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入室良久,捧茶半杯出,色殷紅而稠粘,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

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

從侄虞惇言,聞諸任丘劉宗萬曰:有旗人赴任丘催租,適村民夜演劇,觀至二鼓乃散,歸途酒渴,見樹旁茶肆,因繫馬而入,主人出言,火已熄,但冷茶耳。

入室良久,捧茶半杯出,色殷紅而稠粘,氣似微腥,飲盡,更求益,曰:瓶已罄矣。

當更覓殘剩,須坐此稍待,勿相窺也。

既而久待不出,潛窺門隙,則見懸一裸女子,破其腹,以木撐之,而持杯刮取其血,惶駭退出,乘馬急奔,聞後有追索茶錢聲,沿途不絕。

比至居停,已昏瞀墜僕,居停聞馬聲出視,扶掖入,次日乃蘇,述其顛末。

共往跡之,至繫馬之處,惟平蕪老樹,荒塚纍纍,叢棘上懸一蛇,中裂其腹,橫支以草莖而已。

此與裴硎傳奇載盧涵遇盟器婢子殺蛇為酒事相類,然婢子留賓,意在求偶,此鬼鬻茶一胡一 為耶?鬼所需者冥鏹,又向人索錢何為耶。

田香谷言,景河鎮西南有小村,居民三四十家,有鄒某者,夜半聞犬聲,披衣出視,微月之下,見屋上有一巨人坐,駭極驚呼,鄰里並出,稍稍審諦,乃所畜牛昂首而蹲,不知其何以上也。

頃刻喧傳,男婦皆來看異事,忽一家火發,焰猛風狂,合村幾盡為焦土,乃知此為牛禍兆回祿也。

姚安公曰:時方納稼,豆秸谷草,堆秫籬茅屋間,袤延相接,農家作苦,家家夜半皆酣眠,突爾遭焚,則此村無噍類矣。

天心仁愛,以此牛驚使夢醒也,何反以為妖哉。

同郡某孝廉未第時,落拓不羈,多來往青一樓 中,然倚門者視之,漠然也,惟一妓名椒樹者--此妓佚其姓名,此里巷中戲諧之稱也。

獨賞之,曰:此君豈長貧賤者哉。

時邀之狎飲,且以夜合資供其讀書,比應試,又為捐金治裝,且為其家謀薪米,孝廉感之,握臂與盟曰:吾儻得志,必納汝。

椒樹謝曰:所以重君者,怪姊妹惟識富家兒,欲人知脂粉綺羅中,尚有巨眼人耳。

至白頭之約,則非所敢聞。

妾性冶蕩,必不能作良家婦,如已執箕帚,仍縱懷風月,君何以堪;如幽閉閨閣,如坐囹圄,妾又何以堪。

與其始相歡合,終致仳離,何如各留不盡之情,作長相思哉。

後孝廉為縣令,屢招之不赴,中年以後,車馬日稀,終未嘗一至其署,亦可雲奇女子矣。

使韓淮一陰一能知此意,烏有鳥盡弓藏之憾哉。

膠州法南野,飄泊長安,窮愁頗甚,一日,於李符千御史座上言,曾於濼口旅舍見二詩,其一曰:流落江湖十四春,徐娘半老尚風塵,西樓一枕鴛鴦夢,明月窺窗也笑人。

其二曰:含情不忍訴琵琶,幾度低頭掠鬢鴉,多謝西川貴公子,肯持紅燭賞殘花。

不署年月姓名,不知誰作也。

余曰:此君自寓坎坷耳,然五十六字足抵一篇琵琶行矣。

益都李生文淵,南澗弟也,嗜古如南澗,而博辯則過之。

不幸夭逝,南澗乞余志其墓,匆匆未果,並其事狀失之,至今以為憾也。

一日,在餘生雲一精一捨討論古禮,因舉所聞一事曰:博山有書生,夜行林莽間,見貴官坐松下,呼與語,諦視乃其已故表丈某公也。

不得已近前拜謁,問家事甚悉,生因問古稱體魄藏於野,而神依於廟主,丈人有家祠,何為在此?某公曰:此泥於古不墓祭之文也,夫廟祭地也,主祭位也,神之來格,以是地是位為依歸焉耳。

如神常居於廟,常附於主,是世世祖妣與子孫人鬼雜處也。

且有廟有主,為有爵祿者言之耳。

今一邑一鄉之中,能建廟者萬家不一二,能立祠者千家不一二,能設主者百家不一二,如神依主而不依墓,是百千億萬貧賤之家,其祖妣皆無依之鬼也,有是理耶?知鬼神之情狀者,莫若聖人,明器之禮,自夏後氏以來矣。

使神在主而不在墓,則明器當設於廟,乃皆瘞之於墓中,是以器供神,而置於神所不至也,聖人顧若是顛耶?衛人之癙離之,殷禮也,魯人之癙合之,周禮也。

孔子善周,使神不在墓,則墓之分合,了無所異,有何善不善耶?禮曰:父歿而不忍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

