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鄧九公見她哭得痛切,便叫女兒褚大一娘一子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

兒女英雄傳

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

這回書緊接上回,表的是何玉鳳姑一娘一,自從她父母先後亡故,直到今日,才表明她那片傷心,發洩她那腔怨氣,抱了她母親那口棺材,哭個不住。

鄧九公見她哭得痛切,便叫女兒褚大一娘一子上前勸解。

褚大一娘一子道:" 倒莫忙,她這肚子委屈,也得叫她痛痛的哭一場;不然,憋出個甚麼病兒痛兒的來,倒不好。

" 說著,便叫人取些熱湯水,又叫擰個熱手巾來,方才慢慢過去勸著。

勸了良久,那姑一娘一才止住哭聲,大家圍著,都讓她先坐下歇歇。

只見她且不歸座,開口便問著褚大一娘一子道:" 姐姐,你前日給我作的那件孝衣,可還在手下?" 褚大一娘一子道:" 那天因為你執意不穿,立一逼一著我拿回去,我就帶回去了。

今日我連這東西,和你的素衣裳,以至鋪蓋鞋腳,我都帶來了。

不然,你瞧我來的時候,怎麼用帶那樣一個大包袱來呢?" 說著,便一手拉了她到裡間去。

何玉鳳這才毀卻殘妝,換上孝服。

原來漢軍人家的服制甚重,多與漢禮相同,除了衣裙,甚至鞋腳,都用一色白的。

那姑一娘一穿了這一身縞素出來,越發顯得如閒雲野鶴一般,有個飄然出世光景。

褚大一娘一子又叫人給她在地下鋪了一領席,墊上孝褥子,她才在靈右守起制來。

鄧九公此時,是把一肚子的話,都倒出來了,也沒有甚麼可為難的了,覺得有點子泛上餓來了,便向他女兒道:" 姑一奶一奶一,咱們可得弄點甚麼兒吃才好呢?你看你二叔和妹妹,進門兒就說起,直說到這時候,這天待好晌午到咧!管保也該餓了。

" 褚大一娘一子道:" 這些事等不到老爺子一操一心,連吃的和你老人家的酒,我臨來時候,都打點妥當了,叫他們隨後挑了來;這時候敢怕早送來了,在外頭收拾著呢!甚麼時候吃。

甚麼時候現成。

" 鄧九公聽了,便催著攙姑一娘一給些東西吃。

豈知這位姑一娘一,平日雖吃上看破些兒,到了今日,心靜身安,又經了安老爺這番琢磨點化,霎時把一條冰冷的腸子,冱了個滾一熱,心裡的事情都來了,那裡還顧得吃下,只在那裡默坐,把心事一條條的理論起來:第一條,早就想起她那義妹張金鳳,又急切要見見這位伯母安太太,是怎樣一個一性一情,怎麼一個行徑。

便問著安老爺道:" 伯父,你方才說我那伯母和張家妹一子,都在半途相候,不知她一娘一兒們,此時在那裡,怎的我得見見也好?" 安老爺道:" 不但你想見她們,她們也正在那裡想見你,除了我們張親家老夫妻二位,照應行李不得來,其餘都在莊上。

" 說著,便找褚一官著人送信請去,恰好褚一官外面去了,不在跟前,一時找來,老爺便說明原由。

褚一官道:" 還等這會子呢!到晌午就來了。

這裡話沒說完,我又不敢讓進來,沒法兒我把她老人家一娘一兒兩個,讓到隔壁林大一嫂家坐著呢!方才打發人來問過兩三回了,等我過去言語一句。

" 說著去了。

不上一盞茶時,安太太早到,褚大一娘一子便忙著迎出去,攙了進來。

那安太太進門,一眼便看見姑一娘一,哀哀欲絕的跪在那裡,一時也不及參靈,便一直的奔了姑一娘一去,也顧不得那白褥子的忌諱,便蹲下一身去,半跪半坐的,把她一摟,摟在懷裡," 兒呀肉……" 的哭起來。

一面哭著,一面數落道:" 我的孩子,你可心疼死大一娘一子!拿著你這樣一個好心人,老天怎麼也不可憐可憐,叫你受這個樣兒的苦喲!" 姑一娘一聽了這話,心裡更酸,哭得更痛。

