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雖說是安頓在土地祠不致受苦,那廟裡通共兩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

兒女英雄傳

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

上回書交代的,是安老爺因本管的河工兩次決口,那河道總督,平日又和他不對,便借此參了一本,革職拿問,帶罪賠修,將安老爺下在山陽縣縣監。

雖說是安頓在土地祠不致受苦,那廟裡通共兩間小房子,安老爺住了裡間,外間白日見客,晚間家人們打鋪;旁邊的一間小灰棚,只可以作作飯菜,煮煮茶水。

安太太租了幾間飯店,權且安身;幸而是個另院,還分得出個內外。

只是那賠修的官項,計需五千餘金,後任工員催一逼一得又緊,老爺兩袖清風,一時那裡交得上?沒奈何只得寫了家信,打發梁材進京,將房地田園變賣。

且喜平日看文章這些學生裡頭,頗有幾個起來的,也只得分頭寫信,托他們張羅,好拼湊著交這賠項。

一面就在家信裡諭知公子,無論中與不中,不必出京,且等著此地官項交完,或是開復原官,或是如何,再作道理。

梁材候老爺的信寫完、封妥,收拾了當,即便起身。

那老爺、太太,自有一番的囑咐不表。

列公!你看拿著安老爺這樣一個厚道長者,辛苦半生,好容易中得一個進士,轉弄到這個地步,難道果真是皇天不佑好心人不成?斷無此理!大抵那運氣循還,自有個消長盈虛的定數,就是天也是給氣運使喚著;定數所關,天也無從為力。

照這樣講起來,不是好人也不得好報,惡人也不得惡報,天下人都不必苦苦的作好人了?這又不然!在那等傷天害理的,一納頭的作了去,便叫作" 自作孽,不可活" ,那是一定無可救藥的了。

果然有些善根,再知悔過,這人力定可以回天,便叫作" 天作孽,猶可違" . 何況安老爺這樣位忠厚長者呢!看不得他飛的不高,跌的不重,須知他苦的不盡,甜的不來,這是一。

再說,安老爺若榜下不用知縣,不得到河工;不到河工,不至於獲罪;不至獲罪,安公子不得上路;安公子不上路,華蒼頭不必隨行;華蒼頭不隨行,不至途中患病;華蒼頭不患病,安公子不得落難;安公子不落難,好端端家裡坐著,可就成不了這番" 英雄兒女" 的情節," 天理人情" 的說部。

