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未入時,共閒話仙鬼事。序東言,有友嘗游南嶽,至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

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

己卯典試山西時,陶序東以樂平令充同考官。

卷未入時,共閒話仙鬼事。

序東言,有友嘗游南嶽,至林壑深處,見女子倚石坐花下,稔聞智瓊、蘭香事,遽往就之,女子以紈扇障面曰:與君無緣,不宜相近。

曰:緣自因生,不可從此種因乎?女子曰:因須夙造,緣須兩合,非一人欲種即種也。

翳然滅跡,疑為仙也。

余謂情慾之因緣,此女所說是也。

至恩怨之因緣,則一人欲種即種,又當別論矣。

大同宋中書瑞言,昔在家中戲扶乩,乩動,請問仙號,即書曰:我本住深山,來往白雲裡,天風忽颯然,雲動如流水,我偶隨之遊,飄飄因至此,荒村茅舍靜,小坐亦可喜,莫問我姓名,我忘已久矣,且問此門前,去山凡幾里。

書訖,乩遂不動,或者此乃真仙歟。

和和呼通諾爾之戰,兵士有沒蕃者,乙亥平定伊犁,望大兵旗幟,投出宥死,安置烏魯木齊,呼之曰小李陵,此人不知李陵為誰,亦漫應之,久而竟迷其本名。

己丑庚寅間,余在烏魯木齊,猶見其人,已老矣。

言在准喝爾轉鬻數主,皆司牧羊,大兵將至,前一歲八月中旬,夜棲山谷,望見沙磧有火光,西域諸部,每互相鈔掠,疑為劫盜,登岡眺望,乃見一巨人,長丈許,衣冠華整,侍從秉炬前導,約七八十人,俄列隊分立,巨人端拱向東拜,意甚虔肅。