褚大一娘一子勸了半日,才兩下裡勸住。

便讓太太炕上坐,太太那裡肯,說:" 姑一奶一奶一,我好容易見著她了,你讓我和她多親一熱親一熱。

" 說著,又拿小手巾擦眼睛。

褚大一娘一子便向炕上,拿了一個坐褥,給太太鋪好,又裝了一袋煙過去。

太太便和姑一娘一對面坐了,手裡拿著煙袋,且不吃煙,著實的給姑一娘一道了一番謝,說:" 你大姑一娘一,我就剩了心裡過不去了,我實在說不出甚麼來了。

" 姑一娘一此時倒也無可謙詞,只說了個:" 那時雖然彼此不知,方才聽我伯父說起來,我兩家原來是這樣的世誼。

便是侄女兒出些力,豈不是該的?侄女兒此後,仰仗伯父伯母的去處正多,還有幾句不知進退的話,方才都求過我伯父了。

" 安太太道:" 大姑一娘一,憑你有甚麼為難的事,都交給我和你大爺;你只別委屈;別著急,別耽擱了身一子,我就放心了。

" 說著,便拉了她的手,問長問短。

恰好一個婆兒,送上茶來。

安太太接來,便擱下那個茶盤兒,自己端著碗,送到她口邊,讓她喝兩口熱茶。

一會兒又甩手指頭,給她理理頭髮;一會兒又用小手巾兒,給她沾沾臉上的眼淚;一會兒又說:" 這一個褥子薄,再墊個坐褥罷!小心地下的涼氣凍著。

" 一會兒又說:" 沒外人在這裡,只管盤上腿一兒坐著,看壓麻了腳。

" 也不知要怎樣的疼疼那位姑一娘一才好,再不想姑一娘一的小腳兒,天生的不會盤腿;更可憐那姑一娘一幼年喪父,正是用著母親撫養照料的時候,母親又沒了。

便是有她那位老太太,也是一個老實不過的人;及至逃難至此,一病不起,連她自己的衣食,還得女兒照顧,姑一娘一何曾經過人這等珍惜憐一愛一過來。

如今和安太太見了面,看了這番說話,行一事待人,才知道天底下的女孩兒,原來還有這等一個境界。

她心裡頓覺甜苦寒暖,大不相同,益發和安太太親一熱起來;坐定了便目不轉睛的看著安太太,只見那太太穿一件魚白的百蝶襯衣兒,套一件絳色二個五福捧壽織就地景兒的氅衣兒,窄生生的領兒,細條條的身一子,週身絕不是那大寬的織邊繡邊,又是甚麼豬牙絛子、狗牙絛子的,胡鑲滾作,都用三分寬的石青片金窄邊兒,拓一道十三股裡外拄金線的絛子,正捲著二摺袖兒;頭上梳著短短的兩把頭兒,紮著大壯的猩紅頭把兒,撇著一枝大如意頭的扁方兒,一對三道線兒的玉簪棒兒,一枝一丈青的小耳挖子,卻不插在頭頂上,倒掖在頭把兒後邊,左邊翠花上,關著一路三根大寶石抱針釘兒,還帶著一枝方天戟,拴在八棵大東珠的大腰節墜角兒的小桃,右邊一排三枝刮綾刷蠟的矗枝兒蘭枝花兒;年紀雖近五旬,看去也不過四十光景,依然的烏鬢黛眉,點脂敷粉;待人是一一團一和氣,和氣得端莊;開口有幾句謙詞,謙詞得尊貴;高華富麗,慈厚和平,和安老爺配起來,真算得個子子孫孫的天親,夫夫婦婦的榜樣。

姑一娘一看了半日,心裡暗暗的說道:" 我給張家妹妹,誤打誤撞,說成了這等的一個人家,這樣的一雙公婆,也算對得住了。

" 她那裡正待問安太太,我那妹一子怎的不同來?一句話不曾出口,只聽外面一片哭聲,男的也有,女的也有,老的也有,少的也有,搖天震地價,從門外哭了進來。

姑一娘一從來不曉得甚麼叫作害怕的人,此時倒嚇了一跳,心裡掂掇道:" 我這裡除了鄧、褚兩家之外,再沒個痛癢相關的人;他兩家都在跟前,這來的又是班甚麼樣人?卻哭得這般痛切,好生作怪!" 自己又拘著禮法,不好探頭往外看,只得低了頭,伏一在地下陪著哭。

這一片哭聲內,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班人,果然都是誰呀?