列公,卻莫怪說書的饒舌!閒話休提。

卻說那河台,一面委員摘去安老爺的印信,一面拜發折子,由馬上飛遞而來,不過五六天就得面聖。

當朝聖人一愛一民如子,一見河水沖決,民田受害,龍顏大怒,便照折一道旨意,將安學海革職拿問,帶罪賠修。

這個旨意從內閣抄了出來,幾天兒工夫,就上了京報。

那報房裡,便挨門送看起來。

安公子雖是閉門讀書,不聞外事,早有那些關切些的親友得了信,遣人前來探聽:也有說自來看看的,也有說打聽任上一向有無家信的,卻都不肯明說。

這日有向來拜從安老爺看文章的一位梅公子,也是個世家,前來看望。

見了安公子,便問:" 老師這一向有信麼?" 安公子說:" 便是許久沒接著老人家的諭帖了。

" 梅公子又問說:" 也沒聽見甚麼別的事呀?" 安公子見他問得奇怪,連忙答說:" 無所聞。

這話從何而起?" 梅公子道:" 昨日聽見個朋友講起,說老師在河工上,有個小小的詿誤,卻也不知其詳。

要是吏部認得人,何不托人打聽打聽,見了原委,就可知道詳細了。

公子聽說,驚疑不定。

要著人到烏宅打聽,偏偏的烏大爺新近得了閣學欽差,浙江查辦事件去了;別處只怕打聽得不確,轉致誤事。

當下那程師爺在座,便說道:" 吏部有我個同鄉,正在工司,等我去找他問問,就便托他抄個原奏的底子來看看,就放心了。

" 說著,連忙起身進城去打聽。

隨後梅公子也就告辭。

安公子急得熱鍋上螞蟻一般,一一夜也不曾好生得睡。

直到次日晌午,那程師爺才趕回來。

一見公子,便說:" 事體卻不小,幸喜還不礙。

" 說著,懷裡把那抄來的原奏,掏出來遞給公子閱看。

只見上面的出語,寫的是:請旨革職拿問,帶罪賠修,俟該參員呆否能於限內照數賠繳,如式修齊,再行奏聞請旨。

公子看完,那程師爺又說道:" 據部裡說,只要銀子賠完,工程報竣,還可以送部引見。

照這案情,大約沒有個不開復的。

只不曉得老爺任所,打算得出許多銀子來不能?" 公子道:" 老人家帶的盤纏就無多,自己又是一文不要的,縱然有幾兩養廉,這幾個月的日用,兩三番的調任,大約也用完了。

任上一時那裡弄得出五六千銀子來?家中又別無存項。

偏烏克齋又上了浙江,如果他在家,大約弄個兩三千還容易。

這便如何是好?" 說著,便急得淚流不止。

程師爺連忙說:" 世兄,你且不要煩惱,等咱們大家慢慢計議出個道理來。

" 公子說:" 我的方寸已亂,斷無道理可計議了。

" 那時安老爺留在家中照料家務的,還有個老家人,姓張名叫進寶,原是歷代舊人,年紀有七十餘歲。

他見公子十分的著急,便同華忠從旁說道:" 我的小爺,你別著急!倘然你要急出個好歹來,我們作奴才的可就吃不住了。

如今有個商量……" 因向程師爺說道:" 我們小爺本就沒主意,再經了這事,別難為他了。

倒是程老師爺替想想:行得行不得?這如今老爺是有了銀子,就保住官兒了;沒有銀子保不住官,還有不是。

老爺任上沒銀子,家裡又沒銀子。

求親靠友去呢,就讓人家肯罷,誰家也不能存許多現的?" 程師爺便道:" 不必定要如數。

難道老爺在外頭,不作一點打算不成?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 集腋成裘' 了。

" 那張老頭兒聽了說道:"好哇!正是這話了。

" 因又向公子道:" 這話也不用遠說,只這眼前就有一個地方,可以打算。

華忠也知道,咱們這西山裡不是有座寶珠洞嗎?那廟裡當家的不空和尚,他手裡卻有幾兩銀子,向來知道他常放個三頭五百的帳。

老爺常到他廟裡下棋閒談,和他認得。

奴才們也常見,如今就找他去。

那和尚可是個貪利的,大約和他空口說白話,也不得行。

我們圍著莊子的這幾塊地,年終不是有二百多銀子租子嗎?就把這個對給他。

和他說明白了,按月計利,不論年分,銀到歸贖,和他借多少是多少。

下余的再想法子。

必得這樣,那銀子才打算得快。

我們小爺是不懂這些事情的,程老師爺,你老替想想怎麼樣?" 那程師爺說道:" 豈但白替想想,我承老爺的相待,我們又從幼就在一處,同親弟兄一樣。

如今托我在家照料,我雖不能為力,難道連一句話也不肯說不成?慢說照這樣辦法,沒有差錯;就便有些差錯,老爺日後要怪,就算你我一同商量的都使得。

那銀子有處寄去,很好;倘然沒有妥便,就是我走一趟也使得。

" 那張老頭兒說道:" 怎麼驚動起老師爺來了?你老人家別看我這七十來歲的老頭子,托我們老爺的福,也還巴結著跑的動,何況是報答主兒呢!" 華忠聽了,便插嘴道:" 大爺,你老人家算了罷。

那可不是話!你要去,在你老人家可算得忠心報主咧!不是我說句怎麼兒的話,這個年紀,倘然經不得辛苦,有點兒頭疼腦熱,可不誤了大事了嗎?你老人家弄妥當了,還是我跑罷。

" 那張進寶道:" 你更離不得了,你去了,這位小爺出來進去的,交給誰呀?" 兩個蹶老頭子你一言,我一語,爭個不了,卻都為主人的事。

公子怔了半天,說道:" 我們先不必爭吵,先打算銀子去要緊,有了銀子,我自己去,我已經想了半天了,你們想,老爺這番光景,太太不知急得怎麼個樣兒!再加上惦記著我,二位老人家心裡,更不知怎麼難過。

不如我去見見倒得放心。

如果有了銀子,就是嬤嬤爹跟我去,至多再帶上一個人,咱們明日就起身。

" 程師爺笑道:" 世兄,你可是不知世務之難了?那銀子借得成否,還不得知;就便可成,還有許多應商的事,如何就定得明日起身呢?況且老翁把你留京,深望你這番兒鄉試一舉成名,如今場期將近,丟下出京,倘然到那裡,老人家的公事已有頭緒了,恐怕倒大不是老人家的意思。

" 公子說道:"不見得我這一進場就中;滿算著中了,老人家弄到如此光景,我還要這舉人何用?

