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逸史》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蜂蝶無知恣浪游,偶途而色起戈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逸史》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

禪真逸史

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

詩曰:

蜂蝶無知恣浪游,偶途而色起戈矛。

顛狂妄想同鴛帳,烈節捐生誓柏舟。

魄返泉壤彰大節,軀戕鋒鏑愧風一流 。

古今善惡須當鑒,一點狼心好自收。

話說羅默伽復進桃源洞中,觀玩景致,見怪石玲瓏,奇峰壁立,蒼松翠柏一交一 加,白鶴青鳥飛舞,何殊閬苑,不異武陵。

羅默伽賞心樂事,徘徊眺望,取過酒樽食囗,席地而飲。

漸漸金烏西墜,見那蠻丁走得汗流滿面,飛來覆道:「秀士一行轎馬,穿過碧雲峰南下,至一客店中進去了。」

羅默伽暗暗分付蠻丁,如此而行。

按下不題。

再說阮繪夫妻二人,進了客館,喚家憧將轎抬入後邊藏了,將馬牽入側屋喂料,自與洋家進內小閣中坐。

這店主原是舊相識,令妻子出來相陪。

茶湯已罷,擺下酒餚,店婆作別自進去了,夫妻燈下飲酒。

尹氏道:「相公向來要和妾身桃源洞中尋芳玩景,今用了盤費到此,為何不進洞一看?慌慌張張趕到這裡,卻是何故?」

阮繪道:「娘子不知。

晌午洞前那個長大漢子,頻頻窺覷你,原來是巴的甸洞主羅默伽。

久聞這人凶勇強悍,不循道理,貪酒戀色,肆惡橫行。

娘子進洞遊玩,這廝無狀起來,如何與他爭執?只索避他便了。」

尹氏道:「原來如此。

幸是早早避他,不然怎了。」

說罷,收拾杯盤,上床 歇息。

將至二鼓,忽聽得門外人聲喧嚷,一片亮光。

尹氏夫妻二人穿衣起來,開一房門出看,見十餘人手執槍刀,一擁入來。

阮繪慌忙問進房,跳窗越土牆而走。

那伙強人搶入房中,將尹氏攙出門,推上小車,復身牽出那馬,一個大漢騎上,點著十數把硫黃火草,簇擁而去。

這店主人閤家男女、客商盡驚惶躲避,見強人去得遠了,才敢出來。

店主人關了門扇,將燈四下照看,並不失一些物件,單單不見了阮秀士夫妻二人。

家憧轎夫等慌張無措。