原來安太太過來的時候,安公子小夫妻,和僕婦丫鬟,都過來了。

只因裡面地方過窄,要等安太太先見過了,然後大家才好進來;趁這個空兒,便在前廳換了衣服;姑一娘一在靈旁跪著,只顧在那裡應酬安太太,卻不得知道消息。

及至她自己伏下一身去陪哭,安太太便站起身來,她哭著閃眼一看,早見一男一女,拜倒在靈前;又是兩個老少一婦人,跪在門裡,一個男的,跪在門外,都伏一在地下痛哭,又各各的身穿重孝。

姑一娘一眼淚模糊,急切裡看不出個是誰,口裡既不好問,心裡更想不出,這是怎的一樁事?

正在納悶,卻見褚大一娘一子,把靈前跪的那個穿孝服的少一婦人攙起來;那廂那個穿孝的少年,也便站起身來,還在那裡擦著眼,捂著臉。

那少一婦便拉了褚大一娘一子,一面哭著,撲向自己來,便在方才安太太坐的那個坐褥上跪下,嬌滴滴,悲切切,叫了聲:" 姐姐,你想得我好苦!" 說罷也是抱頭痛哭。

何玉鳳此時臨近一看,又聽得說話聲音,才曉得是她救的那個結義妹一子張金鳳;那廂站的那個少年,便是安公子。

一時心中萬緒千頭。

才待說話,那後面跪的老少兩個婦女,也搶過來,給姑一娘一磕頭;扶著姑一娘一的腿,哭個不住。

門外的那個男的,也磕了陣頭;站起來。

姑一娘一且不及看門外那個,急得一手拉了金鳳姑一娘一,一手推那兩個婦女道:" 你兩個先抬起頭來,我瞧瞧是誰?" 及至兩個抬起頭來,兩下裡看了一看,才曉得是她的一奶一母和她的丫鬟,門外那個,卻是她的一奶一公戴勤。

姑一娘一此時,斷想不到這班人忽然在此地,同時聚在一處,重得相見,更加都穿著孝服,辨認不清。

倒是她那個丫鬟,隨緣兒媳婦,隔了兩三年不見,身量也長成了,又開了臉,打扮得一個小媳婦子模樣,尤其意想不到,覺得詫異。

這一陣穿插,倒把個姑一娘一的眼淚,穿插回去了,呆呆的瞅瞅這個,看看那個,怔了半日,便問著張金鳳道:" 妹一子!我難道和你們是夢中相見麼?" 張姑一娘一道:" 姐姐,你且莫悲傷,定一定再說話。

"這姑一娘一痛定思痛,良久良久,才重複哭起來。

安太太便叫張姑一娘一:" 好生勸勸你姐姐,不要招再哭了。

" 褚家一娘一子和她一奶一娘一也來相勸,姑一娘一這才止住悲啼。

拉了張金鳳,覺得心中有萬語千言,只不知從那句說起;只見她看了看眾人,又看了安公子夫妻,忽地失驚道:" 啊呀!豈有此理!我這一奶一公一奶一母,和這丫鬟罷了!你二位現在伯父伯母雙雙在堂,豈不嫌個忌諱,怎生也穿起這不祥之服,快快脫一下來才是!" 安公子跪在那裡答道:" 我兩個受了姐姐的救命大恩,無路可報,今日遇著嬸母這等大事,正該如此;況又是父母吩咐的,怎敢違背?" 姑一娘一連連擺手說:" 這事斷斷行不得!" 張姑一娘一又道:" 姐姐,便是你我,又和嫡親姊妹差些甚麼?姐姐不必再講了。

" 兩人只管這等說,姑一娘一那裡肯依,急得又向安老爺、安太太說:" 伯父,伯母,這事禮過於情,不要說我何玉鳳看了不安,便是我的母親九泉有知,也過不去。

求你二位老人家,吩咐一句,一定叫他們脫了才好。

" 安老爺道:" 姑一娘一,你且不必著急,聽我說。

你道這事禮過於情,在古禮講,古人的朋友,本就有個袒免之服。

怎的叫作袒免?就如今男去冠纓,女去首飾,再繫條孝帶兒,戴個孝髻兒一般。

按今禮講,你只看內三旗的那些人家,遇見父母大事,無論親戚朋友跟前,都有個遞孝接孝的禮。

再講到情,你我兩家,不但非尋常朋友可比,比起那疏遠的親戚來,只怕情義還要重些!便是你尊翁靈柩到京的時候,我也曾在我那墳園上,供養他幾日,也曾叫我這孩兒去了纓兒,穿身孝服,替一我早晚祭奠。

這是你一奶一公一奶一娘一眼見的,那時姑一娘一,你又從那裡不安去?何況姑一娘一,更救了他兩個一性一命,便同救了他兩個父母公婆,他兩個如今只給你令堂穿身孝服,就論一報一施,你道孰輕孰重?這幾身孝,正是我昨日聽得你令堂的事,和你伯母商議,特特的趕做成的。

