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古所謂不知馬幾足者,殆有似之。一奴一輩玩弄如嬰孩。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

閱微草堂筆記

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

同年一胡一 侍御牧亭,人品孤高,學問文章,亦具有根柢,然性情疏闊,絕不解家人生產事。

古所謂不知馬幾足者,殆有似之。

一奴一輩玩弄如嬰孩。

嘗留余及曹慕堂,朱竹君,錢辛楣飯,肉三盤,蔬三盤,酒數行耳。

聞所費至三四金,他可知也。

同年偶談及,相對太息,竹君憤尤甚,乃盡發其奸,迫逐之。

然結一習一 已深,密相授受,不數月,仍故轍,其一黨一 類布在士大夫家,為竹君騰謗,反得喜事名。

於是人皆坐視。

惟以小人有一黨一 ,君子無一黨一 ,姑自解嘲云爾。

後牧亭終以貧困鬱鬱死,死後一日,有舊僕來哭盡哀,出三十金置几上,跪而祝曰:主人不迎妻子,惟一身寄居會館,月俸本足以一溫一 飽,徒以我輩剝削,致薪米不給,彼時以京師長隨連衡成局,有忠於主人者,共排擠之,使無食宿地,故不敢立異同,不虞主人竟以是死,中心愧悔,夜不能眠,今盡獻所積助棺斂,冀少贖地獄罪也。

祝訖自去,滿堂賓客之僕,皆相顧失色。

陳裕齋因舉一事,曰:有輕薄子見少一婦 獨哭新墳下,走往挑之,少一婦 正色曰:實不相欺,我狐女也,墓中人耽我之色,至病瘵而亡,吾感其多情,而愧其 由我而殞命,已自誓於神,此生決不再偶。

爾無妄念,徒取禍也。

此僕其類此狐歟?然余謂終賢於掉頭竟去者。

田侯松巖言,幼時居易州之神石莊,土人云本名神子莊,以嘗出一神童故也,後有三巨石隕於莊北,如春秋宋國之事,故改今名。

在易州西南二十餘里,偶與僮輩嬉戲馬廄中,見煮豆之鍋凸起鐵泡十數,並形狹而長,僮輩以石破其一,中有蟲長半寸餘,形如柳蠹,色微紅,惟四短足與其首皆作黑色,而油然有光,取出猶蠕蠕能動,因一一破視,一泡一蟲,狀皆如一。

又言頭等侍衛常君青--此又別一常君,與常大宗伯同名,乾隆癸酉戍守西域,卓帳南山之下,塞外山脈自西南趨東北,西域三十六國,夾之以居,在山南者呼曰北山,在山北者呼曰南山,其實一山也。

山半有飛瀑二丈餘,其泉甚甘,會冬月冰結,取水於河,其水湍悍而性冷,食之病,人不得已,仍鑿瀑泉之冰水,竅甫通,即有無數冰丸隨而湧出,形皆如橄欖,破之中有白蟲如蠶,其口與足則深紅,殆所謂冰蠶者歟?與鐵中之蟲,鍛而不死,均可謂異聞矣。

然天地之氣,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極一陽一之內必伏一陰一,極一陰一之內必伏一陽一,八卦之對待。

坎以二一陰一包一一陽一,離以二一陽一包一一陰一,六十四卦之流行,一陽一極於乾,即一一陰一生,下而為垢,一陰一極於坤,即一一陽一生,下而為復,其靜也伏斯斂,斂斯郁焉;其動也郁斯蒸,蒸斯化焉。