店主道:「強人打入門來,我只道放火殺人,劫擄財物,誰知只搶了阮相公夫妻兩個去了。

這事怎處?」

一個轎夫道:「適才我躲在櫃身內板縫裡張那強盜頭兒,就是日間桃源洞口遊玩的巴的甸洞主,想是看上了大娘子美貌,故此強奪去了。

相公擒去,只怕性命難保!」眾人一團一 做一處,猜疑不定。

天色黎明,只聽得扣門聲急,一齊出來開門,卻是阮繪,蓬頭跣足奔入店來。

眾人歡喜相問,阮繪道:「我見強人勢頭來得兇惡,即忙越牆而走,藏在樹叢裡。

今將天曉,方敢回來。

我大娘子不驚壞了麼?」

眾人道:「大娘子被那巴的甸洞主搶去了。」

阮繪聽罷,魂飛天外,大慟一聲,昏倒在地。

眾人攙起,急用茶湯灌下,方得甦醒。

哽咽半晌,哭道:「我那娘子,稟性貞堅,決不被強人玷污。

但此一去,必然玉碎,焉肯瓦全?可憐賢哲嬌一妻 ,死於強賊之手,今生安能再得相會也!」說罷又哭。

店主夫婦勸慰道:「大娘子被奪去,未知生死若何,相公須索保重身體,設一計策,救取回來,方是道理。」

阮繪滴淚道:「老丈不知,我那荊妻,博通書史,謹守婦道,此去必無生理。

羅默伽這廝凶頑無比。

又不能與之爭理,怎生取救?不如死休,與我那賢妻相會於九泉之下罷了。」

說罷,跌足而哭。

店主道:「相公差矣!大丈夫頂天立地,豈可為一個娘子,就這般輕生?強徒肆惡,誓當報仇雪恥,方是男子。

若與令正同死,有何益哉?目今新任張爺,鎮守青州漢嘉等處地方,為官清正,青年英武,部下有一精一兵數萬,猛將千員。

相公何不往青州擊鼓鳴冤,求張爺起兵征剿,或者大娘子不死,還有相見之日,未可期也。」

阮繪聽罷,點頭拭淚,謝了店主。

吃些酒飯,令轎夫和家憧回家報信,只帶一小廝,取路往青州來。

到得帥府前,天色已暮。

阮繪顧不得天晚,跑入府裡擂動大鼓。

此時林澹然已往峨眉山去了,張善相在後堂與王騏飲酒,猛聽得鼓聲如沸,慌忙冠帶升堂。

把門將士將阮繪帶入跪下。

張善相喝問:「汝是何人?有甚緊急軍情,擅擊禁鼓?」

阮繪稟道:「儒士姓阮名繪,本貫漢嘉武一陽一縣人氏,父祖皆叨仕籍。」

遂將還願往桃源洞遊玩,遇巴的甸洞主搶去妻子尹氏之情,哭訴一番。

張善相沉吟半晌,問道:「據汝所言,事系搶劫,自有本處衙門,何必來此纏擾?莫非有仇誣捏?若果情虛,擅擊軍門禁鼓,難逃三尺。」

阮繪道:「儒士世一習一 儒書,頗知禮法,焉敢誣陷害人?況儒士家住武一陽一,羅默伽世守巴的,彼此遼絕,有何仇隙?叵耐那廝見儒士妻子顏色,一時起意,明火執仗,黑夜生生的強搶去了,府縣衙門奈何他不得。