你我骨肉一般,還講得到甚麼忌諱!我是忌諱這個?一兒一媳,當日在那能仁寺,雙雙落難,果然不是你來搭救,只怕今日之下,想穿這兩身孝服,也沒處穿;我同你伯母,求著這樣忌諱,也求不到!我再和姑一娘一你掉句文,這就叫作' 亡於禮者之禮也' ,故曰'其動也中'." 安太太也道:" 這樣是。

" 一面不叫姑一娘一謙讓,一面又怕她著急,便親自過來,安一撫了她一番。

鄧九公方才見那公子和張金鳳穿了孝來,也自詫異,及至安老爺說了半日,他方才明白過來。

原來昨日安老爺,把華忠叫在一旁,說的那句體己話,和今早安老爺見了安太太,老夫妻兩個說的那句啞兒謎,他在旁邊聽著,幹著了會子急,不好問的,便是這件事。

便向姑一娘一道:" 姑一娘一,師傅總得站在你這頭兒,咱們到底是家裡,我再沒說架著炮往裡打的,這話你伯伯可說的是,咱們不用再說了。

" 姑一娘一還待再說,褚大一娘一子也道:" 我可不懂得這些甚麼古啊,今哪,書哇,文哇,還是我方才說的那句話,人家是個老家兒,老家兒說話再沒有錯的!怎麼說咱們怎麼依就完了,你說是不是?" 姑一娘一見一個人扭不過眾人去,心裡想道:" 我從來看了世間上,這些施恩望報的人,作那些春種秋收的勾當,便笑他是沽名,有心為善。

所以我作事,作起來任是潮來海倒,作過去便同雲過天空。

即如我在能仁寺救安公子、張姑一娘一的一性一命,給他二人聯姻,以至贈金借弓這些事,不過是我那多事的脾氣,好勝的一性一兒,趁著一時高興,要作一個痛快淋一漓,要出出我自己心中那個不平之氣。

究竟何曾望他們怎的領情,怎生答報來著?不想他們竟這等認真起來。

可見造因得果,雖有人為,也是上天暗中排定的。

" 想到這裡,也就默默無言,只得跪下來,給安公子和張姑一娘一行禮叩謝,忙得他兩個還禮不迭。

雖然如此,姑一娘一此刻是說勉強依了,她心裡卻另有個不願意的意思。

她這不願意,想來不是為方才給安公子、張姑一娘一磕那兩個頭,究竟她是個甚麼意思?這位姑一娘一心裡彎子轉子過多,作者一時摸不著門兒,無從交代,不過到那個場中,也都明白了。

安老爺自從到了二十八棵紅柳樹鄧家莊,又訪得青雲堡,見了褚一官、褚大一娘一子,這才見著鄧九公。

自從見了鄧九公,費了無限的調停,無限的婉轉,才得到了青雲峰,見著了這位隱姓埋名,昨是今非的十三妹。

自從見了這位姑一娘一,又費了無限唾沫,無限一精一神,才得說的她悉心懺悔,五體皈依。

一直等安太太、安公子、張姑一娘一,以至她的一奶一公一奶一母丫鬟,異地重逢,才算作完了這本戲文,演完了這段事情,才得略略的放心。

他便對鄧九公說:" 九兄這事情的大局已定,我們外面歇歇,好讓她一娘一兒們說說話兒,各取方便。

" 鄧九公本就嚷了半天,聽了這話,正中下懷,忙說:" 很好!咱們也該喝兩盅去了。

" 又告訴褚大一娘一子道:" 勸姑一娘一吃些東西。

哭只管哭,可不要盡只餓著。

" 嘮叨了一陣,這才陪了老爺、公子出來。

外面自有褚一官帶了人張羅著,預備吃的;內裡褚大一娘一子,也指使著一群橛頭橛腳的婆兒,擦抹桌凳,搬運菜飯,便連戴勤家的,隨緣兒媳婦,也來幫忙;一時裡外都吃起來。

安老爺和鄧九公心裡惦著有事,也不得照昨日那等暢飲;雖然如此,卻也瓶罄杯空,不曾少喝了酒,至於那些吃食,不必細述,也沒那鼓兒詞上的" 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飛禽海底魚" ,不過是酒肉飯菜,吃得醉飽香甜而已。