" 程師爺道:" 這是你的孝思不匱,原該如此。

但此刻正是沿途大水,車斷走不得,你難道還能騎長行牲口去不成?此事還得斟酌。

" 張進寶、華忠二人,也是苦苦相攔。

怎奈公子的主意已定,說:" 你們大家都不用說了,再說我就真急了。

" 華一奶一公見公子發急,只得哄他說道:" 且等借了銀子來,咱們慢慢再講去的話。

" 因向程師爺說:" 老師爺不知道,我們這位小爺,只管像個女孩兒似的。

馬上可巴圖魯,從小兒就一愛一馬,老爺也常數他騎,就是劣蹶些兒的馬,也騎得住。

真要去,那常行牲口倒不必愁。

" 說著,又道:" 今日面回師傅,索一性一別作那文章了罷,咱們回來,帶著小么兒們,在這園子周圍散誕散誕。

" 程師爺道:" 正是。

不要過於那個,暢一暢罷。

" 公子口裡答應著,只是發怔。

說話間,外邊拿進兩個職名來,一個上寫著" 管日枌" ,一個上寫著" 何之潤".原來那管日號叫子金,是個舉人;何之潤號叫麥舟,由拔貢用了小京官,已經得了主事,都是安老爺造就出來的學生,也因曉得了安老爺的信息,齊來安慰公子。

公子看了職名,即刻叫請,二人進來安慰了一番。

公子也把才纔的話,一一的告訴二人,那管子金便先說道:" 不想到老師如此的不顧。

我們已寫了知單去,知會各同窗的朋友,多少大家集個成數出來,但恐太倉一粟,無濟於事。

這裡另備了百金,是兄弟的老人家同何老伯的。

" 何之潤接著也說道:" 偏是這個當兒烏克齋不在家,昨日老人家已經懇切寫了一封信,由提塘給他發了去了。

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還容易些,況且浙江離淮安甚近,寄去也甚便。

老師這事情,大概也就可挽回了。

龍媒,你不必過於惦記,把身一子養得好好兒的,好去見老人家。

" 公子一一的答應致謝。

少刻,又有那些親友們來看。

人來人往,亂了半天,也有說是必該親去的;也有說還得斟酌的。

公子此時意亂如麻,只有答應的分兒,也不及和那些人置辯。

眾人談了幾句,不能久坐,一一的告辭。

公子才送了出去,又見門上的人跑進來回道:" 舅太太來了。

" 原來舅太太就是佟孺人一娘一家的嫂子,早年孀居,無兒無女。

佟孺人起身時,曾托過她常來家裡照應照應,今日也是聽見這個信息,前來看望。

一進門見了公子就說道:" 你瞧這怎麼說呢?" 說著,便掏小手巾兒擦眼淚。

一路進來,又慢慢的細問了一番,自有家中留下的兩個女人,並華嬤嬤支應裝煙倒茶。

正說閒話間,那張進寶從廟裡回來,進門先給舅太太請安;安公子便趕著問道:" 怎麼樣?" 張進寶回道:" 奴才到了那裡,那不空和尚,先前有些推托,後來聽見老爺這事,他說:" 既然如此,老爺是我廟裡的護法,再沒不出力的,都照你說的怎麼好怎麼好,但是多了沒有,我這裡只有二千銀子,就全拿了去,可得大少爺寫字據。

' 依奴才看,他倒不是怕奴才這個人靠不住,是靠不住奴才這歲數了,大概再多幾兩,他也還拿得出來。

如今他只借給二千銀子,他是招著利錢說話呢!" 公子更不問別的長短,便問:" 銀子呢?" 張進寶說道:" 那得明日兌了他,立了字兒,就可以拿來。

" 說著,便又將方纔在外如何商量,並公子怎樣要去的話,回了舅太太一遍。

舅太太聽了,連忙說道:" 噯喲!好孩子,那可使不得!二三千里地呢?