除是老爺天恩,發兵征剿,方能除此大惡。

不惟儒士感戴,一方黎庶,皆沐洪恩。

若有半點虛情,甘受責罰。」

張善相令阮繪且退府外俟候,連晚聚集將士,商議此事。

眾官吏稟道:「這羅默伽從來肆惡,瀅毒無窮,遠近人民,盡遭其害。

色心最重,若見婦人有些姿色,不論宦族村民,強擄進洞瀅奸。

不服王化,一味強梁,誰敢與之爭理?所以人人切齒。

阮生之事,諒非虛謬。」

張善相聽了,怒髮衝冠,(目真)目拍案道:「世間有此巨惡,若不剿除,使百姓受其荼毒,張生之罪也!」分付宣令官曉諭諸將:「明早五鼓,率各部軍兵,赴演武場聽點。」

言畢退堂,眾人散訖。

次日平明,張善相人教場,將士俱已聚集,迎接入廳參見。

張善相傳下將令:繆一麟為先鋒,常泰、黃松為左右護衛,領馬軍三千、步軍一萬,即刻先行。

自為中軍主帥,王騏為參謀,蜀將四員:葛攀龍、賈格、葉重、鄭凝晴,統馬步軍一萬五千,次日起馬,以為後應。

軍馬陸續起行,殺奔巴的甸來。

再說羅默伽當夜搶了尹氏回洞,不勝欣喜,分付洞丁設席,和美人飲酒取樂。

尹氏一路就欲尋死,奈蠻丁緊隨,無隙可乘。

及進洞坐於側廳,又有人圍護定了,心內十分焦燥,淚下如雨。

只見數十苗女,名為烏男姑,向前道:「洞主爺爺請娘子赴席,飲合一歡 酒,結同心帶。

娘子若肯順從,不愁不富貴也。」

尹氏低頭不應,只是悲啼。

那伙苗女互相喝彩道:「看這位倭男枯哇,雲鬟撩亂,玉頸低垂,越顯出風一流 態度,怎地教爺爺不愛?」

齊向前勸慰。

尹氏垂淚不言,亦不動身。

烏男姑等只得進去了。

少傾,羅默伽改換衣冠,搖擺進廳裡來,叫烏男姑:「移席到此,待咱與美人對飲。」

霎時酒席移來,羅默伽親捧金壺,斟蒲萄酒於犀杯之內,雙手送過來,笑吟吟道:「美人請此一杯合一歡 酒,與咱成親,尊汝為正夫人,一生富貴不盡。」

尹氏正在悲憤之際,舉手將杯一格,潑了羅默伽一臉一身酒,罵道:「我乃女中丈夫,豈與禽一獸 為偶?任你鼎烹鋸解,休得亂思一胡一 想!我那丈夫是有名才子,一朝風雲際會,把你這苗狗碎一屍一萬段!」原來洞蠻最怪罵的「苗狗」二字,羅默伽大怒,喝左右:「將這惡婦綁了!」烏男姑等用繩索將尹氏背剪綁了,羅默伽取出佩刀向前,尹氏並不畏怯,伸頸受戮。

羅默伽心中雖怒,見他如花似玉,不忍下手,收住寶刀笑道:「咱將你一刀砍死,卻便宜你了。」

叫烏男姑:「押去鎖禁在後邊幽室中,待咱慢慢擺佈這廝。」

眾烏男始將尹氏去了綁索,攙扶至一空屋內,反鎖門兒去了。

尹氏尋思:「此處無人,正好自盡。」

又見三四個烏男姑捧些茶湯酒撰,開門進來,見尹氏坐在地上啼哭,烏男姑齊聲勸了一番,將酒撰奉過來與他吃,尹氏悲咽不理。

眾烏男姑使性子閉門去了。

看看天色晚來,窗眼裡透進一點蟾光,尹氏暗思:「此時無人纏擾,不如早尋死路,以報丈夫之恩,全我一生貞潔。

稍若遲延,這廝強來侵逼,此身一玷,雖死何及!」四下一看,空蕩蕩並無一物,只得將裙帶咬下,和膝褲帶兒接做一條,從窗檻上立著,乘月光將帶子丟過橫穿木上,打了一個結頭,意欲將頭套人。

