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有麗婦夜逾短垣與鄰家少年狎,懼事洩,初詭托姓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

閱微草堂筆記

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

有賣花老婦言,京師一宅近空圃,圃故多狐。

有麗婦夜逾短垣與鄰家少年狎,懼事洩,初詭托姓名,歡暱漸洽,度不相棄,乃自冒為圃中狐女。

少年悅其色,亦不疑拒。

久之,忽婦家屋上,擲瓦罵曰:我居圃中久,小兒女戲拋磚石,驚動鄰里或有之,實無冶蕩蠱惑事。

汝奈何污我?事乃洩。

異哉,狐媚恆托於人,此婦乃托於狐。

人善媚者比之狐,此狐乃貞於人。

有游士以書畫自給,在京師納一妾,甚愛之。

或遇宴會,必袖果餌以貽妾,亦甚相得。

無何病革,語妾曰:吾無家,汝無歸;吾無親屬,汝無依;吾以筆墨為活,吾死汝琵琶別抱,勢也,亦理也。

吾無遺債累汝,汝亦無父母兄弟掣肘,得行己志,可勿受錙銖聘金,但與約歲時許汝祭我墓,則吾無恨矣。

妾泣受教,納之者亦如約,又甚愛之。

然妾恆鬱鬱憶舊恩,夜必夢故夫同枕席,睡中或妮妮囈語。

夫覺之,密延術士鎮以符菉,夢語止而病漸作,馴至綿惙。

臨歿,以額叩枕曰:故人情重,實不能忘,君所深知,妾亦不諱。

昨夜又見夢曰:久被驅遣,今得再來,汝病如是,何不同歸?已諾之矣。

能邀格外之惠,還妾一屍一於彼墓,當生生世世,結草啣環。

不情之請,惟君圖之。

語訖奄然。

夫亦豪士,慨然曰:魂已往矣,留此遺蛻何為?楊越公能合樂昌之鏡,吾不能合之泉下乎!竟如所請。

此雍正甲寅乙卯間事。

余時年十一二,聞人述之,而忘其姓名。

余謂再嫁,負故夫也;嫁而有二心,負後夫也,此婦進退無據焉。

何子山先生亦曰:憶而死,何如殉而死乎?何勵庵先生則曰:春秋責備賢者,未可以士大夫之義,律兒女子,哀其遇可也,憫其志可也。

屠者許方嘗擔酒二罌夜行,倦息大樹下。

月明如晝,遠聞嗚嗚聲,一鬼自叢墓中出,形狀可怖。

乃避入樹後,持擔以自衛。

鬼至罌前,躍舞大喜,遽開飲。

盡一罌,尚欲開其第二罌,緘甫半啟,已頹然倒矣。

許恨甚,且視之似無他技,突舉擔擊之,如中虛空,因連與痛擊,漸縱馳委地,化濃煙一聚。

恐其變幻,更捶百餘,其煙平鋪地面,漸散漸開,痕如淡墨,如輕穀,漸愈散愈薄,以至於無。

蓋已澌滅矣。

余謂鬼,人之餘氣也。

氣以漸而消,故左傳稱新鬼大,故鬼小。

世有見鬼者,而不聞見羲軒以上鬼,消已盡也。

酒散氣者也,故醫家行血發汗、開郁驅寒之藥,皆治以酒。

此鬼以僅存之氣,而散以滿罌之酒,盛一陽一鼓蕩,蒸鑠微一陰一,其消盡也固宜。

是澌滅於醉,非澌滅於棰也。

聞是事時,有戒酒者曰:鬼善幻,以酒之故,至臥而受捶;鬼本人所畏,以酒之故,反為人所困,沉湎者念哉。

有耽酒者曰:鬼雖無形而有知,猶未免乎喜怒哀樂之心,今冥然醉臥,消歸烏有,反其真矣。

酒中之趣,莫深於是。

佛氏以涅瘤為極樂,營營者惡乎知之。

莊子所謂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歟。

獻縣田家,牛產麟,駭而擊殺。

知縣劉征廉收葬之,刊碑曰:見麟郊。

劉固良吏,此舉何陋也。

麟本仁獸,實非牛種。

犢之麟而角,雷雨時蛟龍所感耳。

董文恪公未第時,館於空宅,雲常見怪異。

公不信,夜篝燈以待,三更後,一陰一風颯然,庭戶自啟,有似人非人數輩,雜癆擁入。

見公大駭曰:此屋有鬼,皆狼狽奔出。

公持梃逐之,又相呼曰:鬼追至,可急走。

爭逾牆去。

公恆言及,自笑曰:不識何以呼我為鬼?故城賈漢恆,時從公受經,因舉太平廣記載野叉欲啖哥舒翰妾一屍一,翰方眠側,野叉相語曰:貴人在此,奈何?翰自念呼我為貴人,擊之當無害。