這麼大遠的,你可不許胡鬧!" 公子本來生怕舅母攔他,聽了這話,早急得滿面通紅,兩眼含淚說道:" 好舅母別攔我了!我聽見這信,心裡已經急得恨不得立刻就飛到淮安見著面才好。

再要攔著我不叫去,我必急出一場大病來,那時死了……" 這句話沒說完,就放聲大哭起來。

把個舅太太慌的,拉著他的手說道:"好孩子,好娃娃!你別著急,別委屈!咱們去,咱們去,有舅母呢!" 這公子才不言語了。

列公!這安公子是那女孩兒一般,百依百順的人,怎麼忽然的這等執一性一起來?

從來說:" 父子至一性一".有了安老爺這樣一個慈父,自然就養出安公子這樣一個孝子。

他這一段是從至一性一中來的,正所謂兒女中的英雄,一時便有個" 富貴不能一婬一,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意思。

旁人只說是慢慢的勸著,就勸轉來了;那知他早打了個九牛拉不轉的主意,一言抄百總,任是誰說,算是去定了。

話休絮煩。

次日張進寶便把外間的事情分撥已定,請公子在那借約上畫了押,把銀子兌回來。

內裡多虧舅太太住下,帶了華嬤嬤,並兩三個僕婦,給他打點那路上應穿的衣服,隨手所用的什物。

一時商定華忠跟去,又派了一個粗使小子,名叫劉住兒的,跟著好幫著路上照應。

雇了四頭長行騾子:他主僕三個人,騎了三頭,一頭馱載行李銀兩,連諸親友幫的盤費,也湊了有二千四五百金。

那公子也不及各處辭行,也不等選擇吉日,忙忙的把行李弄妥,他主僕三人,便從莊園上起路,兩個騾夫跟著,順著西南大路,奔長新店而來。

到了長新店,那天已是日落時分。

華忠、劉住兒服侍公子吃了飯,收拾已畢,大家睡下,一宿晚景不提。

次日起來,正待起身,只見家裡的一個打雜的更夫叫鮑老的,闖了進來,向著劉住兒說道:" 你快家去吧。

你們老一奶一奶一子不濟事兒咧!" 那劉住兒一怔,還沒及答言,華忠便開口問道:" 這是那裡的話?我走的時候,他一媽一還來托付我,說道:' 路上管著他些兒,別惹大爺生氣。

' 怎麼就會不濟事兒了呢?" 鮑老說:" 誰知道啊!他翻了一個觔斗,就沒了氣兒了麼!" 華忠又問說:" 誰叫你來告訴的?" 鮑老說道:" 他家親戚兒。

我來的時候,棺材還沒有呢!" 華忠道:" 你難道沒見張爺就來了麼?" 鮑老說:" 我本是前兒和張爺告下假來,要回三河去,因為買了點東西兒晚了,夜裡方才走。

他家親戚兒,就叫我順便報這個信來;來的時候,張老爺進城給舅太太道乏去了,沒見著。

" 兩個人這裡說話,劉住兒已經爬在地下哭著,給安公子磕頭,求著先放他回去,發送他一媽一。

華忠就撅一著鬍子說道:" 你先別為難大爺,你聽我告訴你,咱們這個當奴才的,主子就是一層天,除了主子家的事,全得靠後,你一媽一是已經完了,你就飛回去也見不著了。

依我說,你不如一心的伺候大爺去,到了淮安,不愁老爺、太太不施恩。

你想想我這話是不是?" 那劉住兒倒也不敢多說,公子聽了連忙說道:" 嬤嬤爹不是這樣。

他這一件事,我看著聽著心裡就不忍;再說我,原為老爺的事出來,他也是個給人家作兒子的,豈有他一媽一死了,不叫他去發送的理?斷乎使不得!倒是給他幾兩銀子,放他回去,把趕露兒換了來罷。