心下又思:「阮郎從娶我入門,情同魚水,未嘗片言相逆,詎料半路相拋,未得相依一語。

婆婆待我甚厚,恩同母子,今夜長往,不能奉養暮年。」

輾轉思量,心如刀割,淚似湧泉。

悲哭道:「節孝不能兩全。」

望南拜了四拜,將頭套入帶圍,兩腳墜下,霎時間氣塞痰迷,一命歸陰,杳然而逝。

可憐貞烈青年婦,七魄悠悠入九泉。

次早,羅默伽又差苗女烏男姑看視,見尹氏懸於橫木之上,驚得屁滾尿流,奔回羅默伽臥房報知。

羅默伽大驚,親自出來看,果然玉碎香消,美人懸樑而逝。

雙手抱住,放下索來,雖然氣絕,面色如生。

羅默伽心中不捨,追悔道:「可惜美貌佳人,是咱性急,一時將他逼死。」

試解開他衣服來看,但見酥一胸如玉,香氣襲人,愈加可愛。

羅默伽不覺欲心難禁,想欲與死一屍一雲雨一回,了此姻緣,不枉為人半世。

發付眾烏男姑都出去:「待咱用摩臍過氣之法,救此婦人。」

眾苗女皆散。

羅默伽正欲解開尹氏下衣,一霎時烏雲罩地,黑氣迷天,電光四起,霹靂一交一 加,雷聲似擂鼓一般,屋宇四圍旋繞,振得地皮也動,屋子也搖。

羅默伽驚慌,連忙跪倒磕頭禱告:「雷神爺爺,雷部將軍,饒恕默伽則個,以後改過,決不敢非為了!」俯伏在地。

只聞雷霆震擊,轟轟之一聲 不絕,自辰時直到午候方止,依舊天晴。

羅默伽立起身來,出了一身冷汗,道:「慚愧!」即令備辦棺木,將尹氏收殮,葬於洞側高崗之上。

默伽被霹靂驚壞肝膽,臥病在床 ,數日後掙挫起來,悶悶不樂,心驚肉顫,坐立不寧。

一日晚間,有一黑犬端坐於前堂椅上。

蠻丁報入。

羅默伽令將黑犬殺了,棄一屍一河內。

又一日夜半,羅默伽與夫人睡在床 上,那床 忽然不推自動,將二人滾進滾出不止。

羅默伽大怒。

與夫人起來,將床 砍為粉碎,移出洞外燒了。

又一日,黃昏月上,正飲酒間,窗外有人張望,問時不應。

羅默伽推窗一看,見一個人,身長丈二,白臉微鬚,三隻眼灼灼有光,頭戴金冠,身穿白袍,手執方天戟,立於檻前看覷。

羅默伽大怒,掣寶劍奔出來,劈頭砍去。

那長人將戟隔開,回身就走。

羅默伽飛步緊追,直趕出幾層房子,到花園亭子上,鑽入土中去了。

羅默伽將劍尖劃地為記,令人掘土,掘出大銅鑼一面,竹片一條,默伽不解其意。

次日聚集大小將佐,說此異事,眾各議論不一。

有西賓王好善聞此數事,私對默伽之子羅統芒道:「爾翁貪財好色,殘忍不仁,上天示警。

再不悔過,喪亡無日矣!」羅統芒請問其故。

王好善道:「黑犬升座,以畜代人;臥床 自動,夫妻分散;鑼者,汝家之姓也,竹片者,蔑也,分明羅滅二字,甚為不祥。」

羅統芒慌了,乞求解救之策。

王好善道:「善不積,不足以致福;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汝翁積率已久,惡貫滿盈,天示誅滅,無可逃也。

只有勸尊翁作速悔過,庶幾能轉禍為福。」

師徒二人談論間,不提防被一家撞竊一聽 。

這家憧名喚雞孤,撥在館中伏侍,為人狡猾奸佞,每被王好善責罵,因此懷恨在心。

竊一聽 了此言,就到羅默伽帳中搬嘴,又道:「王師父勸公子藥死爺爺,暗襲官職。

小人恐事發連坐,不敢隱瞞。」

羅默伽分付雞孤好生守看那廝,待至夜靜,差人殺此二賊。

雞孤以為中計,歡喜應諾而去。

看官:為人在世,生死自有定數。

當時先生與公子命不該死,卻遇了一個救星。

羅默伽與雞孤說話,卻好苗女瓦刺的送茶來,立在帳外,聽得二人言語,不敢進帳,捧茶復身入去,對夫人說:「爺爺聽信雞孤之言,要殺公子與王師父。」

夫人一大驚,欲令人通知,又恐洩露,慌忙寫字一紙,藏在蒸餅內,令瓦刺的送入書房,對公子如此如此說好。

瓦刺的領命,忙送點心到書房,對公子說:「此是夫人親手所炊,公子與師父自食,莫賞他人」羅統芒陪侍王好善吃餅,只見餅內微露紙角,隱隱有字。

羅統芒取出看時,上寫道:

