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鑒圖說》12 丹書受戒:王欲聞之,則齋矣。」三日,王端冕,下堂南面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帝鑒圖說》12 丹書受戒

帝鑒圖說

12 丹書受戒

周史紀:武王召師尚父而問曰:「惡有藏之約,行之行,萬世可以為子孫常者乎?」師尚父曰:「在《丹書》。

王欲聞之,則齋矣。」

三日,王端冕,下堂南面而立。

師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

王遂東面立,師尚父西面道書之言,曰:「'敬勝怠者,昌;怠勝敬者,亡;義勝欲,從;欲勝義者,凶。

』藏之約,行之行,可以為子孫常者,此言之謂也。」

王聞之而書於席、幾、鑒、盥、盤、楹、杖、帶、履、觴、豆、戶、牖、劍、弓、矛,皆為銘焉。

【解】周史上記:武王即位之初,向老臣師尚父問說:「凡前人創造基業,將使後人世世守之也,而能世守者甚少。

不知有什麼道理,藏之簡約,行之順利,而可以為萬世子孫常守者乎?」師尚父對曰:「有一卷書,叫做《丹書》,這個道理皆在其中。

王欲聞之,必須重其事,齋戒而後可。」

武王於是齋戒了三日,端立官冕,不敢上坐,下堂南面而立,致敬盡禮,求受《丹書》。

師尚父說:「南面是君位,北面是臣位。

王南面而立,則《丹書》當北面而授,先王之道至大,豈可北面而授受乎?」王遂東面而立,不敢居君位。

乃述《丹書》中的言語,說道:「『凡為君者,敬畏勝怠忽,國必興昌;怠忽勝敬畏,國必滅亡;公義勝私慾,事必順從;私慾勝公義,事必逆凶。

』這個道理,只要在『敬』『公』二字上做功夫,藏之何等簡約,行之何等順利,可以為子孫萬世常守者,不外乎此矣。」

武王敬而信之,遂融化這四句的意思,於是凡那席上、幾上、鏡子上、洗面盆上、殿柱上、杖上、帶履上、觴豆上、門窗上、劍弓矛槍上,一一作為銘詞,不但自家隨處接目警心,要使子孫看見,也都世守而不忘焉。

夫武王是個聖君,能屈尊老臣受戒,作為銘詞,傳之後世。

周家歷年八百,享國最為長久,非以其能守此道也哉?

【注】本則出自戴德《大戴禮·武王踐祚》。

丹書:用硃筆書寫的天書。

惡有:可否有。

常:傚法。

端冕:整齊地穿戴禮服禮冠。

敬:勤勉。

怠:懶散。

義:公理。

欲:私慾。

盥:洗手器。

豆:古代一種食器。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帝鑒圖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