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兄篤於鄉里合部曲數百人,篤卒,荊州牧劉表令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誌》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

三國誌

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一江一人也。

兄篤於鄉里合部曲數百人,篤卒,荊州牧劉表令峻攝其眾。

表卒,峻率眾歸先主,先主以峻為中郎將。

先主自葭萌南還襲劉璋,留峻守葭萌城。

張魯遣將楊帛誘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

帛乃退去。

後璋將扶禁、向存等帥萬餘人由閬水上,攻圍攻峻,且一年,不能下。

峻城中兵才數百人,伺其怠隙,選一精一銳出擊,大破之,即斬存首。

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廣漢為梓潼郡,以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

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爵。」

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子弋,字紹先,行主末年為太子舍人。

後主踐阼,除謁者。

丞相諸葛亮北駐漢中,請為記室,使與子喬共周旋游處。

亮卒,為黃門侍郎。

後主立太子璿,以弋為中庶子,璿好騎射,出入無度,弋援引古義,盡言規諫,甚得切磋之體。

後為參軍庲降屯副貳都督,又轉護軍,統事如前。

時永昌郡夷獠恃險不賓,數為寇害,乃以弋領永昌太守,率偏軍討之,遂斬其豪帥,破壞邑落,郡界寧靜。

遷監軍、翊軍將軍,領建寧太守,還統南郡事。

景耀六年,進號安南將軍。

是歲,蜀並於魏,弋與巴東領軍襄一陽一羅憲各保全一方,舉以內附,鹹因仍前任,一寵一待有加。

王連字文儀,南一陽一人也。

劉璋時入蜀為梓潼令。

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不強一逼一也。

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轉在廣都,所居有績。

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於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若呂乂、杜祺、劉干,終皆至大官,自連所拔也。

遷蜀郡太守、興業將軍,領鹽府如故。

建興元年,拜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封平一陽一亭侯。

時南方諸郡不賓,諸葛亮將自征之,連諫以為「此不一毛一之地,疫癘之鄉,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

亮慮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連言輒懇至,故停留者久之。

會連卒。

子山嗣,官至一江一陽一太守。

向朗字巨達,襄一陽一宜城人也。

荊州牧劉表以為臨沮長。

表卒,歸先主。

先主定一江一南,使朗督秭歸、夷道、巫(山)、夷陵四縣軍民事。

蜀既平,以朗為巴西太守,頃之轉任牂牁,又徒房陵。

後主踐阼,為步兵校尉,代王連領丞相長史。

丞相亮南征,朗留統後事。

五年,隨亮漢中。

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一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數年,為光祿勳,亮卒後徒左將軍,追論舊功,封顯明亭侯,位特進。

初,朗少時雖涉獵文學,然不治素檢,以吏能稱。

自去長史,優遊無事垂三十年,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年逾八十,猶手自校書,刊定謬誤,積聚篇卷,於時最多。

開門接賓,誘納後進,但講論古義,不干時事,以是見稱。

上自執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

延熙十年卒。

子條嗣,景耀中為御史中丞。

朗兄子一寵一,先主時為牙門將。

秭歸之敗,一寵一營特完。

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後為中部督,典宿衛兵。

諸葛亮當北行,表與後主曰:「將軍向一寵一,一性一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論舉一寵一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也。」

遷中領軍。

延熙三年,征漢嘉蠻夷,遇害。

一寵一弟充,歷射聲校尉、尚書。

張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

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漢》。

汝南許文休入蜀,謂裔干裡敏捷,是中夏鍾元常之倫也。

劉璋時,舉孝廉,為魚復長,還州署從事,領帳下司馬。

張飛自荊州由墊一江一入,璋授裔兵,拒張飛於德一陽一陌下,軍敗,還成都。

為璋奉使詣先主,先主許以禮其君而安其人也,裔還,城門乃開。

先主以裔巴郡太守,還為司金中郎將,典作農戰之器。

先是,益州郡殺太守正昂,耆率雍闓恩信著於南土,使命周旋,遠通孫權。

乃以裔為益州太守,逕往至郡。

闓遂趑趄不賓,假鬼教曰:「張府君如瓠壺,外雖澤而內實粗,不足殺,令縛與吳。」

於是遂送裔於權。

會先主薨,諸葛亮遣一鄧一芝使吳,亮令芝言次可從權請裔。

裔自至吳數年,流徒伏匿,權未之知也,故許芝遣裔。

裔臨發,權乃引見。

問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馬相如,貴土風俗何以乃爾乎?」

裔對曰:「愚以為卓氏之寡女,猶賢於買臣之妻。」

權又謂裔曰:「君還,必用事西朝,終不作田父子閭裡也,將何以報我?」

裔對曰:「裔負罪而歸,將委命有司。

若蒙僥倖得全首領,五十八已前父母一之年也,自此已後大王之賜也。」

權言笑歡一悅,有器裔之色。

裔出閣,深悔不能一陽一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

權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數十里,追者不能及。

既至蜀,丞相亮以為參軍,署府事,又領益州治中從事。

亮出駐漢中,裔以射聲校尉領留府長史,常稱曰:「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其明年,北詣亮諮事,送者數百,車乘盈路,裔還書與所親曰:「近者涉道,晝夜接客,不得寧息,人自敬丞相長史,男子張君嗣附之,疲倦欲死。」