至於化則生,生不已矣。

特沖和之氣,其生有常,偏勝之氣,其生不測;沖和之氣,無地不生,偏勝之氣,或生或不生耳。

故沸鼎炎堆,寒泉砬結,其中皆可以生蟲也。

崔豹古今注載火鼠生炎洲火中,績其毛為布,入火不燃,今洋舶多有之。

先兄晴湖蓄數尺,余嘗試之。

又神異經載冰鼠生北海冰中,穴冰而居,嚙水而食,歲久大如象,冰破即死,歐羅巴人曾見之。

謝梅莊前輩戍烏里雅蘇臺時,亦曾見之,是獸且生於火與冰矣。

其事似異,實則常理也。

數皆前定,故鬼神可以前知,然有其事尚未發萌,其人尚未舉念,又非吉凶禍福之所關,因果報應之所繫,遊戲瑣屑,至不足道,斷非冥籍所能預注者,而亦往往能前知。

乾隆庚寅,有翰林偶遇乩仙,因問宦途,乩判一詩,曰:春風一笑手扶筇,桃李花開潑眼濃,好是尋香雙蛺蝶,粉牆才過巧相逢。

茫不省為何語,俄御試翰林,以編修改知縣,眾謂次句,隱用河一陽一一縣花事,可雲有驗。

然其餘究不能明,比同年往慰,司閽者扶杖蹩躄出,蓋朝官僕隸,視外吏如天上人,司閽者得主人外轉信,方立磚上,喜而躍曰:吾今日登仙矣。

不虞失足,遂損其脛,故杖而行也。

數日後微聞一日遣二僕,而罪狀不明,旋有洩其事者曰:二僕皆謀為司閽,而無如先已有跛者,乃各因飾其婦,俟主人燕息,誘而蠱之。

至夕,一婦私具餅餌,一婦私煎茶,皆暗中摸索至書齋廊下,猝然相觸,所繼俱傾,愧不自容,轉怒而相詬,主人不欲深究,故善遣去。

於是詩首句三四句並驗,此乩可謂靈鬼矣。

然何以能前知此等事,終無理可推也。

馬夫人雇一針線人,曾在是家,雲二僕謀奪司閽則有之,初無自獻其婦意,乃私謀於一黠僕,黠僕為畫此策,均與約是日有暇,可乘隙以進,而不使相知,故致兩敗,二僕逐後,黠僕又一黨一 附於跛者,邀游妓館,跛者知其有伏機,一陽一使先往待,而一陰一告主人往捕,故黠僕亦敗。

嗟乎!一州縣官司閽耳,而此四人者,互相傾軋,至輾轉多方而不已,黃雀螳螂之喻,茲其明驗矣。

附記之以著世情之險。

余官兵部尚書時,往良鄉送征湖北兵,小憩長新店,旅舍見壁上有歸雁詩二首,其一曰:料峭西風雁字斜,深秋又送汝還家,可憐飛到無多日,二月仍來看杏花。

其二曰:水闊雲深伴侶稀,蕭條只與燕同歸,惟嫌來歲烏衣巷,卻向雕樑各自飛。

末題晴湖二字,是先兄字也。

然語意筆跡,皆不似先兄,當別一人。

或曰:有鄭君名鴻撰,亦字晴湖。

偶見田侯松巖持畫扇,筆墨秀潤,大似衡山,雲其親串德君芝麓所作也。

上有一詩,曰:野水平沙落日遙,半山紅樹影蕭條,酒樓人倚孤樽坐,看我騎驢過板橋。

風味悠然,有塵外之致。

復有德君題語,雲是卓悟庵作畫,即畫此詩意,故並錄此詩。

殆亦愛其語也。

田侯雲悟庵名卓禮圖,然不能詳其始末,大抵沈於下僚者,遙情高韻,而名氏翳如,錄而存之,亦郭恕先之遠山數角耳。

古人祠宇,俎豆一方,使後人挹想風規,生其傚法,是即維風勵俗之教也。

其間一精一靈常在,肸瑤如聞者所在多有,依托假借,憑以獵取血食者間亦有之。

相傳有士人宿陳留一村中,因溽暑散步野外,黃昏後冥色蒼茫,忽遇一人相揖俱坐,老樹之下叩其鄉里名姓,其人云:君勿相驚,僕即蔡中郎也,祠墓雖存,享祀多缺,又生叨士流歿,不欲求食於俗輩,以君氣類,故敢布下忱,明日賜一野祭可乎?士人故雅量,亦不恐怖,因詢以漢末事,依違酬答,多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語,已竊疑之。

及詢其生平始末,則所述事跡與高則誠琵琶記纖悉曲折,一一皆同。

因笑語之曰:資斧匱乏,實無以享君,君宜別求有力者。

惟一語囑君,自今以往,似宜求後漢書,三國誌,中郎文集稍稍一觀,於求食之道更近耳。

其人面赧徹耳,躍起現鬼形去,是影射斂財之術,鬼亦能之矣。

梁豁堂言,有客遊粵東者,婦死寄柩於山寺,夜夢婦曰:寺有厲鬼,伽藍神弗能制也,凡寄柩僧寮者,男率為所役,女率為所污,吾力拒,弗能免也,君盍訟於神?醒而憶之了了,乃炷香祝曰:我夢如是,其春睡迷一離 耶?意想所造耶?抑汝真有靈耶?果有靈,當三夕來告我,已而再夕,夢皆然,乃牒訴於城隍。

數日無肸瑤,一夕夢婦來曰:訟若得直,則伽藍為失糾舉,山神社公為失約束,於一陰一律皆獲譴,故城隍躊躇未能理,君盍再具牒,稱將詣一江一 西,訴於正乙真一人,則城隍必有處置矣。

如所言具牒投之,數日又夢婦來,曰:昨城隍召我,諭曰:此鬼原居此室中,是汝侵彼,非彼攝汝也。

男女共居一室,其僕隸往來,形跡嫌疑,或所不免,汝訴亦不為無因,今為汝重笞其僕隸,已足謝汝,何必堅執姦污,自博不貞之名乎?從來有事,不如化無事,大事不如化小事,汝速令汝夫移柩去,則此案結矣。

再四思之,凡事可已則已,何必定與神道爭,反激意外之患,君即移我去可也。

問城隍既不肯理,何欲訴天師,即作是調停?曰:天師雖不治幽冥,然遇有控訴,可以奏章於上帝,諸神弗能阻也。

城隍亦恐激意外患,故委曲消弭,使兩造均可以已耳。

語訖,鄭重而去,其夫移柩於他所,遂不復夢。

此鬼苟能自救,即無多求,亦可雲解事矣。

然城隍既為明神,所司何事,毋乃聰明而不正直乎?且養癰不治,終有釀為大獄時,並所謂聰明者,毋乃亦通蔽各半乎?

