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新書》春秋:令尹入問曰:「王安得此疾?」 王曰:「我食寒葅而得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賈誼新書》春秋

賈誼新書

春秋

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

令尹入問曰:「王安得此疾?」

王曰:「我食寒葅而得蛭,念譴之而不行其罪乎,是法廢而威不立也;譴而行其誅,則庖宰監食者法皆當死,心又弗忍也。

故吾恐蛭之見也,遂吞之。」

令尹避席再拜而賀曰:「臣聞『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為傷。」

是昔也,惠王之後而蛭出,故其久病心腹之積皆愈。

故天之視聽,不可謂不察。

衛懿公喜鶴,鶴有飾以文繡而乘軒者。

賦斂繁多,而不顧其民,貴優而輕大臣。

群臣或諫,則面叱之。

及翟伐衛,寇挾城堞矣,衛君垂泣而拜其臣民曰:「 寇迫矣,士民其勉之!」士民曰:「君亦使君之貴優,將君之愛鶴,以為君戰矣。

我儕棄人也,安能守戰?」

乃潰門而出走,翟寇遂入,衛君奔死,遂喪其國。

故賢主者不以草木禽一獸 妨害人民,進忠正而遠邪偽,故民順附,而臣下為用。

今釋人民而愛鳥獸,遠忠道而貴優笑,反甚矣。

人主之為人主也,舉錯而不僨者,杖賢也,今背其所主,而棄其所杖,其僨僕也,不亦宜乎!語曰:「禍出者禍反,惡人者,人亦惡之。」

管子曰:「不行其野,不違其馬。」

此違其馬者也。

鄒穆公有令,食鳧鴈者必以秕,毋敢以粟。

於是倉無秕而求易於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

吏請曰:「以秕食鴈,為無費也。

今求秕於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以秕食鴈,則費甚矣,請以粟食之。」

公曰:「去!非而所知也。

夫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豈為鳥獸也哉?粟米,人之上食也,柰何其以養鳥也?且汝知小計而不知大計。

周諺曰:『 囊漏貯中。

』而獨弗聞歟?夫君者,民之父母也。

取倉之粟,移之與民,此非吾粟乎?鳥苟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而已。

粟之在倉,與其在民,於吾何擇?」

鄒民聞之,皆知其私積之與公家為一體也。

楚王欲一婬一,鄒君乃遺之技樂美一女 四人,穆公朝觀,而夕畢以妻死事之孤,故婦人年弗稱者弗蓄,節於身而弗眾也。

王輿不衣皮帛,御馬不食禾菽。

無一婬一僻之事,無驕熙之行。

食不眾味,衣不雜采。

自刻以廣民,親賢以定國,親民如子。

鄒國之治,路不拾遺,臣下順從,若手之投心。

是故以鄒子之細,魯衛不敢輕,齊楚不能脅。

鄒穆公死,鄒之百姓,若失慈父,行哭三月。

四境之鄰於鄒者,士民鄉方而道哭,抱手而憂行。

酤家不讎其酒,屠者罷列而歸,傲童不謳歌,舂築者不相杵,婦女抉珠瑱,丈夫釋玦靬,琴瑟無音,期年而後始復。

故愛出者愛反,福往者福來。

易曰:「鳴鶴在一陰一,其子和之。」

其此之謂乎!渴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諸侯有道,守在四鄰。」

宋康王時,有爵生鸇於城之陬,使史佔之曰:「小而生大,必伯於天下。」

康王大喜,於是滅滕,伐諸侯,取淮北之城。

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伐社稷而焚之,曰:「威服天地鬼神。」

罵國老之諫者,為無頭之棺,以視有勇。

剖傴者之背,斮朝涉之脛,國人一大駭。

齊王聞而伐之,民散,城不守,王乃逃於郳侯之館,遂得而死。

故見祥而為不可,祥反為禍。

晉文公出畋,前驅還白:「前有大蛇,高若堤,橫道而處。」

文公曰:「還車而歸。」

其御曰:「臣聞:『祥則迎之,妖則凌之。

』今前有妖,請以從吾者攻之。」

文公曰:「不可。

吾聞之曰:『天子夢惡則修道,諸侯夢惡則修政,大夫夢惡則修官,庶人夢惡則修身,若是則禍不至。

』今我有失行,而天招以妖我,我若攻之,是逆天命。」

乃歸,齋宿而請於廟曰:「孤實不佞,不能尊道,吾罪一;執政不賢,左右不良 ,吾罪二;飭政不謹,民人不信,吾罪三;本務不修,以咎百姓,吾罪四;齋肅不莊,粢盛不潔,吾罪五。

請興賢遂能,而章德行善,以導百姓,毋復前過。」

乃退而修政。

居三月,而夢天誅大蛇,曰:「爾何敢當明君之路。」

文公覺,使人視之,蛇已魚爛矣。

文公大說,信其道而行之不解,遂至於伯。

故曰:「見妖而迎以德,妖反為福也。」

楚懷王心矜好高人,無道而欲有伯王之號。

鑄金以象諸侯人君,令大國之王編而先馬,梁王御,宋王驂乘,周、召、畢、陳、滕、薛、衛、中山之君皆象使隨而趨。

諸侯聞之,以為不宜,故興師而伐之。

楚王見士民為用之不勸也,乃征役萬人,且掘國人之墓。

國人聞之,振動,晝旅而夜亂,齊人襲之,楚師乃潰。

懷王逃,適秦,克尹殺之西河,為天下笑。

此好矜不讓之罪也,不亦羞乎!

齊桓公之始伯也,翟人伐燕,桓公為燕北伐翟,乃至於孤竹,反而使燕君復召公之職。

桓公歸,燕君送桓公入齊地百六十六里。

桓公問於管仲曰:「禮,諸侯相送固出境乎?」

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

桓公曰:「然則燕君畏而失禮也。

寡人恐後世之以寡人為存燕而欺之也。」

乃下車,而令燕君還車,乃割燕君所至而與之,遂溝以為境而後去。

諸侯聞桓公之義,口不言而心皆服矣。

故九合諸侯,莫不樂聽,扶興天子,莫不勸從,誠退讓人,孰弗戴也。

二世一胡一 亥之為公子,昆弟數人,詔置酒饗群臣,召諸子賜食,先罷。

一胡一 亥下陛視群臣陳履狀善者,因行踐敗而去。

諸侯聞之,莫不大息。

及二世即位,皆知天下之棄之也。

孫叔敖之為嬰兒也,出遊而還,憂而不食。

其母問其故,泣而對曰:「今日吾見兩頭蛇,恐去死無日矣。」

其母曰:「今蛇安在?」

曰:「吾聞見兩頭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見,吾已埋之也。」

其母曰:「無憂,汝不死。

吾聞之:『 有一陰一德者,天報以福。

』」 人聞之,皆諭其能仁也。

及為令尹,未治而國人信之。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賈誼新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