" 原來這趕露兒,也是個家生子兒。

他本姓白,又是趕白露這天養的,原叫白露兒;後來安老爺嫌他這名字白呀、白呀的不好叫,就叫他趕露兒,人也還勤謹老實。

華忠聽公子這話,想了一想,因說道:" 大爺這話倒也是。

" 便對劉住兒說:" 你還不給大爺磕頭嗎?" 那劉住兒連忙磕了一個頭起來,又給華忠磕頭。

華忠拿了五兩銀子,回明公子賞了他,囑咐說:" 你這一回去,先見見張爺,就說大爺的話,把趕露兒打發了來,叫他跟了去。

可告訴明白了他,我跟著大爺,今日只走半站,在尖站上等他,叫他連夜走,快些趕來。

你趕緊把你的行李拿上也就走罷。

" 那劉住兒一面哭,一面收拾,一面答應,忙忙的起身去了。

隨後華忠又打發了鮑老,便一人跟著公子起行上路,到了尖站。

安公子從這晚上起,就盼望趕露兒,左盼右盼,也不見到。

華忠說:" 今日趕露兒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大家睡罷。

" 誰想到了次日早上等到日出,也不見趕露兒來。

華忠抱怨道:" 這些小行子們,再靠不住,這又不知在那裡頑兒去了。

" 因說:" 咱們別耽誤了路,給店家留下話,等他來了,叫他後趕兒吧。

" 說著,便告訴店裡,我們那裡尖,那裡住,我們後頭走著個姓白的夥計,來了,告訴他。

店主人說:" 你老萬安罷。

這是走路的常事,等他來,說給他就完了,誤不了事。

" 華忠便同了公子,按程前進,不想一連走了兩站,那趕露兒也沒趕來,把個公子急得不住的問嬤嬤爹:" 他不來可怎麼好呢?" 華忠說道:" 他一娘一的!這點道兒趕不上,也出來當奴才。

大爺不用著急,靠我一個人兒,挺著這把老骨頭,也送你到淮安了。

" 列公!你道那劉住兒回去,也不過一天的路程,那趕露兒連夜趕來,總該趕上安公子了,怎麼他始終不曾趕上呢?有個原故。

原來那劉住兒的一媽一,在宅外頭住著,劉住兒回家,就奔著哭他一媽一去了。

接連著買棺盛殮,送殯接三,昏得把叫趕露兒這件事,忘得蹤影全無,直等三天以後,他才忽然想起報知了。

張進寶著實的罵了一頓,才連忙打發了趕露兒起身,所以一路上左趕右趕,再趕不上公子;直等公子到了淮安,他才趕上,真成了個白趕露兒的。

此是後話不提。

卻說那華忠一人服侍公子南來,格外的加倍小心,調停那公子的饑飽寒暖,又不時的催著兩個騾夫,早走早住。

世上最難纏的無過車船店腳呀!這兩個騾夫,再不說他鬧下一頭騾子,他還是不住的既支腳錢,又討酒錢,把個老頭子嘔的嚷一陣,鬧一陣,一路不曾有一天的清靜。

一日,正走到荏平的上站,這日站道本大,公子也著實的乏了,打開舖蓋要早些睡,怎奈那店裡的臭蟲咬得再睡不著。

只見華忠才得躺下,忽又起來開門出去,公子便問:" 嬤嬤爹你那裡去?"華忠說:" 走走就來。

" 一回兒才得回來,復又出去。

公子又問:" 你怎麼了?" 華忠說:" 不怎麼著,想是喝多了有些水瀉。

" 說著,一連就是十來次。

先前還出院子去,到後來就在外間屋裡走動,哼啊哼的,哼成一處;哎喲啊,哎喲啊的,哎喲成一一團一。

公子連忙問:" 你肚子疼呀?" 那華忠應了一聲進來,只見他臉上發青,摸了摸手足冰冷,連說話都沒些氣力,一會兒便手足亂動,直著脖子喊叫起來。

公子嚇得渾身亂抖,兩淚直流,一搓一著手只叫道:" 這怎麼好?這可怎麼好?" 這一陣鬧,那走更的聽見了,快去告訴店主人說:" 店裡有了病人了。

" 那店主人點了個燈籠,隔窗戶叫公子開了門,進來一看,說:" 不好!這是勾腳痧,轉腿肚子,快些給他刮出來,打出來才好呢!" 趕緊取了一個青銅錢,一把子麻秸,連刮帶打,直弄得週身爛紫渾青,打出週身的黑紫泡來,他的手腳才漸漸的熱了過來。

