
今已遇,復何之?」
遂留不去。
所將士卒慕之,皆隨靈留。
靈後遂為好將,名亞晃等,至後將軍,封高唐亭侯。
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於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
張一合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鑒其行一事,未副所聞。
或注記有遺漏,未知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魏書·武帝紀 魏書·文帝紀 魏書·明帝紀 魏書·少帝紀 魏書·后妃傳 魏書·董二袁劉傳 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 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 魏書·諸夏侯曹傳 魏書·荀彧攸賈詡傳 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