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鑒圖說》01 任賢圖治:羲仲居■夷,理東作;羲叔居南交,理南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帝鑒圖說》01 任賢圖治

帝鑒圖說

01 任賢圖治

唐史紀:堯命羲和,敬授人時。

羲仲居■夷,理東作;羲叔居南交,理南為;和仲居昧谷,理西成,和叔居朔方,理朔易。

又訪四岳,興舜登庸。

【解】唐史上記:帝堯在位,任用賢臣,與圖治理。

那時賢臣有羲氏兄弟二人、和氏兄弟二人。

帝堯著他四個人敬授人時。

使羲仲居於東方■夷之地,管理春時耕作的事;使羲叔居於南方交趾之地,管理夏時變化的事;使和仲居於西方昧谷之地,管理秋時收成的事;使和叔居於北方幽都之地,管理冬時更易的事。

又訪問四岳之官,著他薦舉天下賢人可用者,於是四岳舉帝舜為相。

那時天下賢才,都聚於朝廷之上,百官各舉其職。

帝堯垂拱無為,而天下自治。

蓋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以一人治之。

雖以帝堯之聖,後世莫及,然亦必待賢臣而後能成功。

《書》曰:「股肱惟人,良臣惟聖。」

言股肱具而後成一人,良臣眾而後成聖,意亦為此。

其後帝舜為天子,也跟著帝堯行一事,任用九官十二牧,天下太平。

乃與群臣作歌以記其盛,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所以古今稱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斯任賢圖治之效也。

【注】本則出自《尚書·虞書·堯典》。

敬授人時:慎重地教導民眾按季節從事農作。

■夷、南交、昧谷、朔方:分指東、南、西、北四方邊遠之地。

東作、南為、西成、朔易:分指春、夏、秋、冬四季的農事。

四岳:分管四方的部落首領。

登庸:登基,皇帝即位。

這裡指舜被推舉為堯的繼承人。

【評】

帝堯是中國上古傳說時代一個傑出的領袖人物。

在他的眾多政績中,求賢若渴、任賢圖治表現得尤為突出。

他把自己信得過的得力助手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人派到各地指導農業生產,還親自走訪五嶽,尋找德才兼備的接班人。

經過慎重的考察和試用,把帝位禪讓給虞舜。

虞舜繼承了帝堯的良好作風,任用九官十二牧,也出現了天下太平的景象。

天下事,可以只由一個人說了算,卻不可能只靠一個人治理好。

個人的能力再強,即使像堯、舜這樣聖明的君主,也必須依靠賢臣的輔佐才能成功。

後人常說堯、舜無為而天下治,實際上是因為他們用人得當啊。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帝鑒圖說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