一時吃完,又添了東西,內外下人都吃過了。

鄧九公閒話中,便和安老爺說道:" 老弟!你看這等一個好孩子,被你生生的奪了去了,我心裡可真難過。

只是一來,關著她的重回故鄉;二來,又關著她的父母大事;三來,更關著她的終身,我可沒法重留她。

但是我也受了她會子好處,一點兒沒報答她,我這心裡怎得過的去?我想如今,她不是沒忙著要走的這一說了嗎?我要把她老太太的事,重新風風光光的給她辦一辦,也算我們師徒一場。

只是要老弟你多住幾日,包些車腳盤纏,可就不知老弟,你等得等不得?" 安老爺道:" 我倒沒甚麼等不得;那盤費更是小事。

便是九兄你不給她辦這事,我們也不能就走。

甚麼原故呢?我心裡已經打算在此了。

此去帶了一口靈,旱路走著,就有許多不便。

我的意思,必須仍由水路行走,明日就要遣人,折回臨清閘去僱船,往返也得個十天八天的耽擱,只是老兄你方才說的這番舉動,似乎倒可不必。

從來喪祭,稱家之有無。

她自己既不能盡心,要你多費,她必不安;況且這些事,究竟也不過虛文,於存者歿者都無益處。

竟是照舊,明日伴宿,後日卻把靈封了,把她接到莊上,你師弟姊妹,多聚幾日,敘敘別情。

有這項錢,你倒是給她作幾件上路素兒衣裳。

如此事事從實,她也無從辭起。

" 鄧九公道:" 那幾件衣裳,可值得幾何呢!" 說著綽著那部長鬚,翻著眼睛,想了一想,說:" 有了衣裳,行李也要作,臨走我到底要把她前回和海馬週三賭賽,她不受我那一萬銀,送她作個程儀,難道她還不受不成?" 安老爺道:" 那她可就不受定了。

老兄,你豈不聞' 江山好改,秉一性一難移' ?你切不可打量她從此就這等好說話兒;她那平生最怕受人恩的脾氣,難道你沒領教過?設或你定要盡心,她決然不受,那時彼此都難為情。

依我說倒莫如……" 老爺說到這裡掩住口,走到鄧九公跟前,附耳低聲說道:" 九兄,必須如此如此,豈不大妙?" 鄧九公聽了,樂得拍桌子打板凳的,連說有理;又說就照這樣辦了。

老爺道:" 九兄,切莫高聲,此地只離一層紙窗,倘被她聽見;慢說你這人情作不成,今日這一天的心力,可就都白費了。

" 鄧九公伸了伸舌頭,連忙住口。

二人正要進後邊去,恰好隨緣兒媳婦出來回說:" 裡邊太太和姑一娘一,請老爺說話。

" 安老爺便同了鄧九公進去。

安太太道:" 大姑一娘一方才說了半天,還是為玉格和他媳婦穿兩身孝,她始終不願意;她的意思,還要過了明日後日兩天,大後日就一同動身。

我說這話,你等我和你大爺商量,也得算計算計,這兩天工夫,可走得及走不及?" 姑一娘一接著說道:" 我也沒有甚麼願意不願意,不過想著他二位穿了孝,參了靈,就算情理兩盡了,究竟有伯父伯母在上頭,況且又是行路,就這樣上路,斷乎使不得。

不但他二位,便是我這一奶一公一奶一母丫鬟,現在既在伯父那裡,一併也叫他們脫了孝上路為是。

至於我這孝,雖說是脫不下來,這樣跟了伯父伯母同行,究竟不便。

縱說你二位老人家,不嫌忌諱,也得要我心安。

再說我父親的大事,那時候我只顧護了母親,匆匆遠避,便不曾接著日期守孝;此番到京,我卻要補著,盡這點作兒女的心。

那時日子也寬余了,伯父你給我找的那個廟,也該妥當了,我一釋服,便去了我的腳跟大事,豈不大便!這樣商量定了,過了明日後日兩天,就可上路,也省得伯父上一上一下一下,人馬山集的在此久呆。

