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上編 卷六·雜劑-毒物:不寒不熱。則非毒矣!即或秉一陽一之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本草求真》上編 卷六·雜劑-毒物

本草求真

上編 卷六·雜劑-毒物

凡藥沖淡和平。

不寒不熱。

則非毒矣!即或秉一陽一之氣為熱。

秉一陰一之氣為寒。

而一性一不甚過烈。

亦非毒矣!至於一陰一寒之極。

燥烈之甚。

有失沖淡和平之氣者。

則皆為毒。

然毒有可法制以療人病。

則藥雖毒。

而不得以毒稱。

若至氣味燥迫。

並或純一陰一無一陽一。

強為制伏。

不敢重投者。

則其為毒最大。

而不可以妄用矣!如砒霜 砂巴豆鳳仙子草烏射罔鉤吻。

是熱毒之殺人者也。

水銀鉛粉木鱉 。

是寒毒之殺人者也。

蓖麻商陸野狼牙。

是不寒不熱。

一性一非沖和。

寓有辛毒之氣。

而亦能以殺人者也。

然繡竊謂醫之治病。

凡屬毒物。

固勿妄投。

即其一性一非毒烈。

而審症不真。

辨脈不實。

則其為毒最大。

而不可以救矣!況毒人之藥。

人所共知。

人尚知禁。

若屬非毒。

視為有益。

每不及防。

故余竊見人病。

常有朝服無毒之藥。

而夕見其即斃者。

職是故也。

因附記以為妄用一藥劑一戒。

鳳仙子

(毒草)攻堅破硬拔毒

鳳仙子(專入腎)。

又名急一性一子。

是俗所謂金鳳花子是也。

其一性一急猛異常。

味苦氣一溫一。

小毒。

凡人病患頑痰積塊。

噎膈骨鯁。

服之立刻見效。

以其氣味急迫。

能於骨一穴一堅一硬處所。

極力搜治。

是以勝金丹用之以治狂癡。

取其急領砒毒吐洩。

同砒以點牙疼。

即落。

同獨蒜搗汁以塗痞塊。

即消。

(噎食不下。

用鳳仙花子酒浸三宿。

曬乾為末。

酒丸綠豆大。

每服八粒。

一溫一酒下。

不可多用。

即急一性一子也。

)加麝香阿魏尤捷。

投子以煮硬肉。

即爛。

但此生不蟲蠹。

蜂蝶不近。

且多食則戟人喉。

似非無毒。

用之當細審量可耳。

巴豆

(喬木)祛臟腑沉寒通大便寒結

巴豆(專入腸胃)。

辛熱大毒。

據書所載生猛熟緩。

可升可降。

能行能止。

開竅宣滯。

去臟腑沉寒。

為斬關奪命之將。

夫既能宣滯通竅。

則藥能降能行。

何書又言能升能止耶?此數字不無令人少疑。

究之書之所言降者。

因有沉寒痼冷。

積聚於髒。

深入不一毛一。

故欲去不能。

不去不得。

非無辛熱迅利斬關直入。

掃除一陰一霾。

推陳致新。

亦安能蕩滌而如斯哉?是即書之所謂能降能行者耳。

至有久病溏洩。

服升提澀藥而瀉反甚。

脈滑而沉。

是明脾胃久傷冷積凝氣所致。

法當用以熱下。

則寒去利止。

而脈始得上升。

是即所謂能升能止者是也。

(時珍曰。

一婦年六十餘。

溏洩五載。

犯生冷油膩肉食即作痛。

服升澀藥瀉反甚。

脈沉而滑。

此乃脾胃久傷積冷凝滯。

法當以熱下之。

用蠟匱巴豆丸五十粒。

服一二日不利而愈。

自是每用治洩痢。

愈者近百人耳。

)夫醫理玄遠。

變化一靡一盡。

在人引伸觸類。

毋為書執。

則用一藥不岐。

即如大黃?亦屬開閉通便之品。

然惟腑病多熱者最宜。

若以髒一病多寒而用大黃通利。

不亦自相悖謬乎。

(故仲景治傷寒傳裡多熱者。

多用大黃。

東垣治五積屬髒者。

多用巴豆。

與大黃同服。

反不瀉人。

)故曰。

誤用有推牆倒壁之虞。

善用有戡亂調中之妙。

