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經
攻心
【原文】
孫子曰:「為上,攻城為下。」
何以明之?
戰國時有說齊王曰:「凡伐國之道:為上,攻城為下;心勝為上,兵勝為下。
是故,聖人之伐國攻敵也,務在先服其心。
何謂攻其心?絕其所恃,是謂攻其心也。
今秦之所恃為心者,燕、趙也,當收燕、趙之權。
今說燕、趙之君,勿虛言空辭,必將以實利,以回其心,所謂攻其心者也。」
沛公西入武關,欲以二萬人擊秦嶢(音堯)關下軍。
張良曰:「秦兵尚強,未可輕也。
臣聞:其將屠子賈豎易動以利。
願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張旗幟諸山之上,為疑兵。」
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貪而忽名,可貨以賂。
),秦等果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
良曰:「此獨其將欲叛,士卒恐不從。
不從,必危,不如因其懈擊之。」
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諸葛亮擒孟獲,七縱七擒之,南方終亮之世,不敢背叛。
又,四面楚歌而項羽走,劉琨吹葭胡人散。
之計,非一途也。
)。
【譯文】
孫子說:「以為上策,以攻城為下策。」
為什麼這樣說呢?
戰國時有人勸說齊王:「攻打一國的方法,以為上策,以攻城為下策。
心勝為上,兵服為下。
所以聖智之人討伐他國、戰勝敵人,最要緊的是先使其心服。
什麼叫「」呢?斷絕他的憑恃就是「」。
現在秦所憑恃為心的,是燕國、趙國,應收回燕、趙的權力。
如今勸說燕國、趙國的國君,不要只用空言虛辭,一定要給他們實利,用來回轉他們的心,這就是所說的『』。」
沛公劉邦向西進入武關,想用二萬人攻打秦曉關的守軍,張良進言說:「秦兵還很強盛,不能輕敵。
我聽說嶢關的軍官是屠戶的兒子。
商販出身的傢伙容易利誘。
希望沛公暫且安寨不動,派人先去,準備五萬人的供給以張聲勢,再在一些山頭上佈滿旗幟,以為疑兵,叫酈其食帶著值錢的珍寶去賄賂秦軍的將領。」
秦軍將領果然要求聯合起來一同西進襲擊咸陽。
沛公準備聽從這個要求,張良說:「這不過是那些將領想叛變罷了,恐怕部下的兵士是不聽從指揮的。
部下不聽從肯定會出危險,不如乘其懈怠進攻。」
沛公於是領兵襲擊,大破秦軍[當初諸葛亮擒拿孟獲,七次放了又七次擒拿,因此南方在諸葛亮在世時,一直不敢背叛。
四面楚歌使項羽敗逃,劉琨吹笳,胡人解圍散去。
採用的計謀,並非只有一種方法]。
分類:古代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