這話伯父想來,再沒個不依我的。

" 安老爺一聽,這又是姑一娘一泛上小心眼兒來了。

且自順了她的一性一兒,我自有道理。

便說道:" 姑一娘一,這話很是。

便是你大兄弟、大妹妹,我也不是叫他們穿多少日子的孝。

到了你補著穿孝這層,也很行得,盡有這個樣子,只是兩日後,便要起身,卻來不及。

何以呢?我們方才在外頭商量定了,你此番扶柩回京,旱路不方便,就是你也不得早晚相依。

我明日便著人看船去,也有幾天耽擱。

我們這裡,卻依然明日伴宿,後日把靈暫且封起來,大家都搬到你師傅莊上去住。

船一雇到,即刻起行,你那一路不要見外的這句話,便不枉說了。

姑一娘一你道如何?" 姑一娘一聽了,料是此地山裡,既不好一人久住,眾人也沒個長遠在此相伴的理,便也沒得說,點頭俯允。

鄧九公見話說定規了,便道:" 咱們這可沒事了,太陽爺也待好壓山兒了。

二妹一子和大一奶一奶一,這裡也住不下,莫如趁早向莊兒上去罷,明日再來;再等回子,這山裡的道兒黑了,可不好走。

" 安太太還不曾答言,何玉鳳姑一娘一早詫異起來,說道:" 怎麼今日都不住下嗎?" 原來姑一娘一自被安老爺一番言語之後,勾起她的兒女柔腸,早和那以前要殺就殺,要饒就饒,要聚便聚,要散便散的十三妹,迥不相同。

聽了聲都要走,便有些意思意思的捨不得,眼圈兒一紅,不差甚麼,就像安公子在悅來老店的那番光景,要撇酥兒。

褚大一娘一子笑道:" 哎喲!哎喲!瞧啊!瞧啊!姐兒捨不得大一娘一了;我這可是頭一遭兒看見著你這個樣兒。

"安太太便連忙道:" 好孩子別委屈,我跟著你。

" 因和褚大一娘一子道:" 不然,姑一奶一奶一,你和你大妹妹回去,我住下罷!" 誰知這位姑一娘一,雖然在能仁寺和張姑一娘一聚了半日,也曾有幾句深談,只是那時節,彼此心裡都在有事,究竟不曾談到一句兒女衷腸;今日重得相逢,更是依依不捨。

褚大一娘一子是個暢快人,見這光景,便道:" 這麼樣罷!" 因和他父親說:" 竟是你老人家帶了女婿,陪了二叔,和大爺回去。

我們一娘一兒三個,都住下,這裡也擠得下了。

" 又和褚一官道:" 你回去,可就把二嬸兒和大妹妹的鋪蓋卷兒和包袱送了來,可別要交給外頭人,就叫孟一媽一兒和芮嫂兩個來。

我這裡帶的人不夠使,他們村兒裡的幾個人,晚上也有回家的;我帶著一條被窩呢,不要鋪蓋了,晚上老爺子要和二叔喝酒,我都告訴姨一奶一奶一了。

以至明日早起的吃的,老范和小蔡兒他們都知道,你問他們就是了,可要給我們送些吃的來。

" 褚一官在那裡老老實實的聽一句,應一句。

褚大一娘一子又道:" 可是,還得把我的梳頭匣子拿來呢。

" 張姑一娘一道:" 不用費事了,兩份鋪蓋裡都帶著梳洗的這一份東西呢。

我們天天路上,就是那麼將就著罷,連大姐姐你也夠用了。

" 褚大一娘一子道:" 如此更省事了。

" 褚一官道:" 想想還有甚麼?莫落下來。

"褚大一娘一子道:" 沒甚麼了。

縱就是我不在家,你多費點心兒,照應照應那孩子,別竟靠一奶一媽一兒。

" 褚一官又連連答應。

褚大一娘一子又道:" 既然這樣,二叔索一性一早些請回去罷。

" 鄧九公道:" 明日人來的必多,我已就告訴宰了兩隻羊,兩口豬,夠吃的了,姑一奶一奶一放心罷!倒是這槓怎麼樣,不就卸了它罷?" 安老爺道:" 這又礙不著,何必再卸;就這樣,下船時豈不省事?" 鄧九公道:" 老弟,你有所不知;我也知道不用卸,只是我不說這句,書裡可又漏一個縫子。

" 說著才嘻嘻哈哈,同了安老爺父子和褚一官告辭去了。

安老爺臨走時,又把戴勤留下在此照料,便一同回了青雲堡褚家莊去了。

何玉鳳姑一娘一,此時父母終天之恨,已是無可如何;不想自己孤零零一個人,忽然來了個知疼著熱的世交伯母,一個情投意合的義姊,一個依模照樣的義妹;又是嬤嬤一媽一,嬤嬤妹妹,一盆火似價的哄著姑一娘一。

