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經》水火:《經》曰:「以水佐攻者強,以火佐攻者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反經》水火

反經

水火

【原文】

《經》曰:「以水佐攻者強,以火佐攻者明。」

是知者,兵之助也。

故火攻有五:一曰火人(敵旁近草,因風燒之。

),二曰火積(燒其積蓄),三曰火輜(燒其緇重),四曰火庫(當使間人之敵營,燒其兵庫。

),五曰火燧(燧,墮也。

以火墮敵人營中也。

火頭之法,以鐵盈火,著箭頭,強一弩一射敵之營中,燒絕糧道也。

)。

行火必有因(因一奸一人也),煙火素具。

發火有時,起火有日。

時者,天之燥也;日者,宿在箕、壁、參、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蕭世誠云:「春丙丁、夏戊己、秋壬癸、冬甲乙,此日有疾風猛雨也。

居勘太乙,中有飛鳥十一精一,如風雨期,五子元運式,各候其時,可用火。」

故曰:「以火佐攻者明。」

何以言之?昔揚[王延]與桂陽賊相會,[王延]以皮作大排囊,以石灰內囊中,置車上,作火燧,繫馬尾,因從上風,鼓排囊吹灰,群賊瞇目,因燒馬尾,奔突賊陣,眾賊奔潰,此用火之勢也。

殷浩北伐,長史江逌取數百雞,以長繩連之,腳皆系火。

一時驅放,群雞飛散羌營,營皆燃,因擊之,姚襄退走,此用火之勢。

李陵在大澤草中,虜從上風縱火,陵從下風縱火,以此火解火勢也。

吾聞敵燒門,恐火滅門開,當更積薪助火,使火勢不滅,亦解火之法也)。

太公曰:「強一弩一長兵,所以逾水戰。」

孫子曰:「水可以絕。」

謂灌城也。

又曰:「絕水,必遠水(引敵使渡也)。

客絕水而來,迎之於水內,令敵半渡而擊之,利。

欲戰,無附於水而迎客也,謂處水上之軍。」

故曰:「以水佐攻者強。」

何以言之?昔韓信定臨淄、走齊王田廣,楚使龍且來救齊。

齊王廣、龍且並並,與信合戰(人或說龍且曰:「漢兵遠斗窮戰,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

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

漢兵二千里客居,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而降也。」

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

且夫不戰而降之,吾何功?」

遂戰,敗。

吾聞:「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易勝者敗。

善者之勝也,無知名,無勇功。

故其戰勝不武,不武者,其所錯勝,勝已敗者也。」

龍且不用客之計,欲求赫赫之功,昧矣。

)。

夾濰(音唯)水陣,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佯不勝,還走。

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

乘追信渡水,信使決壅囊,水大至。

龍且軍太半不得渡,即急擊之,殺龍且。

龍且水軍東散走。

此反半渡之勢。

(吾聞兵法:絕水,必遠水。

令敵半渡而擊之,利。

韓信半渡,軍佯入害地,令龍且擊之,然後決壅水。

此所謂:「雜於利而務可伸,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皆反兵而用兵法。

微哉!微哉!)

盧綰佐彭越攻,下梁地十餘城。

項羽聞之,謂其大司馬曹咎曰:「謹守城皋,即漢挑戰,慎勿與戰。」

漢果挑楚軍,楚軍不出,使人辱之(孫子曰:「廉潔,可辱也。」

)大司馬怒,渡汜水(音凡)。

卒半渡,漢擊,大破之。

此欲戰無附於水勢也。

故知之變,可以制勝,其來久矣。

秦人毒涇上流,晉軍多死;荊王燒楚積聚,項氏以擒;曹公決泗於下邳,呂布就戮;黃蓋火攻於赤壁,魏祖奔衄。

此將之至任,蓋軍中尤急者矣,不可不察。

【譯文】

《經》上說:「用水來輔助進攻,威勢強大。

用水來輔助進攻,效果顯著。」

因此說,水與火,是用兵強有力的輔助。

火攻有五種:一是焚燒敵軍人馬[ 敵軍處在深草之側,借風焚燒他們],二是焚燒敵軍的糧草積聚[ 焚燒敵軍的儲備],三是焚燒敵軍的輜重,四是焚燒敵軍的倉庫[ 派遣密探,潛入敵營,焚燒其兵庫],五是焚燒敵軍的補給線[ 把火墮喪敵營中的方法是用鐵器裝滿火,綁在箭頭上,用強弓將其射入敵營中,燒絕敵軍的糧草]。