適雞孤在汝父前,訴汝欲殺父襲職許多言語,又說與王師父同謀。

汝父大怒,夜深要殺汝師徒二人。

作速躲避,勿得遲誤!至囑至囑。

羅統芒看罷,驚得目瞪口呆。

王好善笑道:「悖逆狂徒,不思改過,反欲害人,我與你走為上著。」

當晚,師徒二人將雞孤灌醉了,鎖於側房,急急收拾銀兩衣服,乘夜而逃,往烏門山躲避去了。

卻說羅默伽當夜差一僚丁賈孤來殺公子,只見房門反鎖,賈孤掇開進去,不見先生公子,遍處尋看,只有雞孤睡在房內打鼾。

賈孤搖醒問他,只睜著眼不能答應。

賈孤提了雞孤轉入帳中:稟覆道:「王師父、公子不知去向,只見雞孤醉倒地上,拿在此間。」

羅默伽問雞孤:「公子與師父何在?」

再三詰問,雞孤張目只是不言。

羅默伽大怒,拔出佩刀,將雞孤揮為兩段。

即差賈孤四下緝訪王好善與公子二人下落,又出告示,有人擒獲二人投獻者重賞。

正在煩惱之際,伏路洞丁飛報:「張元帥起大軍殺奔前來。」

羅默伽大驚,號令部下將士,謹守洞門。

卻說繆一麟、常泰、黃松率領軍士殺至巴的甸,離洞三十里可渡河邊紮下營寨。

次後張善相軍馬陸續皆到,左右結成二寨。

次日,張善相今先鋒繆一麟率部下軍渡河,將洞圍住。

只聽得洞內嗚嗚畫角之一聲 ,隨後喊聲大起,羅默伽領五百洞丁,殺出洞來。

繆一麟將軍馬約退半里,布成陣勢。

繆一麟當先,左有常泰,右有黃松,各持兵器立馬陣前。

只見對陣畫角齊鳴,擁出一員蠻將,正是羅默伽。

頭戴三尖帽,赤著身,遍體垂掛瓔珞,下穿鐵葉戰裙、虎皮靴,腰懸弓箭,斜掛寶刀,手執一根鐵蒺藜,騎著灰毛大象,前後圍護數十個身長黑面苗將。

部下洞丁,俱是光頭披髮,赤腳裸身之輩,手執利器。

羅默伽風擁騎象而來,常泰手揮巨斧,躍馬正欲一交一 鋒,不期戰馬驚嘶跳躍,幾乎將常泰掀下馬來。

黃松見了,忙出陣助戰,那馬也長嘶驚跳,不肯向前。

二人只得帶轉馬頭而走,羅默伽隨後大驅洞蠻追殺。

繆一麟遮攔不住,軍士大亂,當不得羅默伽大象壯健,疾走如飛趕上來。

黃松正走,被羅默伽一蒺藜打中馬膊,那馬負疼跌倒,黃松跳在地上,雜於亂軍隊裡而逃。

官軍在後的盡被殺死,中槍著箭者甚多。

直追出二十餘里,卻遇張善相軍到,羅默伽收兵回洞去了。

張善相接應繆一麟軍馬渡河回寨,備問戰敗之由。

繆一麟道:「從來征戰,未曾見此等異類。

那洞主生得醜惡無比,騎著大象,其行如飛。

正對陣,常將軍出馬,無奈馬驚不肯向前,因此未曾一交一 鋒,即便敗走。

兼蠻兵一精一勇,刀劍甚利,難與對敵,黃將軍幾乎喪命。」

張善相道:「我自蒞任已來,即知洞主勇悍肆惡,蠻兵一精一銳善戰。

然而一勇之夫,不知孫吳玄妙,明日破之如擒犬彘耳!」傳令次日五更造飯,平明進兵。

次早,張善相令繆一麟、常泰、黃松三將領一精一兵一萬,各帶火銃、火箭、火炮一應火器,以衝前鋒:「若羅默伽騎象出陣,即放諸樣火器,像必驚走。

待他陣腳移動,向前衝殺,必獲全勝,就乘勢攻進洞口。

我這裡隨後接應。」

繆一麟稟道:「蠻僚勇鷙,敢死惡戰,恐火器不足以勝之。」

張善相笑道:「公端何怯也!常將軍率火軍三千在前,繆公端與黃將軍率步軍七千繼後,一半持長槍,一半執短刀,十人相間為一隊,連結而進。

長槍刺其上,短刀砍其下,焉有不勝之理!」繆一麟大喜,即時起兵殺過河來,逼近洞口,鼓噪引戰。

羅默伽騎象擁眾而出,兩下吶喊。

羅默伽奮勇當先,忽聽得對陣連聲炮響,火箭、火槍如雨點般射將過來,火銑、火炮一齊發作。

那大象著了驚,回身就走。

羅默伽腦中一箭,翻身滾落塵埃,被亂軍砍死。

蠻兵見主將被殺,俱奮怒拚死,殺過陣前。

官軍不能當抵,退步且戰且走。

正趕殺間,繆一麟、黃松大軍擁至,長槍大刀,竭力向前。

這一陣殺得蠻兵一屍一骸滿地,血肉成山。

隨後張善相軍馬又到,合兵一處,將巴的甸洞門圍住,連夜攻打。

卻說逃得性命的洞蠻奔回洞中,見夫人報說洞主被殺,蠻兵大敗。

夫人一大哭,慌聚苗將商議。

眾皆說:「洞主貪暴不仁,自取其禍。