遂起擊之,野叉逃散。

鬼貴音近,或鬼呼先生為貴人,先生聽未審也?公笑曰:其然。

庚午秋,買得埤雅一部,中折疊綠箋一片,上有詩曰:愁煙低冪朱扉雙,酸風微戛玉女窗,青磷隱隱出古壁,土花蝕斷黃金癇。

草根露下一陰一蟲急,夜深悄映芙蓉立,濕螢一點過空塘,幽光照見殘紅泣。

末題靚雲仙子降壇詩,張凝敬錄。

蓋扶乩者所書。

余謂此鬼詩,非仙子詩也。

滄州張鉉耳先生,夢中作一絕句曰:一江一 上秋潮拍岸生,孤舟夜泊近三更,朱樓十二垂楊遍,何處吹一簫伴月明。

自跋云:夢如非想,如何成詩;夢如是想,平生未到一江一 南,何以落想至此?莫明其故,姑錄存之。

桐城姚別峰,初不相識,新自一江一 南來,晤於李銳巔家,所刻近作,乃有此詩。

問其年月,則在余夢後歲余。

開篋出舊稿示之,共相駭異。

世間真有不可解事,宋儒事事言理,此理從何處推求耶?又海一陽一李漱六名承芳,余丁卯同年也。

余聽事掛淵明采菊圖,是藍田叔畫。

董曲一江一 曰:一何神似李漱六,余審視信然。

後漱六公車入都,乞此畫去,雲平生所作小照,都不及此。

此事亦不可解。

景城西偏,有數荒塚,將平矣。

小時過之,老僕施祥指曰:是即周某子孫,以一善延三世者也。

蓋前明崇禎末,河南山東大旱蝗,草根木皮皆盡,乃以人為糧。

官吏弗能禁,婦女幼孩,反接鬻於市,謂之菜人。

屠者買去,如癈羊豕。

周氏之祖,自東昌商販歸,至肆午餐,屠者曰:肉盡,請少待。

俄見曳二女子入廚下,呼曰:客待久,可先取一蹄來。

急出止之,聞長號一聲,則一女已生斷右臂,宛轉地上,一女戰慄無人色,見周並哀呼,一求速死,一求救。

周惻然心動,並出資贖之。

一無生理,急刺其心死;一攜歸,因無子,納為妾,竟生一男,右臂有紅絲,自腋下繞肩胛,宛然斷臂女也。

後傳三世乃絕。

皆言周本無子,此三世乃一善所延雲。

青縣農家少一婦 ,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

互相對嬉笑,不避忌人,或夏夜並宿瓜圃中。

皆薄其冶蕩,然對他人,則面如寒鐵。

或私挑之,必峻拒。

後遇劫盜,身受七刃,猶詬詈,卒不污而死。

又皆驚其貞烈,老儒劉君琢曰:此所謂質美而未學也,惟篤於夫婦,故矢死不二;惟不知禮法,故情慾之感,介於儀容,燕暱之私,形於動靜。

辛彤甫先生曰:程子有言,凡避嫌者,皆中不足。

此婦中無他腸,故坦然徑行不自疑。

此其所以能守死也。

彼好立崖岸者,吾見之矣。

先姚安公曰:劉君正論,辛君有激之言也。

後其夫夜守豆田,獨宿一團一 焦中,忽見婦來,燕婉如平日,曰:冥官以我貞烈,判來生中乙榜,官縣令,我念君不欲往,乞辭官祿為遊魂,長得隨君,冥官哀我,許之矣。

夫為感泣,誓不他偶。

自是晝隱夜來,幾二十載。

兒童或亦窺見之。

此康熙末年事,姚安公能舉其姓名居址,今忘矣。

獻縣老儒韓生,性剛正,動必遵禮,一鄉推祭酒。

一日得寒疾,恍惚間,一鬼立前曰:城隍神喚。

韓念數盡當死,拒亦無益,乃隨去。

至一官署,神檢籍曰:以姓同,誤矣。

杖其鬼二十,使送還。

韓意不平,上請曰:人命至重,神奈何遣憒憒之鬼,致有誤拘。

倘不檢出,不竟枉死耶?聰明正直之謂何!神笑曰:謂汝倔強,今果然。

夫天行不能無歲差,況鬼神乎?誤而即覺,是謂聰明;覺而不回護,是謂正直,汝何足以知之。

念汝言行無玷,姑貸汝。

後勿如是躁妄也。

霍然而蘇。

韓章美雲。

先祖有小一奴一,名大月,年十三四,嘗隨村人罩魚河中,得一大魚,長几二尺。

方手舉以示眾,魚忽撥刺掉尾,擊中左頰,僕水中。

眾怪其不起,試扶之,則血縷浮出。

有破碗在泥中,鋒癉如刃,刺其太一陽一穴矣。

先是其母夢是一奴一為人執縛俎上,屠割如羊豕,似尚有餘恨,醒而惡之,恆戒以毋與人鬥,不虞乃為魚所擊。

佛氏所謂夙生中負彼命耶。

劉少宗伯青垣言,有中表涉元稹會真之嫌者,女有孕,為母所覺,飾言夜恆有巨人來,壓體甚重,而色黝黑。

母曰:是必土偶為妖也。

授以彩絲,於來時一陰一系其足,女竊付所歡,系關帝祠周將軍足上。

母物色得之,撻其足幾斷。

後復密會,忽見周將軍擊其腰,男女並僵臥不能起。

皆曰:污蔑神明之報也。

夫專其利而移禍於人,其術巧矣,巧者造物之所忌。

機械萬端,反而自及,天道也。

神惡其險印,非惡其污蔑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