元素曰。

世以治酒病膈氣。

而以巴豆辛熱。

通開腸胃鬱熱。

(巴豆稟火烈之氣。

)第鬱結雖通。

血液隨亡。

其一陰一虧損傷。

寒結胸膈。

小兒疳積。

用之不死亦危。

奈何庸人畏大黃而不畏巴豆。

以其一性一熱劑小耳。

試以少許輕擦皮膚。

須臾發泡。

況下腸胃。

能無潰灼熏爛之患乎?即有急症。

不得已而用之。

(汪昂曰。

纏喉急痺。

緩治則死。

用丸。

雄黃一兩。

郁金一錢。

巴豆十四粒去皮油。

為丸。

每用五分。

津嚥下。

雄黃破結氣。

郁金破惡氣。

巴豆下稠涎。

然系厲劑。

不可輕用。

或用紙捻蘸巴豆油。

燃火刺喉。

或搗巴豆綿裹。

隨左右納鼻中。

吐出惡涎紫血即寬。

)壓去其油。

取霜少許入藥可也。

(時珍曰。

巴豆緊一小者為雌。

有稜及兩頭尖者是雄。

雄者更峻耳。

用之得宜。

皆有功力。

不去膜則傷胃。

不去心則作嘔。

)或用殼用仁用油。

生用炒用。

醋煮燒存一性一用。

研去油。

名巴霜。

芫花為使。

畏大黃黃連涼水。

(中其毒者。

以此解之。

或黑豆綠豆汁亦佳。

)得火良。

砒石

(石)熱毒殺人兼治哮瘧頑痰

砒石(專入腸胃)。

出於信州。

故名信石。

即錫之苗。

故錫亦云有毒。

色白。

有黃暈者。

名金腳砒。

煉過者曰砒霜。

色紅最劣。

一性一味辛苦而鹹。

大熱大毒。

煉砒霜時。

人立上風十餘丈。

其下風所近草木皆死。

毒鼠鼠死。

貓犬食亦死。

人服至一錢者立斃。

(煙火家用少許。

則爆聲更大。

急烈之一性一可知矣。

)若酒服及燒酒服。

則腸胃腐爛。

頃刻殺人。

雖綠豆冷水。

亦無解矣!奈何以必死之藥。

治不死之病。

惟膈痰牢固。

為哮為瘧。

果因寒結。

不得已借此酸苦湧洩吐之。

(時珍曰。

凡痰瘧及 喘。

用此真有劫病立起之效。

但須冷水吞之。

不可以飲食同投。

靜臥一日。

或一一夜。

亦不作吐。

少物引發。

即作吐也。

一婦病心痛。

數年不愈。

一醫用人言半分。

茶葉一分。

白湯調下。

吐瘀血一塊而愈。

)及。

(惡瘡。

砒石銅綠等分為末。

攤紙上貼之。

其效如神。

)枯痔外敷。

畏醋綠豆冷水羊血。

(石)消肉食不化

砂(專入腸胃)。

系鹵液所結而成。

秉一陰一毒之氣。

含一陽一毒之一精一。

其味苦鹹與辛。

其一性一大熱。

五金八石。

俱能消磨。

(本草言能化人心為血。

)硬肉難化。

入砂即爛。

(故治噎膈症瘕肉積。

有殊功。

)其一性一猛烈。

殆不堪言。

況人脆腸薄胃。

其堪用此消導乎?第或藥與病對。

有非峻迫。

投治不能奏效。

(時珍曰。

砂大熱有毒之物。

噎膈反胃。

積塊內瘕之病。

用之則有神功。

蓋此疾皆起於七情飲食所致。

痰氣鬱結。

遂成有形。

妨礙道路。

吐食痛脹。

非此物化消。

豈能去之?)如谷食不消。

則必用以曲柏。

魚鱉不消。

則必用以橘葉紫蘇生薑。

菜果不消。

則必用以丁香桂心。

水飲不消。

則必用以牽牛芫花。

至於肉食不消。

又安能捨此阿魏砂而不用乎?第當詳其虛實。

審其輕重緩急。

以求藥與病當耳。

(潔古雲。

實中有積。

攻之而不可過。

況虛而有積者乎?但謂壯實之人。

其在初時。

果有大積。

攻之自便。

若屬虛人。

縱有大積。

或應攻補兼施可耳。

如其置虛不問。

徒以實治。

似屬偏見。

未可法也。

)如其審證不明。

妄為投治。

禍猶指掌。

不可不慎。

出西戎。