實施火攻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通過內應],發火器材必須平日裡準備好。

發火還要選擇有利的時候,起火要選准有利的日期。

所謂有利的時候,指的是天氣乾燥。

所謂有利的日期,指月亮運行到「箕」、「壁」、「翼」、「軫」四個星宿的位置,凡是月亮運行到這四個星宿位置時,就是起風的日子。

[肖世誠說:「春季的丙丁、夏季的戊已、秋季的壬癸,冬季的甲乙,這些日子一般都會有疾風驟雨。」

所以說:用火來輔佐進攻,效果顯著。

為什麼這樣說呢?當年楊■與桂陽的叛賊相遇,楊■用皮革製成大風囊,把石灰放在裡邊,並把風囊放在車上。

又製成火燧,系綰在馬尾上,憑藉著上風,鼓動風囊,吹出石灰,石灰迷了叛賊的眼睛後,再點燃系綰在馬尾上的火燧,讓馬群向敵陣奔去,眾叛賊因此奔跳潰散,這就是用火攻的威勢。

殷浩北伐時,長史江迫拿來數百隻雞,用長繩將雞連綰起來,雞腳上都系綁著火,同時把它們放出,群雞飛散到了羌營之中,羌營到處燃一燒,再藉機攻擊敵人,姚襄被擊退逃走,這也是用火攻的威勢。

李陵率兵在大澤中,匈奴兵在上風頭縱火,李陵則在下風頭也燃起了火。

這是以火解火的方法。

我聽說還有假如敵軍用火焚燒城門時,如果擔心火滅了敵軍會把城門攻破,那就要在已有的火上添柴,加助火勢,使火不滅,這也是消除火勢的一種方法。

]

姜太公說:「弓一弩一強勁,是長武器,可以用於水戰。」

孫武說:「可以讓河水絕堤,用來淹灌敵城。」

又說:「橫渡江河,要在離河流稍遠的地方駐紮,這樣可以有進退迴旋的餘地[ 也可以引一誘敵軍渡河]。

如果敵軍渡河來攻,不要在水中迎擊,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時予以攻擊,這樣比較有利。

如果要與已渡河的敵軍交戰,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擊它。

這是水戰的原則。」

所以說,用水來輔助進攻,威勢強大。

為什麼這樣說呢?當年韓信平定臨淄,齊王田廣敗走,楚派龍且前來營救。

齊王田廣、龍且把軍隊合在一起與韓信作戰[有人勸說龍且:「漢軍遠離家鄉入侵齊地,來勢兇猛,難以抵擋。

齊、楚在自己的地域上作戰,士兵容易敗散。

不如深掘溝、高壘牆,防守敵人,然後讓齊上派出自己的親信,招撫被敵人佔領的齊城。

齊城的人聽說齊王來救援,一定會反抗漢軍。

漢軍從二千里外來此地,齊城的人都起來反抗漢軍,漢軍就不會得到一點糧食,到那時不用作戰就能使漢軍投降。」

龍且說:「我瞭解韓信的為人,容易對付。

況且不交戰而使韓信投降,我有什麼功勞可言?」

於是開戰,龍且大敗。

我聽古人說,善於奪取勝利凍難,然而如果把勝利看得很容易就要失敗。

所以善戰者,取得了勝利,既不求揚名,也不炫耀勇武功勞。

龍且不用門客的計謀,想獲赫赫戰功,實在是糊塗啊!]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兩岸列陣,韓信在夜裡命令士兵製成萬餘條口袋,盛放上沙子堵在了濰水上游。

讓軍隊部分渡河,攻擊龍且,佯裝不能取勝,撤退逃跑。

龍且果然高興他說:「我早就知道韓信膽怯了。」

丁是橫渡濰水迫擊韓信。

韓信讓人移開盛沙的口袋,一時間河水洶湧而來。

龍且的軍隊大半不能上岸,韓信立刻出擊,殺掉了龍且。

龍且濰水東面的軍隊四散逃走。

這正是反用「半渡之勢」的生動戰例。

[我聽兵法上說:橫渡江河,要在離河流稍遠的地方駐紮,以便有迴旋的餘地。

讓敵人渡河又未完全渡過的時候攻擊它,這樣有利。

韓信的軍隊半渡河,佯裝進入了災害之地,誘引龍且攻擊,然後把堵截的河水放開。

這正是:在有利情況下考慮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順利;在不利情況下考慮到有利的方面,禍就可以解除。

這都是違反常規使用兵法,奇妙啊!]

盧綰輔佐彭越進攻,拿下梁地十餘座城。

項羽聽說後對大司馬曹咎說:「小心地把守城皋,就是漢軍來挑戰,也千萬不要和它交戰。」

漢軍果然來挑戰,楚軍堅守不出。

漢軍便叫人羞辱曹咎[孫子說:廉潔之人,可用羞辱的方法激怒他],曹咎大怒,便率軍渡汜水。

士兵正在渡河,漢軍發起攻擊,楚軍大敗。

這就是準備迎戰時不要靠近河小的道理。

所以瞭解水、火的變化,可以出奇制勝,由來已久了。

秦人在涇水上流投毒,晉軍多有死者;荊王焚燒楚的糧草,項氏所以被擒;曹一操一在下邳決開了泗水,呂布因此被殺;黃蓋在赤壁採用火攻,曹一操一被迫逃竄。

懂得利用水、火輔助作戰,是將軍的重要職責,懂得在作戰中靈活巧妙地運用,尤其重要。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反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