知為山靈。

時適準噶爾亂已微聞阿睦爾撒納款塞請兵事,竊意或此地當內屬,故鬼神預東向耶?既而果然。

時尚不知八月中旬為聖節,歸正後,乃悟天聲震疊,為遙祝萬壽雲。

甘肅李參將,名璇,一精一康節觀梅之術,占事多驗。

平定西域時,從大學士一溫一 公在軍營,有兵士遺火,焚轅前枯草,闊丈許,公使占何祥,曰:此無他,公數日內當有密奏耳。

火得枯草,行最速,急遞之象也;煙氣上升,上達之象也,知為密奏。

凡密奏,當焚草也。

公曰:我無當密奏事。

曰:遺火亦無心,非預定也。

既而果然。

其佔人終身,則隨手拈一物,或同拈一物,而所斷又不同。

至京師時,一翰林拈煙筒,曰:貯火而其煙,呼吸通於內,公非冷局官也,然位不甚通顯,尚待人吹噓故也。

問歷官當幾年,曰:公毋怪直言,火本無多,一熄則為灰燼,熱不久也。

問壽幾何,搖首曰:銅器原可經久,然不見百年煙筒也。

其人慍去。

後歲余,竟如所言。

又一郎官同在座,亦拈此煙筒,觀其復何所云,曰:煙筒火已息,公必冷官也。

己置於床 ,是曾經停頓也,然再拈於手,是又遇提攜復起矣。

將來尚有熱時,但熱又佔與前同耳。

後亦如所言。

吳惠叔攜一小幅掛軸,紙色似百年外物,雲得之長椿寺市上,筆墨草略,半以淡墨掃煙靄,半作水紋,中惟一小舟,一女子坐篷下,一女子搖櫓而已。

右角濃墨,寫一詩曰:沙鷗同住水雲鄉,不記荷花幾度香,頗怪麻姑太多事,猶知人世有滄桑,款曰:畫中人自畫並題。

無年月,無印記。

或以為仙筆,然女仙手跡,人何自得之,或以為游女,又不應作此世外語,疑是明末女冠,避兵於漁莊蟹捨,自作此圖。

無舊人跋語,亦難確信。

惠叔索題,余無從著筆,置數日還之,惠叔歿於蜀中,此畫不知今在否也。

舅氏實齋安公言,程老,村夫子也,女頗韻秀,偶門前買脂粉,為裡中少年所挑,泣告父母,憚其暴,弗敢較。

然恚憤不可釋,居恆鬱鬱,故與一狐友,每至輒對飲。

一日狐怪其慘沮,以實告。

狐默默去,後此少年復過其門,見女倚門笑,漸相軟語,遂野合於小圃空屋中,臨別,女涕不捨,相約私奔,少年因夜至門外,引以歸,防程老追索,以刃擬婦曰:敢洩者死。

越數日無所聞,知程老諱其事,意甚得,益狎闐無度。

後此女漸露妖跡,乃知為魅,然相悅甚,弗能遣也。

歲余病瘵,惟一息僅存,此女乃去,百計醫藥,幸得不死,貲產已蕩然。

夫婦露棲,又睮弱不任力作,竟食婦夜合之資,非復從前之悍氣矣。

程老不知其由,向狐述說。

狐曰:是吾遣黠婢戲之耳,必假君女形,非是不足餌之也。

必使知為我輩,防敗君女之名也。

瀕危而捨之,其罪不至死也,報之已足,君無更怏怏矣。

此狐中之朱家郭解歟?其不為己甚,則又非朱家郭解所能也。

從孫樹寶言,辛亥冬與從兄道原,訪戈孝廉仲坊,見案上新詩數十紙,中有二絕句云:到手良緣事又違,春風空自鎖雙扉,人間果有乘龍婿,夜半居然破壁飛,豈但蛾眉斗尹邢,仙家亦自妒娉婷,請看搔背麻姑爪,變相分明是巨靈。

皆不省所云,詢其本事,仲坊曰:昨見滄州張君輔,言南皮某甲,年二十餘未娶,忽二艷女夜相就,詰所從來,自雲是狐,以夙命當為夫婦,雖不能為君福,亦不至禍君。

某甲眈闐其色,為之不婚,有規戒之者,某甲謝曰:狐遇我厚,相處日久,無疾病,非相魅者,且言當為我生子,於似續亦無害,實不忍負心也。

後族眾強為納婦,甲聞其女甚姣麗,遂頓負舊盟,迨洞房停燭之時,突聲若風霆,震撼簷宇,一手破窗而入,其大如箕,攫某甲以去。

次日,四出覓訪,杳然無跡,七八日後,有數小兒言某神祠中有聲如牛喘--北方之俗,凡神祠無廟祝者,慮流丐棲息,多以土墼癬其戶,而留一穴置香爐。

自穴窺之,似有一人裸一體臥,不辨為誰,啟戶視之,則某甲在焉。

已昏昏不知人矣。

多方療治,僅得不死。

自是狐女不至,而婦家畏狐女之報,亦竟離婚。

此二詩記此事也。

夫狐已通靈,事與人異,某甲雖娶何礙,倏忽之往來,乃逞厥凶鋒,幾戕其命,狐可謂妒且悍矣。

然本無夙約,則曲在狐,既不慎於始而與約,又不善其終而背之,則激而為祟,亦自有詞。

是固未可罪狐也。

北方之橋施欄璵,以防失足而已。

閩中多雨,皆於橋上覆以屋,以庇行人。

邱二田言,有人夜中遇雨,趨橋屋坐,有一吏攜案牘,與軍役押數人避屋下,枷鎖琅然,知為官府錄囚,懼不敢近,但畏縮於一隅中。

一囚號哭不止,吏叱曰:此時知懼,何如當日勿作耶?囚泣曰:吾為吾師所誤也,吾師日講學,凡鬼神報應之說,皆斥為佛氏之妄語,吾信其言,竊以為機械能深,彌縫能巧,則種種惟所欲為,可以終身不敗露,百年之後氣反太虛,冥冥漠漠,並毀譽不聞,何憚而不恣吾意乎,不虞地獄非誣,冥王果有,始知為其所賣,故悔而自悲也。