姑一娘一本是個一性一情高曠的爽一快人,不覺一時一精一神滿足,心舒意暢,高談闊論起來。

那時雖是十月天氣,山風甚寒,屋裡又生上火。

須臾,點起燈來。

那鋪蓋包袱,也都取到。

那位姨一奶一奶一又送了些零星吃食來。

褚大一娘一子便都交給人收拾去,等著夜來再要。

便讓安太太上了炕,又讓何、張二位姑一娘一上去;因向安太太說:" 我在左邊,給你老人家擺一隻鳳凰,右邊給你老人家擺一隻鳳凰。

" 她自己卻挨著炕邊坐了。

除了玉鳳姑一娘一不吃煙,那一娘一兒三個,每人一袋煙兒。

安太太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心下十分歡喜,大家便圍爐閒話起來。

安太太道:" 真個的你家這位姨一奶一奶一,雖說沒甚麼樣兒,可倒是個心口如一的厚實人兒。

我看你們老人家這樣的居心行一事,叫那姨一奶一奶一,怕還給他養個兒子定不得呢?" 褚大一娘一子道:" 那敢是好。

我也正盼呢!只是我父親今年八十七了,那裡還指望得定呢?" 張姑一娘一道:" 不然,那姨一奶一奶一自己知道,她告訴我說,他家老爺子,命裡有兒子,她還要養兩個呢!" 安太太道:" 這兒女的數兒,她自己那裡定得准呢?" 張姑一娘一忍不住笑道:"我也是這樣問她來著,她說是劉鐵嘴告訴她的;我也不知劉鐵嘴是誰?沒敢往下再問。

" 大家聽了,早已笑將起來。

褚大一娘一子便告訴安太太道:" 這是她來的那年,我叫了個瞎子給她算命,要算算她命裡有兒子沒有。

那瞎子叫劉鐵嘴,說了這麼句話,她就記住了這句話;要是叫她記住了,她肚子裡可就裝不住了,就這麼個傻心腸兒。

" 玉鳳姑一娘一道:" 我可就一愛一她那個傻心腸兒。

只是怕她說話;她一說話,我不笑她,我憋的慌;我笑她,我又怕她惱。

" 褚大一娘一子笑道:" 人家可不懂得怎麼叫個惱哇!" 說著,大家又笑了一陣。

一時戴勤進來,隔窗問道:" 請示太太和大一奶一奶一,還要甚麼不要?外頭送鋪蓋的車,還在這裡等著呢。

" 安太太道:" 不用甚麼了。

你沒跟大爺去嗎?" 戴勤道:" 老爺留奴才在這裡侍候的。

" 玉鳳姑一娘一聽如此說,便隔窗叫他道:" 嬤嬤爹,你先去告訴了話進來,我再瞧瞧你。

" 戴勤走了進來,又重新給姑一娘一請安,也問了姑一娘一幾句話。

姑一娘一一時想起當日送靈回京的話,又細問了一番,因道:"你們走到那裡,就遇見這裡老爺的人了?" 戴勤道:" 走到德州。

" 姑一娘一道:"他們岸上走,你們河裡走,怎知道就是咱們的船呢?" 戴勤道:" 姑一娘一問起這件事,竟有些奇怪,真是老爺的靈聖!頭夜大家就知道,這裡老爺差人接下來了。

這一日晚上船靠了德州碼頭,點燈後,他們裡頭在後艙睡了。

奴才和宋官兒兩個,便在老爺靈旁,一邊一個打地鋪也就睡下。

睡到三更多天,耳邊只聽說老爺叫,那時也忘了老爺是歸了西了,就連忙要見老爺去。

及至一看,老爺就在當地站著呢!奴才一時認不出來了。

" 姑一娘一道:" 你怎麼又會不認得老爺了呢?" 戴勤道:" 只見老爺穿戴," 不是本朝衣冠;頭上帶著一頂方頂鑲金長翅紗帽,身穿大紅蟒袍,圍著玉帶,吩咐奴才說:' 安二老爺差人接我來了,你們可看著些,莫要錯過,去叫他們空跑一趟。

我上任去了。

' 奴才就說:' 老爺那裡上任去?怎的也不接太太和姑一娘一同去?' 老爺道:' 太太就來的;姑一娘一早呢!我不等她了。

' 說著往外就走。

奴才急了說:' 老爺怎的不等姑一娘一同去?我們姑一娘一,此時到底在那裡呢?'老爺把袖子一甩,向我說:" 好糊塗!我見不著姑一娘一,只怕你就先見著了,此時何用問我?" 奴才見老爺生氣,一害怕就嚇醒了。