母亡而不忍用其杯,睝口澤存焉爾。

一物之微,尚且如是,顧以先人一體 魄視如無物,而別植數寸之木,曰此吾父吾母一之 神也,毋乃不知類耶?寺鍾將動,且與子別,子今見吾,此後可毋為豎儒所惑矣。

生匆遽起立,東方已白,視之正其墓道前也。

陳裕齋言,有僦居道觀者,與一狐女狎,靡夕不至,忽數日不見,莫測何故。

一夜 ,搴簾含笑入,問其曠隔之由,曰:觀中新來一道士,眾目曰仙,慮其或有神術,姑暫避之,今夜化形為小鼠,自壁隙潛窺,直大言欺世者耳,故復來也。

問何以知其無道力,曰:偽仙偽佛,技止二端:其一故為靜默,使人不測,其一故為顛狂,使人疑其有所托。

然真靜默者,必淳穆安恬,凡矜持者偽也;真托於顛狂者,必遊行自在,凡張皇者偽也。

此如君輩文士,故為名高,或迂僻冷峭,使人疑為狷,或縱酒罵座,使人疑為狂,同一術耳。

此道士張皇甚矣,足知其無能為也。

時共飲錢稼軒先生家,先生曰: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餘地矣。

司炊者曹媼,其子僧也,言嘗見粵東一宦家,到寺營齋,雲其妻亡已十九年,一夕,燈下見形曰:自到黃泉,無時不憶,尚冀君百年之後得一相見,不意今配入轉輪,從此茫茫萬古,無復會期。

故冒冥司之禁,賂監送者,來一取別耳。

其夫駭痛,方欲致詞,忽旋風入室,卷之去,尚隱隱聞泣聲,故為飯僧禮懺,資來世福也。

此夫此婦,可謂兩個不相負矣。

長恨歌曰:但令心如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安知不以此一念,又種來世因耶。

桂苑叢談記李衛公以方竹杖贈甘露寺僧,雲此竹出大宛國,堅實而正方,節眼須牙,四面對出云云。

案方竹今閩粵多有,不為異物,大宛即今哈薩克,已隸職方,其地從不產竹,烏有所謂方者哉。

又古今注載,烏孫有青田核,大如六升瓠,空之以盛水,俄而成酒。

案烏孫即今伊犁地,問之額魯特,皆雲無此。

又杜一陽一雜編載,元載造芸暉堂於私第,芸香草名也,出于闐國,其香潔白如玉,入土不朽爛,舂之為屑,以塗其壁,故號曰芸暉,于闐即今和闐地,亦未聞此物,惟西域有草名瑪努根,似蒼朮,番僧焚以供佛,頗為珍貴。

然色不白,亦不可泥壁,均小說附會之詞也。

黎荇塘言,有少年,其父商於外,久不歸,無所約束,因為囊家所誘,博負數百金,囊家議代出金償眾,而勒寫鬻宅之券,不得已從之,慮無以對母妻,遂不返其家,夜入林自縊。

甫結帶,聞馬蹄隆隆,回顧乃其父歸也,駭問何以作此計,度不能隱,以實告,父殊不怒,曰:此亦常事,何至於此,吾此次所得尚可抵,汝自歸家,吾自往償金索券可也。

時囊家博未散,其父突排闥入,本皆相識,一一指呼姓字,先斥其誘引之非,次責以逼迫之過,眾錯愕無可置詞。

既而曰:既不肖子寫宅券,吾亦難以博訴官,今償汝金,汝明日分給眾人,還我宅券可乎?囊家知理屈,願如命。

其父乃解腰纏付囊家,一一驗入,得券即就燈焚之,憤然而出、其子還傢俱食,待至曉不歸,至囊家偵探,曰:已焚券去。

方慮有他故,次日,囊家發篋,乃皆紙鋌。

金所親收,眾目共睹,無以自白,竟出己橐以償。

頗自疑遇鬼,後旬餘,訃音果至,歿已數月矣。

李樵風言,杭州湧金門外有漁舟,泊神祠下,聞祠中人語嘈雜,既而神訶曰:汝曹野鬼,何辱文士,罪當笞。

又聞辯訴曰:人靜月明,諸幽魂暫游水次,稍釋羈愁,此二措大獨講學談詩,刺刺不止,眾皆不解,實所厭聞,竊相耳語,微示不滿,稍稍引去則有之,非敢有所觸犯也。

神默然少頃,曰:論文雅事,亦當擇地擇人。

先生休矣。

俄而磷火如螢,自祠中出,遙聞吃吃笑不已,四散而去。

劉睞,滄州人,其母以康熙壬申生,至乾隆壬子,年一百一歲,尚強健善飯,屢逢恩詔,里胥欲為報官支粟帛,輒固辭弗願。

去歲,欲為請旌建坊,亦固辭弗願。

或詢其弗願之故,慨然曰:貧家嫠婦,賦命蹇薄,正以顛連困苦,為神道所憐,得此壽耳。

一邀過分之福,則死期至矣。

此媼所見殊高,計其生平,必無膠膠擾擾分外之營求,宜其恬然沖靜,頤養天和,得以保此長齡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