店主人說:" 不相干兒了!可還靠不住,這痧子還怕回來;要得放心,得用針打。

" 因向公子說:" 這話可得問客人你老了。

" 公子說:" 只要他好!只是這時候可那裡去找會打針的大夫去呢?" 店主人說:" 你老要作得主,我就會給他打。

" 公子是急了,答應不上來,還是華忠拿手比著,叫他打罷。

他才到櫃房裡拿了針來。

在" 風門" 、" 肝俞" 、" 腎俞" 、" 三里" 四個一穴一道,打了四針。

只見華忠頭上微微出了一點兒汗,才說出話來。

公子連連給那店主人道謝,就要給他銀子。

店主人說:" 客人,你別!咱一來是為行好;二來也怕髒了我的店。

真要死了,那就累贅多了。

" 說著' 提著那燈籠照著去了,還說是:" 客人,你可想著關門?" 公子關了門,倒招呼了半夜的嬤嬤爹,這才沉沉睡去,一宿無話。

次日只見那華忠睡了半夜緩過來了,只是動彈不得,連那臉上也不成一人樣了;公子又慰問了他一番。

跑堂兒的提著開水壺來,又給了他些湯水喝。

公子才胡擄忙亂的吃了一頓飯。

那店主人不放心,惦著又來看,華忠便在炕上給他道謝。

那店主人說:" 那裡的話?好了,就盡天月二德。

" 公子就問:" 你看看明日上得路了罷?" 店主人說:" 那好輕鬆話!別說上路,等過二十天起了炕,就算好了。

" 華忠說:" 小爺,你只別著急,等我歇歇兒告訴你。

" 店主人走後,他便向公子說:" 大爺呀!真應了俗語說的,' 一人有福,托帶滿屋。

' 一家子本都仗著老爺,如今老爺走了這步背運,帶累得大爺你受這樣苦惱,偏又遇著劉住兒死一媽一,只可恨趕露兒這個東西,到今日也沒趕來。

原說滿破著不用他們,我一個人也服侍你去了,誰想又害了這場大病,昨兒險些兒死了!在咱們主僕,作兒女作奴才,都是該的;只是我假使昨日果然死了,在我死這麼一千個,也不過臭一塊地,只是大爺你前進不能,後退不能,那可怎麼好?如今活過來了,這是老天的慈悲!" 那華老頭兒說到這裡,安公子已就是哭得言不得,語不得。

他又說道:" 我的好小爺,你且莫傷心!讓我說話要緊。

" 便接著說道:" 只是我雖活過來,要照那店主人說的,二十天後,不能起炕的話,——也是瞎話;大約也得個十天八天,才掙扎得起來。

倘也要把老爺的這項銀子耽擱了,慢說我就挫骨揚灰,也抵不了這罪過。

我的爺,你可是出來作甚麼來了!我如今有個主意,這裡過了荏平,從大路上岔道往南二十里外,有個地方,叫作二十八棵紅柳樹,那裡有我一個妹夫子,這人姓褚,人稱他是褚一官,他是一個保鏢的。

他在那地方鄧家莊,跟著師傅住。

我這妹妹比我小十來多歲,我爹一媽一沒了,是我們兩口子,把她養大了的,所以他們待我最好。

如今他跟著他師傅,弄得家成業就,上年他還寫了書子來,叫我們兩口子,帶了隨緣兒,告假出去,脫了這個奴才坯子,他們養我的老。

我想著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這麼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那還想生發嗎?我可就回復了他們了,說等求著你們的時候,再求你們去。

這書子我是還求大爺你念給我聽來著麼?如今我求他去,大爺你就照我這話,並現在的原故,結結實實的,替一我給他寫一封書子,就說我求他一直的把你送到淮安,老爺自然不虧負他的。

你可不要轉文兒,那字兒要深了,怕他不懂。

你把這信寫好了帶上,等我托店家找一個妥當人,明日就同你起身,只走半站到荏平那座悅來老店落程住下;再給騾夫幾百錢,叫他把這書送到二十八棵紅柳樹,叫褚老一到悅來店來。