如牙硝。

光淨者良。

用水飛過。

醋煮干如霜。

刮下用之。

忌羊血。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本草求真
凡例上編上編 卷一·補劑-溫中上編 卷一·補劑-平補上編 卷一·補劑-補火上編 卷一·補劑-滋水上編 卷一·補劑-溫腎上編 卷二·收澀-溫澀上編 卷二·收澀-寒澀上編 卷二·收澀-收斂上編 卷二·收澀-鎮虛上編 卷三·散劑-散寒上編 卷三·散劑-驅風上編 卷三·散劑-散濕上編 卷三·散劑-散熱上編 卷三·散劑-吐散上編 卷三·散劑-溫散上編 卷三·散劑-平散上編 卷四·瀉劑-滲濕上編 卷四·瀉劑-瀉濕上編 卷四·瀉劑-瀉水上編 卷四·瀉劑-降痰上編 卷四·瀉劑-瀉熱上編 卷四·瀉劑-瀉火上編 卷四·瀉劑-下氣上編 卷四·瀉劑-平瀉上編 卷五·血劑-溫血上編 卷五·血劑-涼血上編 卷五·血劑-下血上編 卷六·雜劑-殺蟲上編 卷六·雜劑-發毒上編 卷六·雜劑-解毒上編 卷六·雜劑-毒物上編 卷七·食物-簡介上編 卷七·食物-面上編 卷七·食物-稻米上編 卷七·食物-稷上編 卷七·食物-粟米上編 卷七·食物-黑大豆上編 卷七·食物-黃大豆上編 卷七·食物-蠶豆上編 卷七·食物-白豆上編 卷七·食物-豌豆上編 卷七·食物-豇豆上編 卷七·食物-豆腐上編 卷七·食物-豆醬上編 卷七·食物-芹菜上編 卷七·食物-胡蘿蔔上編 卷七·食物-芥菜上編 卷七·食物-茼蒿上編 卷七·食物-蕹菜上編 卷七·食物-油菜上編 卷七·食物-白菘菜上編 卷七·食物-莧菜上編 卷七·食物-菠上編 卷七·食物-苦菜上編 卷七·食物-白苣上編 卷七·食物-萵苣上編 卷七·食物-菜上編 卷七·食物-匏瓠上編 卷七·食物-南瓜上編 卷七·食物-茄子上編 卷七·食物-胡瓜上編 卷七·食物-苦瓜上編 卷七·食物-越瓜上編 卷七·食物-甜瓜上編 卷七·食物-絲瓜上編 卷七·食物-冬瓜上編 卷七·食物-醬瓜上編 卷七·食物-芋子上編 卷七·食物-諸筍上編 卷七·食物-李上編 卷七·食物-青桃上編 卷七·食物-青梅上編 卷七·食物-楊梅上編 卷七·食物-栗上編 卷七·食物-橄欖上編 卷七·食物-枇杷上編 卷七·食物-花生上編 卷七·食物-烏芋上編 卷七·食物-橘穰上編 卷七·食物-菱角上編 卷七·食物-香蕈上編 卷七·食物-木耳上編 卷七·食物-蘑菇上編 卷七·食物-雉上編 卷七·食物-雁上編 卷七·食物-鵝上編 卷七·食物-鳧上編 卷七·食物-鷓鴣上編 卷七·食物-竹雞上編 卷七·食物-斑鳩上編 卷七·食物-貓上編 卷七·食物-鰣魚上編 卷七·食物-鰱魚上編 卷七·食物-魚上編 卷七·食物-鯇魚上編 卷七·食物-鰷魚上編 卷七·食物-鱖魚上編 卷七·食物-白魚上編 卷七·食物-青魚上編 卷七·食物-鯊魚上編 卷七·食物-紙魚上編 卷七·食物-石斑魚上編 卷七·食物-鰍魚上編 卷七·食物-鮫魚上編 卷七·食物-烏賊魚上編 卷七·食物-鱔魚上編 卷七·食物-鮑魚上編 卷七·食物-鰻鱺魚上編 卷七·食物-海上編 卷七·食物-蟶上編 卷七·食物-蛙上編 卷七·食物-鱉肉下編 卷八·主治上-臟腑病症主藥下編 卷九·主治下-六淫病症主藥下編 卷九·主治下-風下編 卷九·主治下-暑下編 卷九·主治下-濕下編 卷九·主治下-燥下編 卷九·主治下-火下編 卷九·主治下-熱下編 卷九·主治下-痰下編 卷九·主治下-氣下編 卷九·主治下-血下編 卷九·主治下-積下編 卷九·主治下-痛下編 卷九·主治下-消渴下編 卷十·總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