一囚曰:爾之墮落由信儒,我則以信佛誤也。

佛家之說,謂雖造惡業,功德即可以消滅。

雖墮地獄,經懺即可以超度,吾以為生前焚香佈施,歿後延僧持誦,皆非吾力所不能,既有佛法護持,則無所不為,亦非地府所能治。

不虞所謂罪福,乃論作事之善惡,非論捨財之多少,金錢虛耗,舂煮難逃,向非恃佛之故,又安敢縱恣至此耶?語訖長號,諸囚亦皆痛哭,乃知其非人也。

夫六經具在,不謂無鬼神,三藏所談,非以斂財賂,自儒者沽名,佛者漁利,其流弊遂至此極。

佛本異教,緇徒藉是以謀生,是未足為責,儒者亦何必乃爾乎?

倪媼,武清人,年未三十而寡,舅姑欲嫁之,以死自誓,舅姑怒,逐諸門外,使自謀生。

流離艱苦,撫二子一女,皆婚嫁,而皆不才,煢煢無倚,惟一女孫度為尼,乃寄食佛寺,僅以自存,今七十八歲矣。

所謂青年矢志白首完貞者歟。

余憫其節,時亦周之,馬夫人嘗從容謂曰:君為宗伯,主天下節烈之旌典,而此媼失諸目睫前,其故何歟?余曰:國家典制,具有條格,節婦烈女,學校同舉於州郡,州郡條上於台司,乃具奏請旨,下禮曹議,從公論也。

禮曹得察核之,進退之,而不得自搜羅之,防私防濫也。

譬司文柄者,棘闈墨牘,得握權衡,而不能取未試遺材,登諸榜上。

此媼久去其鄉,既無舉者,京師人海,又誰知流寓之內,有此孤嫠?滄海遺珠,蓋由於此。

豈余能為而不為歟?念古來潛德,往往借稗官小說,以發幽光,因撮厥大幾,附諸瑣錄,雖書原志怪,未免為例不純,於表章風教之旨,則未始不一耳。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閱微草堂筆記
原序鄭序紀昀 詩二首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1)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2)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3)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4)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1)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2)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3)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4)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1)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2)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3)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4)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1)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2)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3)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4)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1)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2)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3)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4)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1)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2)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3)卷六 灤陽消夏錄六(4)卷七 如是我聞一(1)卷七 如是我聞一(2)卷七 如是我聞一(3)卷七 如是我聞一(4)卷七 如是我聞一(5)卷八 如是我聞二(1)卷八 如是我聞二(2)卷八 如是我聞二(3)卷八 如是我聞二(4)卷八 如是我聞二(5)卷九 如是我聞三(1)卷九 如是我聞三(2)卷九 如是我聞三(3)卷九 如是我聞三(4)卷九 如是我聞三(5)卷十 如是我聞四(1)卷十 如是我聞四(2)卷十 如是我聞四(3)卷十 如是我聞四(4)卷十 如是我聞四(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1)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2)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3)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4)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5)卷十一 槐西雜誌一(6)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1)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2)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3)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4)卷十二 槐西雜誌二(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1)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2)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3)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4)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5)卷十三 槐西雜誌三(6)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1)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2)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3)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4)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5)卷十四 槐西雜誌四(6)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1)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2)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3)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4)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5)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1)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2)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3)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4)卷十六 姑妄聽之二(5)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1)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2)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3)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4)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5)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1)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2)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3)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4)卷十八 姑妄聽之四(5)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1)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2)卷十九 灤陽續錄一(3)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1)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2)卷二十 灤陽續錄二(3)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1)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2)卷二十一 灤陽續錄三(3)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1)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2)卷二十二 灤陽續錄四(3)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1)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2)卷二十三 灤陽續錄五(3)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1)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六(2)附:紀汝佶六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