原來是一場夢,忙著叫宋官兒,只聽他在那裡說睡話,說:' 我的老爺子,你是誰呀?' 及至把他叫醒了,問他,他說見一個人,打扮得和戲台上的賜福天官似的,踢了他一亂子腳說:' 你這東西,睡的怎麼樣死!' 奴才正告訴他這個夢,只聽得外面好像人馬喧鬧的聲兒,又像鼓樂吹打的聲兒,只恨那時膽子小,不曾出去看看。

奴才就和宋官兒說:'這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天亮時咱們且別開船,到船頭看看,到底有人來沒人來?' 誰想這裡老爺果然就打發梁材他們來了。

姑一娘一想,這可不是老爺顯聖嗎?" 這位姑一娘一可從不信這些鬼神陰陽的事,便道:" 老爺成神,怎的不給我托夢,倒給你托起夢來?不要是你那一天吃多了酒罷!" 安太太道:" 大姑一娘一,你不可不信這話。

他們一到京就說過,你大爺還和我說:' 何老爺那樣一個聰明正直的人,成了神也是有的事,只可惜他不知成了甚麼神了?' 這神佛的事,也是有的。

" 姑一娘一是將信將疑。

戴嬤嬤笑向安太太道:" 我們姑一娘一,從小兒就不信這些。

姑一娘一隻想,要不是有神佛保著,怎麼想到我們今日都在這裡見著姑一娘一啊!太太還記得老爺來的頭裡,叫了奴才一娘一兒兩個去,細問姑一娘一小時候的事情,那時奴才只納悶兒。

誰知老爺早已知道姑一娘一的下落,連奴才們也托著老爺、太太的福,見著姑一娘一了,真真是想不到的事!" 玉風姑一娘一問道:" 老爺怎麼問?你們又怎麼說的?" 隨緣兒媳婦便把那日的話,說了一遍。

姑一娘一道:" 我不懂你們,有一搭兒沒一搭兒的,把我小時候的營生,回老爺怎麼!" 褚大一娘一子道:" 罷咧!罷咧!連你那拉青屎的根子,都叫人家抖翻出來了;別的還有甚麼怕說的。

" 說得大家大笑,她自己也不禁伏一在安太太懷裡,吃吃的笑個不止。

從來說,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

只這等說說笑笑,不覺三鼓。

褚大一娘一子道:" 不早了,老太太今日那麼早起來,也鬧了一天了,咱們喝點粥,吃點東西睡罷,明日還得早些起來,只怕他們這裡遠村近鄰的,還要來上祭呢!" 說著隨意吃些東西。

盥漱已畢,安太太和何玉鳳姑一娘一,便在東間南炕,褚大一娘一子和張金鳳姑一娘一,便在西間南炕睡下;戴嬤嬤母女和褚家帶來的四個婆兒,都在後面兩個裡間分住;本村的幾個村姑村婆,也各各的分頭歇息。

這裡他一娘一兒們、姐兒們,睡在炕上還絮絮的談個不住。

讀者,你道怎的蒼狗白雲,天心無定;桑田滄海,世事何常。

這青雲山分明是淒慘慘的幾聞風冷茅簷,怎的霎時間變作了暖溶溶的春生畫閣?都只道是這般人第一個歡場,那知恰是這評話裡第二番結束。

這正是:但解心情憐骨肉,寒溫首苦總相宜。

那何玉鳳和安老爺怎的同行?何玉鳳和鄧、褚兩家怎的作別?下回書交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兒女英雄傳
緣起首回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一回 隱西山閉門課驥子 捷南宮垂老占龍頭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憲冤陷縣監牢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四回 傷天害理預洩機謀 末路窮途幸逢俠女第五回 小俠女重義更厚情 怯書生避難反遭禍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凶僧 冷月昏燈刀殲余寇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究底第九回 憐同病解橐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佳偶第十回 玩新詞匆忙失寶硯 防暴客諄切付雕弓第十一回 胡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孺人姑媳祝俠女第十三回 敦古誼集腋報師門 感舊情掛冠尋孤女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十七回 隱名姓巧扮作西賓 借雕弓設計賺俠女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變幻重重從容救死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二十一回回心向善買犢賣刀 隱語雙關借弓留硯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婉轉依慈母 圖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四回 認蒲團幻境拜親祠 破冰斧正言彈月老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爺諷誦列女傳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淤悟良緣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癡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憨老翁醉索魚鱗瓦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操家政第三十四回 屏紈褲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占桂苑先聲第三十六回 滿路春風探花及第 一樽佳釀釃酒酬師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為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諾義周貧 矍鑠翁九秩雙生子第四十回 虛吃驚遠奏陽關曲 真幸事穩抱小星衾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