如今官兵勢大難敵,不如早降,庶保性命。」

夫人聽從,豎起降旗,親自綁縛出洞拜降。

張善相率請將入洞,堂上坐了。

喚集近甸百姓,細問洞中之事。

百姓稟道:「羅默伽貪財好色,殘暴不仁,百姓皆受其害。

今蒙誅戮,村民得以安生。

部下還有一夥助惡兇徒烏蒙車等,求爺爺一併誅之,以除大害。

夫人最賢,屢諫其夫不從。

公子羅統芒仁慈厚重,秉性純雅,乞爺爺宥之。」

張善相聽畢,令人解去夫人綁縛,問羅統芒何在。

夫人道:「兒子因諫父,父反欲殺之,與師長王好善一同逃竄,不知去向。」

張善相問:「阮秀士渾家尹氏搶來,今在何處?」

夫人道:「尹氏遭妾夫所逼,誓死不從,自縊而亡,葬於洞側崗上。」

阮繪聽得妻子已死,號啕痛哭。

張善相也覺傷感,勸慰阮繪。

阮繪哭道:「感老爺天恩,發兵剿賊。

今巨惡授首,亡妻之冤已洩,儒士欲見一屍一一面,乞老爺矜憐。」

張善相道:「汝妻落土將及一月,一屍一已腐爛,看之何益?我代汝將此情申奏朝廷,請旨建造貞烈祠,受享血食,以彰其節,汝心下何如?」

阮繪叩頭道:「若得如此,亡妻之靈,感恩於九泉之下。

但儒士一心要開棺見妻一面,雖死無恨!」張善相見阮繪情切堪憐,令軍士掘土開棺,但使一見即掩,軍士同阮繪去了。

張善相發放羅夫人回內,收捕惡一黨一 三十餘人,盡斬於洞口。

這阮秀士隨著洞丁同到尹氏墳上,阮繪一見土堆,哭暈於地,軍士救醒。

掘開墳土,拭淨棺蓋,輕輕用鐵鍬撬開。

阮繪近前看時,尹氏身一屍一不爛,面色如生。

阮繪抱住一屍一首大慟,將手撫摸其額,微一溫一 不冷。

阮繪大訝,與眾軍士商議道:「亡妻尚微有暖氣,何也?」

眾軍士道:「想是土中氣旺,故這般暖。

如今掘開洩他的氣了,反為不美。」

阮繪心中不捨,癡心望想,又將右手輕輕弄其鼻邊,只覺鼻中有一絲之氣,自內而出,心下駭然,令一個軍士報知張善相。

張善相道:「死而復生,世或有此事,只是已一月了。」

即親自上馬,率諸將同來看視。

阮繪備說額上微一溫一 ,鼻中有氣,實為異事。

張善相道:「汝妻貞烈,完天地之正氣,鬼神呵護,或可回生。

吾聞林太師有言:人一屍一不冷者,親人擁抱同臥,以口相哺,授其元氣,將還魂丹置口中,以湯下之,則可復生。

君試為之,萬一天鑒節婦重生,未可知也。」

阮繪領命,張善相一行人自回。

阮繪借了民間空屋,鋪設床 帳,遍熏蘭麝,將尹氏一屍一首放於床 上。

阮繪對面摟抱,以口對口,微微呼吸,接引其氣。

許久,尹氏忽然歎出一口氣來,又一聞咽中有聲,自上而下,漸覺星眼半開,玉脘微動。

阮繪不勝大喜。

阮繪輕輕詢問,不能回答。

阮繪心下憂疑,忽報張爺差人送丹藥至。

軍士道:「老爺分付,將此藥用神妙湯調化灌之,娘子若能受藥,則回生了。」

阮繪致謝,忙煎湯調藥,初用一匙送入口中,慢慢的流下咽喉,次後扶起身來,緩緩灌下。

一會兒氣轉神舒,便能說話,將阮繪看了一回,悲傷哽咽起來,帶淚道:「妾與官人相見,莫非是夢裡麼?」

阮繪扶著娘子,細細將張都爺發兵殺羅默伽,開棺救醒之事,說與他聽。

尹氏聽了,扯住阮繪道:「我與你真是兩世重逢也。」

阮繪又道:「娘子死去見甚神鬼,安身何處?焉能身熱而氣還?」

尹氏道:「妾初死並無所見,但昏昏沉沉,如夢裡一般。

恍惚見一青衣童子,口稱山神所差來救濟我,與我一粒丹藥,其味甚甘,服之不饑。

得以再生,皆張爺之德也。」

阮繪道:「張爺德同天地,恩若丘山,細思無以為報,誰建祠塑像,晨昏拜祝,求其長命富貴,福祿康寧,子孫昌盛便了。」

阮繪挽居民婦女,伏侍湯藥,自卻飛走到張善相營中拜謝。

此時張善相差人緝訪羅統芒消息,土民報知在烏門山中,著人喚來。

王好善、羅統芒參拜已畢,羅統芒叩頭請罪。

張善相道:「汝父積惡,強奪阮秀士之妻,活活逼死,故起兵前來討罪。

本當族滅,百姓說汝仁厚有德,能規父失,今使汝襲父之職,以鎮此上。

昔日大禹之父綜治水無功,舜殛之於羽山,舉禹使續父績。