田白巖言,濟南朱子青與一狐友,但聞聲而不見形,亦時預文酒之會,詞辯縱橫,莫能屈也。

一日,有請見其形者,狐曰:欲見吾真形耶?真形安可使君見,欲見吾幻形耶?是形既幻,與不見同,又何必見。

眾固請之,狐曰:君等意中,覺吾形何似?一人曰:當龐眉皓首。

應聲即現一老人形。

又一人曰:當仙風道骨。

應聲即現一道士形。

又一人曰:當星冠羽衣。

應聲即現一仙官形。

又一人曰:當貌如童顏。

應聲即現一嬰兒形。

又一人戲曰:莊子言姑射神人,綽約若處子,君亦當如是。

即應聲現一美人形。

又一人曰:應聲而變,是皆幻耳,究欲一睹真形。

狐曰:天下之大,孰肯以真形示人者,而欲我獨示真形乎?大笑而去。

子青曰:此狐自稱七百歲,蓋閱歷深矣。

舅氏實齋安公曰:講學家例言無鬼,鬼吾未見,鬼語則吾親聞之。

雍正壬子鄉試,返宿白溝河,屋三楹,余住西間,先一南士住東間,一交一 相問訊,因沽酒夜談。

南士稱與一友為總角一交一 ,其家酷貧,亦時周以錢粟,後北上公車,適余在某巨公家司筆墨,憫其飄泊,邀與同一居 ,遂漸為主人所賞識,乃摭余家事,潛造蜚語,擠余出而據余館。

今將托缽山東,天下豈有此無良人耶?方相與太息,忽窗外嗚嗚有泣聲,良久語曰:爾尚責人無良耶?爾家本有婦,見我在門前買花粉,詭言未娶,誑我父母,贅爾於家,爾無良否耶?我父母患疫,先後歿,別無親屬,爾據其宅,收其資,而棺衾祭葬俱草草,與死一一奴一婢同,爾無良否耶?爾婦附糧艘尋至,入門與爾相詬厲,即欲逐我,既而知原是我家,爾衣食於我,乃暫容留,爾巧說百端,降我為妾,我苟求寧靜,忍淚曲從,爾無良否耶?既據我宅,索我供給,又虐使我,呼我小名,動使伏地受杖,爾反代彼撳我項背,按我手足,叱我勿轉側,爾無良否耶?越年餘我財產衣飾剝削並盡,乃鬻我於西商,來相我時,我不肯出,又痛捶我,致我途窮自盡,爾無良否耶?我歿後不與一柳棺,不與一紙錢,復褫我敝衣,僅存一褲,裹以蘆席,葬叢塚,爾無良否耶?吾訴於神明,今來取爾,爾尚責人無良耶?其聲哀厲,僮僕並聞,南士驚怖,瑟縮莫措一詞。

遽噭然仆地,余慮或牽涉,未曉即行,不知其後如何,諒無生理矣。

因果分明,了然有據,但不知講學家見之,又作何遁詞耳。

張浮槎秋坪新語載余家二事,其一記先兄晴湖家東樓鬼,此樓在兄宅之西, 以先世未析產時,樓在宅之東,故沿其舊名,其事不虛,但委曲未詳耳。

此樓建於明萬曆乙卯,距今百八十四年矣,樓上樓下,凡縊死七人,故無敢居者,是夕不得已開之,遂有是變,殆形家所謂凶方歟?然其側一小樓,居者子孫蕃衍,究莫明其故也。

其一記余子汝佶臨歿事,亦不得六七,惟作西商語索逋事,則野鬼假托以求食,後窮詰其姓名居址年月,與見聞此事之人,乃詞窮而去。

汝佶與債家涉訟時,刑部曾細核其積逋數目,具有案牘,亦無此條。

蓋張氏紀氏為世姻,婦女遞相述說,不能無纖毫增減也。

嗟乎!所見異詞,所聞異詞,所傳聞異詞,魯史且然,況稗官小說,他人記吾家之事,其異同吾知之,他人不能知也。

然則吾記他人家之事,據其所聞,輒為敘述,或虛或實或漏,他人得而知之,吾亦不得知也。

劉後村詩曰:斜一陽一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得管,滿村聽唱蔡中郎。

匪今斯今,振古如茲矣,惟不失忠厚之意,稍存勸懲之旨,不顛倒是非如碧雲磛,不懷挾恩怨如周秦行記,不描摹才子佳人如會真記,不繪畫橫陳如秘辛,冀不見擯於君子云爾。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