他長個大身量,黃淨子臉兒,兩撇小鬍子兒,左手是個六指子。

倘然他不在家,你這書子裡寫上,就叫我妹妹到店裡來,該當叫甚麼人送了你去,這點事,她也分撥得開。

我這妹一子右耳朵眼兒豁了一個。

大爺,你可千千萬萬,見了這二個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話。

不然,就在那店裡耽擱一半天,倒使得。

要緊!要緊!我只要掙扎得住了,隨後就趕了來。

路上趕是趕不上了,算得辜負了老爺、太太的恩典,苦了你大爺了,只好等到任上,把這兩條腿,給交老爺吧。

"說著,也就鳴嗚咽咽的哭起來。

公子擦著眼淚,低頭想了一想說:" 有那樣的,就從這裡打發人去約他來,再見見你不更妥當嗎?" 華忠說:" 我也想到這裡了,一則隔著一百多里地,騾夫未必肯去;二則如果褚老一不在家,我那妹一子,她也跑不出這樣遠來;三則一去一來,又得耽誤工夫,你明日起身,又可多走半站。

我的爺你依我這話,是萬無一失的。

" 公子雖是不願意,無如自己要見父母的心急,除了這樣,也再無別法。

就照著華忠的話,一邊問著。

替他給那褚一官,寫了一封信。

寫完,又念給他聽,這才封好,面上寫了褚宅家信,又寫上" 內信送至二十八棵紅柳樹,鄧九太爺寶莊,問交捨親褚一官查收" . 寫明年月,用了圖書,收好。

華忠便將店主人請來,和他說找人,送公子到荏平的話。

那店主人說:" 巧了。

才來了一起子,從張家口販皮貨,往南京去的客人,明日出打這路走。

那都是有本錢的,同他們走,太保得重了,也不用再找人。

" 華忠說:" 你還是給我們找個人好。

為的是把這位送到了,我好得個回信兒。

" 店主人說:" 有了,有了!那不值甚麼,回來給他幾個酒錢就完了。

" 公子見嬤嬤爹一一的佈置停當,他才略放下一分心,便拿了五十兩一封銀子出來,給嬤嬤爹盤費養病。

華忠道:

" 用不了這些,我留二十兩就夠使的了。

還有一句囑咐你大爺的話,這項銀子,可關乎著老爺的大事,路上就有護送你的人,可也得加倍小心。

這一路是賊盜出沒的地方,下了店不妨,那是店家的干係;走著須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還有來往的行人;背道須要小心!白日裡不妨,就是有歹人,他也沒有大清白晝下手的;黑夜須要小心!就便下了店,你切記不可胡行亂走。

這銀子不可露出來,等閒的人也不必叫他進屋門,為的是有一等人,往往的就扮著討吃的化子,串店的一妓一女,喬妝打扮的來給強盜作眼線,看道兒,不可不防。

' 一言抄百語' ,你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切記!切記!" 公子聽了,一一的緊記在心。

一時彼此都覺得心裡有多少話要說要問,只是說不出。

主僕二人好生的依依不捨。

話休絮煩,一宿無話。

到了五更,華忠便叫了送公子去的店伙來,又張羅公子洗臉吃些東西,又囑咐了兩個騾夫一番,便催著公子,會著那一起客人同走。

可憐那公子嬌生慣養,家裡父母萬般珍一愛一,一乳一母丫鬟多少人圍隨,如今落得跟著兩個騾夫戴月披星,沖風冒雨的上路去了。

這正是:青龍與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

要知那安公子到了荏平,怎生叫人去尋褚一官,到底來也不來,都在下回書交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兒女英雄傳
緣起首回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一回 隱西山閉門課驥子 捷南宮垂老占龍頭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憲冤陷縣監牢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四回 傷天害理預洩機謀 末路窮途幸逢俠女第五回 小俠女重義更厚情 怯書生避難反遭禍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凶僧 冷月昏燈刀殲余寇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究底第九回 憐同病解橐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佳偶第十回 玩新詞匆忙失寶硯 防暴客諄切付雕弓第十一回 胡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孺人姑媳祝俠女第十三回 敦古誼集腋報師門 感舊情掛冠尋孤女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十七回 隱名姓巧扮作西賓 借雕弓設計賺俠女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變幻重重從容救死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二十一回回心向善買犢賣刀 隱語雙關借弓留硯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婉轉依慈母 圖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四回 認蒲團幻境拜親祠 破冰斧正言彈月老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爺諷誦列女傳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淤悟良緣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癡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憨老翁醉索魚鱗瓦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操家政第三十四回 屏紈褲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占桂苑先聲第三十六回 滿路春風探花及第 一樽佳釀釃酒酬師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為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諾義周貧 矍鑠翁九秩雙生子第四十回 虛吃驚遠奏陽關曲 真幸事穩抱小星衾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