禹傷父之功不成而受誅,勞心焦思,居外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人,由是水害皆息,地平天成,百姓安居,玄功不朽。

願汝效之。」

羅統芒稽首受教。

張善相又賜王好善冠帶,職任參謀,輔佐公子。

王好善拜謝。

羅統芒即襲職參拜了,殺牛宰馬,大排筵席,款待張善相。

正飲酒間,報阮秀士來拜謝張爺。

張善相喚入,問其備細。

阮繪頓首說:「遵老爺接氣之法,妻子漸漸醒轉。

又蒙老爺丹藥,今已能言,進得飲食,特來叩謝。」

張善相大喜,令羅統芒、王好善下席相見,命阮繪坐於末席。

當日盡歡,大小將土俱有賞賜。

話不絮煩。

次早,張善相號令軍士班師回郡,羅統芒饋送金帛珠王、寶玩蜀錦等物,同王參謀率領部屬人員,直送出石駝關來。

張善相發放回去,羅統芒雙膝跪下,稟道:「卑職萬死,不知進退,有一事稟上,伏乞海涵。」

張善相問:「有何事講?」

羅統芒流淚說出這件事來。

正是:

在世未歸三尺土,為人誰保百年身。

不知羅統芒說什麼事來,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逸史
第01回 高丞相直諫辟邪 林將軍急流勇退第02回 鍾愛兒圓慧出家 梁武帝金鑾聽講第03回 林長老除孽安民 丘縣尹薦賢禮釋第04回 妙相寺王妃祝壽 安平村苗二設謀第05回 大俠夜闌降盜賊 淫僧夢裡害相思第06回 說風情趙尼畫策 赴佛會賽玉中機第07回 繡閨禪室兩心通 淫婦奸僧雙願逐第08回 信婆唆沈全逃難 全友誼澹然直言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第10回 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第12回 都督巧計解僧頭 守淨狼心驗枕骨第13回 桂姐遺腹誕佳兒 長老借宿擒怪物第14回 得天書符救李秀 正夫綱義激沈全第15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黨風尾林中箭第16回 奪先鋒諸將鬥勇 定埋伏陳玉鏖兵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第18回 梁武帝愎諫納降 虞天敏感妻死節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第20回 都督冥府指翁孫 阿丑書堂弄師父第21回 竊天書後園遣將 破妖術古剎誅邪第22回 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第24回 伏威計奪勝金姐 賢士教唆桑皮筋第25回 遭屈陷叔侄下獄 反囹圄俊傑報仇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第27回 計詐降薛舉破敵 圖霸業伏威求賢第28回 湯府丞中計敗兵 杜元帥納言正位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第30回 沈蘭劫寨陷全軍 牛進迎街懲大惡第31回 報仇瀝血祭先靈 釋怨營墳安父骨第32回 張善相夢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第34回 善相破法斬馮謙 士開解圍推段帥第35回 元帥兵陷苦株灣 眾俠同心歸齊國第36回 雙玉人重逢合巹 三義俠衣錦還鄉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第38回 土地爭位動陰兵 孽虎改邪皈釋教第39回 順天時三俠稱王 宴李諤諸賢逞法第40回 禪師坐化證菩提 三主雲遊成大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