其談啁流速,皆此類也。

少與犍為楊恭友善,恭早死,遺孤未數歲,裔迎留,與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

恭之子息長大,為之娶婦,買田宅產業,使立門戶。

撫恤故舊,振贍衰宗,行義甚至。

加輔漢將軍,領長史如故。

建興八年卒。

子毣嗣,歷三郡守、監軍。

毣郁,太子中庶子。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一陽一人也。

劉璋時歷部諸郡。

先主定蜀,太守李嚴命為功曹。

嚴欲徒郡治捨,洪固諫不聽,遂辭功曹,請退。

嚴(欲)薦洪於州,為(蜀部從事)[部蜀從事].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

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

頃之,轉為益州治中從事。

先主既稱尊號,征吳不克,還住永安。

漢嘉太守黃元素為諸葛亮所不善,聞先主疾病,懼有後患,舉郡反,燒臨邛城。

時亮東行省疾,成都單虛,是以元益無所憚。

洪即啟太子,遣其親兵,使將軍陳曶、鄭綽討元。

眾議以為元若不能圍成都,當由越囗據南中。

洪曰:「元素信凶暴,無他恩信,何能辦此?不過乘水東下,冀主上平安,面縛歸死;如其有異,奔吳求活耳。

敕曶、綽但於南安峽口遮即便得矣。」

曶、綽承洪言,果生獲元。

洪建興元年賜爵關內侯,復為蜀郡太守、忠節將軍,後為越騎校尉,領郡如故。

五年,丞相亮北住漢中,欲用張裔為留府長史,問洪何如?洪對曰:「裔天姿明察,長於治劇,才誠堪之,然一性一不公平,恐不可專任,不如留向朗。

朗情偽差少,裔隨從目下,效其器能,於事兩善。」

初,裔少與洪親善。

裔流放在吳,洪臨裔郡,裔子郁給郡吏,微過受罰,不特原假。

裔後還聞之,深以為恨,與洪情好有損。

及洪見亮出,至裔許,具說所言。

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

時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長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願裔處要職,典後事也。

後裔與司鹽校尉岑述不和,至於忿恨。

亮與裔書曰:「君昔在[陌]下,營壞,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後流洪迸南海,相為悲歎,寢不安席;及其來還,委付大任,同獎王室,自以為與君古之石一交一也。

石一交一之道,舉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猶不相謝也,況吾但委意於元儉,而君不能忍邪?」

論者由是明洪無私。

洪少不好學問,而忠清款亮,憂公如家,事繼母至孝。

六年卒官。

始洪為李嚴功曹,嚴未(至)[去]犍為而洪已為蜀郡。

洪迎門下書佐何祗,有才策功干,舉郡吏,數年為廣漢太守,時洪亦尚在蜀郡。

是以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費詩字公舉,犍為南安人也。

劉璋時為綿竹令,先主攻綿竹時,詩先舉城降。

成都既定,先主領益州牧,以詩為督軍從事,出為牂牁太守,還為州前部司馬。

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

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主,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

今(漢王)[漢中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臂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

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羽大感悟,遂即受拜。

後群臣議欲推漢中王稱尊號,詩上疏曰:「殿下以曹一操一父子一逼一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

今天敵未克,而先主自立,恐人心疑惑。

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

及屠鹹一陽一,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

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

建興三年,隨諸葛亮南行,歸至漢一陽一縣,降人李鴻來詣亮,亮見鴻,時蔣琬與詩在坐。

鴻曰:「聞過孟達許,適見王沖從南來,言往者達之去就,明公切齒,欲誅達妻子,賴先主不聽言。

達曰:」諸葛亮見顧有本末,終不爾也。

『盡不信沖言,委仰明公,無復已已。

「亮謂琬、詩曰:」還都當有書與子度相聞。

「詩進曰:」孟達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亮默然不答。

亮欲誘達以為外援,竟與達書曰:」往年南征,歲(未及)[末及]還,適與李鴻會於漢一陽一,承知消息,慨然永歎,以存足下平素之志,豈徒空托名榮,貴為乘離乎!嗚呼孟子,斯實劉封侵陵足下,以傷先主待士之義。

又鴻道王沖造作虛語,雲足下量度吾心,不受沖說。

尋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東望,故遣有書。

「達得亮書,數相一交一通,辭欲叛魏。

魏遣司馬宣王征之,即斬滅達。

亮亦以達無款誠之心,故不救助也。

蔣琬秉政,以詩為諫議大夫,卒於家。

王沖者,廣漢人也。

為牙門將,統屬一江一州李嚴。

為嚴所疾,懼罪降魏。

魏以沖為樂陵太守。

評曰:霍峻孤城不傾,王連固節不移,向朗好學不倦,張裔膚敏應機,楊洪乃心忠公,費詩率意而言,皆有可紀焉。

以先主之廣濟,諸葛之準繩,詩吐直言,猶用陵遲,況庸後乎哉!

魏書·武帝紀 魏書·文帝紀 魏書·明帝紀 魏書·少帝紀 魏書·后妃傳 魏書·董二袁劉傳 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 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 魏書·諸夏侯曹傳 魏書·荀彧攸賈詡傳 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